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核溫度超過太陽,高達6800度,為何我們卻毫無感覺?

2020-12-03 奇點使者

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5700度,它被認為是太陽系內溫度最高的星球,而據悉,如果將地球在一秒鐘內受到的太陽輻射進行完全轉換的話,那麼這些能量至少足夠人類使用27萬年。

但人們可能有所不知,太陽溫度和地球的內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地球的內核最高溫度在6800度左右,那麼,地球內核的溫度那麼高,為何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卻毫無感覺呢?科學家認為,這與地球內核的物質有關。

據了解,地球是在距今約46億年前誕生的,而太陽比地球更早,大約在49億年前就已經形成了,而在地球的形成過程中,地球受到了隕石和氣體塵埃的撞擊,這顆星球的溫度也由此不斷升高。

而地球的熱量來源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地球在形成初期遺留下來的原始熱,地球在形成之初不斷受到天體的撞擊,而撞擊的過程中集聚了大量的熱量,科學家利用電腦模擬發現,在數億年前,地球曾是一顆熾熱的星球,表面充滿了火山,而地表流淌著巖漿。

其二,就是地球受到的引力問題了,地球在運轉過程中,會受到兩個主要天體的影響,那就是太陽和月亮,在引力作用下,地球內部物質摩擦發熱物質液化流動,而地球地幔和地殼深處的物質在放射性元素衰變的情況下放出大量的熱,因此地球內核的溫度很高。

最後,地球內部的引力很強,這是地球內部保持內核溫度的主要原因,而太陽也正是因為有足夠的壓力,才能將物質壓縮在一起,並時刻發生著核聚變反應。

那麼,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類為何絲毫感覺不到地底傳來的熱度呢?這是由於地球內部的壓力雖然很大,但始終保持著一種平衡的狀態,這也就抑制了高溫的流出。

其次,地球的地殼非常厚,內核的溫度在傳遞的過程中得到了緩解。加之,地球的表面被大量的水所包裹著,在水循環的作用下,進一步緩和了地球的熱量。

相關焦點

  • 地球因6800℃的內核產生磁場,地球磁場可以逆轉,可以消失
    地球為何能存在生命?我們首先會想到,地球有太陽作為能量來源,地球本身存在水、大氣層、磁場保護,然而追根溯源,地球擁有磁場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存在足夠的水和大氣。雖然磁場如此重要,但是磁場看不見、摸不到,我們只有拿起指北針的時候才會想起——哦!地球還有磁場的!
  • 太陽的溫度近六千度,地球都被「烤」熱,為何太空卻是絕對0度?
    ,幾乎相當于于3000億個大氣壓,其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這是個什麼概念?地球上的溫度超過38度就會相當難受。所以,即便是距離內核約52萬多千米太陽的表層溫度也有近6000攝氏度,太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巨大的「火球」,自己的表面一直在熊熊的燃燒著!
  • 地核溫度高達6800度,能量來自哪裡?會像火星一樣冷卻嗎?
    地球是我們的生存家園,它有著適合生命存在的溫度,不像其他星球要麼極度高溫要麼極度寒冷,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的存在真是個奇蹟。然而別看地球表面這麼舒適,生命多姿多彩,在地球內部溫度卻高的可怕,地核的最高溫度可能超過6800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還高。
  • 比太陽還熱!NASA發現一顆「地獄」行星,表面溫度高達6800度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近日發現了一顆「地獄」行星,其「平均溫度比太陽表面還高」,達到了1.2萬華氏度(6800攝氏度)。它也是2017年年中已知的最熱的系外行星,表面溫度為幾千開爾文。 美國宇航局在一篇博客中寫道:「克卜勒-70b (KOI-55)很可能是另一個地獄圈,平均溫度比太陽表面還熱,它曾經有木星那麼大,直到它在這顆已經死亡的恆星內部待了一段時間。
  • 太陽表面接近6000度,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溫度是絕對零度
    太陽是太陽系絕對的主宰,它的質量佔據太陽系總質量99.86%以上。太陽的核聚變反應使得太陽的溫度極高,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6000度,內核溫度高達1500萬度。當我們周圍的分子運動得很激烈的時候,溫度就會上升,我們就會感覺很熱;當分子運動狀態不是很激烈或者這些分子的運動狀態趨向於靜止的時候,溫度就會下降,換句話說溫度和分子運動速度成正比,分子運動得越快,產生的熱量就越多,溫度就越高,反之分子產生的熱量越少,溫度就越低。
  • 磁鐵在450度時就消磁了,地核溫度高達6千度,為何還有磁場?
    溫度其實就是指物體內部微觀粒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當我們把磁鐵放在火上烤的時候,磁鐵內部原子的熱運動就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越來越激烈,「微磁」的方向也會跟著改變,當溫度升高到一個臨界值的時候,這些「微磁」就會變得非常混亂,這會導致它們的磁場相互抵消,從而不再對外表現出磁性。這個臨界值被稱為「居裡溫度」,根據測定,我們常見的磁鐵(鐵氧體磁鐵)的「居裡溫度」為450度(攝氏度,下同)。
  • 地球內核溫度不輸太陽,為何數十億年了,冬天的水依舊那麼寒冷
    文/行走天涯地球內核溫度不輸太陽,為何數十億年了,冬天的水依舊那麼寒冷儘管人類目前早就已經將腳步邁入到了外太空中,一直以來比較關注的問題都是地外文明以及類地行星等等,但其實我們人類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才是最值得人類探索的,所謂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只有當人類過多的去了解到地球上的一切
  • 太陽溫度6000度,地球都被烤熱了,為何太空卻接近絕對零度?
    可是太陽都把地球曬熱了,為什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太空溫度是接近於絕對零度的呢?舉個例子,科學家在引爆氫彈時,都是先引爆一顆原子彈,通過原子彈提供上億度的反應溫度,從而引發核聚變反應。由於太陽內核溫度極高,太陽內核的物質狀態就不再是我們常見的氣態、固態、液態了,而是等離子態
  • 地球內部溫度比太陽還高,為何我們沒被燒成灰燼?科學家這樣回答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地球,是孕育我們的家園,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中,我們地球在宇宙中看上去是一顆美麗的蔚藍色的星球,大家也都知道,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地球上70%都是水的原因。
  • 太陽溫度6000度,地球都被烤熱了,為何日地之間的太空卻冷冰冰?
    恆星核聚變反應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先搞清楚太陽具體是如何產生能量的。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佔據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太陽系絕對的霸主。由於太陽的質量巨大,所以太陽自身引力也非常大,這就會使得太陽對自身的擠壓非常嚴重。於是,太陽的內核溫度就會急劇升高,達到1500萬度。
  • 4245.太陽表面可能是太陽溫度最高區間
    2019.6.21通過《元素周期表》不同元素熔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熔點最高的元素是大氣層元素「碳」,熔點高達攝氏3727度。熔點高未必形成區間的溫度也高,但是必定存在內在聯繫,在沒有相關數據的情況下不妨作此設定。
  •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啥宇宙空間還是冰冷的?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啥宇宙空間還是冰冷的?太陽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恆星,整個太陽系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動的。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而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放在整個銀河系乃至於整個宇宙都是一顆很普通的恆星,但是在太陽系中,它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太陽是一顆很理想的恆星。我們都知道太陽很熱,地球的正常運轉也離不開太陽散發出的光和熱,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五千多度,散發出的能量龐大,但是為什麼饒是太陽如此熱,宇宙還依舊是冰冷的呢?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770K,地球都曬熱了,為啥太空卻那麼冷?
    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上每天的熱度都是在太陽上傳過來的,太陽作為一個巨大的恆星,其表面上的溫度更是達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足足有5770K!,當然,太陽距離我們地球也有著1.5億公裡之遠,但是卻能夠讓遠在天邊的我們感受到熱量,這無疑是神奇的事情。
  • 地球溫度達到100度,會是怎樣的情景
    地球溫度達到100度,會是怎樣的情景通過科學家研究,我們知道地球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從地球現在的壽命以及環境來看的話,在21年後地球或許變得和現在不一樣,到那個時候環境發生特別大的變化,地表溫度或許能夠超過100,度以上生物也將不復存在
  • 太陽表面大約6000度,地球都被「烤」熱,為何太空卻是絕對零度?
    3000億個大氣壓,溫度可達1500萬度,即便是距離內核部分約52萬多公裡的太陽表層,溫度也接近6000度,可以說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火球」。而咱們人類及數以百萬計生物所居住的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地球,儘管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達到了149597870公裡(約1.5億公裡),但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太陽所帶來的熱量。
  • 太陽溫度高達5700度,地球都被曬熱了,為何太空還是那麼冷
    審核:小文你能想像得到,假如有一天,我們頭頂上的這一顆耀眼的太陽消失不見了,將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沒有了太陽,地球將變得灰沉沉一片,沒有了絢麗多彩的風景,更不會有像現在如此溫暖的溫度,所以太陽對於我們地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5億千米,在這一中間的溫度居然是非常寒冷的,要知道太陽表面的溫度就高達5500K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如何定義溫度這個詞呢?
  • 太陽表面接近6000度,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接近絕對零度?
    太陽是太陽系絕對的主宰,它的質量佔據太陽系總質量99.86%以上。太陽的核聚變反應使得太陽的溫度極高,太陽的表面溫度高達6000度,內核溫度高達1500萬度。可問題來了,為什麼地球可以被太陽曬熱了,可為什麼太空的溫度卻接近絕對零度?太陽核聚變要知道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由於太陽的質量十分巨大,因此,太陽的引力巨大,這就導致太陽內核被擠壓得很嚴重,溫度飆升。
  • 太陽表面溫度高達6500度,為何外太空還是冷的?
    比如我們地球上所有的自然資源、能源以及各種生物,都必須依賴於太陽光線的照射,否則也就沒有目前的大千世界。即使地球只接收到太陽總輻射量的22億分之一,對於我們來說也夠用了。大家在看一些關於太空探索的紀錄片或者其它影像資料時,對於太空的廣袤和微重力環境肯定印象十分深刻,同時也應該會對太空中的溫度差異感到些許疑惑,比如太空飛船面向太陽的一面溫度可以達到100多攝氏度,而背向陽光的一面又低至零下100多度。
  • 肥皂泡破碎瞬間溫度超20000℃,遠超太陽表面,為何毫無感覺?
    不過你可能難以想像,如此輕盈的一個肥皂泡,在破碎的一瞬間溫度可以超過20000℃,要知道太陽表面溫度尚且5000℃,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太陽表面溫度的4倍。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疑惑,既然肥皂泡破碎溫度這麼高,自己平時很喜歡拍泡泡,手為什麼沒事?泡泡爆炸都兩萬度了,那洗個澡不得炸了?
  • 地球已經形成了45億年,為啥地核溫度仍然很高?
    地球誕生在45億年前的一個原行星盤中,跟隨地球誕生的還有太陽、三顆巖石行星、四顆氣態巨行星、矮行星以及一些小行星,它們共同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規律運行的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