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陽本土拍攝的月球照片。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崔磊 報導
地點:瀏陽田家炳實驗中學
工具:天文望遠鏡
宇宙浩渺,星漢燦爛,總是牽動著人們的好奇心。9月4日晚,在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教學樓頂,十多名地理、物理老師,在中科院南京耐爾思光電儀器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趙暉的帶領下,熟悉、調試、使用剛剛安裝完畢的專業天文望遠鏡,並拍下了第一張清晰的月球照片。
在照片上,能清楚看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環形山,以及光與暗的強烈對比。這張在瀏陽本土拍攝的天體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引發了廣泛關注。昨日,記者實地探訪了該天文臺,近距離感受這臺天文望遠鏡的魅力。
天文臺啟用,激發學生天文愛好
在田家炳實驗中學教學樓頂,一個沉寂了很久的半圓球形建築近日有了新變化——安裝了專業的天文望遠鏡。半圓球形的天文圓頂可以360度轉動,圓頂上開設了一扇天窗,望遠鏡鏡頭則通過此天窗望向遙遠的星空,尋找浩瀚宇宙中的各種天象。
「快看,這是木星,周圍環繞著四顆非常亮的衛星。」「這是雲系,棉花狀的、雲霧狀的。」視線透過天文望遠鏡,老師們也驚嘆不已。大家以前並沒有真正使用過天文專業設備觀測過宇宙。當望遠鏡鏡頭抓拍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環形山時,大家都興奮地歡呼起來:「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月亮,太神奇了。在瀏陽本土拍攝這麼清晰的天體照片非常少見。」
在天文臺另一個空間天象館內,鐳射球幕影院開啟,幕布逐漸形成一個半圓穹頂。輕點電腦滑鼠,輸入時間、經度、緯度,系統便自動打開虛擬星空系統,頭頂便呈現出璀璨星空。通過天文臺的鐳射球幕影院觀看璀璨星空,可以揭開宇宙中各個天體的神秘面紗。
「天文臺的正式使用,將擴大學生們的視野,更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天文愛好和學習興趣,有利於培養他們創新意識,拓展學生課外實踐能力,為學校素質教育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田家炳實驗中學的地理老師肖鼎平非常激動地向學生展示著天文臺,「天文儀器設備精密、操作繁雜,目前仍在調試、試驗階段。」
組建天文興趣小組,探尋璀璨星空
去年,香港田家炳基金會來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考察,將學校天文臺項目納入建設規劃,捐資67萬元,於去年11月開始建設天文臺。該項目由南京市紫金山天文臺承建,並派駐工程師進行指導,直至今年9月4日,儀器、設備安裝完畢。
「以前哪裡有設備啊,省天文協會是2003年才成立的,會員很少,設備也多是家用的手持望遠鏡。」肖鼎平說,以往講解地理課教材上的內容,由於條件有限,只能進行一些簡易的觀測,例如利用太陽高度角測經緯度、夜晚帶領學生一起觀察星座等,但是天體觀測活動是無法進行的,「往屆高三畢業生中很少有報天文專業的學生,因為學生們感覺遙遠,全國也僅有13所高校開設了天文專業,加上天文學屬於理論研究領域,不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因此被重視程度並不高。」
據悉,學校有了天文臺,將馬上組建天文興趣小組,以學科興趣小組活動的形式,充分利用天文臺,帶領學生們一起探尋璀璨星空,推廣普及天文知識。
「以前了解天文知識都是從課本、電視上獲取的,而現在學校有了這麼先進的設備,更加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好期待下次上課能使用這些設備。」聽完肖鼎平的介紹後,高一新生黃佩瑤、李沁曦表示太神奇、太震撼了,當下便要報名加入興趣小組。
記者在該天文臺上還看到,除天文望遠鏡、天象館外,還有一臺專用於觀測太陽的儀器。「之後還將增加遠程控制設備,此後,星雲、光環、太陽黑子等天象都能在該天文臺進行觀測,並將以此為契機,爭取在全市範圍開展一些天文科普活動,推廣普及天文知識。」田家炳實驗中學相關負責人說。
聲音
實時傳送天文照片,促進地方天文科學發展
趙暉(中科院南京耐爾思光電儀器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這臺天文望遠鏡口徑14英寸,是目前全國中學的天文臺裡,口徑比較大的天文望遠鏡。望遠鏡採用EQ8赤道儀,其中光學鏡筒產自美國,屬於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只要輸入星星的名稱,電腦將自動搜索到方位,然後將圓頂上的天窗轉到相應位置打開就行了。
通過這臺天文望遠鏡可以連接到太陽色球望遠鏡,還可以直接觀看到太陽表面日珥噴發的壯觀景象。安裝了太陽光譜鏡後,可以做光譜實驗,能看到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光線。
在設計安裝這臺天文望遠鏡時,我們做了一個很重要的調整,就是能夠實現遠程操控。今後我們會將這個天文臺觀測到的圖像傳送到公共網絡上,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的情況下讓更多人實時觀看到這裡拍攝天文照片,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天文學科的興趣愛好,還可以促進當地天文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