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了不起#最近一百年的科技大爆發,讓我們好像變得更加自信了,我們徵服自然地能力越來越強,我們移山倒海,我們探索星空,人類的這些成就好像讓我們普通人變得膨脹了起來,仿佛只要時間給夠,我們就無所不能。我們天真的以為我們總有一天能夠徵服眼前的這一片星空,我們總以為照這樣下去我們就能在整個星辰大海裡遨遊,我們總以為自己能夠洞悉整個宇宙的秘密。可這一切真的會是水到渠成的嗎?我們的意識如何誕生?宇宙的物質又究竟從何來來?這一百多年來,我們才真正在這些終極問題上有所成果,可僅僅只是皮毛。

相對論的問世告訴我們光速不變,只是個常數,這是一個所有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超越的速度。而天文望遠鏡的發展與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卻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宇宙竟然是如此的浩瀚,一個小小的銀河系就足足有10萬光年之大,這意味著即使以光速出發,穿越銀河系也需要10萬年,而人類文明才不過上下五千年。放眼整個宇宙,我們的銀河系又是如此之小,以地球為中心,我們所能猜測的和想像到的宇宙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30億光年,而這絕不是最後的答案。

僅僅在這930億光年的浩瀚宇宙中,無數的星河匯聚交織,無垠的深空默不作聲,一個個明亮的星系點綴其間。而星系之間的距離卻遠的讓人絕望,至少都有數百萬光年甚至數億光年,光速作為我們知道的最快速度,就算我們能夠以光速進行航行,對著浩渺的宇宙而言也是微不足道,就像蝴蝶永遠也飛不過滄海。
這意味著,我們的跨星系航行就算以光速來行進,也需要無數代人的傳承,穿越銀河系10萬光年的距離,以20年一代人來算,我們需要傳承5000代人左右才能完成,這個結果意味著,我們可能永遠走不出我們的星系。既然註定無法遠航,那宇宙的浩渺對我們人類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人類自從學會仰望星空開始,我們便對這宇宙深深的著迷,我們認識了宇宙之大,我們嚮往星辰大海,我們知道了光速不變,然後我們也意識到了我們可能被宇宙的規則永遠的限制在了自己的母星系內,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前往河外星系。
也許這個可能的真像對於地球上其它的低級生命來說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在它們眼中,浩瀚的宇宙只是它們不理解的星空,明日的苟且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我們人類不同,即使今日再苟且,我們也嚮往那璀璨神秘的星河。為此,人類的無數科學家都在努力,都在奮鬥,我們正在試圖尋找超越光速的辦法,有人另闢蹊徑想用空間摺疊來實現河系間的航行。
這可能也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於是在蟲洞的概念被提出後,科學家就對此痴迷不已,可是經過了一百年的努力,無數的天才科學家為之殫思竭慮,可我們依舊對蟲洞一無所知,這意味著,我們依舊被困在自己的星系裡,甚至我們還被困在太陽系內,還沒有真正的走出我們的地球母星,這對很多科學家而言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那麼,宇宙如此浩瀚究竟是為何呢?難道僅僅是為了困住智慧生命嗎?如果不是,那它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而我們人類的使命呢?難道就是為了打破宇宙的距離阻礙嗎?如果都不是,那到底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