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太陽是太陽系名副其實的「老大」,它佔據了整個太陽系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質量,這也意味著除了太陽以外,太陽系中所有的物質包括行星、彗星、小行星等等加起來都不及太陽的百分之一,而根據調查顯示,一個太陽就相當於130萬個地球。
而我們常常將太陽比作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球,這是因為太陽的溫度很高,儘管太陽相距地球1.5億公裡,但太陽卻足以照亮整個地球。
但實際上,太空沒有氧氣,太陽也沒有在燃燒,人們看到的太陽燃燒現象其實是太陽內部核聚變所產生的光熱輻射罷了。
太陽的直徑約為1392000千米,而為了維持內部的核聚變,太陽每秒鐘需消耗400萬噸的物質,但這對於太陽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因為太陽的質量約為1.9891×10 千克。
但或許就有人感到疑惑了,太陽光可以照亮整個太陽系,那為什麼太空的溫度卻一直處在零下,對此,科學家做出了詳細的解釋。
宇宙是非常浩瀚的,而身處在宇宙中的恆星相較於宇宙而言不過是塵埃一般渺小的存在,太陽也是如此,而且,宇宙自138億年前的那場大爆炸起就一直在膨脹,而就算是光速也比不上宇宙膨脹的速度,因此,在光芒達不到的地方,宇宙的空間仍然是無比寒冷的。
除此之外,宇宙的溫度主要來源於宇宙的「初始溫度」以及恆星的溫度,宇宙本身不會發光和發熱,而在大爆炸之後,宇宙的溫度逐漸冷卻了下來,因此,在沒有恆星的角落裡,溫度已然處在零下。
但為什麼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星球上卻可以感受得到太陽的溫度呢?這個問題就要涉及到「介質」的存在了。
眾所周知,宇宙是真空的,儘管宇宙中存在著許多星體,但也有「空缺」的地方,而缺少了星體這類介質的存在,哪怕恆星的溫度再高,也沒有介質進行保溫,因此,太空環境一直處於低溫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