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當中有八大行星有規律的在圍繞著太陽公轉,而這八大行星分為巖石行星跟氣態行星。拿我們地球為例,地球的表面有巖石,所以就屬於巖質行星。木星的話,體積質量都非常的大,而且是沒有巖石表面的,所以它屬於氣態行星。
木星屬於氣態行星,而它是太陽系當中最大的一顆行星,體積能夠達到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能夠達到地球的318倍,又被稱為是氣態巨行星。那麼很多人都在說了,正因為地球表面是有巖石的,所以可以估算出大小,只要從地表開始算就行了。但是,木星屬於氣態行星,是沒有巖石表面的,如何計算出的大小呢?其實很簡單,木星的大氣層是有大氣壓的,當然,他也不是一個實質的表面,相對於內部來說,內部的氣壓要高多了。其實我們地球也是一樣的,雖然說表面的大部分是海洋,在海平面附近的氣壓就是大氣壓。所以按道理來說,木星跟地球體積的計算是非常相似的。
木星沒有地表,不過他在最開始形成的時候,也是有巖石表面的,跟地球非常相似。只不過是因為它吸附了很多的物質,隨著時間吸附的越來越多,所以質量跟體積就變得越來越大了。後來,木星就開始吸引氫元素,而氫元素相比,對於其他的元素來講,要輕的多了。所以有很多的元素都存到了木星的中心裡,按照理論上來說的話,木星其實也是有核心的。
但是木星為什麼沒有實體的表面呢?原因還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可以吸附氫氣跟氦氣,而在宇宙當中,這兩個元素是最多的,所以說木星就吸附了很多的氫氣跟氦氣,當然最多的還要屬氫元素了。最後再產生氣壓以後,氫元素就變成了液態。而在液態氫的底下,又被壓成了固態,成為了金屬氫。其實我們從木星的整體來看的話,氫元素的含量達到了75%。而其中也是有一些其他的重元素的,在太陽形成最初的時候,氫元素的含量一定會比現在的含量更高。
氫元素是在所有的元素裡邊質量最輕的,而且也不容易被天體吸引。我們打個比方來說,在我們的地球上,會有一些氫氣球,而我們把氫氣球放手之後,很快就會升到高空了,這就說明,氫氣的密度要比我們空氣的密度小,所以說更容易存在在星球的高空,質量小的星球沒有辦法吸附到氫氣。木星的質量很大,所以更容易地吸附到氫元素、氦元素。
為什麼我們太陽系當中氫元素非常的多呢?其實在太陽系剛開始形成的時候,太陽是有著非常大的質量跟引力的,所以也就集合了太陽系當中的大部分物質。而氫元素跟氦元素的含量跟宇宙的平均含量是非常類似的,又經過了幾十億年的氫核能聚變,所以才到了,現在木星的氫元素和氦元素成分差不多。
我們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我們的地球質量變得越來越大,很有可能就會變成像木星一樣的氣態行星。因為在宇宙當中,區分星體的類別,跟質量有很大的關係。質量的大小又跟引力有關係,那麼引力會吸附到什麼樣的物質?物質吸附到星球上以後,會匯聚多少物質,從而就決定了它是什麼類別的星球。所以說,由此而來,就能夠明白木星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