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無數的恆星在發光,為什麼看起來總是漆黑一片?

2020-10-29 八兩科學

  我們的宇宙是如此之浩瀚遼闊,以至於無論您朝哪個方向看,都能發現一群恆星或星系!按照這個推測,整個宇宙所有恆星的光會加起來,無論您選擇什麼時間抬頭,我們的天空應該是24小時明亮的。那麼為什麼太空是黑色的?我們所看到的每個方向上不都有星星嗎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最常見的答案可能就是光線不足。然而,這問題曾困擾了科學家數百年,而真正的答案要比想像中複雜、深奧。

  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威廉·奧爾伯斯(Heinrich Wilhelm Olbers)於1823年對此問題進行了著名的提問,學界將其稱為奧爾伯斯悖論。悖論是這樣的:「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靜態的、並且已經永遠存在,那麼無論您以何種方式看待空間,您都將看到一顆恆星。」他曾提出一個解釋,認為星際間的塵埃阻擋了星光的傳播。但要是這樣,星際塵埃積聚的輻射能也會令其發光發熱,所以這也不是真正原因。在他看來,這不是真正原因,不過他沒有找到更好的解釋。

  其實奧伯斯並不是第一位思考此問題的人,克卜勒早在1610年就提出類似的疑問,認為是宇宙大小有限;哈雷在18世紀初期覺得是遙遠的星體太暗所致等等。為解決奧爾伯斯悖論,科學家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解釋。但那時的宇宙觀是根深蒂固的「穩態宇宙」:宇宙是穩定、靜止、均勻、無限的。直到1920年,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發現了宇宙不是靜止的,並且證實宇宙正在膨脹,導致「宇宙大爆炸」的出現。

  目前,對奧爾伯斯悖論的最佳解決解釋包括兩個部分。首先,即使我們的宇宙無限大,它也不是無限古老的,這一點很關鍵。

  現在所有的證據似乎都表明宇宙沒有邊緣,但是宇宙本身確實有一個邊緣,不過只是暫時的邊緣。宇宙誕生不到150億年,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接收光的最大距離為150億光年。換句話來說,當我們將望遠鏡指向天空時,我們只能看到那些能夠照亮我們的恆星。而距離較遠的恆星發出的光還沒來得及到達地球,因此它無法使天空變亮。

  同時根據哈伯定律,星系遠離我們而去的速度與它和我們的距離成正比,因此超過某個距離以外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就會比光速還快,結果這些星系的光就永遠到不了地球。所以宇宙中只有部分恆星所發出的光會到達地球,有限的星光無法填滿整個夜空。ps:這點和相對論不衝突,因為這是宇宙膨脹的速度,並非星系本身運動所致。

  其次,所有的恆星和星系並非無限長壽,最後都會死亡。相信大家都知道,光以每秒約300000公裡的有限速度傳播,我們每天看到的陽光都是太陽在8分鐘前發出的光。同理,當你在望遠鏡中看到恆星的樣子時,並非恆星當前的樣子,而是它的過去。更令人著迷的是,其中一些恆星可能已經死亡,但因宇宙的浩瀚,離開該恆星表面的最後一個光子還在路上,還未抵達地球。因此,當我們仰望夜空時,我們真正看到的是宇宙的過去。

  此外,宇宙其實是非常「明亮」的。因為就物理學而言,黑色不是一種顏色。據定義,顏色是光波的可見光譜。黑色物體吸收光譜的所有顏色,使「黑色」不存在任何顏色。另一方面,「白色」是所有顏色的混合,並且包含可見光的所有波長。宇宙大爆炸之後不久,整個宇宙又熱又稠,就像一顆恆星的核心一樣。幾十萬年,當第一批恆星形成時,亮度是太陽的百萬倍,宇宙各個方向都被照亮。


  不過由於宇宙的膨脹,初始可見光的波長被拉長並拖到電磁波譜的最寬端,發生了紅移(變成了紅外光),直到它們變成微波為止(被科學家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簡單來說,宇宙的膨脹將可見光的波長拉長,使我們的人眼看不到光。但如果你用高解析度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各個方向的亮度。

  紅外圖像看起來像這樣……

  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猜對奧爾伯斯悖論的人不是科學家,而是著名作家愛倫坡,他在1848年的作品就寫有:「我們只能假設那些看不見星星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以至於它的光線仍無法到達我們這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宇宙看上去總是漆黑一片?
    比如在城市中的夜晚,幾乎看不到天上星星的,人類肉眼可見的星辰基本都是恆星,這些恆星的壽命都很長,不可能突然消失。雖然宇宙中布滿了恆星,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宇宙看上去總是漆黑一片?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隱藏著宇宙的大秘密,放在200年前,這是一個難以解釋的謎題,它困擾了科學家數百年才有答案。
  • 宇宙擁有無數的恆星!為何我們人類看到的太空,卻是一片漆黑的?
    20萬萬億顆恆星,這還是可觀測宇宙存在的恆星數量,這還不包括不可觀測宇宙部分的恆星,如果加上不可觀測宇宙區域存在的恆星,數量真的不計其數了,恆星發出的光是非常明亮的,那就是:宇宙為什麼是黑色的?而不是明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 由於宇宙太大了,所以恆星發出的光散射範圍太大。
  • 宇宙中有無數恆星,地球的夜晚卻漆黑一片,奧博斯悖論或能解釋
    筆者:三體-小遙 仰望星空時,人們總會產生無限遐想,比如月球從何而來,生命如何誕生,萬事萬物的結局是怎樣的……有一位科學家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如果光是均勻地向四周分布,宇宙中有無數恆星,它們的光線也能夠到達地球,那麼地球上怎麼會有晝夜之分呢?
  • 宇宙真的是漆黑一片沒有光亮嗎?
    看到太空的圖片,我們會發現,太空中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一片漆黑。這不禁讓人產生疑惑,為什麼一個太陽的光已經能讓地球上的白天充滿明亮,而擁有無數恆星的太空卻漆黑一片呢?原來,地球上的白天之所以明亮,是因為空氣分子和塵埃能夠反射或折射陽光,就像一面面小鏡子。
  • 為什麼宇宙一片黑暗?
    為什麼夜空不像太陽表面一樣明亮?如果宇宙有無數的星星,那麼可能是一樣明亮的。畢竟,假如將太陽移動至距現在距離的兩倍,就只有四分之一的光子到達地球,而且天空下太陽的面積也會下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太陽的單位面積強度保持不變。
  • 太空中有恆星萬萬億顆,為什麼整個宇宙還是漆黑一片呢?
    因為有了太陽的照射,我們地球才有了白天。可以說每一顆恆星都是一顆巨大的燈泡,照亮著屬於它周圍的無盡空間。但是你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嗎?我們的銀河中有數千億顆恆星,可觀測宇宙中有萬萬億顆的恆星,這些恆星無時無刻都在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為什麼整個宇宙的基調還是漆黑一片呢?
  • 太空為什麼這麼黑?在漆黑的夜空深處我們能看到宇宙的誕生
    但是在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所以天空一片漆黑,連星光也消失了。同樣,宇宙空間本身也是空蕩的,幾乎沒有能夠將光線反射進我們的眼睛的物質,所以我們看到的空間就是黑暗的——即使太陽周圍也是漆黑一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關於宇宙的黑暗仍然存在著疑團: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發出的光為什麼不能合在一起形成明亮的光?天空為什麼會在晚上變黑?
  • 太空中明明有太陽,為什麼還是漆黑一片,原因很多人都沒想到
    看過有關太空資料的人都知道,太空一眼望去都是無盡的黑暗,對此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太空中明明就有能發出光芒的太陽,而且就連地球表面都能看到熾熱的陽光,可為什麼太空中卻還是漆黑一片呢,對於大家心中的疑惑就有專家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 在宇宙中擁有上萬億億顆恆星,為什麼太空依然是一片黑暗?
    你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嗎,在浩瀚的宇宙中幾乎擁有數以萬億計的恆星,這些恆星無時不刻散發著強大光芒,那麼我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太空依舊一片漆黑呢? 其實早在1823年,德國天文學家奧博斯就提出過關於太空是漆黑的理論,奧博斯指出如果宇宙是穩恆無限的,
  • 滿天繁星,為何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因為宇宙膨脹速度比光更快
    繁星滿天,為什麼宇宙仍然漆黑一片?在人類已知的浩瀚宇宙中,擁有數以萬億顆恆星,而這些恆星無時無刻不散發著萬丈光芒,但儘管如此,地球之外的太空依舊一片黑暗,這是為什麼呢?早在1823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就提出過關於太空是漆黑的相關理論,奧伯斯指出,如果宇宙是永恆無限的,且恆星是均勻分布的,那麼我們無論望向夜空的哪個方向,都會看到到達地球的其他星系的恆星光芒,即使這些光可能已經走了上萬年!
  • 宇宙中的恆星有五彩斑斕的顏色,為什麼太陽看起來偏偏是黃色的?
    據目前的科研資料可知,宇宙中星球的種類包括了行星、恆星、彗星以及矮行星和中子星5大種類,而這5大種類中最為奇特應該就是那些真正自帶光芒的恆星了。相信看過關於描寫浩瀚宇宙知識紀錄片的朋友們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宇宙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星系。而這些星系裡面又有著無數的發光恆星,而這些恆星卻有著五彩斑斕的不同顏色。
  • 太陽系一片漆黑,為何陽光來到地球,卻能帶來光明和溫暖?
    文/行走天涯 太陽系一片漆黑,為何陽光來到地球,卻能帶來光明和溫暖? 在太陽系內,若能夠找到唯一會發光的天體,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到太陽,確實太陽是太陽系內唯一一顆會發光的恆星,因此就認為地球上的光火星上的光以及月球上的光都是來自於反射太陽光,而這些星球本身是不發光的,可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 宇宙中的恆星那麼多,為什麼太空還是黑的?
    宇宙無邊無際,其中的星系更是數不勝數,就光銀河系中就有數千億的星系,也許你會發現宇宙大部分還是一片漆黑的,那麼為什麼恆星沒有照亮整個宇宙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呢?宇宙中大部分光根本到達不了地球!要知道光子在不同的條件下存在時間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光子存在不超過三小時,但是當光子到達光速以後,就可以存在超過10億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這個問題,宇宙中無時無刻不在誕生恆星,那麼宇宙的光子應該非常多,但是通過人類的觀測,發現宇宙中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光子,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宇宙膨脹。
  • 為什麼宇宙看起來是黑色的而不是白色的?儘管太空中有無數顆星星
    看看夜空,你會看到那迷人的、閃閃發光的星星。但是,當你離開地球進入太空時,你將面對那令人生畏的黑暗。於是,我們會問,既然太空中有那麼多星星,為什麼太空似乎還是如此黑暗的呢?如果宇宙是明亮的,那宇宙將是什麼樣子呢?
  • 為什麼星星總是看起來有5個角?
    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見的宇宙中的天體。星星內部的能量的活動使星星變的形狀不規則。既然我們所有人都知道真實的恆星實際上是球形的,那麼為什麼每個人在繪製恆星時都會犯普遍的錯誤?圖釋:恆星。人類會繪製恆星以及其他所有東西,精確地描繪出它們出現的方式。 現在,的確是,當我們抬頭仰望夜空時,星星看上去確實很尖,伸出了一些手臂。 因此,這是普遍接受的恆星圖像。 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恆星完全以這種方式出現,因為我們都知道恆星實際上是球形的,這與我們繪製恆星的圖像相較甚遠。
  • 宇宙擁有無數恆星,為何我們人類看到的太空,卻是黑暗的?
    科學家估計單單銀河系中就存在至少1000億顆恆星,而整個宇宙中的恆星更是多到無法想像,整個可觀宇宙可能存在不少於20萬萬億顆恆星,這還是可觀測宇宙存在的恆星數量,這還不包括不可觀測宇宙部分的恆星,如果加上不可觀測宇宙區域存在的恆星,數量真的不計其數了,恆星發出的光是非常明亮的。由於在恆星上面發生著激烈的核聚變反應,因此恆星可以發出強烈的明光。
  • 夜空為什麼是黑的,簡單問題蘊含宇宙大道理
    為什麼夜空至少不像太陽表面那樣亮的均勻呢?如果宇宙有無數多的恆星,那麼或許會這樣。畢竟,如果你把太陽移到離我們兩倍遠的地方,我們將截獲四分之一的光子,但是太陽與天空背景的角面積現在也將下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所以它的面積強度保持不變。在恆星無限多的情況下,天空背景下的每一個點都應該有一顆恆星,整個天空至少應該像顆普通恆星,例如太陽一般亮。
  • 數億顆發光的星星在夜空中,為什麼天空還是黑色的夜空
    上世紀90年代哈勃望遠鏡對大熊座的一小塊天空連續拍攝了10天,得到一張著名的照片,稱作「哈勃深空」這塊天空,只有144弧秒,但上面有3000多個物體,全是極其遙遠的星系,每一個都還有幾十億乃至數千億顆光芒四射的恆星,據此計算,整個宇宙有1700多億個星系。夜空為什麼是黑的?
  • 為什麼夜空是黑的?20萬億顆恆星都無法照亮地球
    離你最近的樹看起來會更大,而遠處的樹看起來會更小,但總的結果是,所有的景觀都應該完全由樹組成。這個關於無限森林和無盡樹木的例子應該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如果宇宙是無限的,並且包含了無數的恆星,那麼我們應該會看到什麼。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空間(也包括夜空)都應該像恆星的表面一樣發光。現在,讓我們試著去理解為什麼。
  • 太空上明明有太陽,為什麼還是漆黑一片?看完也就明白了
    宇宙是浩瀚無垠的,宇宙承載著無數個天體,各自都按照自己的運行規律在太空中運轉著,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員,我們有了陽光的照耀,地球可以見到光明。太陽可以照亮地球。人們自古以來就對太空充滿了好奇,但是當時的社會技術比較有限,關於太空也只能幻想,不過如今的社會科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了,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將人類送出地球,但是我們往往從那些太空照片上來看,宇宙依然是漆黑一片的,宇宙中明明還有太陽,那麼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宇宙的照片還是漆黑一片呢?其實原因簡單,我們可以把原因大致總結為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