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空下,當你坐在高高的土堆上面,一邊抬頭仰望漆黑的天空,一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太陽光既然能照亮地球,那為什麼太空卻是黑的?為什麼月球上的天空,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黑的?
先來看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天空,白天是亮的,而晚上是黑的?稍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能答出來:因為地球自轉啊!朝著太陽的那一面,天空就是亮的,也就是白天;而背對太陽的那一面,天空就是黑的,也就是晚上。
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是不是?那咱們再來看一個稍微複雜一點的問題:跟地球一樣,月球也是自轉的,所以月球上也是有白天和晚上的。但是為什麼月球上的天空,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是黑的?
其實仔細想一想地球和月球的區別,就很容易能發現答案:月球沒有大氣層,而地球是有大氣層的。大氣層中充滿了氣體、灰塵、水汽等等非常微小的顆粒,它們就像一面面鏡子一樣反射、散射、折射太陽光。當陽光穿過這些顆粒時,還會發散出不同的顏色,從而造成了我們看到的藍天、晚霞、彩虹等等壯麗的景色。
星星明明就在天空掛著的,但為什麼在地球上白天卻看不見星星?這也正是因為大氣層所反射的陽光照亮了整個天空,與明亮的天空相比,星星那點光芒就微不足道了,所以白天才看不到星星。但是月亮所反射的光亮就比星星亮的多,所以我們有時候在白天也能看到月亮。
我們把上面提到的問題再延伸一下:地球夜晚的天空上也是有很多星星的,它們也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但是為什麼這些星星不能像太陽一樣照亮地球呢?
首先,它們離地球太遠了,比如除太陽之外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它離地球的距離是4.22光年。也就是說,即使你以光的速度前進,也需要4年多時間才能到達。而且比鄰星的大小只有太陽的大約1/7,亮度大約只有太陽的1%,當然不能指望它像太陽一樣來照亮地球了。
距離,是恆星們不能照亮地球的原因嗎?並不完全是!事實上我們所在的宇宙並不是靜止不動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在膨脹中!你仰望夜空時,只能看到黑暗中的點點星光,就是宇宙膨脹所造成的。在宇宙膨脹的作用下,可見光的波長變長了,成了人眼看不見的光。而在所有波長中,可見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用微波望遠鏡來觀察宇宙,你就會發現整個星空其實並不是黑暗的。
總結一下,為什麼宇宙是黑的?為什麼天空中這麼多恆星不能照亮夜空?答案可以分為兩點,一是由於距離太遠,二是因為宇宙膨脹造成可見光的波長改變,變成了不可見光。所以,記住這兩點,就能在飯桌上給同事朋友去吹牛了!
對於擁有現代科學的我們而言,這些問題都很容易得到解答。然而你不知道的是,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古人們曾做過多少努力。16世紀的天文學家託馬斯·狄格思就曾思考過同樣的問題,但他所處時代的知識和設備都沒辦法幫助他得到答案。19世紀德國天文學家奧爾伯斯則認為夜晚之所以是黑的,是因為太空中有很多塵埃擋住了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