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太陽光是經過太空照射到地球的,為什麼地球沐浴在太陽的光澤下非常的溫暖,太空卻依然那麼的寒冷呢?
為什麼太空中那麼多正在「燃燒」的恆星,溫度卻沒有絲毫的上升,永遠處於絕對零度的狀態呢?
溫度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的一個物理量,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就是分子平均動能的一個水平,也就是說分子之間的熱運動越劇烈,則溫度是越高的。
那麼絕對零度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絕對零度是最低的溫度,也就是溫度的下限值。我們結合溫度的定義就知道,當物體的分子不存在動能的時候,則為絕對零度。但絕對零度其實是一個理想的理論值,物體永遠是存在勢能的,也就是說溫度只能無限接近絕對零度。
然而,從概念上來看,溫度是沒有上限值的,所以-270.15℃是宇宙大爆炸之後在空間所留下來的熱輻射,值為3K,接近絕對零度。而太陽表面的溫度是6000℃,太陽中心的溫度則為1500萬℃,中子星的表面溫度為1000萬℃,但是內部核聚變所需的溫度高達幾億攝氏度。在宇宙中我們很有可能找到溫度更高的天體,理論上來說溫度是沒有上限的。
那麼熱是如何傳遞的呢?
為什麼恆星核聚變的溫度這麼高卻無法傳遞給太空呢?這涉及到了一個熱傳遞的概念,熱傳遞包括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主要是溫差所引起的熱能傳遞的現象。
在太空中,主要涉及到的熱傳遞是熱輻射。
所有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能夠輻射電磁波,物體的溫度越高,則能夠輻射出的鞥能量就越大。一般來說,熱輻射是通過可見光和紅外線來傳播的。此外,熱輻射在傳播的時候是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質的,所以熱輻射是太空中唯一一種熱傳遞方式。
真空
我們知道太空是處於真空的狀態,不僅沒有氧氣,太空中的物質密度也都非常之小,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宇宙密度和地球的密度,宇宙的密度為1*10^(-28) 千克/立方米,但是地球的密度卻有5507.85千克/立方米。與地球相比,宇宙可以說是空無一物。
雖然熱輻射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但是太空中的粒子實在是太少了,分子也無法運動起來,所以太空就只有當初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留下的一點熱輻射,是 2.72K。
地球的溫度
地球的密度比宇宙大很多,所以地球的原子和分子可以受到熱輻射的影響,分子的熱運動加劇,導致整個地球的溫度升高。
那為什麼地球的溫度卻不會流失,能一直保留在地球呢?這個秘密是大氣層,大氣層就像一層保溫膜一樣。
在白天的時候,太陽的短波輻射透過大氣層到達地球的表面,地球內部的粒子活躍運動,溫度就增加了。到晚上的時候,地表則開始向外輻射熱量,這些熱輻射主要以長波輻射為主,無法通過大氣層,所以地表的熱量喪失不會很嚴重。
所以地球和宇宙最大的差別就是粒子的密度,這也是導致溫度存在差別的主要原因。
小結:
為什麼太陽光通過宇宙輻射到地球,地球變熱了,宇宙卻沒有呢?這涉及到溫度和熱傳遞的概念。太空中只有一種熱傳遞的形式,就是熱輻射,因為它可以不經過任何介質。但是由於宇宙的密度實在是太低了,密度為1*10^(-28) 千克/立方米,也就是說粒子之間的距離非常遠,熱輻射無法讓它們劇烈運動起來,宇宙間的粒子相當於沒有動能和勢能,因此是處於絕對零度的狀態。
而地球上則有粒子可以接受太陽的熱輻射,此外大氣層還有保溫的作用,能夠確保地球的溫度不會流失。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