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宇宙全景圖揭開大爆炸後銀河系秘密

2020-12-03 騰訊網

令科學家困惑無比的「霧霾」圖景

  歐洲空間局(ESA)曾於2010年發布了由「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繪製而成的人類首張宇宙全景圖,將宇宙全貌呈現於世人面前。兩年來,這架太空望遠鏡的工作並沒有停歇,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15日消息稱,「普朗克」望遠鏡最近繪製出了全新的宇宙全景圖,一併觀測到極其罕見的分子雲和一種特殊的微波「霧霾」,由此揭開了大爆炸後銀河系的諸多秘密,促使科學家得出宇宙結構的全新見解。

  當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這次大爆炸的「餘燼」。「普朗克」望遠鏡的開發即針對於此。它2009年升空,身負的一系列敏銳度極高的儀器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深入探測,即通過大爆炸之後遺留熱量的蛛絲馬跡去考察宇宙的年齡、容量與進化史。

  本次任務中,「普朗克」望遠鏡的主要目標是分子雲,分子雲廣泛分布於銀河系和其他星系中,是恆星們誕生的「溫床」。一氧化碳則是分子雲的其中一種,追蹤輻射較強的一氧化碳是探秘分子雲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但從地球上用地基望遠鏡觀測一氧化碳並不那麼容易,天文學家需要藉助能掃描到整爿宇宙之貌的在軌望遠鏡。而「普朗克」不負眾望,其探測器傳回了一張宇宙的一氧化碳全景圖。

  普朗克團隊成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空氣推進實驗室的專家克日什託夫·哥爾斯基指出,這張全景圖最令人興奮之處有兩點:其一,它展示了圍繞在銀河系中心的一種微波「霧霾」;其二,其呈現出了科學家們此前從未曾見過的冷氣體。

  這些神秘的「霧霾」令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其雖然來自銀河系,但同步輻射的某些特性卻與此前探測到的銀河系同步輻射相當之不同,目前還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何方神聖」;至於冷氣體雲,通常極難被發現,而此次全景圖不啻為天文學家們難能可貴的資料。

  種種新發現產生了對宇宙結構的嶄新認識,促使歐洲空間局決定本周在義大利召開發布會,以便與其他國家的同行進行研討。

  (張夢然)

  (科技日報 張夢然)

相關焦點

  • 銀河系最新全景圖揭示光速不變是錯的
    銀河系最新全景圖揭示一個奇怪的現象:銀河系是一個兩端扭曲,厚度不一的圓盤形,盤上和盤下是不對稱的。這就奇怪了,我們可觀測的宇宙所有星系都是上下接近對稱的,為何銀河系不是呢?他有這麼特殊嗎?光的介質不是靜態的,不是宇宙的坐標系,它會被星球吸引,跟隨星球一起運動,但每個星球能影響的範圍是有限的,所以銀河系中的光的介質會隨銀河系移動,但星球間的部分會與銀河系整體有一定的相對速度,光行走在銀河系內會被介質帶偏,所以我們看到銀河系的邊部就不是標準形狀了。其他星系離我們太遠,雖然位置也漂移了但內部的相對偏移很小,所以看著是標準形狀。
  • 哈勃望遠鏡再出史詩級照片,揭開110億年前宇宙全景圖
    早在公元353年,王羲之就曾在會稽山陰之蘭亭寫下:「仰觀宇宙之大」,時代發展所限,那時沒有人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沒有人知道宇宙到底是什麼。一千多年後的2018年,NASA最新公開的一張宇宙星系全景圖,或許正帶領我們進一步接近宇宙的真相。
  • 歐航局普朗克太空望遠鏡繪出首幅宇宙全景圖
    在這張由「普朗克」望遠鏡拍攝的整個宇宙的全景圖中,燦爛的銀河系佔據了顯著位置 在圖中的最右側,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獵戶座,而色彩斑駁的宇宙背景輻射則向天文學家提供了有關宇宙形成的最新線索北京時間7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歐洲航天局公布了「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首張整個宇宙的全景圖,圖中展現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
  • 銀河系只有一張真正的360度全景圖,平時看到的沒有一張是真照片
    ,還有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小行星帶,這是人類對太陽系的基本認識,在認識太陽系之後,人類把目光轉向太陽系的上一級天體結構--銀河系,由於銀河系是一個比太陽系大N倍的天體結構,所以要認識銀河系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儘管如此人類還是依靠現代科技和儀器努力的繪製出銀河系全景圖,經過不斷地努力,科學家終於繪製出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銀河系全景圖。
  • 人類首幅宇宙全景圖問世
    圖像正中明亮的銀河,由大量恆星構成,其中包括地球所在的銀河系  冷塵埃形成的纖維狀物質區域,這片區域是恆星形成的地方  這是歐洲航天局在其網站上公布的宇宙全景圖  歐洲航天局5日宣布,該機構的宇宙探測衛星「普朗克」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圖。這是宇宙首次以全景的方式展現在人類面前,它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後各種天體的形成過程。  這張歷時6個月繪製完成的圖像,為人類勾畫出一張137億年前大爆炸後新生宇宙的藍圖。
  • 銀河系最新全景圖:兩端扭曲,厚度不一
    近期一份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波蘭華沙大學(University of Warsaw)的研究者們利用造父變星(Cepheids)測量星體之間距離的技術,為我們繪製了一份迄今為止最明確的銀河系的三維全景圖。
  • NASA公布數字版銀河系360度全景圖
    (原標題:NASA繪出首張銀河系全景圖 200萬張照片拼接成)據參考消息23日報導 西班牙《阿貝賽報》3月21日報導,美國航天局(NASA)公布了數字版銀河系360度全景圖
  • 宇宙圖片 宇宙的的盡頭在哪兒(宇宙全景圖)
    在大爆炸發生後的短時間內,宇宙非常小,因此相當擁擠,物質太過稠密,以至於光線無法長距離傳播。但在宇宙誕生之後大約38萬年之後,宇宙已經變得足夠大,光線第一次可以自由地傳播。這時發出的光是我們今天所能觀測到的最古老的光線,是宇宙的第一縷曙光;它存在於宇宙的每一個方向,無論你把望遠鏡指向哪個方向,都可以觀測到它的存在。
  • 宇宙十大驚人發現:時間將在50億年後停止,大爆炸製造出液態宇宙
    宇宙十大驚人發現:時間將在50億年後停止,大爆炸製造出液態宇宙1、時間將在50億年後停止一般認為,我們生活的宇宙已經存在了超過140億年,並且將繼續存在數十億年。但根據一份最新發表的論文,時間本身可能將於50億年後終止。
  • 科學家發現「第二銀河系」,形成原因是未知,或改寫宇宙歷史!
    發現第2個銀河系人類在宇宙中所觀測到的星系有限,要知道光速在傳播的過程中,由於距離比較遠,所以我們在地球上觀測到的部分銀河系,實際上它們已經在宇宙內消失了,不僅僅是宇宙中的星系,大部分星球的特性也是這樣,科學家發現的星系和銀河系多相似,目前我們所觀測到它的模樣是120億年前的形狀,因此可以看出它在宇宙中的地位,已經屬於元老了。
  • 科學家捕捉到微波背景輻射 助解大爆炸後天體形成過程
    ▲首幅整個宇宙微波輻射全景圖形似指紋這個「新形象」採集於由歐洲空間局(ESA)的普朗克衛星拍攝的,首幅整個宇宙微波輻射全景圖。  一直以來,儘管光線是一個人們非常熟悉的能量形式,但它的許多屬性卻都被隱藏起來,科學家們無法知曉它的「體內」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 25G大小的90億像素銀河系全景圖:咱們應該理解下孫連城心境
    「宇宙之浩渺,時空之無限,人類算什麼?" 這是人民的名義裡孫連城的名言,這個人物角色我一直記得很清楚,很有意思的一個人物,一直不解他為何如此著迷於天文。孫連城的意境很難有人明了 直到前些日子在網上偶然間找到了美國宇航局2013年發布的一張24.6G大88.1億像素的銀河系全景圖
  • 星系中只有一個真實的360度全景圖,且沒有一個是真的
    ,還有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小行星帶,這是人類對太陽系的基本認識,在認識太陽系之後,人類把目光轉向太陽系的上一級天體結構--銀河系,由於銀河系是一個比太陽系大N倍的天體結構,所以要認識銀河系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儘管如此人類還是依靠現代科技和儀器努力的繪製出銀河系全景圖,經過不斷地努力,科學家終於繪製出有史以來最精確的銀河系全景圖。
  • 超大黑洞爆炸,威力僅次宇宙大爆炸,爆炸中心可容下15個銀河系!
    最新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月27日)的一項報告指出,科學家發現了一次僅次於宇宙大爆炸(Big Bang)的時空大爆炸,由離地球3.9億光年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引發,宛如宇宙中的超級火山噴發,而爆炸中心那個「火山口」可容納15個銀河系。
  • 揭開宇宙奧秘:羅曼太空望遠鏡來了,視野比哈勃望遠鏡大100倍
    當它發射到太空時,美國宇航局南希·格蕾絲·羅曼太空望遠鏡將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創造出巨大的太空全景照片。羅曼太空望遠鏡廣闊視野將使科學家能夠進行全面的宇宙研究,產生大量關於宇宙的新信息。羅曼太空望遠鏡將擁有與哈勃太空望遠鏡相同的解析度,但捕捉到的視野幾乎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100倍(如下圖2哈勃視野,圖3羅曼視野)。
  • 25G大小的90億像素銀河系全景圖:咱們應該理解下孫連城心境
    「宇宙之浩渺,時空之無限,人類算什麼?" 這是人民的名義裡孫連城的名言,這個人物角色我一直記得很清楚,很有意思的一個人物,一直不解他為何如此著迷於天文。孫連城的意境很難有人明了直到前些日子在網上偶然間找到了美國宇航局2013年發布的一張24.6G大88.1億像素的銀河系全景圖
  • NASA展示銀河系360度全景照片
    本次大會上人們談論的項目之一便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攝下銀河系的360°全景影像。NASA所展示的這幅全新的全景畫為太空人和科學家以360°的視角了解宇宙提供了便利,而這幅影像是在過去10年中由Spitzer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
  • 「宇宙全景圖」問世,宇宙是浩瀚的漆黑大網,由無數星系組合而成
    2010年,歐洲航天局發出了首張人類的「宇宙全景圖」,也就是上面這張圖片,只不過這張照片中的宇宙並不是現在的宇宙全景圖,而是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後留下的輻射,簡單來說這張圖片中是宇宙最古老的的光線,照亮出了宇宙大爆炸後的新生宇宙,如今137億年過去,宇宙早已變得更加龐大。
  • 歐洲航天局普朗克衛星繪出首幅宇宙全景(圖)
    宇宙全景新華網巴黎7月5日電(記者 李學梅)歐洲航天局5日宣布,該機構的宇宙探測衛星「普朗克」根據此前收集的數據,繪出了首幅宇宙全景。它將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宇宙大爆炸後各種天體的形成過程。歐航局當天發表公報說,這幅圖的珍貴之處在於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經過137億年的漫長旅行才到達地球,對研究人員而言,它就是研究星系起源的活化石。
  • 我們獲得了宇宙大爆炸35萬年後的「宇宙全景圖」
    數十億光年以外的星系在宇宙大爆炸後不久就會出現,正是因為它們發出的光要花費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地球,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它們「嬰兒時期」的樣子,我們能發現,有大量的恆星在它們內部生成。這種相互作用,最終會使得宇宙中產生氣泡或者細絲結構,而這些結構,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變得越來越大。宇宙的細絲結構哈勃常數你可能聽說過「哈勃常數」,它用來描述宇宙膨脹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