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與地球都有類似的磁場變化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上圖表示了木星在某一時刻的磁場,其突出的特徵是赤道附近的大藍點,那是一個磁場集中點。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

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木星探測任務,使人類首次成功探測到除地球外的天體內部磁場的長期變化(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朱諾號的探測表明,木星磁場的長期變化是由行星大氣層深處的風驅動的。

圖解:木星磁層與太陽風

這一發現將幫助科學家進一步研究木星的內部結構,包括大氣動力學以及行星磁場的變化。關於這一發現的詳細情況,可查看今天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

位於聖安東尼奧的西南研究所的朱諾號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說:「數十年來,獲取磁場的長期變化數據一直都是行星科學家的願望。」「此次的探測成果要歸功於朱諾號極其精確地科學儀器和獨特的軌道,朱諾號從行星一個極點到另一個極點的運行過程中使其軌道變得很低。」

獲取行星的磁場特徵,需要近距離的測量。磁力計是一種能夠生成磁場三維圖的儀器,朱諾號就是利用這種儀器來收集木星的磁場數據。科學家基於朱諾號八次科學考察收集的木星磁場數據建立了一種新模型(JRM09),並將其與美國航天局過去對木星的探測任務數據(先驅者10號和11號,航海家1號和尤利西斯)進行了比較。

這幅由朱諾號拍攝的照片,展現了木星大紅斑以及動蕩的南半球的驚人景象。當時朱諾號距離木星非常的近。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加州理工大學/ SwRI/MSSS/Kevin M. Gill |完整的圖片與標題

科學家通過比較朱諾號提供的木星磁場最新數據與先鋒號宇宙飛船提供的第一個數據,發現木星磁場發生了微小但明顯的變化。位於麻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朱諾號科學家基米·摩爾說:「在巨大的木星磁場中找到這樣微小的變化是一項挑戰。」「四十多年來的觀測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數據證明木星磁場存在長期變化。」

朱諾團隊一旦證明木星磁場的長期變化是存在的,他們將開始嘗試解釋這種變化發生的原因。木星大氣層內的(帶狀的)風是磁場變化的最好解釋,這些風從行星表面延伸到3000公裡(1860英裡)以下,在哪裡行星開始從氣態變成高導電性液態金屬。科學家認為他們會切割磁場,拉伸磁場並帶著磁場在地球上旋轉。

圖解:藝術家概念下的磁層,此處等離子層(7) 被描繪成環狀和片狀。

木星磁場的長期變化沒有木星的大藍點處大,大藍點是木星赤道附近的一片強磁場。大藍點極其局部強磁場與該緯度的強緯向風相結合,產生了木星磁場的最大長期變化。

摩爾說:「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個局部的磁場集中點(大藍點)可能是木星磁場所有長期變化的原因。這些數據證明了這一點。」「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對磁場有了新的理解。在未來的科學研究過程中,我們將開始繪製全行星的木星磁場長期變化圖。這也可能會給研究地球磁場的科學家幫助,來解決那些地球磁場的未解之謎。」

美國航天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為聖安東尼奧西南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管理和操作朱諾號任務。朱諾號是美國航天局前沿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位於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的美國航天局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任務局管理。義大利航天局貢獻了兩臺儀器,一臺Ka波段頻率轉換器和一臺木星紅外極光測繪儀。丹佛的洛克希德·馬丁航天公司建造並操作了宇宙飛船。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olarsyste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美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磁場隨時間變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一個叫做朱諾(Juno)的太空船軌道探測器,它已經辛苦工作了很長時間。
  • 朱諾號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傾斜的
    通過此次探測,我們了解到強有力的木星磁場是傾斜的,其南北半球有不同的模式。猶他州普羅沃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第48次會議上分享了這些發現。自從天文學家開始用強大的望遠鏡觀察木星以來,他們已經注意到它的漩渦狀帶狀外觀。這些五顏六色的橙色、棕色和白色條紋是木星大氣成分產生的結果,大氣成分主要由氫和氦構成,但也含有氨晶體和暴露在陽光下會變色的化合物。
  • 朱諾號發現木衛三北極重要信息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
    朱諾(Juno)是第一個被派往研究我們太陽系最大行星的太陽能太空探測器。更好地了解木星將有助於天文學家了解正在被發現的繞著其他恆星運行的大型行星。據了解,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木星探測器已經捕捉到了太陽系最大衛星的空前景象。
  • 美國發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6年抵達
    美國航空航天局朱諾(JUNO)號木星探測器於當地時間5日12:25分(北京時間6日凌晨00:25分)由一枚大力神-5運載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踏上遠徵木星之旅。事實上,首顆圍繞木星運行的探測器便被命名為"伽利略號",除此之外,此次朱諾探測器還將攜帶一塊由義大利航天局提供的伽利略箴言銘牌,上面有伽利略的頭像,以及當年伽利略觀測木星時紀錄的筆記原文。探測器的名字「朱諾」是羅馬神話中天神朱庇特的妻子。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但7月4日這天,當「朱諾號」(Juno)飛船成功進入繞木星的預定軌道時,該探測器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項任務。」 真要把美國宇航局的壯舉排出高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但博爾頓的說法並不誇張。將朱諾號導入木星軌道是一場11億美元的豪賭。
  • 探測器登陸:讓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人類已經觀測木星將近200年了,所以我們很早就知道它有與眾不同的經歷,現在朱諾號探測器已經抵達木星,然而木星的複雜性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圖片來自:美國航天局/西南研究院/ 馬林空間科學系統 / 傑拉爾德·艾希斯塔德 / 肖恩·多蘭 public domain圖片來自:美國航天局/西南研究院/ 馬林空間科學系統 / 傑拉爾德·艾希斯塔德 / 肖恩·多蘭 public domain朱諾號探測器在2016年7月抵達木星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朱諾號探測器成功抵達木星。圖片來源:NASA經過近5年的太空航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成功飛抵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持續35分鐘的主引擎點火減速之後,北京時間今天(7月5日)中午11:53,朱諾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木星運轉的軌道。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圖片來源:ASA/JPL-Caltech/SwRI/MSSS/Kevin M.Gill這項任務首次公布了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數據流,這是自1995年美國航天局的伽利略號任務以來,首次發現該氣態巨行星上存在水。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任務首次提供了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科學結果。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回了最新照片,讓人近距離體驗這顆另類星球
    朱諾號探測器是美國七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在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後便開始圍繞木星收集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資料,此前人類從未如此近距離的觀察這顆太陽系的巨無霸,在12月2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公布朱諾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16次環繞飛行任務,並且發回了許多最近拍攝的木星表面照片,讓人清晰地看到這顆詭異卻又美麗的行星模樣
  •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剛剛發現木星和地球有一些重要的共同點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向我們展示了人類所見過的一些最令人驚嘆的氣體巨星,但它也教會了科學家很多關於地球如何運轉的知識。我們現在知道,木星的風暴比我們之前想像的要深入得多,木星的閃電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很像。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再次發生故障:進入保護性「安全模式」
    「朱諾號」主要的科研目標包括繪製木星的內部結構、構成成分、引力和磁場。這些信息將幫助人類了解,木星和太陽系的其他部分如何形成和發展。最初的計劃提出,在最終的14天軌道中,「朱諾號」圍繞木星飛行超過30次。太空飛船在每次接近木星時將收集到最重要的數據,而在大部分情況下,「朱諾號」與木星的距離都較遠。
  • 木星和地球存在相似之處:磁場會經歷長期變化
    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已經發現了氣態巨行星木星的一些令人驚嘆的特徵,但它也向科學家們提供了很多關於這顆行星如何運作的信息。我們現在知道木星表面流動的氣流實際上深入木星內部,而木星的閃電很像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那樣。
  • 強大磁場,巨大核心……探測器揭示木星深處的秘密!
    迄今為止,對木星的研究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東西——包括一股從它的氣體深處湧出的氨水,木星的內部具有一種極具威力的強大磁場,它的氣體核心可能是一個巨大的,但定義不太明確的星球核心。去年8月27日,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探測器開始捕捉到這些現象。
  • 完勝地球!NASA公布木星新照片,朱諾號:表面「混亂、多風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其執行任務的「朱諾」號宇宙飛船上拍攝的新照片中揭示了木星上一個「混亂、多風暴」的表面,這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更多有關木星起源和演化的知識。在另一次近距離飛越木星的過程中,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拍攝到了木星北半球的一個褶皺絲狀區域。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近距離拍攝木星的最新圖片;快來領木星壁紙
    本月12日美國宇航局NASA在網上公布了「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在今年2月17日拍攝的木星圖片;經過公民科學家Gerald Eichstdt處理後;再由NASA發布。朱諾號探測器於2016年達到木星的指定軌道,這已經是朱諾號第25次近距離觀察木星;幫助科學家更進一步了解木星的演化形成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看到木星高清圖片後;不少網友發現木星表面的縹緲壯美與梵谷的作品《星空》及其油畫風格及其相似。
  • 發現全新的木星——朱諾號公布首批成果!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SwRI/MSSS/Betsy Asher Hall/Gervasio RoblesNASA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公布了初步科研成果,將太陽系裡這顆最大的行星描繪成了複雜、龐大且動蕩不斷的一顆星球,有著地球般大小的極地氣旋,有著俯衝式的風暴系統一直深入到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核心,還有著團塊叢生的巨大磁場,可能暗示磁場的發源地要比以往人們所認為的更加靠近這顆行星的表面
  • 美國「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木星軌道 用於探索太陽系形成
    圖為NASA提供的「朱諾號」探測器示意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7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約5年前發射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當地時間4日進入了環繞木星軌道。「朱諾號」將在此後的1年零8個月期間環繞木星37周,實施各項觀測,為探索木星及太陽系的形成採集數據。
  • 探究「朱諾號」命名起源 和木星本是「夫妻」
    (圖片來源:NASA)中國網7月5日訊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2016年2月3日,NASA的太陽供能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成功執行切入軌道點火來調整其飛行路徑。切入軌道點火的執行可以改進完善探測器的飛行軌道,進而為朱諾號探測器在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做好充足的準備。
  • 2011年8月5日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發射成功
    當地時間2011年8月5日,美國航天局「朱諾」木星探測器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在經過最初的兩年飛行之後,「朱諾」於2013年10月再次重返地球,藉助地球引力進行借力加速飛行,開始了前往木星的旅程。又經過三年的飛行之後,2016年8月,「朱諾」到達木星雲層上方4200公裡處,以20.8萬公裡/小時的繞行速度,正式開始了為期14個月的對木星的探測工作。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以極近距離觀察這顆體積為地球1300倍的行星。「朱諾」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演化歷程。
  • 環球科視看朱諾號如何藉助地球「彈弓」奔向木星
    太陽系內,沒有任何一顆行星的磁場比木星強。與地球磁場相比,木星的磁場強度實在是強太多,具有極強的捕獲粒子並使粒子加速的作用,這會產生可怕的輻射,對探測器造成致命危害。以往飛掠或者環繞木星的所有探測器,全都使用同位素核電池為設備供電,唯有朱諾號例外,有兩個原因,一是當時核電池的原料鈽-238短缺,二是太陽能發電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