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難以用詞語形容,科學家用這些數據,讓人類重新認識它!

2020-12-05 又帥的日常

宇宙到底有多「浩瀚」?大量數據表明,可能會顛覆大家的認知!

人類依靠科技的扶持成功進入了外太空,正所謂沒見過大海怎知大海的遼闊?進入宇宙後才知道人類根本不起眼,沒有任何一個詞可以用來形容宇宙的浩瀚,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或許這輩子都沒有機會進入宇宙內,也無法親眼目擊宇宙的浩瀚,接下來小編就用幾組數據,來證明宇宙的浩瀚,甚至可以顛覆大家對宇宙的認知。

太陽系內的地球

人這一生甚至連地球都難圍繞一圈,對於普通人而言地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世界,雖然有很多旅遊愛好者代替我們看到風景,如果把地球和宇宙相比而言,那麼將會是一個恐怖的數字。科學家沒有經過精準的測量,宇宙的面積或許是幾億萬倍的星球,即便在太陽系中,地球像是一個不起眼的星球,比如太陽系中的木星,它的體積則是地球的1321倍。

地球到木星的距離,如果人類能夠達到超光速飛行的話,這段距離僅僅需要半小時的時間,如果把它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乘坐的高鐵動車,以每小時以390公裡的速度移動,或許要180年才能到達木星,這僅僅是地球到木星的距離,如果按照太陽系的直徑來算,或許要幾億光年才能橫穿太陽系。

銀河系不夠是宇宙的分支

說到宇宙我們不得不提一下銀河系,在銀河系中有各種各樣的星體,據科學家統計,銀河系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2000億倍,本以為這個數字夠巨大了,沒想到科學家在近幾年的研究推翻了這一理論,銀河系的面積還要在原有的面積增加40%左右,這讓人類大跌眼鏡,然而銀河系在宇宙中根本不是巨大的存在,還有更大的星系團包裹著它。

我們常常提到可觀測宇宙的距離是930億光年,可是在宇宙中還有很多人類無法觀測到的宇宙,兩個區域加起來才是宇宙真正的大小,由於光速限制了人們探索,難以把它們放在一起,根據宇宙誕生理論,迄今為止仍然不斷向外膨脹,膨脹的過程中誕生了無數新型的星系團。

即便如此也從未打消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人類在宇宙中非常渺小,可是人類仍然想從這片宇宙中獲取自己想要的答案,宇宙的大小肯定顛覆人類的認知,但是每次發現一個新事物,會讓大家開心很久,人類目前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航天技術能力,未來能夠研製出超光速的飛船,希望科研人員能在研究宇宙的道路上,一路暢通。

相關焦點

  • 如何認識宇宙的浩瀚?帶你了解大量數據,重新認識宇宙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宇宙是浩瀚到沒有邊際的,地球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人類就更渺小了。可是這種「渺小」沒有辦法切身體會到,畢竟我們又不是太空人,不能去到太空,親眼看到無邊無際的宇宙。我們也不是科學家,整天研究宇宙,時刻感受著宇宙的浩瀚。
  • 宇宙到底有多「浩瀚」?驚人數據,讓你深刻感受人類的渺小
    得益於不斷進步的科技力量,人類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終於實現了夙願,擺脫了地球的桎梏,進入了浩瀚的星海。,「浩瀚」也僅僅是個普通的形容詞而已,根本無法讓人在心中體會到宇宙的波瀾壯闊。那如何才能讓沒去過宇宙的普通人,感受到宇宙直擊心靈的浩瀚呢?我們就需要將這種「浩瀚」進行類比量化,用驚人的數據感受人類的渺小,從而襯託出宇宙的浩瀚。
  • 三個人類難以破解的科學謎團,每一個都讓科學家束手無策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上個世紀偉大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基礎理論,而到了21世紀,我們享受到了這些基礎理論帶來的巨大福利。雖然人類的科學理論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們要明白,人類文明在宇宙文明中仍然是處於低級文明。按照科學家提出的宇宙文明劃分標準,人類最多也只能算是0.7級文明,連最低的一級文明都算不上。所以,很多的科學對於我們來說仍然是未知的,科學家也難以將它們破解。
  • 科學家界有哪些已經被證實,卻又讓人們難以接受的科學理論?
    科學是一個偉大浩瀚的殿堂,無人知道科學能夠做到哪些事,科學的終點在哪裡?可是我們都知道,世界萬物的本質,宇宙的一切奧秘都離不開科學的範疇,只要我們掌握了科學,就等於掌握了整個宇宙。人類文明能夠有現在的輝煌成就,正是由於人類數百年前走進了科學的殿堂,開啟了科學發展的道路。
  • 宇宙有多「浩瀚」?地球小如一粒沙子,人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宇宙有多「浩瀚」?地球小如一粒沙子,人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常常用浩瀚形容它,這只是一個概括的形容詞。其實真正的宇宙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人類擁有的知識根本無法知曉。其實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擁有智慧和意識,通過強大的思維創造出高科技,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人類在它的力量幫助下,實現多年來的夙願,擺脫地球的桎梏,進入浩瀚的宇宙。它比大海遼闊多了,對於從未親身進入過宇宙的普通人而言,我們永遠無法體會到宇宙的波瀾壯闊,簡直直擊人的心靈。在人類的眼中,地球是一個宏大的星球。殊不知它在宇宙中小如一粒塵埃,更別提人類了。
  • 「宇宙牆」被發現,人類是困在宇宙的研究對象?宇宙外有什麼?
    「宇宙牆」被發現,人類是困在宇宙的研究對象?宇宙外有什麼?我們經常說宇宙是浩瀚無垠的,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宇宙的大,那麼在科學上宇宙的範圍到底有多大呢?宇宙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它是否和地球一樣是有盡頭的呢?
  • 人類的意識靈感或是一種量子反應,它鏡像或來自浩瀚宇宙
    作為一個科技論者,我們崇尚科學,不迷信,不盲目崇拜。但我們要知道,浩瀚宇宙無奇不有,我們的認知遠遠不夠去看透這充滿神奇的世界。就說人的大腦真的很神奇,它的一個想法可以映照出無數種可能性,這種想像力甚至超過了任何現實的可能性。
  • 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少星系?目前的數據已經讓人們感到迷茫
    由於古人缺乏科學的認知,對於地球之外的世界可以說基本一無所知,於是對於太陽,月亮以及無數的星星都充滿了神秘的好奇,於是有了各種有關星星的神話傳說。當人類走進科學發展的道路之後,在科學的殿堂裡,我們知道了地球之外還有更加浩瀚的宇宙空間,而我們在夜晚能夠看到的那些星星,基本上都是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恆星。
  • 人類被困在自己的星系內,對浩瀚宇宙而言,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移山倒海,我們探索星空,人類的這些成就好像讓我們普通人變得膨脹了起來,仿佛只要時間給夠,我們就無所不能。而天文望遠鏡的發展與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卻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宇宙竟然是如此的浩瀚,一個小小的銀河系就足足有10萬光年之大,這意味著即使以光速出發,穿越銀河系也需要10萬年,而人類文明才不過上下五千年。放眼整個宇宙,我們的銀河系又是如此之小,以地球為中心,我們所能猜測的和想像到的宇宙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30億光年,而這絕不是最後的答案。
  • 在浩瀚宇宙中,人類有多渺小?
    從古至今,從原始文明到現代文明幾千年來,無數的科學家都曾試圖尋找宇宙的終極秘密,但殘酷的是我們還是被困在地球,我們拼盡全力卻始終走不出這個圓圈。生命的存在究竟是否為巧合,人類是否為高等文明所培養的實驗品?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會是球形嗎?科學家用數據告訴我們答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數百萬年前,人類誕生於地球這個世界,人類誕生之後,除了在不斷尋求生存機會之外,也對這個世界產生了無限的好奇,開始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只不過,古時候的人們並沒有科學,科技的概念,古人對於地球這個世界的認知只是通過各種幻想和猜想。事實上,在人類沒有真正走出地球之前,我們是基本無法真正弄明白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到底是一個什麼形狀?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如果把原子放大一億倍,能否呈現一個宇宙?微觀的結束能算宏觀嗎?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們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相對論以及黑洞理論啟發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宇宙。人類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同時,許多常識無法解釋的現象層出不窮,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重新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 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的存在是多麼的渺小
    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的存在是多麼的渺小,目前人類在地球上的數量是70億左右,但相比起整個宇宙,人類的數量就好比大洋裡的一滴水那麼不起眼。
  • 科學家用實驗證明,植物也有意識,可惜人類無法用肉眼看到!
    科學家用實驗證明,植物也有意識,可惜人類無法用肉眼看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制約、相互成長的,換句通俗的話來講,萬物皆有聯繫。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的同時,從未忘記對自身的探索。關於人類的起源,一直是一個亙古難題。
  • 科學家發現宇宙最明亮星系:亮到無法形容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宇宙中最明亮的星系。該恆星系統有多明亮,他們甚至無法用文字進行描述。
  • 浩瀚宇宙裡,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民營載人航天。而對於SpaceX創始人馬斯克來說,自己的探索宇宙之路,又跨出了堅實的一步。但在想像力的世界,人類早就展開了對宇宙的各種解讀與描摹,科幻小說則是最好的載體。「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就像一堆想像力的鵝卵石,擺在那裡供人們欣賞和把玩。」劉慈欣曾這樣形容科幻小說,而他創造的科幻巨著《三體》,就是其中最光芒四射的一顆。
  • 渺小的人類與浩瀚的宇宙
    宇宙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宇宙中的星球數量比地球上的沙子加起來還要多,數以萬億。地球可以說在宇宙中簡直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就在這麼一顆微乎其微的星球上奇蹟般地誕生了生命,在生命的進化過程中又進化出了人類這種高智慧的物種,這不得不說是宇宙的神來之筆。
  • 她是人類認識宇宙的眼睛
    從意識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到認識到太陽與天上眾多恆星一樣都是銀河系的成員,到發現銀河系外更有廣袤天地,人類在認知宇宙的道路上逐步登攀,漸入佳境。 自從 Edwin Hubble 指出許多「星雲」其實是銀河系外其他的星系 [1],人們需要重新審視宇宙的大小。
  • 為什麼科學家對宇宙的認識越多反而越迷茫呢?看完這些你就明白了
    現代天文學對宇宙的來歷及宇宙的本質的認識,認為宇宙最初只是一個奇點,後來奇點大爆炸不斷膨脹形成了如今的宇宙,宇宙的本質真的如此簡單嗎?如果宇宙真是奇點大爆炸而來,那這個奇點又是從何而來呢?任何物質必然有其來源,奇點不可能憑空產生,它必然是有來歷的。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最近幾十年我們人類的科技在飛速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更上了一個臺階,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相對論以及黑洞論給了我們啟發,使我們學會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宇宙。人類在探索茫茫宇宙的同時,許多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的現象相繼出現,它讓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再一次感受到宇宙的廣闊無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