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表面溫度高達6500度,為何外太空還是冷的?

2020-12-03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絕對的核心,佔據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依靠著強大的引力吸引著系內各大行星、衛星和星際物質,有規律地圍繞著它運行。在一個恆星系統中,所有能量的產生和傳輸,從根源上看幾乎全部來自恆星的貢獻。比如我們地球上所有的自然資源、能源以及各種生物,都必須依賴於太陽光線的照射,否則也就沒有目前的大千世界。即使地球只接收到太陽總輻射量的22億分之一,對於我們來說也夠用了。

大家在看一些關於太空探索的紀錄片或者其它影像資料時,對於太空的廣袤和微重力環境肯定印象十分深刻,同時也應該會對太空中的溫度差異感到些許疑惑,比如太空飛船面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達到100多攝氏度,而背向陽光的一面又低至零下100多度。不但如此,科學家們通過在宇宙空間中探測到的宇宙大爆炸後「殘餘」電磁輻射信息,也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發現宇宙的背景溫度與絕對溫標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說明宇宙的背景溫度僅有2.7K左右的水平,即零下270攝氏度,這麼低的溫度絕對超出我們的想像。那麼,既然宇宙中有那麼多的恆星,可以輻射出那麼多的能量,為何太空中的溫度還這麼低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得首先搞清楚溫度到底代表的是什麼。溫度從我們認知和易於感知的角度來看,就是代表的物體冷熱程度,而從分子熱力學的角度來看,溫度表達的是組成物體微觀粒子運動的劇烈程度。世間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眾多微觀粒子所組成,而且這些微觀粒子每時每刻都在做著無規則的熱運動。如果我們將物體所在系統的溫度提升,則物體中微觀粒子的運動速率就越劇烈;反過來,當物體微觀粒子的熱運動越劇烈,也會使系統溫度提升。

從以上關於溫度的本質,我們可以看出,溫度是物體所攜帶能量多少的一個衡量標量,是人為定義的數值,其實質是組成微觀粒子熱運動的外在表現,是依賴於物質為載體表現出的一種客觀存在。離開了物質,就談不上能量,更談不上溫度了,這一點很重要。

溫度無論是從高到低,還是從低到高,只是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反映出物體內部的不同部位、或者不同的物體之間發生了能量的傳遞,接收能量的一方物體微觀粒子內能增加,熱運動變得劇烈,整體溫度就會提升,反之釋放能量的一方在沒有足夠的能量補充時整體溫度會降低。

宇宙中熱量的傳遞有三種方式,即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其中熱傳導和熱對流都需要一定的介質作為載體,比如熱傳導多以金屬等導熱性能好的固體為介質,熱對流主要以氣體和液體等流動性能好的物質作為介質,以這些介質組成的分子或者原子間能量的互相傳遞為主要傳輸途徑。而熱輻射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熱量傳遞方式,它不需要任何介質,即使在真空中也可以實現能量的傳遞,它不需要介質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這種熱量的傳遞,是以電磁波的形式進行的,宇宙中的物體無論溫度高低,都有將本身所具有的內能轉化為電磁波能量的能力。物體熱輻射能力的大小又與本身的溫度、釋放電磁波的波長有關,而且具有強烈的方向性。

我們在地球上能夠接收到太陽光的輻射能量,主要得益於太陽光這種電磁波在宇宙空間中的熱輻射傳遞過程,在從太陽到地球的過程中由於物質密度極其稀薄,所以能量的損耗很小。而在到達地球大氣層之後,物質密度一下子升高許多倍,無論是大氣層中的氣體分子還是照射到地表上的巖石、土壤,還是水流、生物,電磁波在接觸到這些物質之後,光線就會產生不同程度地被吸收或者被反射現象,即所攜帶的能量相應轉移成物質的分子內能,從而物體的溫度就會提升。

而在太空環境下,這種電磁波的能量轉化就非常微弱了,主要原因就在於宇宙空間的物質密度非常低,據科學家測算,宇宙的臨界密度大約為10^(-29)克/立方釐米的級別,相當於在大約1立方米的空間裡,只有1個氫原子的水平。而宇宙空間的實際平均物質密度,非常接近這個處於平坦宇宙與彎曲宇宙臨界點的臨界密度,所以,從太陽表面發出的電磁波,在穿過宇宙空間到達地球之間的這段路程中,受到的「阻礙」因素非常之少,即使存在的那些稀薄的星際氣體和塵埃,也不會引發足夠的分子熱運動,也就是說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溫度存在的前提條件,所以在宇宙空間中即使拿著溫度計,也是無法測出準確溫度的。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太陽表面的溫度很高,但是它向外傳遞熱量的方式是通過熱輻射的形式進行的,不需要任何的介質,太空中非常稀薄的物質濃度,為太陽光這種電磁波的傳遞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正因為太空中星際物質異常稀薄,分子熱運動失去了物質來源來「規模效應」,因此無法將太陽光線所攜帶的能量轉化為分子的內能,這種情況就幾乎沒有分子熱運動的存在,不冷才怪呢!

相關焦點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000度,為什麼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宇宙還是冷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什麼是熱,什麼是冷?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清楚什麼是熱?什麼是冷?可能你要回答的是,溫度高是熱,溫度低是冷。這其實等於啥也沒說。分子的熱運動就會越劇烈,溫度就會高。反過來,如果我們給一個物體加熱,實際上是讓構成它的分子的熱運動變得劇烈。所以,從溫度的微觀解釋當中,我們至少可以知道一點,那就是要體現出溫度,至少要有足夠多的分子或者原子。
  • 太陽表面會有太陽黑子,溫度高達4500度,為何仍呈現出黑色?
    在幾千年前的上古時期,就有太陽表面偶爾會「長出」黑斑的記載,現在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太陽黑子。太陽有很高的表面溫度,為何太陽黑子呈現黑色呢?這種現象是如何出現的呢?其實,可以被人們看到的太陽光球恰恰是太陽溫度最低的部分。由於輻射與溫度緊密相連,天文學家們展開了對輻射的探索。1984年,德國物理學家維恩所做的相關實驗的結論表明:物體本身的化學構造不影響物體的輻射,在每個溫度區間的理想情況下,物體發出的輻射博的波長範圍都是確定的。物體輻射的最大波長長度與溫度成反相關。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770K,地球都曬熱了,為啥太空卻那麼冷?
    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上每天的熱度都是在太陽上傳過來的,太陽作為一個巨大的恆星,其表面上的溫度更是達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足足有5770K!,當然,太陽距離我們地球也有著1.5億公裡之遠,但是卻能夠讓遠在天邊的我們感受到熱量,這無疑是神奇的事情。
  •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何太空還是那麼冷
    審核:小文你能想像得到,假如有一天,我們頭頂上的這一顆耀眼的太陽消失不見了,將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沒有了太陽,地球將變得灰沉沉一片,沒有了絢麗多彩的風景,更不會有像現在如此溫暖的溫度,所以太陽對於我們地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5億千米,在這一中間的溫度居然是非常寒冷的,要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就高達5500K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如何定義溫度這個詞呢?
  • 地球內核溫度超過太陽,高達6800度,為何我們卻毫無感覺?
    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5700度,它被認為是太陽系內溫度最高的星球,而據悉,如果將地球在一秒鐘內受到的太陽輻射進行完全轉換的話,那麼這些能量至少足夠人類使用27萬年。但人們可能有所不知,太陽溫度和地球的內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地球的內核最高溫度在6800度左右,那麼,地球內核的溫度那麼高,為何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卻毫無感覺呢?科學家認為,這與地球內核的物質有關。
  • 太陽表面溫度超乎想像,地球也被溫暖,為何太空卻一直寒冷?
    太陽表面溫度超乎想像,地球也被溫暖,為何太空卻一直寒冷?地球生為宇宙中唯一能夠孕育生命的星球,讓很多人不得不感嘆它的偉大之處,伴隨而來的是眾人的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嗎?宇宙中數以萬計的星球真的沒有出現過其他生命嗎?
  • 太陽溫度高達5000度,為什麼宇宙還是冷的?
    其實宇宙剛誕生的時候並不冷,非但不冷還是極其熾熱的,但暴漲的空間迅速讓宇宙的溫度下降到了物質能形成的程度!當然暴漲並沒有停止,宇宙也在逐漸降溫,一直到現在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大約為3K,可以說跟絕對零度也就差了一刨花......
  • 外太空為什麼是冷的,溫度都被誰吸走了?
    不過,隨著宇宙的慢慢膨脹,分子開始擴散到更廣闊的空間中,於是它們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要想相互碰撞就變得很難,所以宇宙的溫度就開始下降了。而太陽作為我們星體熱量的來源,它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出能量,傳遞到宇宙空間中,但是真正可以接收到這些輻射能量的只是距離太陽比較近的天體,比如最典型的地球。
  • 太陽的溫度高達5000多度,為什麼宇宙還是冷的呢?
    溫度是大量分子運動帶給人類的宏觀感受,分子運動越劇烈溫度就越高,但是宇宙空間是接近絕對真空的,不要說分子了,就是原子都少的可憐,宇宙空間每立方釐米那幾個原子是無法將整個宇宙空間加熱的太陽表面的溫度達到5570℃,但在宇宙空間中太陽的熱只能通過輻射的方式傳播,並且太陽的熱輻射衰減的很快,在小行星帶之後太陽系的溫度就跌到0℃一下了,因此小行星帶附近被稱為太陽系的零度線,小行星帶外都是氣態行星,而冥王星等外圍天體已經感受不到太陽的熱量了
  • 揭秘 | 為何太陽表面溫度這麼高,太空卻始終這麼寒冷
    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地球上的熱度都是由太陽上傳過來的,然後因為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將太陽傳遞過來的能量統統保存起來。這都得益於太陽本身的超高溫度,於是就有人疑惑了,為什麼太陽的溫度這麼高,太空卻還是那麼冷呢?
  • 揭秘|為何太陽表面溫度這麼高,太空卻始終這麼寒冷
    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地球上的熱度都是由太陽上傳過來的,然後因為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將太陽傳遞過來的能量統統保存起來。這都得益於太陽本身的超高溫度,於是就有人疑惑了,為什麼太陽的溫度這麼高,太空卻還是那麼冷呢?根據科學家們的猜測和粗略計算,太陽表面的溫度就已經足足有5770K!
  • 太陽表面接近6000度,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溫度是絕對零度
    太陽是太陽系絕對的主宰,它的質量佔據太陽系總質量99.86%以上。太陽的核聚變反應使得太陽的溫度極高,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6000度,內核溫度高達1500萬度。很多人認為溫度僅僅是冷和熱而已太陽給地球帶來了能量,這些能量讓地球上的分子運動獲得加速,分子的速度被太陽能量加速之後發生激烈碰撞,溫度就升高。太陽直射的地方,那個地方的分子源源不斷地獲得加速能量,分子就持續不斷地被加速,溫度就劇烈升高,所以太陽直射的地方溫度比沒有被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溫度要高。
  •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啥宇宙空間還是冰冷的?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啥宇宙空間還是冰冷的?太陽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整個太陽系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而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放在整個銀河系乃至於整個宇宙都是一顆很普通的恆星,但是在太陽系中,它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太陽是一顆很理想的恆星。我們都知道太陽很熱,地球的正常運轉也離不開太陽散發出的光和熱,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五千多度,散發出的能量龐大,但是為什麼饒是太陽如此熱,宇宙還依舊是冰冷的呢?
  • 太陽表面溫度接近6000℃,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那麼冷?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能夠誕生和繁衍生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地球擁有非常合適的溫度,地球的平均氣溫為15℃,最高氣溫也不超過60℃,而太陽系有些行星的溫度高達幾百攝氏度,比如金星,由於擁有濃厚的大氣層,所以它的溫室效應很強,金星全年平均溫度為475℃,最高溫度達到485℃,最低氣溫也有465℃,可見金星有多熱。
  • 太陽表面溫度接近6000℃,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那麼冷?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能夠誕生和繁衍生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地球擁有非常合適的溫度,地球的平均氣溫為15℃,最高氣溫也不超過60℃,而太陽系有些行星的溫度高達幾百攝氏度,比如金星,由於擁有濃厚的大氣層,所以它的溫室效應很強,金星全年平均溫度為475℃,最高溫度達到
  • 太陽表面溫度才6000度左右,為什麼日冕層溫度會高達200萬度?
    日冕層位於太陽的最外層,溫度可以達到100萬℃,但那只是少許帶電粒子輻射的能量,整體上太陽外表面輻射能量卻並沒有那麼強烈,使溫度在6000℃左右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770k,太空中為什麼還是那麼冷?
    在長期探索的過程中,人們認為太陽是生命誕生的關鍵,因為太陽為地球提供了適宜的溫度,陽光還為我們照亮了黑暗。而人們也對相關原理感到無比好奇,尤其是陽光明明穿過了太空才到達地球,為什麼我們能夠感覺到溫暖,而太空的溫度卻始終是0℃以下呢?
  • 宇宙大爆炸至今,平均溫度高達200萬攝氏度,為何還是那麼冷?
    舉個例子,如果以地球為中心,距離地球10光年之外的氣體溫度,就要比距離地球100光年之外的氣體溫度高很多。那麼,宇宙究竟是為何在變得越來越熱呢?研究者認為,這或許與宇宙的演化有關。我們都知道,宇宙中不僅有普通物質,還有看不到的暗物質、暗能量等,甚至還有一些尚未發現的物質、天體等存在。
  • 地球在變暖還是變冷?北極圈溫度超37.8度,為何還會出現冰河期?
    地球在變暖還是變冷?北極圈溫度超37.8度,為何還會出現冰河期?根據最近的氣象顯示,全球各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高溫。人們在每天早上一睜眼的時候,就會受到高溫黃色預警,或者高溫橙色預警。高溫天氣的出現,讓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全球變暖。
  • 太陽的表面,炙熱的日冕,為何溫度會如此之高?
    太陽表面的溫度約為6000開爾文——足夠熱,可以發出明亮的熱白光。但是太陽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後一層,就像地球的表面並不是它的最外層一樣。太陽有一個稀薄但廣闊的大氣,稱為日冕。此日冕的溫度高達幾百萬開爾文。日冕的溫度如何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就像我說的那樣,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