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2020-07-25 姿勢分子knowledge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引言

哈嘍夥伴們,時隔多日,我們的【科學有道理】欄目又回來了!在以往的幾期節目中,我們介紹了科學家研究宇宙的方法,還講了不離開地球就判斷地球是球形的方法。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橫亙於夜空中的銀河系,它到底是什麼形狀的呢?)

其實類似的問題不止這一個,早在近900年前,宋朝文學大師蘇東坡就說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之所以很難理解所處的環境究竟是什麼樣的,是因為我們沒有跳出環境,以客觀的視角來看,最終難免盲人摸象,這也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同樣的,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過銀河系,又怎麼知道銀河系是漩渦狀的呢?

今天,咱們就來討論討論這個話題。

古人的浪漫猜想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古人用神話來描述無法解釋的現象)

實際上,關於銀河系的形狀,說起來還蠻有意思的,因為我們要從神話說起。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人認為夜空中那一條明亮的銀河是神界的天河,所以才有了這個名字;希臘人更加浪漫,認為那是一條流淌著牛奶的路,所以稱之為Milky Way

這,就是人類對於銀河形狀的最初認識。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哥白尼)

到了16世紀,有一個人橫空出世,他就是哥白尼。他發現,天上的星星並不是全都繞地球公轉的,並由此提出了日心說雖然日心說只有一部分是正確的,但現代天文學由此建立,人們也不再僅僅通過神話和宗教來解釋星空。當日心說逐漸被人們接受時,銀河系的概念也發生了改變。

但是,人們仍然沒有真正認識銀河系,他們相信,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而銀河系形狀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銀河系地圖繪製的初嘗試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壯美的銀河拱門)

18世紀末,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也就是發現天王星的那位)通過對星空的觀測,嘗試對銀河系的形狀進行描繪。他將望遠鏡對準了夜空中不同的方向,觀測天體的數量,默認天體多的位置本就有更高的天體密度,據此來繪製銀河系的形狀

顯然,由於當時觀測技術有限、恆星距離測量的方法也並沒有被系統地建立起來,所以赫歇爾畫出來的銀河系形狀非常詭異。1785年,他在英國皇家學會的《哲學交易》上發表了自己繪製的銀河系形狀,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赫歇爾繪製的銀河系形狀圖)

看得出來,這根本就看不出來是銀河系……

赫歇爾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當時的技術非常有限。而且,人類對於宇宙和銀河系的認知還不完整。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噴他,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系統地描述銀河系的形狀,而且雖然當時的科技水平有限,但赫歇爾的方法是在今天指導我們描繪銀河系的重要依據。

直到20世紀20年代,又一位顛覆人類對宇宙認知的人出現了,他就是埃德溫·哈勃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裡程碑式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

星系天文學的建立

在那個時候,天文學界已經針對銀河系是不是整個宇宙的問題吵得不可開交,而哈勃正式結束了這場爭辯。他利用紅移的方法測定了仙女座大星系和M33星系的距離,發現這兩個數字遠遠超過了銀河系的半徑,這意味著它們不可能位於銀河系內部。也就是說,在宇宙中,銀河系只是無數星系中普通的一個而已。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著名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就是根據哈勃命名的)

哥白尼建立了現代天文學,哈勃建立了星系天文學,他們都是人類天文學史上的裡程碑。因此,NASA才將最著名的太空望遠鏡命名為哈勃太空望遠鏡

不僅如此,哈勃還對這些河外星系進行了更加廣泛的觀測。他發現,很多星系的形狀都是比較相似的,有的是漩渦狀,有的是橢圓狀,還有一些是比較混亂的形狀。由此,他建立了至今仍被使用的對於星系的哈勃分類法,將星系分類為漩渦星系橢圓星系不規則星系

這就為我們推測銀河系形狀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借鑑。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哈勃星系分類法)

在沒有鏡子的時代,一個人看著自己所有的家人,也能知道自己的眼睛上有眉毛,眉毛上有額頭。同樣的道理,我們有理由相信,銀河系正是屬於這3種星系形狀中的一個。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我們到底屬於哪一種呢?

這就需要天文學家給銀河系繪製地圖了。

現代銀河系地圖

如果簡單一點說,這就有點類似於古代人畫地圖一樣,把各個標誌性的位置標註出來,記錄其方向和距離,最終繪製成一張完整的地圖。只不過,在推測銀河系形狀的時候,我們要做一個三維的地圖。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說起來,這個方法和赫歇爾當初的方法也沒什麼區別。但是由於我們有了其他星系的形狀做借鑑,又有了更加科學的計算天體距離的方法,所以這樣繪製的銀河系就相對精確得多了。

關於如何測量天體距離的方法,我們在以往的【科學有道理】欄目中已經介紹過了,在此就不贅述了。總之,通過這樣的方式,天文學家們繪製出了這樣的銀河系形狀。

科學家指出:銀河系的形狀屬於哈勃分類法裡的漩渦星系,呈扁平狀,中間略鼓,形似荷包蛋。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銀河系的旋臂,可以看出我們的太陽系僅僅位於一條支臂上)

它有4條主旋臂,大部分天體都集中在這些旋臂上。我們太陽系並沒有位於主旋臂上,而是在一條支臂上。這條支臂叫做獵戶座旋臂,也叫本地臂(Local Arm),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5萬光年。它的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質量約為太陽的400萬倍。整個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是10萬光年,包含著2000-4000億顆恆星。

這就是我們第一次通過比較系統的方法認識了我們所處的銀河系,也解答了人類幾千年來的疑問。可是,這就是最後的答案嗎?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藝術家繪製的從北天極俯視銀河系的形狀)

銀河系的新認識

  • 更大的尺寸

實際上,人類對於銀河系的認知,仍然還在不斷修正的過程中。隨著我們對宇宙觀測的越來越深入,科學家認識到的銀河系邊緣也越來越遠。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郭守敬望遠鏡)

2008年,我國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竣工,開始了歷時十年的巡天觀測。結果發現:在原本以為是銀河系邊緣的位置,它並沒有像預想中那樣發現恆星數量的減少。至少在6.2萬光年以外,還有新的恆星在不斷誕生。

除此之外,國外科學家也有了類似的發現,這些發現都暗示我們:銀河系遠比想像中更大。目前來說,我們認為銀河系的直徑至少有15萬光年,甚至可能達到20萬光年,比幾十年前的認知要大了一倍。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 費米氣泡

2003年,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道格拉斯·芬克拜納正在利用望遠鏡觀測宇宙時,發現經常有一些幹擾信號影響他的觀測。他按照正常的流程調整望遠鏡,試圖去除掉這些噪音,卻發現始終無法有效地排除這些幹擾。

直到2009年,當天文學家利用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進行觀測的時候,才在伽馬射線範圍內觀測到了這個信號的邊界。最終他們確定,這個信號來自於銀河系核心,其兩側分別有一個延伸了2.5萬光年的巨大氣泡形結構,並且命名為費米氣泡。由於它發出的信號不是在可見光範圍內,所以始終沒有被我們發現。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 彎曲的銀河

即使是在可見光範圍內,銀河系的形狀也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當天文學家統計已發現的銀河系天體,並且對其距離、方向進行判斷的時候,發現銀河系天體並不是高度集中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呈現出彎曲的形狀。在距離銀河系中心比較近的位置上,我們觀測不到這樣的變化,但是在銀河系邊緣,這種彎曲就相當明顯了。大約在距離中心6萬光年的位置上,恆星偏離銀道面達4500光年。

據此,科學家繪製出了新的銀河系側面圖。看得出來,這樣的銀河系像是一個吧椅座位的形狀,非常有趣。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我個人根據網絡圖片通過PS合成的銀河系新形狀)

最完整的銀河系地圖

當然,如果你非要說科學家只是猜的,我也沒有什麼辦法反駁你。只能說,科學家猜測的科學性比你想像的要高得多,因此這個猜測基本上不太可能是假的。

另一方面,從科學的嚴謹性角度來說,繼續驗證這些猜測,不斷完善我們建立的銀河系模型,也是科學家們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標。為此,他們發射了一個又一個的探測器,不斷豐富我們對銀河系的認知,嘗試構建更加精確的銀河系形狀和更加完整的銀河系地圖。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圖片說明:蓋亞衛星)

2013年12月19日,歐洲航天局的蓋亞衛星帶著它的使命發射升空。它的目標,是對銀河系內數以十億計的恆星進行觀測。它的觀測內容不僅僅是這些恆星的方位距離,還有它們的運動模式。也就是說,它不僅僅可以幫助我們繪製現在眼中能看到的銀河系形狀,還會告訴我們它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雖然不太準確,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說,它也引入了時間這個維度,為我們繪製了一幅4D的銀河系形狀

2016年2月的時候,蓋亞衛星團隊就公布了一張像素高達1.87億的銀河系圖像。在看之前,記得給你的手指做一做準備運動——

不離開銀河系,怎麼知道銀河系的形狀?看完之後恍然大悟

當然了,你可能已經發現了,蓋亞衛星觀測到的恆星數量只有十幾億顆,而銀河系內的恆星數量很可能有2000億到4000億顆。也就是說,儘管它已經如此強大,卻只觀測了不到1%的銀河系

因此,我們對於自己的銀河系,的確還只有非常有限的了解。隨著我們的科技不斷發展,觀測能力的不斷提升,銀河系的形狀也將越來越清晰、完整、準確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人類對銀河系的認識史,也代表著人類天文觀測的發展史。從天河到星系,我們已經大大地改變了對銀河的認知。誰知道呢,沒準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還要以更加無法想像的方式,重新認識這個星系呢!

相關焦點

  • 人類處在銀河系內,如何知道銀河系的大小、形狀和結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但是想知道銀河系的形狀,跟看一座山還是稍微有點區別的!因為山需要俯視,而銀河系就在我們頭頂,我們只需要仰望它,或者仰望其他星系。因為,如果我們不去照鏡子,不看自己的影子,我們永遠不會看見自己眼睛的顏色(除非有人告訴我們),同樣的道理,我們無法從銀河系內部清楚地看到銀河系!(除非有「小綠人」告訴我們,銀河系長什麼樣!小綠人是外星人)假如把你困在一棟樓房裡,你想知道這棟樓房的整體結構、形狀和大小,怎麼辦?
  • 銀河系內的我們是怎麼知道銀河系模樣的呢?
    我們的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黑洞公轉一圈需要2.2億年左右,由於人類目前的宇航速度還在光速的千分之一附近徘徊,所以飛出銀河系是絕不可能的。而地球夜空中的那條銀河雖然只是銀河系的一小部分,但它嚴重阻礙了天文學家對銀河系的觀測,看到這裡很多人不禁要問,既然目前飛不出銀河系,銀河又遮擋了視野,那如今新的銀河系全景圖是怎麼來的呢?
  • 為何說,人類可能永遠走不出銀河系?看完細思恐極!
    這也就意味著,人類在有限的時間內,可能永遠都無法離開銀河系了。畢竟,相比較太陽系而言,銀河系的直徑達到了15萬光年以上,甚至超過了20萬光年。哪怕以光的速度穿越銀河系,則至少也需要20萬年,而人類的生命不過須臾數十載。人類並沒有如此漫長的時間在銀河系內漂流,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會說人類有可能永遠都走不出銀河系的原因。
  • 從未離開過太陽系,人類是如何知道銀河系的全貌和位置的?
    人類自科技發展以來,致力於探索宇宙,對宇宙科學家們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理論,但是唯一他們共同認為的是,宇宙當中存在著無數的星系跟天體,目前我們人類能夠觀測到的範圍也是非常的有限,銀河系是一個直徑長達16萬光年的恆星系統,太陽系就位於一條獵戶臂的懸臂中,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為2.6萬光年。
  • 人類真的永遠都離開不了銀河系?網友:夢想還是可以有的!
    地球在太陽系中就像一粒塵埃一般微不足道,雖然人類已經踏進太空這個領域,但是卻被困在太陽系中,更不用說在銀河系了。那人類是不是真的永遠都離開不了銀河系呢?網友表示:夢想還是可以有的!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捧旋星系(中間具有恆星聚集而組成的短棒形狀的螺旋星系),其中包括1000-4000億顆恆星以及大量的星團、星雲還有各種星際氣體以及星際塵埃,這也僅是目前所發現的現狀。從地球的角度去看銀河系的話有就像一個環繞天空的銀白色的環帶,那種畫面十分令人嚮往。而太陽系的總質量則是太陽的2100億倍,屬於本星系群的一種。
  • 地球在銀河系中,人類沒有飛出銀河系,科學家怎麼看到銀河系全貌的
    目前科學家測得銀河系的直徑有10萬到18萬光年,估計銀河中包含了大約1200億顆恆星。地球深處浩瀚的銀河系其中,現在的人類根本就沒有能力飛出銀河系。那我們是怎麼拍下整個銀河系的呢? 既然人類無法飛出銀河系,那麼我們看到的銀河系全貌就不是拍下來的。這是科學家經通過對銀河系的觀測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
  • 我們從未離開太陽系,銀河系的照片是怎麼來的?
    科學家們稱現在人類想要走出太陽系都非常的困難,走出銀河系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我們連銀河系都沒有走出,又是如何繪製銀河系的樣貌的呢?難道我們所看到的銀河系是假的嗎?這些照片是從何而來呢?看清銀河系的過程在1785年的時候,英國天文學家在經過了對銀河系的大致觀測之後,用恆星計算的方式,第1次提出了銀河系的形狀,他認為這是一個扁平狀圓盤。
  • 我們怎麼知道銀河系是一個漩渦星系?
    看看下面的圖片,就能獲得關於銀河系形狀的第一個線索: 這拍攝於2007年7月22日的內華達州黑巖沙漠夜空中的銀河照片(圖源:我們在地球上從側面看到的銀河系平面,在圖像上劃出了一條明亮的條紋。歐洲南方天文臺千兆星系變焦項目中使用的投影將觀察者置於銀河系的前方,銀河平面水平穿過圖像——仿佛就像我們從外面看銀河系一樣。
  • 銀河系是怎麼誕生的?為此學界眾說紛紜
    銀河系是怎麼誕生的?為此學界眾說紛紜,且看濤哥分解。希臘神話中,赫拉被騙去餵養她丈夫宙斯的私生子,當他發現自己上當時,便將孩子推到一邊,結果不小心便將自己的奶水灑了出去,於是形成了銀河。
  • 人類一直被太陽系「困住」,怎樣拍到銀河系的照片?難道是假的?
    銀河系照片從何而來?人類連太陽系都沒離開,一切都是假的嗎?銀河系對於人類是個龐大存在,提起銀河系自己的腦中都會浮現這樣一種畫面,它被各種「花裡胡哨」的星系包圍,這是所有人對銀河系的印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人類連太陽系都難以飛出去,為何能夠了解銀河系的模樣?那難道我們所看到的銀河系並非是真實?如果銀河系的照片是虛假的,那麼他們這樣做有何目的呢?
  • 地球在銀河系的哪裡?
    通過觀測,天文學家認識到地球、太陽以及天上的星辰幾乎都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那麼,地球處在銀河系的什麼位置呢?銀河系的形狀為了弄清地球在銀河系中的位置,需要知道銀河系的結構是怎樣的。不過,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就連太陽系都沒有飛出,更不用說飛出銀河系,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銀河系的全貌。那麼,銀河系照片又是怎麼來的呢?
  • 太陽系都沒出去人類怎麼知道銀河系是什麼樣的
    其實都是些不直觀的方法,除非能夠跑到銀河系外拍攝到整個銀河的全貌,就像從地球上可以拍攝到整個仙女座星系全貌一樣。但人類的探測器才剛剛跑出太陽系而已,所以還差很遠。本文將為您講解觀測銀河系樣子的歷史發展。
  • 為什麼說人類可能一直走不出銀河系?科學家透露你不知道的銀河系
    為何說,人類可能永遠走不出銀河系?科學家揭秘你不知道的銀河系從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中,我們認識到沒有一種物質的速度能超過光速。因此,在隨後的近100年裡,人們也以事實為根據,證明愛因斯坦所說的並不虛假。
  • 銀河系全貌真的是這個樣子?距離多遠才能拍到整個銀河系你知道嗎
    第二類是擁有旋臂的螺旋星系,還有一類是形狀不規則另外 這些星際探測器都無法離開銀河系,只會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因此我們至今還沒有給銀河系的全貌拍過照。然而那些銀河系圖片又是怎麼來的呢?如果未來人類有能力飛出銀河系去親眼看一下我們的星系,那麼需要在多遠的地方才能通過肉眼 看到銀河系的全貌呢?顯然在銀河系中心並且垂直於銀道面的方向上,能夠以最短的距離目視到整個銀河系。
  • 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地位如何?看完這張圖就知道了
    眾所周知,銀河系是一個螺旋星系。銀河系大約10萬光年寬,我們的位置距離星系中央大約2.5萬光年。事實上我們並非位於銀河系兩個主要旋臂上,而是位於一個名為獵戶臂的支臂上,後者介於人馬座和爾修斯之間。
  • 人類沒有飛出銀河系,網絡上各式各樣銀河系照片是怎麼來的?
    人們老有這樣的疑問:人類並沒有飛出銀河系,怎麼網絡上有那麼多銀河系圖片呢,而且有的還惟妙惟肖,細節清晰?其實,銀河系只有一張真正的照片,其餘都是電腦合成或者構想的圖片。就像網絡上有無數張黑洞圖片,其實只有一張是真正的照片一樣,銀河系也只有一張照片是真的照片。
  • 銀河系有多大?人們探索過多少?看完這些會知道
    (按照和太陽的距離由近到遠依次排列)大家都知道八大行星在太陽系中,那麼太陽系又在何處?它只是銀河系的很小一部分,銀河系包含超過2000億顆恆星,以及足夠多的塵埃和氣體。在銀河系中發現的恆星中,有一半以上的恆星比45億年前的太陽年齡大。像我們這樣的星系通常會經歷恆星的嬰兒潮,大約在100億年前就產生出大量恆星。
  • 中科院沈俊太帶我們飛出銀河系 看銀河系真正的模樣
    我們都知道蘇東坡的這首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正因為我們生活在銀河系裡,我們反而很難看到銀河系的全貌。也許有人就想,我們造一艘宇宙飛船,飛出整個銀河系,我們不就能看到它的全貌了嗎?現在人類造出的距離地球最遠的飛行器叫做旅行者一號,它現在的運行速度是6萬公裡每小時。
  • 太陽系在銀河系裡的運行軌跡是什麼形狀?
    我們的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好,人類也慢慢走向了對天文方面的研究,相信每一個都想知道宇宙的秘密。這也就是我們科學家之所以對這一切永不停息一直探索的原因,對於我們能夠了解到宇宙這件事情,我們是非常自豪的。渺小的人類可以踏入這麼龐大的宇宙,這是多麼偉大的事啊!  銀河系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詞,那麼銀河系究竟是什麼呢?
  • 《逃出銀河系》玩法介紹 逃出銀河系怎麼玩
    逃出銀河系玩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