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中學:「天文」助力「科技提升教育智慧」

2020-12-02 中國新聞周刊

蔡樹男:「天文」綜合了多項科學,涵蓋了基礎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知識,華僑城中學開設「天文」等科學課程,目的是助力完成人工智慧時代教育的首要任務——用科技提升教育智慧,培養創新型人才。

  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引起廣大學生、家長熱議。

  

 

  一所中學,為什麼要建天文臺?

 

  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表示,「天文是一個能發展學生探索欲的一門學問,它會讓學生有宏觀的思維方式。天文綜合了多項科學,首先要有基礎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知識,其次天文觀測過程中還要進行設計、實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天文」助力「科技提升教育智慧」。

 

  據了解,今年9月開學初,華僑城中學教師馬曉嬌被委任組建天文社團,面向全校招收天文社成員,目前華僑城中學燕晗天文社共有36名成員,除了日常社團活動,還在馬曉嬌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備戰深圳市天文知識競賽和廣東省天文競賽。

 

  值得一提的是,馬曉嬌老師本身就是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畢業的碩士研究生。

 

  馬曉嬌老師介紹,燕晗山天文臺於今年9月25日建成,坐落在華僑城中學初中部教學樓的頂層,站在校外張望,遠遠就能看到樓頂那一個獨特的白色球體建築。

  

  華僑城中學位於燕晗山公園傍,天文臺因此而得名。

 

  據了解,燕晗山天文臺的主要天文望遠鏡為口徑360mm施密特-卡塞格林密封窗式望遠鏡,這是一臺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天文臺的球形外殼也是可以根據觀測需要進行旋轉開合,跟卡塞格林望遠鏡組合起來更是相得益彰。

  

  「長大以後想當一名天文學家」

 

  蔡樹男表示,天文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對老師要求很高,對一個人的思維、眼界、認識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除了科普天文知識,校園天文臺更大的作用是在讓大家在仰望星空、探索浩瀚宇宙時,對科學、天文學產生興趣,同時利用天文望遠鏡做一些課題研究,為學生以後的人生開啟科學的大門。

  

  華僑城中學學子在天文望遠鏡前進行體驗式學習

 

  據了解,華僑城中學已經完成校本教材《宇宙奧秘》的編寫,開設了系列天文特色校本課程,課堂內容從天文發展史到天文距離單位、恆星演化赫羅圖等專業知識,切實給學生們打下紮實的天文基礎,也為未來的科研探究、天文知識競賽做好了準備。

 

  華僑城中學八年級10班的鄭睿哲同學告訴記者:「休息的時候,好多同學都玩遊戲,沒有人會關注頭頂上那美麗的星空,之前我也是這樣的,但在我進入天文社團、開始上天文特色課程後,我一下子就被這些美麗的景色、有趣的知識給迷住了。我覺得人類在整個宇宙中很渺小,但是也沒有妨礙我們去觀察宇宙探索星空。我長大以後想當一名天文學家,我還要回到華僑城中學來教書,讓更多的人愛上我們頭頂上這片星空。」

  

  學生觀看火星主題展 

 

  廣東省首個校園宇宙線觀測實驗室

 

  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談到,學校不僅有強大的天文師資隊伍,還邀請天文學家進校園,與國內高校、科研機構保持合作。今年9月,學校邀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副教授、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袁丁博士為師生做了一場名為「時間與文明」的講座,為現場師生打開了美妙宇宙世界的大門。10月,結合火星衝日和我國剛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兩大天文熱點,學校和深圳市天文臺合作,舉辦了火星主題天文展等活動。

  

  公眾開放日,馬曉嬌老師在為孩子們調試望遠鏡

 

  目前,華僑城中學已經加入校園宇宙線觀測聯盟,該聯盟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依託在粒子物理研究和大科學裝置方面的優勢、聯合部分大學和中學所籌建的。不久的將來,華僑城中學將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建立起廣東省第一個校園宇宙線觀測實驗室,這將不僅僅是服務於學生的宇宙線科普基地,還將是一個初高中學生的科學研究實驗基地。學生將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學家的指導下,與其他宇宙線觀測聯盟成員一起建立起宇宙線觀測資料庫,參與宇宙線探測和研究,這也將進一步促進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家校聯動開拓智慧

 

  馬曉嬌老師認為,天文對一個人的思維、眼界、認識有很大的影響,深圳有著適合天文學的土壤。她告訴記者,白天,學生可利用天文望遠鏡對太陽作目視及投影觀測,可以描繪太陽黑子,也可對日全食、日環食進行觀測;夜間,可對月球、恆星、星雲、星團、流星雨進行觀測或天文攝影。此外,由於天文望遠鏡具有開放性的資料庫,也可隨時輸入相應的軌道數據,觀測跟蹤人造衛星、太空站、宇宙飛船等人類發射的人造天體目標。

  

  學生在天象廳認識星座

  

  天文臺還建設了球幕數字天象廳,與天文望遠鏡共用圓頂,學生在這裡可裸眼觀看具有3D效果的天文科普讀影片,還可以結合skymap等軟體來認星座、認天體,很好地滿足日常天文科普與教學活動,同時也能讓學生能更加直觀和形象地認識天體,感受宇宙之美。

 

  同時每到有重大天象活動的時候,學校的天文臺都面向學生家長舉辦天文開放日,家校聯動開拓智慧,深受學生、家長們熱愛。開放日中,家長們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到了月球環形山、紅色的「戰神」火星和自帶光環的土星。

相關焦點

  • 華僑城中學有座天文臺
    孩子們用天文望遠鏡認識天體。 【深圳商報訊】(首席記者 包力 文/圖)為培養學生對天文學的興趣,近日,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燕晗山天文臺正式啟用。 一所中學為什麼要建天文臺?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表示,天文學綜合了數學、物理、地理等學科知識,在天文觀測過程中還要進行設計、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去年9月初,剛從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馬曉嬌老師被委任組建天文社團。馬曉嬌告訴記者,目前華僑城中學燕晗天文社共有36名成員,除了日常社團活動,還積極備戰深圳市天文知識競賽和廣東省天文競賽。
  • 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仰望星空
    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了。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生家長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地。 一所中學,為什麼要建天文臺?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表示,「天文是一個能發展學生探索欲的一門學問,它會讓學生有宏觀的思維方式。
  • 華僑城的變與不變
    華僑城還藉助一系列新技術、新手段「活化」傳統文化,以科技之力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能力提升。今年9月底,央視文化IP《國家寶藏》首個線下體驗館落地濟南華僑城歡樂薈,展館應用了諸多數字交互技術,讓珍稀的國寶文物「活」起來,極大提升了觀展的沉浸感和互動性。
  • 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 成學校網紅打卡地
    11月30日,記者從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獲悉,該校近日正式啟用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校網紅打卡地。▲天文臺一所中學,為什麼要建天文臺?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表示,「天文是一個能發展學生探索欲的一門學問,它會讓學生有宏觀的思維方式。
  • 華僑城的變與不變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華僑城還藉助一系列新技術、新手段「活化」傳統文化,以科技之力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能力提升。今年9月底,央視文化IP《國家寶藏》首個線下體驗館落地濟南華僑城歡樂薈,展館應用了諸多數字交互技術,讓珍稀的國寶文物「活」起來,極大提升了觀展的沉浸感和互動性。
  • 華僑城美亞創意文化園落地西青,重新定義文創領域新高地?
    華僑城美亞創意文化園集結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位電視、數字報刊雜誌等全新的數位化媒體形式,成為熱衷於新媒體行業創意、策劃、製作、發布及引領全新思維模式的新媒體人聚集地,分享智慧成果,關注最新技術。涵蓋領軍行業的愛奇藝、蜻蜓FM等資源平臺,帶動新媒體產業發展,完善城市及區域產業鏈條,打造新媒體行業智慧的新高地。
  • 廣東肇慶新區華僑城樓盤首次曝光/華僑城值得購買嗎?
    在肇慶,曾經的兒童公園和星湖遊樂園  已是陪伴了一代人的回憶  擁有一個全新的遊樂園  相信是不少市民群眾的願望之一  如今,落戶肇慶新區的  灣區西部華僑城項目  將完成肇慶人的這一小願望  市委、市政府對該項目非常重視  強調要加快項目動工建設  早日把灣區西部華僑城
  • 江西「5G+智慧教育」示範校啟動 簡極科技智慧足球方案將在全省推廣
    12月1日,江西省貴溪市「國家03專項」5G+智慧教育標杆示範校啟動儀式在貴溪市第二小學舉行,首批入選的貴溪市第九中學、貴溪市實驗小學、貴溪市第二小學將作為3+20建設規劃中的三所示範校,率先打造智慧體育教育標杆。
  • 中山華僑城將在2023年建成開放
    項目5km內商業、休閒、教育及醫療配套完善。未來項目計劃建設:探險樂園、溼地公園、科技樂園,以及新LOFT創意區、歡樂嘉年華、一河兩岸曲水灣(美食)文化帶和旅遊度假酒店、樂活社區等配套項目,總投資額約80億元。
  • 懷氏虎鶇首次現身華僑城溼地
    董江天 攝深圳晚報訊 (記者 李晶川 徐婭) 12月10日,華僑城溼地正式對外發布首次在溼地鷺島上記錄到虎斑地鶇的消息。據了解,這是華僑城溼地公園工作人員近日整理園區布設的幾個紅外線相機記錄的圖片資料時的一個意外發現,經相關專家鑑定,初步判斷這是一隻首次被華僑城溼地記錄的鳥種——虎斑地鶇。
  • 上海浦東進才中學舉辦新中考模擬測試,騰訊教育助力搭建英語聽說...
    2020年12月29日,上海市浦東新區進才中學北校英語聽說模擬訓練測試圓滿完成。進才中學北校羽山校區及苗圃校區、涵蓋初二和初三兩個年級共1395名學生參加了本次考試。與此前考試不一樣的是,本次聽說模擬測試引進了教育領域的智能技術,騰訊教育及其官方指定深度戰略合作夥伴朗鷹教育為本次考試提供全程技術支持與保障。通過騰訊教育旗下的英語君聽說考試系統,在老師組卷、學生考試及考試監控等聽說考試實施流程中,極大地提高了考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通過機器評分驗證,有效提升了評分的準確度。
  • 智慧入甬!聯想為寧波教育提速
    在中國教科院見證下,聯想集團與寧波北侖區新碶中學就未來學校建設籤署戰略合作意向。與會者就智能技術融合教育應用的趨勢、新環境下教育信息化改革以及寧波新型教與學模式建構等多元議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智能時代人們將離不開智能技術支撐的各種應用,尤其在教育領域,人工智慧+數據驅動的智慧教育將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實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減負,幫助老師提升工作效率。近年來,國家對學生教師減負問題十分重視,多次出臺具體措施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教師的工作壓力,提倡素質教育、減輕應試教育。融合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的智慧教育將有效降低師生的負擔,真真正正實現學生減負,教師增效。
  • 與時代的化學反應 華僑城「十三五」跨越發展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 11月11日,在35周歲生日之際,華僑城集團為自己奉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其旗下新一代科技娛樂複合型大型樂園南京歡樂谷正式開業,向全社會展現了全新的文旅產品。事實上,華僑城集團一直在不斷更新迭代旅遊產品和服務,保持了常青的創造力。僅以華僑城集團旗下主要上市平臺華僑城A所持文旅資產做參考,僅2019年,華僑城A旗下18家景區、24家酒店、1家旅行社以及2家開放式旅遊區累計接待遊客5,209萬人次,同比增長12%。
  • 生活即教育 盤點11月重慶育才中學精彩教育時刻
    重慶育才中學堅持「行知育才、教育為公」的辦學理念,傳承、踐行、發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求真、樂群、行知、創造」為校訓,打造「生活教育」辦學特色,構建「生活教育」課程體系,形成了蘊含現代教育理念的、特色鮮明的「生活教育」育人模式。
  • 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開館儀式暨「記憶的形狀」當代藝術展開幕式舉行
    淄博高新區工委副書記、組織人事部部長呂紅星在致辭中談到,依託華僑城強大的文旅產業優勢和豐富的造城經驗,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和生態環境提升改造,淄博東部城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的落成和藝術展的啟幕,是淄博文化建設歷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充分反映了藝術中心的建築魅力、華僑城文旅領軍企業的號召力,以及淄博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 華僑城發力文化創意板塊 與騰訊旗下科技公司打造數字娛樂產業
    1月8日,華僑城文化集團與騰訊持股的深圳市創夢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涉及IP運營、線下娛樂開發、產業投資和園區建設等多個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創夢天地投資了貓眼微影、萬達影業、熊貓直播以及英國AR公司Zappar和Proxy42等多家企業,以完善產業鏈布局和引進前沿科技。   同時,創夢天地的IP資源也有可能在華僑城旗下深圳甘坑客家小鎮、成都洛帶古鎮、杭州塘栖古鎮等實現落地,據接近創夢天地的相關人士透露,目前已與歡樂海岸等項目有深度的交流和溝通,但具體情況尚不方便公布。
  • 海雲天舉辦教育業務能力提升培訓班助力貴州教育發展
    提升貴州部分州市教育管理、業務能力,助力貴州省教育發展,受黔西南州和遵義市委託,海雲天教育測評公司在深圳南澳酒店舉辦了「黔西南州行政幹部、教務主任能力提升培訓班」和「遵義市初中語文、英語、物理教師命題能力提升培訓班」。黔西南州120名行政幹部和遵義市150名初中命題教師參加培訓。
  • 掃碼就能喝「空氣水」,全球首個共享空氣制水機現身華僑城溼地
    深圳獅子會及深圳企業天泉科技向華僑城溼地捐贈兩臺天泉「空氣制水機」。  深圳華僑城溼地佔地68.5萬平方米,處在現代化大都市腹地,與深圳灣水系相通,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海相望,是深圳灣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山華僑城歡樂海岸項目預計2023年全部開放
    作為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中山市商業發展規劃(2019-2035年)》中山中心組團主題旅遊區商業中心中的核心板塊——中山華僑城項目迎來新消息,記者昨日從項目方獲悉,中山華僑城歡樂海岸項目總投資額約80億元。目前,該項目已開始進行場地清理和土地平整,項目整體設計方案也已經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並已定稿。
  • 重慶星辰中學:智慧教育下的英語聽說課堂
    10月24日,第78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同期校園行活動如期走進了重慶兩江新區星辰初級中學,活動由重慶市教育裝備協會主辦、重慶兩江新區星辰初級中學校承辦、科大訊飛協辦,活動通過主題報告、課程觀摩、校園參觀等形式,搭建起信息化工作者和應用者交流的平臺。校園行活動中,一堂智慧的英語聽說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