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

2020-12-11 前瞻網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下星際大爆炸

 Evelyn Zhang • 2019-10-18 13:55:04 來源:前瞻網 E202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20世紀70年代末期,科學家對木星的許多奇異情況依然迷惑不解,如木星的大紅斑為什麼會以如此快的速度旋轉?木星內部流出的能量為什麼會大於入射的太陽光?木星怎麼會有那麼強的磁場?因此,美國決定發射一顆探測器來探測木星。

1989年10月18日,在經歷多年先後9次變動計劃後,美國終於成功發射外行星探測器——「伽利略號」(Galileo),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行星探險之一。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是從「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發射的,是美國航天局第一個直接專用探測木星的太空飛行器。這一探測計劃由美國和聯邦德國聯合進行。

當晚7時13分,「阿特蘭蒂斯」號已順利地釋放出「伽利略」號飛船及其推進器。至此,「伽利略」號飛船已踏上為時6年、行程約38億公裡的漫長徵途飛往木星。

為了研究木星大氣構成,其實「伽利略」號探測器還向木星釋放了一顆大氣探測器。但這顆探測器「命運悲慘」,在進入木星大氣一小時後,就在與木星大氣劇烈的摩擦和強大的壓強下被摧毀了。

而「伽利略」號發射後,先是不停地朝向太陽軌道飛行了兩年。1990年2月9日,它從金星雲層1600公裡上空飛過;於1990年12月以時速1.429萬千米的速度,首次通過地球軌道;1991年10月29日,從小行星加斯帕拉斯上空1600公裡附近飛過,成功拍攝到歷史上第一批近距離的小行星照片;再以時速12.71萬千米的速度,於1992年12月第二次通過地球軌道和地—月交會軌道,並對它們都「順便」進行了紅外觀測。

最後,它以時速14.03萬千米的速度,於1995年12月7日到達木星。

它的軌道器在釋放出探測器後,就成為木星的人造衛星,探測器則下降到木星表面,並及時地向地球連續地發回了各種寶貴的探測數據。使人類對這個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星球第一次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

「伽利略」號探測器呈不規則長形體,是美國迄今最精密的星際飛行器之一,整個發射計劃耗資約15億美元。飛船總重2550公斤,由軌道器和大氣層探測器兩部分組成,它們的任務是測量木星及其幾個主要衛星的大氣層以及木星周圍的電磁場和粒子輻射環境。飛船裝備了不少先進探測設備,含攝像機、近紅外勘測分光儀、磁強儀、測雲儀、大氣結構儀等17種科學儀器,用於木星大氣層構成、雲層結構、溫度、磁場等方面的勘測和研究。

(圖源:NASA)

在1995年12月飛抵環木星軌道後的7年多時間內,它創造的紀錄有:繞木星運行34周,與木星主要衛星35次「邂逅」,發回包括1.4萬張照片在內的3萬兆比特數據,在木星的三顆衛星上發現了地下液態鹽水存在的證據,第一次從軌道上對木星系統進行了完整考察,第一次對木星大氣進行了直接測量。

它第一個拍到了木星衛星歐羅巴有海洋的照片;第一個拍到了月球和彗星在一起運行的照片;也第一個拍到了1994年星際大爆炸的壯觀情景。一些發現如木衛三有自發的偶極磁場和地下鹽水海洋,木衛二上劇烈的板塊構造等,至今對人類探索木星和外太空有著重要的啟發。

1995年12月,「伽利略號」進入環木星軌道。

2003年9月21日,「伽利略」號探測器墜毀於木星,結束了其近14年的太空探索生涯,與「伽利略」號探測計劃有關的約1500名各界代表聚集在一起為其「送終」。它旅行了28億英裡,它的終結日期比原來預計的晚了六年。

伽利略號繞木星飛行了34圈,觀測結果大大增進了人們對木星和四顆伽利略衛星的了解。1995年12月,伽利略號軌道器釋放一枚木星大氣探測器,獲得了有關木星大氣層的第一手探測資料。

木星作為一顆氣態巨行星,可以說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最神秘的行星。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看到的最顯眼的星球就是木星,因此對它的探索也非常頻繁。

為了一睹木星的「真容」,揭示其「內心」,NASA已先後向木星派出了8個探測器,這些探測任務對木星的大氣層、表面、衛星及環進行了研究,它們分別是:「先驅者10」號(1972年3月2日)、「先驅者11」號(1974年12月)、「旅行者1」號(1977年8月)、「旅行者2」號(1977年9月)、「尤利西斯」號(1992年2月)、「伽利略」號(1995年12月)、「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2000年)、「新地平線」號冥王星探測器(2007年)。

「伽利略」號探測器任務結束之後,又過了13年,美國又發射了更先進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飛船。它是在2011年8月5日發射升空,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開始對木星進行長期的探測。「朱諾號」是迄今人類距離木星最近的太空飛行器,它的一個強大優勢在於可以多次來回進行低空穿越木星大氣。2018年2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由「朱諾」號衛星拍攝到的一組木星南極的圖像,醒目的藍色漩渦以華麗的圖案扭曲變幻,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觀。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宇宙飛行員冒險進入到木星的大氣層,但科學家們認為,那隱藏在神秘雲層和風暴下面的世界他們已能推斷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伽利略」號 撞向木星(組圖)
    從最初發射到墜毀,「伽利略」號總共飛行了46億多公裡,向地球傳回30億字節數據,包括14000張圖片,為人類認識木星及其衛星的真實面貌立下了汗馬功勞。  燃料耗盡的「伽利略」號本來可能撞向木星的衛星——「歐羅巴」。然而根據它的探測,人們在「歐羅巴」的冰凍表層下發現了一個正處於融化狀態的深海,那裡也許會存在某種生命。
  • 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探測器伽利略號將撞向木星
    因此,今天(9月21日)伴隨「伽利略」號探測器撞向木星剎那間的除了被探測器被木星大氣層焚毀時放出的最後光芒外,還有地球上美國宇航局1500名科學家們的鮮花和眼淚,因為他們送走了自己的孩子!美國宇航局太空科學辦公室副主任埃德-惠勒爾坦率地說:「伽利略號對於許多人來說遠不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探測器,許多人在它的身上寄託了他們的理想之夢太空之夢,把他們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都花在了伽利略號上。要知道,當伽利略號進入木星大氣層的時候,已經有10年時間過去了;往前推,研發伽利略號也花了不少於10年的時間;再往前,策劃俐加略號計劃又是10年!30年在一個人的事業生涯中可以說是全部了!
  •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Connor Feng • 2019-08-21 11:10
  • 伽利略號探測器,伴木星14年後,終化作它身邊的一陣風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是1989年從「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上發射的,是美國航天局第一個直接專用探測木星的太空飛行器。也是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最成功的探測器之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於1989年升空,1995年12月進入環木星軌道。
  • 科技日曆 | 月亮竟然是張「麻子臉」?伽利略開啟了天文學新時代
    科技日曆 | 月亮竟然是張「麻子臉」?但在300年前,公開這麼說的人,都要冒著被教廷架上火刑架的風險。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顛覆了過去統治人類歷史的「地心說」。然而,這一理論在之後半個世紀中一直被壓制,無法成為主流。事情的轉機發生在1609年。當年11月30日,伽利略把一臺新奇的機械對準夜空,看到了一些地心說無法解釋的現象。
  • 對太陽系大個子的探索,細說「伽利略」的木星之旅
    在距離今天400多年的1610年,義大利著名的科學家伽利略,就是用自己製作的望遠鏡,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利用望遠鏡進行的天文觀測,看到了很多天文學新發現。伽利略的天文新發現中對當時社會最有啟發意義的,就是對木星的觀察,通過持續對木星進行望遠鏡觀測,伽利略發現了木星最亮的四顆衛星。在那個年代,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地球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宇宙中所有的行星、恆星、星系都統統是繞著地球轉的。
  • 科技日曆 | 54年前,蘇聯月球9號成功在月球軟著陸!
    科技日曆 | 54年前,蘇聯月球9號成功在月球軟著陸!,1966年2月3日世界時18:45:30,月球9號成功在月球軟著陸。月球9號(俄語:Луна-9)是蘇聯發射的一顆月球探測器。它是世界上第一顆在月球上成功實現軟著陸的月球探測器。在月球9號之前,為了成功在月球軟著陸,蘇聯從1959年1月開始發射了24顆系列月球飛行器。其中有三次從月球表面帶回標本,拍攝了月球表面498個形成物,並成功地拍攝到月球背面照片。
  • 科技日曆|14年前,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聶海勝在太空度過41歲...
    科技日曆|14年前,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聶海勝在太空度過41歲生日  olivia chan • 2019-10-12
  • 深空探測史話|被磨難環繞的「伽利略號」的一生
    如果按重量計算,飛船上核燃料足以毒死當時世界上所有人,這更加堅定了環保組織阻撓發射的決心。一方面,環保組織在報紙上製造輿論,很多人相信發射伽利略號可能會帶來全球性的巨大災難,而且不得不承認,有時候偽科學比科學更容易傳播。另一方面,環保組織還向法庭申請禁止令,禁止伽利略號發射。更有少數極端分子試圖通過防護欄靠近準備發射中的火箭,「人肉」阻止伽利略號發射。
  • 朱諾號——窺探木星的悲劇英雄
    的確,木星的密度大概只比水重30%。  雖然木星的密度比水大,但它不是液體或固體星球,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氣體行星。木星大氣成分中有90%是氫,就像是氫氣球。大氣的其餘主要成分就是氦,還有少量其他元素。既然木星是一個氣體星球,那麼人類發射的探測器自然就無法「登陸」表面了。有人會問,木星表面都是氫氣,那它會不會在某個深度有一片氫的「海洋」,讓探測器去浮在海面上呢?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黃琨 • 2019-10-17 15:06:06
  • 它有可能存在液態海洋及生命,已經成為人類重點探索對象
    在旅行者1號發射升空的兩年後,它成功的抵達了木星軌道,並且拍下了歷史上第一張歐羅巴(木衛二)的照片。直到那個時候,歐羅巴的完整輪廓才得以呈現在人類面前。從旅行者1號傳回的衛星圖像中不難看出,歐羅巴的外表非常光滑,很少能看到像月球或者火星表面那種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或許這證明著這顆星球異常的年輕與活躍,並且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 伽利略號到達7億千米外深空,發現冰下海洋,顛覆對地外生命認知
    當旅行者一號在1979年3月5日後的數天內匆匆飛掠木星以及衛星時,它發現了木衛一上的火山正在噴發,這是第一次在太陽系內其他天體上發現活火山!,它是在1989年10月18日由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送入近地軌道的,並在6年後的1995年12月7日接近木星!
  • 伽利略號到達7億千米外深空,發現冰下海洋,顛覆對地外生命認知
    當旅行者一號在1979年3月5日後的數天內匆匆飛掠木星以及衛星時,它發現了木衛一上的火山正在噴發,這是第一次在太陽系內其他天體上發現活火山!它也匆匆掠過了木衛二,留下了絲般光滑但表面布滿了無數紋路的木衛二照片!
  • 如果太空人掉到氣態行星木星會怎樣?伽利略號探測器給出了答案
    以太陽系最大的一顆氣態行星木星為例,如果我們太空人掉到木星上,是否會直接穿過去呢?會遇到什麼問題嗎?說起伽利略號探測器,可能有一些朋友不是很熟悉,因為這個探測器發射的年代很早,在1989年發射升空,經過數年的長途跋涉以後,在1995年12月進入了環繞木星運行的軌道。
  • 木星可能不是伽利略衛星的潮汐力主宰
    伽利略衛星是木星的四個主要衛星,佔木星衛星總質量的99.999%,伽利略在1610年透過自製望遠鏡首次發現它們,分別是「埃歐」、「歐羅巴」、「蓋尼米德」和「卡利斯多」。  伽利略衛星的地質活動都相當活躍,因為木星巨大的潮汐力不斷拉伸及擠壓它們,現在有科學家認為,四個衛星表面下可能存在的液態海洋或熔巖,對彼此的潮汐力影響將更大。
  • 近距離接觸木星,盤點那些造訪木星的探測器
    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系中其他行星質量的2.5倍,木星的體積大也意味著高辨識度,木星在地球上很容易被看到,人類很早就發現了它。在西方,人們用眾神之王來命名它,在希臘神話中是宙斯,在羅馬神話中是朱庇特,朱庇特也就成為了木星的最終名字,在東方,是用五行來命名,在道教中,則是福星。木星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紅斑,然而,木星的大紅斑也是17世紀才發現的,這就是藉助於望遠鏡的發展,也是從這個發現開始,人類對木星的研究也從預測軌道,到觀察大紅斑,伴隨著望遠鏡的發展,人類也看到了更加清晰的木星。
  • 伽利略號探測器發現:木衛二可以將水,從其地下噴射到太空中!
    在飛越木星的衛星木衛二時,美國宇航局太空探測器伽利略號可能目睹了一縷水。包括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PS)研究人員在內的一組科學家,現在已經發現了關於這一事件的新證據。在計算機模擬中,努力再現由機載粒子探測器收集的數據,這隻有在假設涉及到水柱的情況下才能成功。
  • 伽利略之前,有人發現過木星衛星嗎?
    木星衛星最早是誰先發現的,這個其實是有爭議的,但至少我們能確定,隨著望遠鏡的發明,伽利略確實在1610年看到了四顆木星最大的衛星。也就是說,最晚到1610年,人類已經發現木星有四顆衛星了。來源:維基但是呢,從地球上看木衛,尤其是木衛三和木衛四其實算是挺容易的,天文攝影愛好者們藉助望遠鏡很容易就能拍到——因為這倆貨實在是太大了,木衛三的直徑是月球的約1.5倍,比水星還要大不少,木衛四小一點,也和水星差不多大了。
  • 木星「朱庇特」的衛星 用它情人們的名字命名
    於是,科學家們5年前發射了一枚名叫「朱諾」的木星探測器。  昨天,朱諾終於來到了朱庇特的身邊,一部都市情感劇似乎就要上演……  ——朱諾來了!  成功被木星引力捕獲  在歷經近5年、跋涉27億公裡的「愛情長跑」後,北京時間5日11時18分,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木星探測器點燃主引擎,執行「木星軌道嵌入」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