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朱諾號發現木衛三北極重要信息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

2020-08-20 智慧黑科技

朱諾(Juno)是第一個被派往研究我們太陽系最大行星的太陽能太空探測器。更好地了解木星將有助於天文學家了解正在被發現的繞著其他恆星運行的大型行星。

據了解,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木星探測器已經捕捉到了太陽系最大衛星的空前景象。在2019年12月26日木星的一次近距離飛行中,朱諾號在紅外光下將冰冷的衛星木衛三的北極地區進行了製圖,這是其他太空飛行器之前從未做過的。

科普!朱諾號發現木衛三北極重要信息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

朱諾使用其Jovian紅外極光測繪儀收集的數據表明,木衛三的北部河段與更靠近月球赤道的地點截然不同,後者比水星大。

科普!朱諾號發現木衛三北極重要信息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

在2019年12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朱諾號)太空飛行器上的JIRAM紅外成像儀拍攝的帶注釋的圖像的中心,可以看到木衛三的北極經度為0度。

羅馬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朱諾共同研究人員亞歷山德羅·穆拉說:「 JIRAM數據顯示,等離子的沉澱已改變了木衛三北極及其周圍的冰。這是我們能夠與朱諾號第一次學習的一種現象,因為我們能夠看到整個北極。」

該等離子體由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組成,這些粒子被木星的強大磁場捕獲。與其他任何一個衛星不同,木衛三在5269公裡寬處具有自己的磁場,該磁場將等離子體匯聚到兩極。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這解釋了為什麼極光發生在我們星球上的高緯度地區。但是木衛三沒有阻礙和被這些粒子照亮的環境,因此它們猛烈地撞擊了兩極及其周圍的冰中。

結果,木衛三的極地冰在結構層面被壓成非晶態。任務小組成員說,這種重擊的冰具有與低緯度高度有序的結晶冰不同的紅外特徵。

科普朱諾號

科普!朱諾號發現木衛三北極重要信息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

這項耗資11億美元的朱諾探測器於2011年8月發射,並於2016年7月到達木星,其任務是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這顆巨型行星的組成、結構、形成和演化。

朱諾號在高度橢圓形的軌道上環繞木星,在每53.5天(地球日)發生一次近距離通行時收集各種數據。在2019年12月的相遇中,朱諾號認為木衛三的北極是在北極。因此,任務小組調整了探頭的方向,使其能夠使用JIRAM和其他儀器研究神秘區域。

朱諾從大約100000公裡的距離收集了大約300幅紅外圖像。任務小組成員說,這些圖像的解析度約為每個像素23公裡。

義大利宇航局JIRAM儀器項目經理朱塞佩·辛多尼在同一份聲明中說:「這些數據是朱諾觀測木星衛星的強大科學技術的又一例證。」

發射和飛行中的演習

朱諾號於2011年8月5日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幾十年來,儘管另外八架太空飛行器在木星附近飛行,但朱諾與眾不同的部分,是它能夠從木星附近產生太陽能。其他太空飛行器依靠核能,但近幾十年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一代生成量已經減少。

「由於提高了太陽能電池的性能,高能效的儀器和太空飛行器,可以避免木星陰影的任務設計以及使總輻射最小化的極軌道,朱諾號上才有可能獲得太陽能。」 2016年,朱諾號抵達木星時,NASA記錄所有太空飛行器的太陽距離最新記錄。(先前的記錄保持者是羅塞塔號,它於2014年到達67P彗星-超出了火星的軌道。)

2013年10月9日,朱諾號乘飛機飛離地球之前,獲得了超過3.9公裡/秒的提速。該飛機拍攝了我們地球的圖像。

2016年2月,朱諾號太空飛行器進行了一次機動,準備在2016年7月4日到達時為這家天然氣巨人開航。獨立日過去曾是NASA太空飛行器抵達的一個吉祥日子。例如,火星探路者和旅居者號任務到達了火星(1997年)以及深空計劃與坦普爾1號彗星發生碰撞(2005年)。

太空船1號也是美國宇航局在火星上的第一個著陸器,也應該在1976年7月4日降落,但是當飛船離地球越來越近時,圖片顯示著陸點太難著陸了。維京1號於1976年7月20日成功降落在另一個地點,距人類首次登月7天。

美國宇航局朱諾木星任務的工作方式(信息圖)


科普!朱諾號發現木衛三北極重要信息 地球上也發生了類似的現象

在太空探索的前30年中,深空探測器使用核能發電機為火星以外的寒冷和黑暗的外部太陽系提供充足的電力。在21世紀,太陽能技術已經得到了足夠的改進,以使其適合在這些太空飛行器上使用。

相關焦點

  • 朱諾號探測器在木衛三北極地區發現玻璃狀冰層
    美國宇航局(NASA)日前公布了其朱諾號深空探測器拍攝的木星最大衛星-木衛三(蓋尼米得,Ganymede)北極的首批圖像。
  • NASA朱諾號探測器拍攝到木衛三北極的首批圖像
    自從伽利略在1610年首次發現它以來, 它就一直吸引著天文學家的目光。伽利略的發現是不朽的,但他並沒有掌握真正檢查衛星的工具。但410年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卻做到了。2019年12月26日,NASA朱諾號探測器上的 Jovian紅外極光測繪儀(JIRAM)拍攝到了木衛三北極的首批圖像,首次繪製了該區域的地圖。
  •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剛剛發現木星和地球有一些重要的共同點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向我們展示了人類所見過的一些最令人驚嘆的氣體巨星,但它也教會了科學家很多關於地球如何運轉的知識。我們現在知道,木星的風暴比我們之前想像的要深入得多,木星的閃電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很像。
  • 「朱諾號」的新圖像揭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
    美國宇航局的正在繞木星飛行的「朱諾號」探測器獲取了這些信息。2019年12月26日,「朱諾號」拍攝的紅外照片顯示了木衛三(加尼米德)的北極。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SwRI/ASI/INAF/JIRAM.
  • 朱諾號在8億公裡外有新發現,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在下等離子雨
    在過去四年時間裡,美國價值數億美元的朱諾號飛船一直圍繞8億公裡外木星飛行,不僅對木星進行了多次低空飛掠,還對數十顆木星衛星進行了觀測,而現在朱諾號飛船對準木衛三(Ganymede)成像,有新發現,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北極地區正下著大量等離子雨。
  • 朱諾號在8億公裡外有新發現,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在下等離子雨
    在過去四年時間裡,美國價值數億美元的朱諾號飛船一直圍繞8億公裡外木星飛行,不僅對木星進行了多次低空飛掠,還對數十顆木星衛星進行了觀測,而現在朱諾號飛船對準木衛三(Ganymede)成像,有新發現,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北極地區正下著大量等離子雨。
  • 地球之外首次!NASA的「朱諾號」在木星上發現瞬態發光事件
    在地球上,存在著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現象——閃電。一般來說,閃電都是發生在暴風雨之前,當天空中發現閃電的時候,天空也會被瞬間照亮,雖然閃電持續的時間很短,但是卻非常的驚人。
  • 朱諾號再立功,木星這顆衛星有罕見結構的冰,暗示著一個理論
    到今年7月5日,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已經繞木星探測整整4年了。在4年的時間裡,朱諾號探測器向人類傳回了大量精美的圖片和重要的信息,讓我們對這顆巨大的氣體行星及其衛星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些木星風暴在震撼我們心靈的同時,也向我們訴說著大量木星的秘密。
  • 朱諾號有新發現,8億公裡外的紅外圖像顯示,木衛三下著等離子雨
    在過去四年時間裡,美國價值數億美元的朱諾號飛船一直圍繞8億公裡外木星飛行,不僅對木星進行了多次低空飛掠
  • 美國航天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與地球都有類似的磁場變化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木星探測任務,使人類首次成功探測到除地球外的天體內部磁場的長期變化(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朱諾號的探測表明,木星磁場的長期變化是由行星大氣層深處的風驅動的。
  • 「朱諾號」看見木星閃電現象
    NASA亮點追蹤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朱諾號」探測器對木星的最新研究結果。在這個太陽系最大行星的大氣上層,出現閃電現象,如「精靈」在跳舞。這些明亮、不可預測且極其短暫的閃光,通常被稱為瞬態發光事件,這是科學家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觀察到此現象。該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27日《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上。此前,科學家曾預測這些明亮的、超快的閃光也應該存在於木星巨大的旋轉大氣層中,但其存在仍然僅限於理論中。
  • 朱諾號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傾斜的
    自2016年7月建立繞木軌道以來,「朱諾」號一直在發回有關木星大氣層、磁場和天氣模式的重要信息。眾所周知,每繞近木點一圈,需耗時53天,朱諾就會向我們展示更多關於木星的趣事,科學家們將依靠這些事情來更多地了解木星的形成和演化。在一次探測中,探測器朱諾成功地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詳細的火星內部情況。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最近發表在雜誌《自然天文學》上的朱諾號探測結果估計,在木星赤道處水約佔大氣分子的0.25%,幾乎是太陽的三倍。這是自1995年美國航天局的伽利略號任務提出和太陽相比木星可能是極其乾燥的(這個對比並不是基於液態水,而是基於液態水中存在於太陽中的氧和氫)以來,首次發現該氣態巨行星上含有豐富的水資源。幾十年來行星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準確地評估木星大氣中水的總量。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朱諾號」在木星上看見閃電現象,NASA:猶如「精靈」在跳舞
    據報導,前段時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探測器,在觀察木星的過程中,在木星上看到了閃電現象,根據NASA方面的報導,木星上的大氣上層,當閃電出現的時候,場面美麗得猶如「精靈」在上面跳舞。
  • 發現全新的木星——朱諾號公布首批成果!
    這些發現來自於8月27日首次採集科學數據的那次飛越,當時朱諾號從木星打著旋兒的雲頂層上空大約4200千米處飛過。兩篇描述這些發現的論文即將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學》雜誌上,還有另外44篇論文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我們知道,木星會給我們準備一些意想不到發現。」
  • NASA公布朱諾號新發現!木星極地分布著詭異氣旋
    最為人所知的自然要數著名的大紅斑,這是一個比地球還要大的反氣旋風暴,至少存在了300多年。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木星大氣充滿好奇,畢竟還有大量奧秘等待揭開。NASA的朱諾號肩負重任,對木星展開近距離探測。朱諾號於2011年8月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在太空中飛行近5年後,於2016年7月成功進入木星軌道。
  • 「朱諾」探測器首次拍到木衛三北極,發現那裡的冰有點異樣
    這些解析度最高可達23千米/像素的照片,第一次將木衛三北極的面貌呈現在人們眼前。在對這些照片進行了分析之後,天文學家發現木衛三北極的冰很特別。這些冰的結構是雜亂的,與木衛三赤道附近的晶體冰有不同的紅外特徵。而這種差異可能和木衛三的磁場有關。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再次發生故障:進入保護性「安全模式」
    NASA官員表示,一次「軟體性能監控」導致太空飛船計算機發生重啟,隨後「朱諾號」進入了安全模式。這與「朱諾號」推進系統閥門的問題無關。NASA於上周五公布了「朱諾號」閥門存在的問題。當時的問題導致操作員推遲了太空飛船最後引擎的點火。這一操作原本將在「朱諾號」接近木星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