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上陣:木星大氣風雲雷電?太空船和地面望遠鏡帶回照片!

2020-12-03 天文在線

很難想像木星上的風暴強度,這個氣態巨星最明顯的大氣特徵——大紅斑,可能正在變小,但是在一百年以前,它的直徑約為40,000公裡(25, 000英裡),是地球直徑的三倍。

木星大氣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它巨大的雷暴雲砧:從最底部至最頂部高64千米,是地球上的雷暴雲砧的五倍。儘管美國航天局的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正不斷推進研究,但我們對土星大氣仍未透徹了解。這顆星球可能有許多奇怪的物質,如液態金屬氫層。

如今一組科學家正結合哈勃空間望遠鏡、雙子座天文臺和朱諾號太空飛行器的力量,來探測土星的大氣,和大氣中產生的那些令人敬畏的風暴。

「我們非常想了解木星大氣層的環流機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麥可·王(Michael Wong)如是說。

麥可·王,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這項工作的帶頭人。研究隊伍還包括伊姆克·德·帕特和艾米·西蒙兩人。前者也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而後者西蒙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SFC)。

該研究小組目前正在對由「朱諾號」衛星提供的木星近景照片和由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雙子座天文臺提供的多波段成像照片進行合成和處理。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補充系列》上,論文題目為《2016-2019年木星的高解析度紫外線/光學/紅外線成像》」。

麥可·王在新聞稿中總結了該項目,並說:「我們非常想了解木星大氣層的環流機制。」

木星的大氣層處於一種持續混亂的狀態,風暴的規模使得地球上的風暴相形見絀。這些風暴包括巨大的閃電,其能量是地球上閃電的三倍多。幸運的是,這些閃電就像無線電發射器一樣,朱諾可以接收到他們。太空飛行器每53天執行一次木星近天體探測飛行任務。

朱諾號的繞木軌道因處於木星強有力的輻射帶,其形狀將是高度橢圓形的。當它靠近木星,可以「聆聽」來自木星風暴的信號(圖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在那些時期,它可以「聽到」閃電,以及它們無線電信號著名的"天電(sferics)"(「無線電大氣信號(radio atmospheric signals)」的縮寫)和"吹哨者"。科學家使用這些信號去繪製閃電的分布圖像,即使它們被木星巨大的大氣層深處遮擋住了。

哈勃望遠鏡和雙子座正在參與這個新的聯合觀測項目。每一次朱諾靠近木星並且聽到雷電的信號時,哈勃和雙子座就會捕獲這顆星球的圖像。這些圖像是解釋和理解朱諾數據的關鍵。

西蒙在一份新聞稿中解釋說:「朱諾的微波輻射計可以對木星產生的可穿透大氣層的高頻電磁波進行檢定和分析,從而使得我們能夠深入地研究木星大氣。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和雙子座天文臺的數據告訴了我們木星的大氣厚度以及我們當前觀測的大氣深度。

雙子座天文臺的其中一個8.1米口徑望遠鏡,頭頂是銀河系。(圖源:雙子座天文臺/由喬伊·波拉德提供的大學天文研究聯合組織(AURA )圖片)

該小組的方法利用了哈勃可見光圖像和雙子座熱紅外圖像。圖像被合併,朱諾閃電被映射到圖像上。因此,科學家團隊展示了雷暴是如何「與雲層結構的三種方式結合在一起的:由水構成的深雲,由溼空氣上升流(基本上是木星的雷雨)引起的大型對流塔,以及可能由對流塔外乾燥空氣下降引起的晴朗區域。」

這幅圖表向我們展示了由朱諾號、哈勃空間望遠鏡、雙子星天文臺獲取的對木星雲層結構和大氣循環的觀測數據和說明。通過結合三者的數據,研究人員得以了解到閃電在湍流區(深水雲所在處、溼潤空氣上升形成類似於地球上積雨雲的對流塔)的聚集。對在木星大氣中的閃電、對流塔、深水雲、清朗區的底部描述是基於三者的數據,與哈勃和雙子星得出的圖譜細節相一致。觀測方式的混合可以運用到繪製三維雲圖並推斷大氣循環的細節信息。厚厚的堆積起來的雲由上升的溼潤空氣產生(上升的活躍對流)。清朗區因乾燥空氣下沉形成(沉降)。這些雲比在相對薄的地球大氣中的相似對流塔高出五倍。所述之處的範圍比美國大陸的三分之一還大些。

圖源:美國宇航局,歐航局,M.H. Wong(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A·詹姆斯,M·H·卡拉瑟斯空間望遠鏡研究所),S·布朗(噴氣推進實驗室)

哈勃的數據顯示了對流塔中厚雲層的高度以及深水雲層的深度。雙子座的數據清楚地展示了高層雲的間隙,在那裡可以瞥見深水雲。

在新聞發布會上,wong教授解釋了研究小組的一些發現。他說在木星的大氣層中有一種區域叫做摺疊的絲狀區域。那是溼對流發生的地方,也是閃電常見的地方。「這些氣旋渦旋可能是有助於通過對流釋放內能的內能煙囪,」他說,「這種情況並非在所有地方都會發生,但這些氣旋似乎起到了促進對流的作用。」

一幅由朱諾號獲取的木星摺疊纖維區圖像,顯示了木星北半球大氣的激烈擾動。圖片來源: Image data: NASA/JPL-Caltech/SwRI/MSSS

該圖由Kevin M. Gill, CC BY處理。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對其所知愈多也使得我們對太陽系了解更多。通過將閃電和深層含水雲相聯繫,研究人員可以更好地估測出木星大氣中的含水量,這點很重要,因為它在關於木星的形成過程上給了我們線索。不僅僅是木星,其他的巨型氣態行星甚至太陽系的形成線索也可見一斑。

儘管科學家們夜以繼日地研究木星,未知之處仍甚多,首先應該就是木星深層大氣的含水量。對於其內部的熱流塑造大氣的顏色和形狀的確切原因,我們也尚未知曉。通過這份努力,人們對木星大氣的構造方式和運動方式有了新的理解。

木星很可能是在太陽系外形成的,然後遷移到更靠近太陽的位置,最後到達當前軌道。木星的南極,拍攝於2017年12月16日朱諾飛越期間。圖片來源:NASA / JPL-Caltech / SwRI / MSSS / David Marriott

木星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大紅點」(GRS),這是自1830年以來人們一直在關注的令人困惑的形狀。

由於木星受到哈勃望遠鏡和雙子座的關注,科學家們正在研究GRS的短期變化。天文學家反覆在天文望遠鏡中觀察GRS內部的暗色特徵。這項觀測計劃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更密切地觀察這些特徵。

上圖中的木星大紅斑是通過哈勃空間望遠鏡和雙子星天文臺的數據於2018年4月1日製作的。通過結合幾乎同時於兩者捕捉到的觀測數據,天文學家們得以確定那些在大紅斑上的深色部位是雲層中的洞而不是暗物質。

圖像來源:NASA, ESA, and M.H. Wong (UC Berkeley) and team.

事實證明,那些在可見光中出現的特徵與在紅外線中的正好相反:它們是明亮的斑點。這意味著它們實際上是雲層上的洞。來自木星深層的熱量通過雲層中的洞散發出來,這在雙子座的紅外圖像中很容易看到。「這有點像南瓜燈,」王說。 「你可以看到來自無雲區域的明亮的紅外線,但有雲的地方,在紅外線下是非常黑暗的。」這項研究概述了木星大氣的其他特點如何發揮其作用,特別是不同化學物質如何在大氣中循環,風向變化以及不同大小的旋風的性質。作者強調,哈勃、雙子座和朱諾號的聯合觀測能力能有效解開一些木星的秘密。

西蒙解釋說: 「因為我們現在經常通過幾個不同的天文臺和不同的波長獲得這些高解析度的圖像,我們對木星的天氣有了更多的了解。這相當於一顆氣象衛星。我們終於可以開始研究天氣周期了。」

對於王和團隊收集的數據,還有更多的科學研究需要做。 現在還沒有辦法預料到它可能帶來的所有發現。卡西尼探測任務的數據仍然引導著關於土星及其衛星的新發現,而朱諾探測任務結束後也同樣可能會有發現。這項研究背後的團隊正在使他們所有的數據可訪問,以便其他人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訪問數據。

「重要的是,我們已經設法收集了支持朱諾任務的龐大數據集。 它的應用多到我們甚至沒完全預料到。 因此,我們將使其他人能夠利用它進行科學研究,而不需要他們自己去研究如何處理數據。」王說。

作者:universetoday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木星照片是怎樣的?美不勝收!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從地球上看,木星幾乎正對著太陽,這一現象稱為「衝」。這是觀察太陽系最大行星的最佳時機——哈勃太空望遠鏡需要拍攝木星時,往往就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拍攝。2019年,在「衝」這一現象減弱時,哈勃隨即拍下了令人驚嘆的木星照片,展示了木星的暗湧動蕩和變幻的輝煌。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年度木星照出爐!看點真不少
    美國宇航局NASA今天公布了一張全新木星照,以超高清視角揭示木星的細節特徵。這張照片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於2020年8月25日,當時木星距離地球約6.5億公裡。>哈勃太空望遠鏡外行星大氣遺產計劃(OPAL)的一部分。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年度木星照出爐!看點真不少
    美國宇航局NASA今天公布了一張全新木星照,以超高清視角揭示木星的細節特徵。這張照片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於2020年8月25日,當時木星距離地球約6.5億公裡。據介紹,這張照片屬於哈勃太空望遠鏡外行星大氣遺產計劃(OPAL)的一部分。
  • 太空望遠鏡和宇宙飛船聯合探測木星大氣層深處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及夏威夷雙子座地面望遠鏡聯合朱諾太空飛行器一起探測太陽系最猛烈的風暴,這些風暴發生在5億多英裡外的巨大行星木星上。雖然之前的太空任務已經收集了一些關於木星的資料,但很多細節仍然成謎,包括深層大氣層含有多少水,熱氣到底是如何從內部流出的,以及是什麼導致了雲層的某些顏色和圖案。 這些問題的整合答案能夠幫助人們深入了解大氣動力學和大氣層的三維空間結構。
  • 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拍到木星高清圖片了,這次大紅斑清晰可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其拍攝的新圖像中展現了木星雲彩的繁複精美。它展示了這顆星球上最具標誌性的大紅斑,以及雲層中縈繞在木星湍流大氣中比以前色彩更為強烈的「顏料盤」。
  • 天文學家:即將探索木星、及其星環和兩個引人入勝的環繞行星
    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英克·德·帕特(Imke de Pater)和巴黎天文臺的蒂埃裡·福切(Thierry Fouchet)領導的由40多名研究人員組成的多元化團隊,設計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探測計劃,該計劃將進行韋伯太空望遠鏡,簡稱韋伯,對該星系中的一些首次科學觀測,以研究木星,及其星環系統以及其兩個環繞行星:木衛三(Ganymede)和艾奧(Io)。
  • 組圖:哈勃望遠鏡利用木星衝日「抓拍」木星寫真
    當木星將與地球形成對位,簡稱木星衝日。這意味著地球和木星將在它們的軌道上,太陽、地球和木星將會排成一行。這不僅使木星與地球的距離拉近——達到大約6.7億公裡(4.16億英裡)——而且面向我們那一面木星大氣完全被太陽照亮,考慮到當日木星和地球的距離和位置,夜空中的木星將比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要亮。
  • 獨特的照片:從木星照片牆中尋找兩級偏振光,深層探秘原理
    偏振光來自木星兩極的偏振光 2001年1月23日這些照片由NASA的卡西尼號太空船拍攝,顯示出了紅外光木星的南北兩極被極化了,這暗示了這個片區的氣溶膠粒子云的體積可能比赤道附近發現的粒子云的體積要小在一張照片中極點顯得很亮,而另一張顯得很暗,表現出這些區域的光已經被極化了。被極化的光最容易被氣溶膠散射。這些圖像表明,木星兩極的氣溶膠粒子很小。可能由更小的粒子聚集組成,而赤道和覆蓋著大紅斑的粒子更大。像這樣的照片允許科學家確定氣溶膠的分布、大小和形狀因此確定熱量在木星大氣層中的分布情況。 卡西尼號是歐航局,義大利太空署和NASA的一個合作項目機構。
  • 獨特的照片:從木星照片牆中尋找兩級偏振光,深層探秘原理
    木星照片牆偏振光來自木星兩極的偏振光 2001年1月23日這些照片由NASA的卡西尼號太空船拍攝,顯示出了紅外光木星的南北兩極被極化了像這樣的照片允許科學家確定氣溶膠的分布、大小和形狀因此確定熱量在木星大氣層中的分布情況。卡西尼號是歐航局,義大利太空署和NASA的一個合作項目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是位於帕薩迪納市的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個分部,他們管理NASA空間科學辦公室和華盛頓特區的任務。
  • 木星大氣的神秘現象,預示著什麼,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呢?
    圖解:哈伯太空望遠鏡的WFC3相機於2014年所拍攝到木星的真實色彩影像,可清楚看見木星南半球的大紅斑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們都懷疑木星上一定發生了重大的事件,爆發出一道充滿能量的閃光,明亮到距離木星7.7億公裡遠的地球都可以觀測到。但是他們並不清楚這道閃光的能量有多大以及這部分能量有多少穿透了大氣層來到地面。
  • 望遠鏡和天文臺與朱諾合作,太陽系最強風暴探測,在5億英裡木星
    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位於夏威夷的雙子座地面天文臺已經與朱諾宇宙飛船合作將閃電和深水雲聯繫起來的能力也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另一種工具來估算木星大氣中的水量,這對於了解木星和其他氣體和冰巨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太陽系作為一個整體是如何形成的非常重要。
  • 如果進入木星雲層, 會看到什麼樣的恐怖天氣
    木星紅外照片幾十億年來,這顆巨大的行星始終被恐怖的風暴所困擾。木星表面的大氣層厚度是地球的數倍,大氣中到處都是翻滾的雲層,包圍著整個行星。這顆氣體巨星表面的氣候和地球完全不一樣,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對此非常好奇,想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但由於大氣層過於濃厚,我們始終沒有找到機會。
  • 木星的風暴到底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從這麼多年的探測結果來看,木星在幾十億年來都始終被恐怖的風暴所困擾著。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木星表面的大氣層厚度是地球的數倍,大氣中到處都是翻滾的雲層,包圍著整個木星。因為這顆巨型行星的表面形成的氣候和地球實在是有著天差地別,所以科學家們一直對它很好奇,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這顆行星,但由於其表面的大氣層實在是過於濃厚,我們始終沒有找到機會更好地觀測它。但在最近3年的時間裡,天文學家利用位於赤道附近的雙子座天文臺和距離地表540公裡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終於拍攝到了木星的一張紅外近照。
  • 哈勃望遠鏡拍攝木星新照片 NASA:目前最好的一張
    【CNMO新聞】哈勃太空望遠鏡非常善於發現太空中的遙遠天體,但它同樣也能給近距離的行星拍攝「大頭照」。6月27日,這臺望遠鏡給木星拍攝了一張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清晰的照片。哈勃望遠鏡拍攝木星最新照片(圖源BGR)美國宇航局(NASA)最近在一個帖子中發布了這張照片,顯示了這個氣體巨人的許多細節。我們可以看到它錯綜複雜的雲層,呼嘯的風暴,當然還有標誌性的大紅斑。
  • 木星照片唯美似「星空」?真實環境其實很可怕……
    「不過,木星高清晰照片上顏色明暗的變化,代表著溫度的變化。這些旋渦雲層結構是伴隨著木星上氣流上升和下降的運動,就像地球上的氣旋結構一樣。」劉尚飛稱。一顆巨大而又神秘的行星在太陽系中,木星是一顆體型巨大又充滿神秘感的星球。
  • 哈勃太空望遠鏡:天文學家分享17張最佳太空照片
    不巧的是,我們沒有看到來自木星衛星的閃光。但是,哈勃望遠鏡卻得到了一個令人驚奇和意想不到的畫面。撞擊木星的遠側產生了羽狀物,這些羽狀物升到木星雲層的遠上方,以至於他們短暫的進入了地球的可視範圍。木星繞著它的軸旋轉時,巨大的黑色傷疤進入了視野。每個傷痕都是彗星碎片撞擊的結果,有些疤痕的直徑比我們的月球還大。對於全球的天文學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另人瞠目結舌的景象。
  • 哈勃望遠鏡, 無法與你說再見
    其位置在地球的大氣層之上,獲得了影像不會受到大氣湍流的擾動的好處,視相度絕佳又沒有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科學家形容太空望遠鏡——「望向遠方即望向歷史」,這是因為光的速度,此前地基望遠鏡看過去的一片漆黑之地,「哈勃」卻找到了成千上萬的星系,它們存在於宇宙歷史的某刻。
  • 太空邊緣有紅色物體在上升?國際空間站照片顯示,已超出地球大氣
    趣味探索訊 以外太空視角來俯視地球,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夢想,不過除了太空人,一般人只怕很難做到,不過在美國沒有錢擺不平的事情,最近美國對「太空旅遊」發表了最新報價5000萬美元,約等於3.4億人民幣。儘管貴得離譜,但外太空果然不一般,國際空間站捕捉到地球邊緣有「紅色彈簧」在上升。
  • 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 :一顆系外行星正在失去「重金屬」大氣
    一顆系外行星正在失去「重金屬」大氣  科技日報北京8月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重金屬」(比氫氣和氦氣更重)鎂和鐵氣體正從系外行星WASP-121b向外逃逸。
  • 是飛回太空的流星?還是減速的太空船?
    Paul Roggemans, Jürgen Dörr, Martin Breukers, Erwin Harkink, Klaas Jobse, Kees Habraken / GMN9月22日,一顆明亮的流星划過荷蘭和德國北部的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