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磁場隨時間變化

2020-12-02 cnBet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一個叫做朱諾(Juno)的太空船軌道探測器,它已經辛苦工作了很長時間。朱諾一直在做的事情之一是調查木星的磁場。朱諾發現木星的內部磁場隨時間而變化。

這是第一次對地球以外行星的長期變化進行明確檢測。朱諾收集到的數據表明,木星深層大氣風最有可能驅動內部磁場長期變化。這一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木星的內部結構,包括其大氣動力學。這些數據還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木星磁層變化更多信息。

朱諾項目的科學家表示,只有在朱諾號上極其精確的科學儀器幫助下,這一發現才能實現。朱諾在木星兩極之間運行,因此軌道可以很低。

研究新數據的科學家將其與過去木星任務收集的數據進行了比較,其中包括先鋒10號和11號以及旅行者一號和尤利西斯號收集的數據。朱諾收集的數據被用來建立一個新的木星磁場模型,稱為JRM09。該工具可以生成木星磁場的3D地圖,這份地圖顯示木星大氣風的運行最能解釋這些磁場變化。

風從行星表面延伸到行星內部所在的1860英裡深處,最大的變化發現在一個叫做大藍點的地方,那裡有特別的強風。

相關焦點

  • 美國航天局朱諾號探測器發現木星與地球都有類似的磁場變化
    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加州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木星探測任務,使人類首次成功探測到除地球外的天體內部磁場的長期變化(隨時間變化的情況)。朱諾號的探測表明,木星磁場的長期變化是由行星大氣層深處的風驅動的。
  • 美國發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 2016年抵達
    美國航空航天局朱諾(JUNO)號木星探測器於當地時間5日12:25分(北京時間6日凌晨00:25分)由一枚大力神-5運載火箭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踏上遠徵木星之旅。;一臺磁通門磁強計(FGM)將用於繪製首張詳細的木星磁場圖,並考察木星磁場在其兩極地區的分布狀況,對於木星磁場的考察將極大地幫助科學家們了解木星的內部結構信息;一臺先進恆星導航儀(ASC)將幫助進行繪圖工作,並幫助朱諾探測器在茫茫太空中保持準確的姿態指向。
  • 木星上也有水?來看看NASA「朱諾號」探測器的最新發現
    圖片來源:ASA/JPL-Caltech/SwRI/MSSS/Kevin M.Gill這項任務首次公布了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數據流,這是自1995年美國航天局的伽利略號任務以來,首次發現該氣態巨行星上存在水。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任務首次提供了關於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科學結果。
  • NASA「朱諾號」為木星的水之謎提供了新發現
    2017年9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器上的JunoCam成像儀捕捉到了這幅木星南部赤道地區的圖片
  • NASA剛剛宣布: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有了新的驚人發現
    【ALENG 自媒體】12月1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正在對木星進行科學考察的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日前有了一個新的發現:木星南極的巨型風暴,由此前的5個,變成了現在的6個,從而組成了一個非常規則的六邊形圖案。
  • 作為「太陽系之王」木星的探測器,朱諾號的回歸能帶來什麼?
    緊跟著伽利略任務的進度,在接下來的20 個月裡,在有目的的撞擊行星之前,探測器會收集木星大氣層、雲層、內部、重力和磁場環境的數據。據NASA稱,協調世界時12時51分(太平洋夏季時間早晨5點51分,北美東部夏令時早晨8時51分),飛行器會經過木星雲層頂端,並且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務都更接近。雖然在2018年2月任務結束之前,探測器預計將對這顆氣體巨星進行35次更近距離的飛越,但這次特別的飛越預計將特別有啟發性。
  • 探測器登陸:讓朱諾號為你揭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人類已經觀測木星將近200年了,所以我們很早就知道它有與眾不同的經歷,現在朱諾號探測器已經抵達木星,然而木星的複雜性可能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圖片來自:美國航天局/西南研究院/ 馬林空間科學系統 / 傑拉爾德·艾希斯塔德 / 肖恩·多蘭 public domain圖片來自:美國航天局/西南研究院/ 馬林空間科學系統 / 傑拉爾德·艾希斯塔德 / 肖恩·多蘭 public domain朱諾號探測器在2016年7月抵達木星
  •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究竟強在哪裡?
    但7月4日這天,當「朱諾號」(Juno)飛船成功進入繞木星的預定軌道時,該探測器首席研究員斯科特·博爾頓(Scott Bolton)宣布,「我們剛剛完成了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項任務。」 真要把美國宇航局的壯舉排出高下來,那是不可能的。但博爾頓的說法並不誇張。將朱諾號導入木星軌道是一場11億美元的豪賭。
  • 朱諾號發現木星的重力場是傾斜的
    通過此次探測,我們了解到強有力的木星磁場是傾斜的,其南北半球有不同的模式。猶他州普羅沃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第48次會議上分享了這些發現。自從天文學家開始用強大的望遠鏡觀察木星以來,他們已經注意到它的漩渦狀帶狀外觀。這些五顏六色的橙色、棕色和白色條紋是木星大氣成分產生的結果,大氣成分主要由氫和氦構成,但也含有氨晶體和暴露在陽光下會變色的化合物。
  • 歷時五載,朱諾號探測器抵達木星!
    朱諾號探測器成功抵達木星。圖片來源:NASA經過近5年的太空航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Juno)探測器,成功飛抵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持續35分鐘的主引擎點火減速之後,北京時間今天(7月5日)中午11:53,朱諾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繞木星運轉的軌道。
  • 揭秘木星:朱諾號最新發現
    圖像處理:Gerald Eichstädt自2016年7月以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一直在收集有關這顆天然氣態巨行星內部的數據。其最新發現涉及到木星大氣中的「熱點」。二十五年前,NASA在歷史上首次將探測器發送到木星的大氣層中,對這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進行探測。
  • 發現全新的木星——朱諾號公布首批成果!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SwRI/MSSS/Betsy Asher Hall/Gervasio RoblesNASA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公布了初步科研成果,將太陽系裡這顆最大的行星描繪成了複雜、龐大且動蕩不斷的一顆星球,有著地球般大小的極地氣旋,有著俯衝式的風暴系統一直深入到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核心,還有著團塊叢生的巨大磁場,可能暗示磁場的發源地要比以往人們所認為的更加靠近這顆行星的表面
  • NASA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上發現木衛一的陰影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於9月份完成了一次木星飛掠任務,並發回了一張令人矚目的圖像:木衛一Lo在這顆氣態巨行星上投下了完美的陰影
  • NASA朱諾號探測器捕獲木星風暴合併的畫面
    據外媒CNET報導,木星經常「上演各類表演」:這顆氣態巨行星的旋轉大氣層不斷變化和重新排列。最近, 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在觀察中有了一些非凡的發現:兩個橢圓形風暴合併在一起。 NASA將該事件描述為「不同尋常的事情。」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再次發生故障:進入保護性「安全模式」
    目前,「朱諾號」位於木星附近。NASA官員表示,「朱諾號」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19日凌晨1:47進入了保護性的「安全模式」,導致無法收集任何數據。「朱諾號」於10月19日第二次接近木星。「朱諾號」項目經理裡克·尼巴肯(Rick Nybakken)在公告中表示:「在進入安全模式時,太空飛船距離接近木星的最近點還有超過13個小時。
  • 木星和地球存在相似之處:磁場會經歷長期變化
    美國宇航局(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已經發現了氣態巨行星木星的一些令人驚嘆的特徵,但它也向科學家們提供了很多關於這顆行星如何運作的信息。我們現在知道木星表面流動的氣流實際上深入木星內部,而木星的閃電很像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那樣。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Gill朱諾號提供了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第一手科學結果。根據最近發布於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結果估計,木星赤道區域水分子大概佔了木星大氣中分子的0.25%——相當於太陽中的三倍。這也是自從1995年伽利略任務暗示木星可能和太陽一樣極度乾燥(比較的並不是根據液態水而是水的組成成分—氧元素和氫元素)之後,第一次發現氣態巨行星的水含量(豐度)。
  • NASA更新朱諾號探測器拍攝的木星圖像,這顆行星越來越讓人著迷!
    朱諾號探測器是NASA在2011年8月發射升空的木星探測器,對於地球而言木星強大的磁場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然而人類對於這顆距離地球有27億公裡的行星了解並不多,朱諾號探測器飛行了五年時間才到達木星上空,讓人們首次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從未見過的木星世界,目前已經在木星周圍發現了72顆衛星
  • 「木星探測器朱諾號」近距離拍攝木星的最新圖片;快來領木星壁紙
    本月12日美國宇航局NASA在網上公布了「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在今年2月17日拍攝的木星圖片;經過公民科學家Gerald Eichstdt處理後;再由NASA發布。朱諾號探測器於2016年達到木星的指定軌道,這已經是朱諾號第25次近距離觀察木星;幫助科學家更進一步了解木星的演化形成作出了不少的貢獻。看到木星高清圖片後;不少網友發現木星表面的縹緲壯美與梵谷的作品《星空》及其油畫風格及其相似。
  •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剛剛發現木星和地球有一些重要的共同點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向我們展示了人類所見過的一些最令人驚嘆的氣體巨星,但它也教會了科學家很多關於地球如何運轉的知識。我們現在知道,木星的風暴比我們之前想像的要深入得多,木星的閃電和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