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 | 月亮竟然是張「麻子臉」?伽利略開啟了天文學新時代

2020-11-29 前瞻網

科技日曆 | 月亮竟然是張「麻子臉」?伽利略開啟了天文學新時代

 黃琨 • 2019-11-30 15:46:46 來源:前瞻網 E2893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在21世紀的今天,「地球圍繞太陽轉」已經是盡人皆知、不容置疑的真理。但在300年前,公開這麼說的人,都要冒著被教廷架上火刑架的風險。

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顛覆了過去統治人類歷史的「地心說」。然而,這一理論在之後半個世紀中一直被壓制,無法成為主流。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1609年。當年11月30日,伽利略把一臺新奇的機械對準夜空,看到了一些地心說無法解釋的現象。

1608年,在荷蘭的小眼鏡店中,一位叫做漢斯·利博西(Hans Lippershey)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把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透鏡放在了一起。在某個角度和距離下,他發現遠方的物體變近變大了,這就是世界上第1臺望遠鏡。

雖然這個原始的望遠鏡模型據記載只有3倍的放大倍率,但這種新奇玩意兒很快在歐洲流傳開來,傳到了伽利略耳朵裡。

次年,45歲的伽利略從威尼斯一家眼鏡店鋪子中買回了幾塊透鏡,很快就組裝出了可以放大3倍的望遠鏡。隨後,這位科學天才在1天之內對其進行了改造,一臺放大倍率達32倍的望遠鏡誕生了。

隨後伽利略把這架望遠鏡獻給了威尼斯議會,議員們從鏡筒中看到數公裡之外的船隻時,敏銳地意識到了這種設備的軍用價值。他們當即決定,任命伽利略擔任帕多瓦大學的終身教習,他的工資也翻了1番。

但是望遠鏡的價值首先並不體現在這上面。

410年前的今天晚上,伽利略突發奇想,把望遠鏡伸向了夜空——這個小動作最終改變了人類歷史。

他最先對準的是月亮,讓他驚奇的是,這個遠看圓乎乎、光滑無暇的星體,拉近以後竟然是個「大麻子臉」,表面坑坑窪窪凹凸不平。這極大地激發了他用望遠鏡觀測星體的熱情。

在對月亮進行了幾周的觀測後,伽利略把望遠鏡對準了木星。1610年1月7日,他第1次看見了木星,在當時的望遠鏡中,那只是一個淡黃色的小小圓面,與此同時,他在這個淡黃色的小圓周圍,還看見了4個更小的光點,幾乎排成一條直線。

經過1610年1月連續多個夜晚的追蹤觀測,他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至少有4顆小星星在圍繞著木星轉動。這一結果用最直接的方法動搖了教會的地心說:託勒密不是說所有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轉嗎?

很快,他把自己的望遠鏡設計和觀測結果寫作稱《星跡信使》一書,一經發布即引起轟動。所有天文學家都拿起望遠鏡,確認了這一結果。

半年後,伽利略更進一步,把目標對準了金星,金星離地球更近,如果有什麼不合「常理」的現象,它能表現得更明顯。

結果在望遠鏡中,金星不再是一個閃著光的小點,而是呈現出了月牙狀,還有盈虧現象,而且它的盈虧規律根本無法用地心說來解釋,這對教會的理論體系構成了致命衝擊。

雖然在此之後伽利略就被教會封殺,但這一發現已經從根本上動搖了過去的神學天文學,為近代天文學打下了堅實的地基,天文學的新時代開始了。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小小的望遠鏡帶動的天文學,細說伽利略與望遠鏡的故事
    學生們就自己想辦法,用木頭製作了一個很高很高的講臺,放到最前面,每次伽利略上課就爬到那個上面去講課,這樣能讓所有的人都看見他。大學是一個做研究的好地方。伽利略後來自己也說,他在大學當教授那些年是他這輩子最舒暢的時候,那個時候伽利略深入研究了許多科學問題,包括運動學,還有建築學多個方面,天文學也是他的研究範圍。
  •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Connor Feng • 2019-08-21 11:10
  • 院士說 | 伽利略的望遠鏡發現月亮什麼秘密?
    眾所周知,伽利略最偉大的成就是天文學。在伽利略的時代,文藝復興和印刷技術使大批歐洲人開始閱讀。許多人很快就發現他們的視力不好,需要戴眼鏡。當時君士坦丁堡(即現在的伊斯坦堡)剛剛落入穆斯林手中不久,有一批會燒制玻璃的工匠逃到了威尼斯,他們技術高超,尤其能燒制用作眼鏡和鏡子的透明玻璃。
  • 天文學大咖——伽利略
    天文學的歷史自人類開始觀察天空,想要理解這一切以來,天文學就一直處於實踐當中了。圖解:伽利略的畫像。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圖解:朱諾號攜帶物品之一:義大利太空署提供的伽利略鋁質紀念牌,上面鐫刻有伽利略自畫像和他於1610年發現木星衛星的親筆記錄,2.8×2英寸大小,重6克。
  • 第一位用望遠鏡仰望星空的人——伽利略
    絕大部分人還是認同託勒密的地心說,而伽利略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支持的支持者之一。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義大利的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現代科學之父、物理學之父、觀測天文學之父。16歲時,伽利略進入比薩大學,學習醫學。
  • 胡翌霖 | 伽利略的望遠鏡
    在這裡主要講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伽利略在天文學上的許多貢獻都與他改進並運用望遠鏡有關,1609年他聽說荷蘭人發明瞭望遠鏡,並根據傳聞自己著手做了一架(圖1),他把這個20倍的望遠鏡指向天空,發現了許多新現象。
  • 月球背面不僅「厚臉皮」還是「麻子臉」
    月球背面不僅「厚臉皮」還是「麻子臉」 2018-12-21 04:49:25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楷欣 2018年12月21日 04:49 來源:科技日報
  •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
    科技日曆|30年前「伽利略號」發射成功,它發現了木星上的海洋,還拍下星際大爆炸  Evelyn Zhang • 2019-
  • 新發現的伽利略親筆信解密,他偽造信件究竟是為了科學還是妥協?
    當他慵懶地翻看著英國皇家學會的一份目錄時,竟然看到了伽利略在1613年寫給朋友的信,信中概述了他的論點。據最先報導這一意外發現的《自然》雜誌稱,這封信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在與教會的鬥爭開始時,伽利略並不想讓彼此對立,並試圖低調傳播他的觀點。他告訴自然雜誌:「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發現了幾乎所有研究伽利略的學者都認為徹底丟失了的那封信。
  • 古代人類把月亮當作天空中的日曆
    月亮是人類最早的鐘表之一,早於第一種書面語言,最早的有組織的城市,以及結構化的宗教之前。月亮的面孔每天晚上都會改變,並且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使其成為時間的可靠標誌。安東尼·阿夫尼(Anthony Aveni)談到月球時說:「這是很明顯的時計。」 Aveni是紐約州漢密爾頓市高露潔大學的天文學和人類學名譽教授,也是考古天文學領域的創始人。
  • 四千年前的內布拉星象盤,古代的天文學竟然如此深奧!
    1999年,兩個盜墓賊在德國內布拉附近的米特爾貝格山發現了一個重達兩公斤的內布拉星象盤(Nebra Sky Disc),該文物後來被官方查封,被譽為二十世紀歐洲青銅時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 「近代科學之父」的伽利略,給了歐洲黑暗時期,致命的一擊
    之後在義大利伽利略的橫空出世,給了託勒密的宇宙秩序以致命的一擊。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布魯諾的壯烈犧牲,更刺激了伽利略追去真理的決心,為了證實和傳播「日心說」,伽利略用盡了畢生的精力。
  • 木星亡靈——莎士比亞與伽利略的陳年往事
    但時代的思潮中,這兩位科學與藝術的巨匠卻遙相呼應,這種呼應其實折射出了那個時代歐洲人宇宙觀的巨大變化。本文材料來源於科學記者丹·福克的著作《莎士比亞的科學:重審劇作家的宇宙》,先為您講述伽利略得到望遠鏡、發現新天體的過程,以及當時社會對這些新發現的巨大反響;而後揭示莎翁作品中隱寓的伽利略新天文學,展現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密切聯繫。
  • 10萬人看北京天文館伽利略望遠鏡展
    十萬人參觀北京天文館 伽利略望遠鏡展沛納海全力贊助的本次國際展覽旨在紀念伽利略天文學發現四百周年,並將於200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天文年期間移師費城和斯德哥爾摩。該展覽已在北京天文館展出,其展覽內容不久後將作為「伽利略、麥迪奇家族和天文時代」大型展覽(2009年4月4日至9月7日)的重點,登陸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隨後伽利略望遠鏡展將移師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博物館(2009年10月10日至2010年1月)。
  • 威廉·吉爾伯特-電力之父,開啟現代電磁物理學和天文學的時代
    他作為一位敏銳的天文觀察家在他的時代最為著名。但迄今為止,他最持久的成就是一部六卷本的著作,匯集了所有的電磁學知識。這本書名為《磁鐵上》,出版於1600年,也就是莎士比亞在倫敦寫《哈姆雷特》的那一年。地球的磁性在保持成功的醫療實踐的同時,吉爾伯特對電和磁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當他開始實驗時,對這些現象知之甚少。
  • 伽利略沒有發明天文學,但是他發明了機械物理學!
    作為第一個將望遠鏡用於天文學研究的人,伽利略觀測到:木星的四顆衛星,這是第一個直接被觀測到的證據,用來證明除地球之外還存在另一組圍繞行星運動的天體。土星的「耳朵」,後來被研究查明是土星的光環,這也是首次發現除地球之外的天體周圍,可能擁有地球都沒有的結構。
  • 科技日曆|荷蘭眼鏡商留下了最早關於望遠鏡的書面記錄
    科技日曆|荷蘭眼鏡商留下了最早關於望遠鏡的書面記錄  Winnie Lee • 2019-10-02 16:23:42
  • 伽利略的那些事兒
    父親對伽利略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並且發現,小伽利略非常聰明,對什麼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而且心靈手巧,一天都閒不下來,要麼畫畫、要麼彈琴,而且時常會給其他小孩子做一些靈巧的機械玩具,但對神學迷信卻一點不來電。17歲時,根據父親要求,伽利略進入了比薩大學學習醫學,可是伽利略對醫學不感興趣,疑問多的讓老師們很頭疼,所以不招老師喜歡。但伽利略對物理數學卻非常著迷,從此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便一步步的像世界走來。
  • 從地心說到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人類開啟了航天時代
    公元150年古希臘的天文學家託勒密提出了地心說,他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月亮,太陽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星球都圍繞著地球在不同的球面上運動,地心說符合人們當時坐地觀天的習慣,被封為金科玉律。一直到15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他認為太陽是不動的,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地球在內所有的行星都圍繞太陽運動,哥白尼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完成了《天體運動論》,提出了日心說體系,學說不僅僅在當時的天文學上引起了一次革命,而且推動了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思想解放的浪潮,自然科學從此在神學中解放出來了。
  • 天文學:天文學起源及天文年表
    開始和古代- 是沒有疑問的是早期人類是看重複的天空,像月亮的盈虧或行星的各種位置和最引人注目的明星的事件。然而,在蘇美爾,阿卡德和巴比倫文明的背景下,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第一個系統天文記錄 。在基督教時代前三千年,蘇美爾人知道一些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