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2021-01-19 NASA愛好者

2017年9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器上的JunoCam成像儀捕捉到了這幅木星南部赤道地區的圖片。由於該圖像是定向拍攝的,因此木星的兩級(不可見)從左至右分布在框架內。

版權: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JPL-Caltech)/美國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wRI)/馬林空間科學系統公司(Malin Space Science Systems, MSSS)/凱文•M•吉爾(Kevin M. Gill)


NASA的朱諾號任務提供了其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首次測量結果。根據近期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器的測量結果估計,在木星的赤道地區,水分子佔大氣中分子的0.25%左右,幾乎是太陽的三倍。這也是自1995年NASA的伽利略號(Galileo)任務提出木星相對太陽而言可能是極其乾燥的(該對比並不基於液態水,太陽中存在的氧氫的含量)以來,首次發現該氣態巨行星上富含水分。


幾十年來,行星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準確估計木星大氣中的水分總量。該數據是太陽系形成之謎中一個關鍵的缺失部分。木星很可能是太陽系中形成的第一顆行星,它包含了許多沒有被太陽捕獲的氣體和塵埃。


關於木星形成的主要理論是基於其吸收的水量。水的豐度對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氣象(例如木星上的風如何流動)和內部結構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儘管由旅行者號(Voyager)和其他探測器在木星上所探測到的閃電(一種典型的由水汽引起的現象),暗示著木星上水的存在,但對木星大氣層深處的水含量的準確估計仍然是難以實現的。


1995年12月,在「伽利略」號探測器停止傳送,向木星表面下降之前57分鐘,它用無線電發出了木星大氣中深度約為75英裡(120公裡)處的水含量的光譜測量數據,那裡的大氣壓達到了約320磅每平方英寸(22巴)。研究這些數據的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水量僅達到了預期的十分之一,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測量到的最大深度下,伽利略號探測器測量到的水含量似乎仍在增加,遠低於理論上所認為的大氣應該混合良好的深度。在均勻大氣中,整個區域的水含量是恆定的,且更有可能體現全球平均水平;換句話說,更可能是整個木星水含量的一個體現。結合同時期由地面望遠鏡獲得的紅外線地圖,結果表明探測任務可能只是運氣不好,在木星上採集到了一個異常乾燥且溫暖的氣象點。


位於聖安東尼奧的西南研究所朱諾號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表示:「就在我們認為已經把事情搞清楚了的時候,木星卻提醒我們仍然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朱諾號關於即使在雲層之下大氣也沒有均勻混合的驚人發現,依舊是一個需要我們去解開的謎題。沒有人能夠猜到木星上的水分會如此變化無常。」


從高空測量水含量


在這張由JunoCam拍攝的木星赤道區域中出現了濃厚的白色雲層。在微波頻率下,這些雲是透明的,這使得朱諾號的微波輻射計能夠測量木星大氣深層的水。這幅圖像是於2017年12月16日朱諾號飛掠木星時所拍攝的。

版權:NASA/JPL-Caltech/SwRI/MSSS/Kevin M. Gill


朱諾於2011年發射升空,是一艘採用自旋穩定的太陽能飛船。基於伽利略號探測器的前期經驗,朱諾號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獲得這顆巨行星上大片區域的水豐度測量值。朱諾號上搭載了一種用於深空行星探測的新型儀器:微波輻射計(Microwave Radiometer,MWR)是,它能夠利用6根天線同時測量多個深度的大氣溫度,實現從高空測量木星上的水含量。MWR利用的是水吸收特定波長的微波輻射這一事實,這與微波爐快速加熱食物的原理相同。因此,它所測量的溫度能夠用於確定深層大氣中的水和氨的含量範圍,因為這兩種分子都能吸收微波輻射。


朱諾號科學團隊通過朱諾號前八次飛掠木星時所收集的數據,得出了上述發現。他們最開初的關注點在木星的赤道地區,因為那裡的大氣似乎比其他地區混合得均勻,即便在深處也是如此。從其軌道位置上來看,朱諾號的輻射計能夠從比伽利略號探測器更深的地方收集數據,深度可達到93英裡(150公裡),那裡的壓力達到了480磅每平方英寸(33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朱諾號科學家Cheng Li表示:「我們發現赤道地區上的水含量高於伽利略號探測器的測量值。因為木星的赤道地區非常獨特,我們還需要將這些測量結果與木星上其他區域的水含量進行對比。」


向北移動


朱諾號的53天飛行軌道正按計劃緩慢向北移動,每次飛越都會使木星北半球上的更多區域變得更加清晰。朱諾號科學團隊迫切希望了解木星的大氣含水量如何隨緯度和地區而變化,以及富含氣旋的極地能夠告訴他們的關於這顆氣態巨行星的全球水豐度。


2月17日,朱諾號第24次飛掠木星。下一次科學飛行擬於2020年4月10日進行。


博爾頓表示:「每一次科學飛行都是一次重大發現。木星總是給我們一些新的發現。朱諾號給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我們需要通過和一顆星球的近距離親密接觸來驗證我們的理論。」


NASA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的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為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管理和執行朱諾號任務。朱諾號是NASA「新前沿」計劃(New Frontiers Program)的一部分,該計劃由位於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為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進行管理。義大利航天局(Italian Space Agency, ISA)為朱諾號探測器提供了木星紅外極光繪圖儀(Jovian Infrared Auroral Mapper , JIRAM)和Ka波段翻譯系統(Ka-Band translator system)。位於丹佛的洛克希德•馬丁太空公司建造了這艘太空飛行器,並提供飛行操作。


關於朱諾號的更多信息,請戳閱:

https://www.nasa.gov/juno

https://www.missionjuno.swri.edu


關於木星的更多信息,請戳閱:

https://www.nasa.gov/jupiter


也可以通過以下連結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關注朱諾號任務:

https://www.facebook.com/NASAJuno

https://www.twitter.com/NASAJuno


來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jpl/findings-from-nasas-juno-update-jupiter-water-mystery

相關焦點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Gill朱諾號提供了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第一手科學結果。根據最近發布於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結果估計,木星赤道區域水分子大概佔了木星大氣中分子的0.25%——相當於太陽中的三倍。這也是自從1995年伽利略任務暗示木星可能和太陽一樣極度乾燥(比較的並不是根據液態水而是水的組成成分—氧元素和氫元素)之後,第一次發現氣態巨行星的水含量(豐度)。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圖片來源:ASA/JPL-Caltech/SwRI/MSSS/Kevin M.Gill這項任務首次公布了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數據流,這是自1995年美國航天局的伽利略號任務以來,首次發現該氣態巨行星上存在水。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任務首次提供了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科學結果。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但是伽利略號探測器返回的其進入木星大氣時的探測數據令人疑惑:數據顯示,它所進入的大氣層比科學家們預測的大氣密度更大、溫度更高。NASA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的新數據表明,這些「熱點」比預期的要寬得多,深的多。在12月11日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秋季會議的虛擬媒體發布會上,工作人員披露了關於木星「熱點」的發現,以及有關木星極地氣旋的最新信息。
  • NASA公布朱諾號新發現!木星極地分布著詭異氣旋
    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複雜的雲層和天氣系統超乎想像。最為人所知的自然要數著名的大紅斑,這是一個比地球還要大的反氣旋風暴,至少存在了300多年。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木星大氣充滿好奇,畢竟還有大量奧秘等待揭開。NASA的朱諾號肩負重任,對木星展開近距離探測。
  • 作為「太陽系之王」木星的探測器,朱諾號的回歸能帶來什麼?
    在2016年7月4日,飛行器朱諾號成為第二顆肩負著長期任務成功進入木星軌道的飛行器。因此,朱諾號也開創了歷史。在飛越期間,探測器將以每小時208,000公裡(130,000英裡)的速度通過木星的雲頂,距離為4200公裡(2500英裡),再次更接近於任何一次的飛行。
  • 探測器登陸:讓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西南研究所朱諾號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說到:「我們沒有預料到木星上發生如此多的變化,以至於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顆木星」目前,由朱諾相機傳回的這張令人震驚的圖片搶盡了風頭,我們為之樂道的這張圖片可能會激發人類關於木星的想像力,這正是以科學為核心的朱諾號的任務所在。
  • 「朱諾號」拍攝木星新照 大氣層產生淺層閃電
    8月10日消息,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最新影像,捕捉到木星大氣層特有的「蘑菇球」雲層,並產生了淺層閃電的現象圖片來源:nasa官網8月10日消息,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最新影像,捕捉到木星大氣層特有的「蘑菇球」雲層,並產生了淺層閃電的現象。圖片來源:nasa官網來源:中新網
  • 朱諾號解決了木星閃電之謎
    這是一張木星北半球閃電分布的藝術圖,其中融合了朱諾號的圖像數據。
  • NASA剛剛宣布: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有了新的驚人發現
    【ALENG 自媒體】12月1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正在對木星進行科學考察的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日前有了一個新的發現:木星南極的巨型風暴,由此前的5個,變成了現在的6個,從而組成了一個非常規則的六邊形圖案。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朱諾號上的主引擎Leros-1b能夠提供645牛頓的推力,持續35分鐘的點火讓探測器的速度減慢了542米/秒,使得探測器能夠被木星的引力所俘獲。點火完成後不久,朱諾號調整了姿態,以便讓陽光再次照射到探測器攜帶的超大太陽能板上,為朱諾號接下來的科學探測提供電力。
  • NASA公布木星新照片,朱諾號:表面「混亂、多風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其執行任務的「朱諾」號宇宙飛船上拍攝的新照片中揭示了木星上一個「混亂、多風暴」的表面,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更多有關木星起源和演化的知識。在另一次近距離飛越木星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拍攝到了木星北半球的一個褶皺絲狀區域。
  • 美國航天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與地球都有類似的磁場變化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木星探測任務,使人類首次成功探測到除地球外的天體內部磁場的長期變化(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朱諾號的探測表明,木星磁場的長期變化是由行星大氣層深處的風驅動的。
  • 木星大紅斑發現水的跡象從水量可知木星如何形成
    近日,美國科學家藉助望遠鏡等設施,對木星的標誌性風暴——大紅斑進行觀測,在大紅斑深處發現了水的化學特徵。為了對這些結果進行佐證,該團隊使用了NASA「朱諾號」探測器提供的數據。木星上有多少水呢?研究人員表示,需要更多觀察才能找到答案。「朱諾號」任務科學家則稱:「木星的水量情況將告訴我們很多關於木星如何形成的信息。」
  • 「朱諾號」在木星上看見閃電現象,NASA:猶如「精靈」在跳舞
    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探測器,在觀察木星的過程中,在木星上看到了閃電現象,根據NASA方面的報導,木星上的大氣上層,當閃電出現的時候,場面美麗得猶如「精靈」在上面跳舞。
  • NASA的「朱諾號」在木星上發現瞬態發光事件
    NASA的「朱諾號」在木星上發現瞬態發光事件 一直到前段時間,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上,發現了一條明亮、狹窄的紫外線輻射條,它瞬間就消失在木星的大氣上層
  • 五年,27億公裡,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神秘的面紗
    在西方,木星是用羅馬神話中統領天界和人界的眾神之王朱庇特來命名的,在希臘神話中也是眾神之王宙斯。西方用神王的名字來命名木星,可見木星的重要性。事實上,在太陽系中,木星更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體積和質量都是行星中的第一,而且還有著太陽的基因,都是氣態行星,與太陽有著相似的結構。
  • NASA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上發現木衛一的陰影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於9月份完成了一次木星飛掠任務,並發回了一張令人矚目的圖像:木衛一Lo在這顆氣態巨行星上投下了完美的陰影
  • 4年了,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發現了什麼?4K
    2011年8月NASA發射的朱諾號飛船開始了漫長的旅程,朝著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飛去。任務是讓我們了解木星的起源和發展.,它是人類歷史上跑得最快的物體,速度達到每小時28萬公裡.朱諾號減速並進行了精細的調整,最終進入精心設計的橢圓軌道,使太空飛行器能夠仔細觀測木星.同時儘量減少與有害輻射的接觸,還要確保它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完全暴露在陽光下.
  • 木星上沒有水?科學家發現光木星大氣層中的水就是地球海洋的32倍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318倍,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有著厚達幾千公裡的大氣層,大氣層的下面是金屬氫的海洋,但那裡面並不是水,而是氫元素在壓力極大之下的狀態,一般認為木星上的水是比較少的,不過最近美國科學家在朱諾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上發現並非如此
  • 朱諾號為木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多虧了從2016年七月開始環繞土星飛行的朱諾號太空船,讓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更加接近了。基於朱諾號探測數據的三篇研究發表了出來,它們介紹了有關木星磁場、內部旋轉以及它的環帶到底延伸至多深的問題。這些發現修正了科學家們對木星的大氣和內層的想法。圖解:木星大氣層的垂直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