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白天的天空是亮的,這是因為空氣分子能夠反射陽光,就像一面面小鏡子。但是在月球上沒有大氣層,所以天空一片漆黑,連星光也消失了。同樣,宇宙空間本身也是空蕩的,幾乎沒有能夠將光線反射進我們的眼睛的物質,所以我們看到的空間就是黑暗的——即使太陽周圍也是漆黑一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關於宇宙的黑暗仍然存在著疑團: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發出的光為什麼不能合在一起形成明亮的光?天空為什麼會在晚上變黑?
託馬斯·迪奇斯是16世紀的天文學家,他當時也研究了這些問題,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宇宙在各個方向上拓展,在這個無盡的空間裡,有無數顆恆星。但是按照他的推理,如果宇宙裡充滿了恆星,天空被星光籠罩,那麼夜空將和白天一樣明亮。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迪奇斯終其一生都沒能解開這個難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威爾海姆·奧伯斯(一位19世紀的天文學家)也花了許多年來思考同樣的問題,並且關於天空為什麼是黑暗的問題被稱為「奧伯斯佯繆」。奧伯斯考慮了很多種可能,最後認為原因是宇宙空間裡的塵埃;或許我們看不見遠處恆星發出的光,是因為宇宙中的塵埃吸收了這些光。
但奧伯斯死後,天文學家們計算了所有恆星發光的總和,結果發現,這個能量足以讓擋在半路的所有塵埃升溫發光。也就是說,夜晚在閃亮的塵埃照耀下也變得一片光明。於是,問題又回到了起點。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的愛德華·哈裡森在他的《夜的黑:宇宙之謎》一書中寫道:宇宙中的恆星數量並不足以覆蓋整個天空,所以夜空是黑的。
藉助於強大的太空望遠鏡,我們可以看到離我們很遠的恆星。光從遙遠的恆星傳播到地球上需要幾百萬年,所以當我們遙望夜空深處時,就是在回顧歷史。最強大的天文望遠鏡能幫助我們看到某顆在100億年前發出的光的恆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宇宙的歷史只有150億年,天文望遠鏡越發達,我們就能看見越遠的恆星。
所以,可以說:穿過群星,我們可以看到宇宙的源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