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木星照片牆
偏振光
來自木星兩極的偏振光 2001年1月23日
這些照片由NASA的卡西尼號太空船拍攝,顯示出了紅外光
木星的南北兩極被極化了,這暗示了這個片區的氣溶膠粒子云的體積可能比赤道附近發現的粒子云的體積要小。
卡西尼上的廣角鏡頭用近紅外濾光片拍下了這些照片,用於觀察甲烷,並結合過濾器來判斷是否是光偏振。在一張照片中極點顯得很亮,而另一張顯得很暗,表現出這些區域的光已經被極化了。被極化的光最容易被氣溶膠散射。這些圖像表明,木星兩極的氣溶膠粒子很小。可能由更小的粒子聚集組成,而赤道和覆蓋著大紅斑的粒子更大。像這樣的照片允許科學家確定氣溶膠的分布、大小和形狀因此確定熱量在木星大氣層中的分布情況。
卡西尼號是歐航局,義大利太空署和NASA的一個合作項目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是位於帕薩迪納市的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個分部,他們管理NASA空間科學辦公室和華盛頓特區的任務。
圖片致謝:NASA/JPL/亞利桑那州大學
新年的木衛一
2001年伊始,位於雲層之上的木衛一
在這張由NASA的卡西尼飛行器在千禧年初,2001年一月一日拍攝的照片裡,木衛一浮動在木星的大氣層之上。這是卡西尼號飛到離木星最近的距離的兩天後拍攝的,圖像具有欺騙性:距離木衛一和木星大氣層有兩個半木星的直徑。木衛一和我們的月球差不多大。
卡西尼號是歐航局,義大利太空署和NASA的一個合作項目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是位於帕薩迪納市的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個分部,他們管理NASA空間科學辦公室和華盛頓特區的任務。
圖片致謝:NASA/JPL/亞利桑那州大學
白晝與黑夜,木星上的雷暴
NASA的卡西尼飛行器在2001年1月1日拍攝的木星晝夜照片展示了白晝一邊可見的雷電風暴在黑夜一邊是一種肉眼可見的閃電。
真或假木星雲層,真實的顏色,顯示出虛假的高度2001年一月23日
這兩張由NASA的卡西尼號拍攝的合成圖像同時用自然的顏色(左)和挑選出的錯誤的顏色組合(右)展現出木星上同一種色彩模式,來展示雲層的不同高度。右圖中的白點是高空的風暴
每張照片都是卡西尼號上的窄角相機,於200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卡西尼號到達與木星最近距離的一天後,用不同濾鏡拍攝的一系列合成圖像。最小的圖像至少直徑也有60千米(40英裡)左邊的照片展示了裸眼看木星時木星的顏色。右邊的圖由三張照片組成,其中兩張是通過木星大氣中的甲烷氣體吸收光的光譜區域為中心的過濾器拍攝的。第三張是在光譜的一個紅色連續區域拍攝的,在那一段木星沒有吸收光。這種組合產生了表示雲的高度的圖像。紅色區域是深水雲,明亮的藍色區域是高霧(像覆蓋大紅斑的藍色)小而明亮的白點是充滿了能量的雷暴,它們上升到一個沒有機會吸收光線的高度,因而這些雲反射的光線都是一樣的,最深藍色的區域,如赤道帶北部邊緣的長線性區域,是非常深的「熱點」,木星發射的熱量可以自由地從裡面逃出來。
卡西尼號是歐航局,義大利太空署和NASA的一個合作項目機構。噴氣推進實驗室是位於帕薩迪納市的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個分部,他們管理NASA空間科學辦公室和華盛頓特區的任務。圖片致謝:NASA/JPL/亞利桑那州大學
相關知識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目前已知有79顆衛星。古代的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這顆行星,羅馬人以他們的神稱這顆行星為朱庇特。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周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
作者: nas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