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全景圖」問世,宇宙是浩瀚的漆黑大網,由無數星系組合而成

2020-12-03 量子探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人類對周圍世界的看法一直在不斷改變,從古代開始人類就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因為當時科學技術不夠,只能憑藉主觀猜測判斷,出現了「地平論」「天圓地方」等觀點,直到今天仍然有人願意相信地球的大陸是無限平坦的。

隨著的科學的發展,人類逐漸發現地球是球形的,夜空中閃爍的星星都是巨大的行星或者恆星,於是又出現了「地心說」和「日心說」等等宇宙觀,到了今天我們知道,宇宙的中心並不是太陽和地球,這兩個對於人類來說無比重要的星體,只是龐大宇宙結構中微不可查的組成部分,那麼宇宙的形狀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就算現在科學如此發達,在面對浩瀚的宇宙時,仍然存在很多疑問,宇宙的形狀就是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我們對宇宙的本質並不清楚,現在普遍認為宇宙仍然在不斷的膨脹,因此很難確切的判斷宇宙在138億年的時間中擴大了多少倍,又變成了什麼樣子。

並且在宇宙之外是否存在其他空間或者是維度也會對宇宙的形狀產生影響,可是面對這些問題是人類應該怎麼解決呢?更多情況下都是無能為力,理論物理和宇宙學的世界十分奇妙,但是人類現在的科技還不足以支撐我們在這些領域做出很大的突破。

2010年,歐洲航天局發出了首張人類的「宇宙全景圖」,也就是上面這張圖片,只不過這張照片中的宇宙並不是現在的宇宙全景圖,而是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留下的輻射,簡單來說這張圖片中是宇宙最古老的的光線,照亮出了宇宙大爆炸後的新生宇宙,如今137億年過去,宇宙早已變得更加龐大。

有些人認為,宇宙是一個球體,有些人認為宇宙沒有確切的形狀,在理論中我們生活的宇宙,是維度間的一層「膜」宇宙,只不過這些觀點都是對宇宙整體形狀的猜測,如果我們把宇宙壓縮成「二維」,放在一張紙上,會是什麼樣子呢?

在宇宙中,因為引力的存在,行星總是圍繞著恆星運動,恆星會圍繞著更大的引力源運動,因此整個宇宙雖然浩瀚無邊,內部的星辰卻是十分規律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眼中的日月星辰才會有東升西落。

因為宇宙大爆炸的原因,宇宙從一開始物質的分布就不是均勻的,有些地方物質十分密集,在後來形成了大量的星系和超級黑洞,慢慢的形成了超越我們想像的「巨引源」,在巨引源的吸引下形成了超星系團,如果把宇宙看成二維的,銀河系也只是超星系團中的一個閃爍亮點。

宇宙空間本身就是一張黑色的紙,無數的星系組合成了一張無比龐大的「網」,這就是我們的宇宙在二維中的樣子,這個答案讓人感到害怕,當然,我們生活的這片宇宙並不是二維,三維的空間概念和不可逆轉的時間組合才是我們生活的宇宙。

在人類肉眼不可見的宇宙空間中,存在更多謎題,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存在已經被科學家確認,這些不反射光線的能量和物質才是宇宙的主要組成部分,那麼這些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否可以解釋一些目前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例如量子糾纏等等,畢竟暗物質不能被人類觀察又確實存在的特點,可以成為理想的介質。

如果忽視肉眼可見的星球和宇宙塵埃,那麼宇宙中暗物質和暗能量仍然因為宇宙大爆炸的原因,組合成了一張漆黑的大網,有些區域物質密集,有些區域空無一物,甚至連暗物質都不存在,這些區域被稱為宇宙中的空洞,有科學家認為之所以宇宙會出席這樣的區域,是因為在我們的宇宙誕生之初,和其他的平行宇宙發生了碰撞。

很難想像在人類無法觀察的宇宙空間存在,存在一些不能被我們觸碰又確實存在的物質,並且宇宙膨脹的背後就是暗能量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現代科學家認為,暗能量在促使宇宙膨脹的過程中,也在讓暗物質慢慢轉化成為暗能量,如果這個觀點被證實,會對我們的宇宙觀造成很大的影響。

或許人類擁有無法尋找到宇宙的全貌,因為在探索的過程中,總會發現更多新的現象,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宇宙觀,對微觀世界有了更多了解後,就會發現,微觀和宏觀只是觀察的角度不同,攀登完一座山峰,只會發現另外一座更高的山峰。

你認為宇宙是形狀是什麼樣子?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人類首幅宇宙全景圖問世
    圖像正中明亮的銀河,由大量恆星構成,其中包括地球所在的銀河系  冷塵埃形成的纖維狀物質區域,這片區域是恆星形成的地方  這是歐洲航天局在其網站上公布的宇宙全景圖  歐洲航天局5日宣布,該機構的宇宙探測衛星「普朗克」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圖。這是宇宙首次以全景的方式展現在人類面前,它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後各種天體的形成過程。  這張歷時6個月繪製完成的圖像,為人類勾畫出一張137億年前大爆炸後新生宇宙的藍圖。
  • 人類被困在自己的星系內,對浩瀚宇宙而言,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而天文望遠鏡的發展與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卻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宇宙竟然是如此的浩瀚,一個小小的銀河系就足足有10萬光年之大,這意味著即使以光速出發,穿越銀河系也需要10萬年,而人類文明才不過上下五千年。放眼整個宇宙,我們的銀河系又是如此之小,以地球為中心,我們所能猜測的和想像到的宇宙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30億光年,而這絕不是最後的答案。
  • 宇宙圖片 宇宙的的盡頭在哪兒(宇宙全景圖)
    文中上圖是局部的放大,完整的圖像是下面這幅圖,其中包含有1萬個星系,從局部放大圖中,你可以看到一些星系的細節。完整的圖像當你看著這些遙遠的星系,你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遙望遙遠的過去,你所看到的這些星系都是它們在130億年前的樣子,那幾乎是時間的盡頭。如果你更喜歡空間的描述,那麼這些星系離開我們的距離是300億光年。
  • 哈勃望遠鏡再出史詩級照片,揭開110億年前宇宙全景圖
    早在公元353年,王羲之就曾在會稽山陰之蘭亭寫下:「仰觀宇宙之大」,時代發展所限,那時沒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宇宙到底是什麼。一千多年後的2018年,NASA最新公開的一張宇宙星系全景圖,或許正帶領我們進一步接近宇宙的真相。
  • 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少星系?目前的數據已經讓人們感到迷茫
    從古至今,無數的人們都喜歡在夜晚抬頭看星空。望著夜空中呈現出現的無數星星,古時候的很多人們都會思考:它們到底是什麼?由於古人缺乏科學的認知,對於地球之外的世界可以說基本一無所知,於是對於太陽,月亮以及無數的星星都充滿了神秘的好奇,於是有了各種有關星星的神話傳說。
  • 宇宙全景圖 包含265000個星系 時間跨度133億年
    近日, 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一幅令人拍案驚奇的圖片,它結合了美國宇航局哈勃望遠鏡16年來拍攝的近7500張照片,可謂是目前已知宇宙的全景圖,被譽為「宇宙中最大、最全面的歷史書」。這張圖片一共包括了265000個可以追溯到133億年前的星系。
  • 最新宇宙全景圖揭開大爆炸後銀河系秘密
    令科學家困惑無比的「霧霾」圖景  歐洲空間局(ESA)曾於2010年發布了由「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繪製而成的人類首張宇宙全景圖,將宇宙全貌呈現於世人面前。兩年來,這架太空望遠鏡的工作並沒有停歇,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5日消息稱,「普朗克」望遠鏡最近繪製出了全新的宇宙全景圖,一併觀測到極其罕見的分子雲和一種特殊的微波「霧霾」,由此揭開了大爆炸後銀河系的諸多秘密,促使科學家得出宇宙結構的全新見解。  當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這次大爆炸的「餘燼」。「普朗克」望遠鏡的開發即針對於此。
  • 真實的宇宙是什麼樣子的?科學家認為宇宙或許一個「漆黑的大網」
    ,這代表宇宙本身可能是「平坦」的,或者宇宙的大小遠超我們的想像,就像是人類在地球上感覺不到地球是球形一樣,光線或許發生了變化,但是因為宇宙尺度足夠大,我們沒有觀察到。D3膜,對於我們來說,很難去理解宇宙的真實樣子,最大的原因就是「宇宙實在太大了」,宇宙有多大?
  • 滿天繁星,為何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因為宇宙膨脹速度比光更快
    繁星滿天,為什麼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在人類已知的浩瀚宇宙中,擁有數以萬億顆恆星,而這些恆星無時無刻不散發著萬丈光芒,但儘管如此,地球之外的太空依舊一片黑暗,這是為什麼呢?早在1823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就提出過關於太空是漆黑的相關理論,奧伯斯指出,如果宇宙是永恆無限的,且恆星是均勻分布的,那麼我們無論望向夜空的哪個方向,都會看到到達地球的其他星系的恆星光芒,即使這些光可能已經走了上萬年!
  • 歐航局普朗克太空望遠鏡繪出首幅宇宙全景圖
    在這張由「普朗克」望遠鏡拍攝的整個宇宙的全景圖中,燦爛的銀河系佔據了顯著位置 在圖中的最右側,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獵戶座,而色彩斑駁的宇宙背景輻射則向天文學家提供了有關宇宙形成的最新線索北京時間7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航天局公布了「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首張整個宇宙的全景圖,圖中展現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 宇宙最少擁有2億個星系,地球科學相對浩瀚宇宙太渺小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花了15年的時間探索宇宙,發現宇宙至少包含兩萬億個星系,是人類過去所知道的20倍,其中九成是最強大的望遠鏡也看不到的。「對天文學來說,宇宙中的星係數量是一個根本問題,人類對逾九成的宇宙星系仍是一片空白,或許下世代的望遠鏡可以讓人類進一步探索宇宙,屆時誰知道會發現什麼樣的有趣天體?」
  • 我們獲得了宇宙大爆炸35萬年後的「宇宙全景圖」
    前置知識為了回答宇宙大爆炸的起源問題,我需要講一些前置的背景知識。關於宇宙起源的主要理論是大爆炸理論,在不涉及其中細節的前提下,我將其總結成以下內容。這是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這個星系幾百萬年前的樣子,而它們已經演變了數十億年,所以它們看上去更加成熟與龐大。另一方面,隨著我們觀察越來越遙遠的星系,這些星系顯得更年輕。
  • 對於宇宙浩瀚,你是恐懼還是好奇?
    對於宇宙浩瀚,你是恐懼還是好奇?宇宙,有太多的無知與神秘。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骨子裡的孤獨。其實大可不必。人本是天地萬物無限渺小的一部分,組成我們身體的基本粒子同組成山石樹木的是一樣的。物質不滅,能量守恆,當你此生落幕,組成你這個「形體」的基本粒子可能會重新組成一隻鷹,一條魚或 一束花,一根草,開始以不同的視角體驗新的生命歷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這便是輪迴。這裡只有無限的變化和組合,不存在孤獨這種情緒。
  • 盤點宇宙中十大最迷人的星系:渦狀星系(圖)(1)_科學探索_光明網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升空,將大大促進人類對地外文明的探索工作,而揭開浩瀚宇宙中那璀璨美麗的星系的神秘面紗,也是促進人們不斷進行太空探索的動機之一。以下是宇宙中十大最迷人的星系。
  • 深邃的宇宙(天文科普)
    宇宙物質分部圖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出:我們所看得見的如星雲、星系、恆星、行星、生命等重子構成的物質,在浩瀚宇宙中僅佔4.6%,有95.4%的物質是不知道的,據初步猜測,其中23%稱暗物質,72.4%為暗能量。
  • 世界未解之謎(宇宙之謎):宇宙中究竟有多少個星系
    宇宙中無數的恆星不是均勻分布在宇宙中,而總是聚集成星系——就像是人們總是聚集在城鎮,而且星系之間空曠遼遠。銀河系再大,也只不過是宇宙中約1000億個星系之一。雖然每個星系都由至少上百萬顆恆星組成,但它們距離地球太遙遠,以至於我們看到它們的光都很微弱。一個普通的望遠鏡就可以讓我們看到數十個星系;一架更好的天文望遠鏡能夠讓我們看到看到更多星系,甚至可以看到幾個遙遠星系中的恆星。仙女座星系是距離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天氣晴好時,我們甚至不需要望遠鏡就能看到它。
  •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浩瀚的大漩渦?
    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就是這種看起來平淡無奇的力量,其實在宇宙之中對於宇宙的有序運行可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這種漩渦力就沒有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宇宙世界。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宇宙,其實不論是從宏觀,還是從微觀不同的方面來分析,小到原子分子,大到星系團,甚至是超星系團,每一個存在都是由大大小小的漩渦構成,所以可以簡單地將我們的宇宙歸結成為一個浩瀚的大漩渦,在這個龐大的宇宙漩渦之中,各個不同的天體星系之間還存在著不同的漩渦,而這個漩渦就帶動著周圍的天體不斷的圍繞中心天體旋轉。
  • 如何認識宇宙的浩瀚?帶你了解大量數據,重新認識宇宙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宇宙是浩瀚到沒有邊際的,地球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人類就更渺小了。可是這種「渺小」沒有辦法切身體會到,畢竟我們又不是太空人,不能去到太空,親眼看到無邊無際的宇宙。我們也不是科學家,整天研究宇宙,時刻感受著宇宙的浩瀚。
  • 宇宙深邃得可怕!浩瀚的宇宙究竟有多少星系?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們所談及的宇宙指的是可觀測宇宙。據科學家推算,可觀測宇宙的直徑達到了約920億光年,甚至更大。由於宇宙空間本身出現過超光速膨脹(並不違背相對論),因此得以在138億年裡膨脹至如此龐大。
  • 宇宙有無數的恆星在發光,為什麼看起來總是漆黑一片?
    我們的宇宙是如此之浩瀚遼闊,以至於無論您朝哪個方向看,都能發現一群恆星或星系!按照這個推測,整個宇宙所有恆星的光會加起來,無論您選擇什麼時間抬頭,我們的天空應該是24小時明亮的。那麼為什麼太空是黑色的?我們所看到的每個方向上不都有星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