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730光年,這顆巖石行星被稱作「最強boss」

2020-09-05 宇宙科學人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巖石行星,而在系外行星的探索上,科學家們也更傾向於去尋找和地球一樣的巖石行星,因為巖石行星要比氣態行星更有可能孕育出生命,而且一旦某一顆巖石行星是處於宜居帶之中的,那麼,就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地球」。



宇宙中最大的巖石行星被發現

根據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巖石行星,它的大小足足 有39個地球那麼大,它也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最大的一顆巖石行星。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將這顆新發現的巖石行星,命名為「TOI-849b」,它正在圍繞著一顆恆星快速的旋轉,因為它距離我們還是非常遠的,所以「TOI-849b」的身上還是存在著很多的謎團,比方說為何它會這麼大呢?

科學家猜測,我們看到的「TOI-849b」,或許並不是一顆真正的巖石行星,它極有可能只是一個氣態巨行星的內核。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氣態巨行星是由大量的氣體組成的,它也並不是全部都是氣體,在它的內部,也是存在著一個內核的,而且內核有的是金屬組成的,也有的是由巖石組成的。

通過目前得到的數據分析,科學家們認為,「TOI-849b」很可能就是氣態巨行星的巖石內核,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它的氣體都被剝離了,所以,最終就只剩下了一個行星核。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TOI-849b」或許是一顆正在形成中的氣態巨行星,我們看到的不過是它剛剛開始形成的模樣,氣體還沒有完全在它的周圍聚集完畢。

可能大家會說,「TOI-849b」如果真的只是一個行星核,為何它會這麼大呢?拿木星來說,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300多倍,即使是未來木星的氣體都被剝離了,木星的行星核也還是要比地球大很多,所以,「TOI-849b」如果龐大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科學家是如何發現「TOI-849b」的?

在地球的夜空中,其實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恆星,雖然火星、水星等也會出現在地球的夜空中,不過這是因為它距離地球很近(都是太陽系中的一員),同時,它們發出的光芒,也都是折射的太陽光。

那麼,系外行星究竟是如何一顆顆被看到的呢?這其實與行星的運動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行星是圍繞著恆星運行的,因此,當行星運動到恆星的表面,它的出現就會導致恆星的表面出現了一塊陰影,而因為運動是有規律的,所以,表面陰影的出現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所以,通過觀察恆星表面的陰影出現周期,就可以判斷它的周圍是否有行星存在,而且還可以推測出行星和恆星之間的距離,以及它是否處於宜居帶之中。

之後,再通過後續的觀測研究,就可以逐一鎖定系外行星了。「TOI-849b」也是這麼被發現的。

相關焦點

  • 巖石行星的「最強boss」,距地39光年,也是一顆可憐的星球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宇宙中最大的巖石行星,它大約有39個地球那麼大,如今正在圍繞著一顆恆星快速地運轉著。天文學家將這顆巖石行星取名為「TOI-849b」,通過目前得知的觀測數據,它雖然如今是一顆巖石行星,不過這並不代表著它一直都如此。
  • 歐洲學者發現三顆類地行星距地球22光年—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觀測結果意味著,人類先前低估了宇宙中準宜居星球的數量。 溫度適宜或存液態水 這顆代號為「格利澤667C」的恆星位於距地球22光年以外的天蠍座。2012年,一些觀測人員已經發現了Gliese 667C這顆紅矮星,並且判定有一顆行星處於這顆紅矮星的宜居帶內。
  • 比地球大38倍,這顆巖石行星刷新紀錄,它將成為下一個「木星」
    但凡事都沒有絕對,氣態行星並非一絲可能性都沒有,尤其是當它們堅硬的內核獨自形成一顆巖石行星的時候。根據參考消息7月2日的報導,英國一支天文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他們在地球730光年之外發現一顆巖石行星。經過研究,這顆被命名為「TOI-849b」並非普通巖石行星,它可能是由氣態行星演變而來。那麼TOI-849b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
  • 比地球大38倍,這顆巖石行星刷新紀錄,它將成為下一個「木星」
    但凡事都沒有絕對,氣態行星並非一絲可能性都沒有,尤其是當它們堅硬的內核獨自形成一顆巖石行星的時候。根據參考消息7月2日的報導,英國一支天文團隊發表了一項新發現,他們在地球730光年之外發現一顆巖石行星經過研究,這顆被命名為「鋼鐵洪流- 849 b」並非普通巖石行星,它可能是由氣態行星演變而來。那麼鋼鐵洪流- 849 b到底是一顆怎樣的行星?它如何從氣態行星變成巖石行星呢?
  • 距地球最近類地行星在哪?僅39光年環境像金星
    天文學家利用MEarth-South望遠鏡陣列獲得這一發現。在距離地球100光年的範圍內,MEarth-South望遠鏡陣列對數千顆紅矮星進行監測,尋找經過恆星前方的行星——經過時會導致恆星的光線輕微變暗。
  • 距地260光年,在海王星的「沙漠地帶」中,科學家發現特別行星
    據報導,在近日發表於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報告裡,由智利天文學家領銜的國際科學家團隊,聯合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表示在距離地球260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處於「海王星沙漠」地帶中的特別行星。從質量上來看,海王星屬於中等質量的行星,按照人類現有的行星形成理論來說,行星作為恆星系統中的一員,一般越接近恆星的行星體積就越小,拿太陽系舉例子,太陽系內側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行星,都是巖石行星,而且個頭都很小。
  • 距地260光年,在海王星的「沙漠地帶」中,科學家發現特別行星
    從質量上來看,海王星屬於中等質量的行星,按照人類現有的行星形成理論來說,行星作為恆星系統中的一員,一般越接近恆星的行星體積就越小,拿太陽系舉例子,太陽系內側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行星,都是巖石行星,而且個頭都很小。此後,越接近太陽系的外側,行星的類型也發生了變化。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外媒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有地球39倍大的巖石行星正在圍繞一顆遙遠的恆星飛速運轉,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曾比木星大的失去了大氣層的行星的殘存核心。據路透社華盛頓7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當地時間周三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巖石行星,也是首次發現的行星核,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去更好地了解土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的內部,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巖石行星 是地球39倍大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外媒稱,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有地球39倍大的巖石行星正在圍繞一顆遙遠的恆星飛速運轉,他們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曾比木星大的失去了大氣層的行星的殘存核心。據路透社華盛頓7月1日報導,研究人員當地時間周三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巖石行星,也是首次發現的行星核,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去更好地了解土星這樣的氣體巨行星的內部,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這顆名為TOI-849b的行星圍繞著一顆比太陽稍小也稍涼的恆星運轉,距離地球730光年。
  • 何為類地行星?
    這是非常深刻的問題.迄今為止沒有人給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發現若干和地球相似的表面由巖石構成的行星.它們的質量遠遠超過地球,也缺乏圍繞旋轉的類似太陽的星球,而是圍繞已經死亡的星體旋轉.現在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有了裡程碑式進展.科學家在太陽系外部發現了一個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其行星編號為155,是太陽系外最小的行星.其半徑是地球的2倍,質量是地球的7.5倍.距恆星300萬千米(0.021
  • NASA發現首個可能宜居的類地行星,距地球100光年
    此次發現是由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所發現,之後,科學家又使用NASA的Spitzer太空望遠鏡確認了這個名為TOI 700 d的行星,並且對行星的潛在環境進行了模擬,以進一步確認它的環境。TOI 700 d是迄今為止,在恆星的宜居帶中發現的僅有少數幾個地球大小的行星之一。
  • 巖石、大氣……兩顆迷人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有10.7光年
    6月25日的《科學》雜誌上,刊登了一條讓人興奮不已的消息——天文學家在距我們10.7光年的地方,發現了兩顆類地行星。他們發現,在距離地球不到3.3帕秒(約10.7光年)的宇宙中,有一顆名為GJ887的恆星。這顆恆星是地球上可見的最亮的紅矮星。紅矮星的質量比太陽小一些,溫度也低一些,多數擁有環繞其運行的行星系統。
  • 與太陽系極為相似,距地2545光年,這顆星球有可能存在水與大氣!
    與太陽系極為相似,距地2545光年,這顆星球有可能存在水與大氣!在數百年之前,人類就已經有了星際移民的想法,尤其是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更是引發了一股月球移民的熱潮。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依舊沒有辦法徹底地離開地球到達新的星球,實現真正的火星移民。如果想要在新星球的居住,就必須要有和地球一模一樣的環境,就拿火星來說,火星上沒有大氣層,想要進入火星首先要做的就是對火星的大氣層進行改造。並且在這顆紅色的星球上找到水資源的存在,解決人類的基本需求,同時還要在上面建立新的建築物供人類居住。
  • 730光年外,第一次發現裸露的行星核心,或許這就是木星的樣子!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氣態巨星倖存的核心,圍繞著一顆遙遠的恆星運行,這讓天文學家得以史無前例地一瞥行星的內部。這顆氣態巨星核心與我們太陽系中的海王星大小相同,據信是一個氣體巨星,它要麼被剝離了氣態大氣層,要麼在早期生命中未能形成氣態大氣層。來自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期刊上報導了這一發現,並被認為是第一次觀察到行星裸露的核心。
  • 730光年外,第一次發現裸露的行星核心,或許這就是木星的樣子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氣態巨星倖存的核心,圍繞著一顆遙遠的恆星運行,這讓天文學家得以史無前例地一瞥行星的內部。這顆氣態巨星核心與我們太陽系中的海王星大小相同,據信是一個氣體巨星,它要麼被剝離了氣態大氣層,要麼在早期生命中未能形成氣態大氣層。來自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期刊上報導了這一發現,並被認為是第一次觀察到行星裸露的核心。
  • 距太陽系最近恆星系統內發現一顆類地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本周英國《自然》雜誌在封面位置刊登了一項天文學重要發現,一顆小型巖石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正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其表面溫度理論上允許液態水存在。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因此也是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低質量恆星之一。
  • 又有2顆宜居星球被發現,有承載生命體的能力,距地僅19光年!
    又有2顆宜居星球被發現,有承載生命體的能力,距地僅19光年!現在科學家們探索地外星球的目的,除了尋找地外資源之外,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尋找其他的可宜居的星球,雖然我們現在在地球上的生活比較安逸,其實地球早就已經不堪重負,傷痕累累。
  • 距地球僅25光年,這顆行星神秘消失,是「外星人」毀滅的?
    行星不會就這麼無緣無故地消失。可是,它的確我們的眼皮子下沒了。還記得《黑衣人2》中那艘一擊即可毀滅一顆星球的飛船和那些被一擊即碎的行星嗎?無緣無故地消失在了人類的觀測視野中,而且僅僅距離地球25光年。這是哪顆行星?又是什麼「人」讓他憑空消失的呢?來自可見光的閃耀在南魚座方向有一顆名稱清秀美麗的恆星——北落師門,它屬於北宮玄武的室宿,同時也是南魚座的主星,距離地球約25.1光年。是除太陽外,地球上能看到的第18亮星。
  • 地球30光年外有奇異行星 300攝氏度下水呈固態
    >  地球30光年外有顆「熱冰」行星  鄧玉山(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新聞晨報訊 歐洲天文學家16日宣布,他們在距地球30多光年的另一個星系中發現一顆奇異行星。之所以奇異,是因為在這一星球溫度高達300攝氏度的表面,水竟然呈固態。  科學家將這一星球稱為「熱冰」行星,並解釋說,「熱冰」存在緣於強大壓力。  代號GJ436b  這顆行星代號為GJ436b,圍繞距地球約33光年的恆星GJ436運行。
  • 最新研究:距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或存在類地行星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稱,歐洲南方天文臺(以下簡稱ESO)將在8月底公布一項發現,一顆在我們臨近星系新發現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新發現的這顆「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還未被命名,它圍繞著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屬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的一部分,該星系距離太陽系僅有4.2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