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距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或存在類地行星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在主恆星宜居帶中與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藝術模擬圖來源:英媒)

中國日報網8月16日電(沈洋)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15日消息,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整個宇宙數以億計的恆星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恆星系統恰恰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

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稱,歐洲南方天文臺(以下簡稱ESO)將在8月底公布一項發現,一顆在我們臨近星系新發現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新發現的這顆「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還未被命名,它圍繞著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屬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的一部分,該星系距離太陽系僅有4.2光年。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圍繞其運行的這顆行星則可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

ESO發言人理察·胡克表示已經注意到了該報導,但拒絕承認或否認該報導內容,稱「對此不作任何評論」。

研究人員將一顆恆星周圍的一定距離範圍稱為「宜居帶」,在這一範圍內,水可以以液態的形式存在。新發現的這顆行星就被認為是處於比鄰星的「宜居帶」中。研究人員相信它是一個類地行星,且與比鄰星的距離可以使其表面擁有液態水,而液態水正是生命產生的重要條件。

目前尚未獲得關於這顆行星的更多細節,但在此之前,從未有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如此之近的類地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曾就發現新的行星發表聲明,但這些行星中的大多數不是溫度太高就是太低,都無法在其表面保有液態水;還有的與主要由巖石構成的地球和火星不同,是由氣體組成的,類似於太陽系中的木星和海王星。

就在2015年,NASA宣布發現了一個系外行星,將其描述為與地球「距離最近的雙胞胎」,並將其命名為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比地球大60%,擁有活火山、海洋和與我們類似的陽光。在克卜勒452b上,重力是在地球上的兩倍,而每年則擁有385天。但克卜勒452b距地球有1400光年,距離遠遠大於比鄰星軌道中新發現的這顆行星。

發現於1915年的比鄰星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中的三顆恆星之一,天文學家們相信它和半人馬座阿爾法A星及B星共同組成了一個三恆星系統。比鄰星是一顆低質量紅矮星,距離另兩顆恆星0.237光年,同時也比它們更靠近地球0.12光年,這使其成為距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菲利浦盧賓表示:「發現繞比鄰星運行的這顆行星讓人非常激動。這使人類到訪附近恆星系統顯得更加有吸引力。雖然我們早已知道,有許多行星圍繞太陽系附近的其他恆星運轉,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也會有其他行星。」

(編輯:劉世東 周鳳梅)

相關焦點

  • 距太陽系最近恆星系統內發現一顆類地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本周英國《自然》雜誌在封面位置刊登了一項天文學重要發現,一顆小型巖石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正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其表面溫度理論上允許液態水存在。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因此也是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低質量恆星之一。
  • 「三體」恆星系統半人馬座-α可能存在神秘類地行星
    依據一項最新模擬實驗,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評估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中雙星軌道的一顆行星持續存在10億年,那麼它將潛在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由3顆恆星構成的,兩顆雙星——半人馬座阿爾法A星和B星,以及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比鄰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僅相距4.3光年。
  • 更神似的類地行星!發現一「恆星-行星」系統與「太陽-地球」如雙胞胎
    當我們提到類地行星時,它們實際上有多像地球?由於多數類地行星的母恆星屬於紅矮星,與太陽相差甚遠,整個系統實際上無法和太陽系比擬。不過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新的系外行星,不只大小跟地球差不多,連母恆星溫度、大小也都跟太陽非常接近,仿佛第二個繞著太陽轉的地球。
  • 本不該存在的行星:距地球400光年,就如同地球的「地獄版本」
    文/行走天涯本不該存在的行星:距地球400光年,就如同地球的「地獄版本」宇宙中的行星和恆星的數量是數也數不清的,也真是因為宇宙的浩瀚事實上,科學家也在太空中尋找到了很多類地行星,但是由於人類的科技有限,哪怕猜測,在遙遠的一顆和地球相似度極高的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人類也就只能夠遠遠的在地球上進行觀測,而不能夠真正的到達這可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上,只是如果人類探索宇宙的進程,永遠都只局限在類地行星上,那麼對於人類的發展來說,實際上並不是多麼值得提倡的,畢竟宇宙中的行星非常的多,生命孕育的方式是千奇百態的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或存在行星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三顆恆星之間通過引力相互制衡。從地球上看它們是一個單光源,但是先進的望遠鏡可以辨認出該系統內存在三顆恆星。據國外媒體報導,史蒂芬-霍金、尤裡-米爾納以及馬克-扎克伯格執掌的董事會提出了一項新的舉措,推出了Starshot計劃,試圖花20年的時間前往距離地球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其也稱為比鄰星。目前天文學家已經被目光投向距離我們最近的幾個恆星系統,觀測它們系統內的行星世界。
  • 自然科普 | 「三體」恆星系統半人馬座-α或存在神秘類地行星
    如圖所示,這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3顆恆星與太陽的對比圖
  • 「三體」星系半人馬座-α統可能存在神秘類地行星
    依據一項最新模擬實驗,美國宇航局研究人員評估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中雙星軌道的一顆行星持續存在10億年,那麼它將潛在具備孕育生命的條件。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由3顆恆星構成的,兩顆雙星——半人馬座阿爾法A星和B星,以及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比鄰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僅相距4.3光年。
  • 根據最新估計,我們銀河系中有多達60億個類地球行星
    美國宇航局克卜勒任務數據的最新估計,在銀河系中,每五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中可能有多達一個像地球一樣的行星。 要被視為類似地球的行星,行星必須是巖石,大致地球大小且繞太陽運行(G型)的恆星。
  • 格利澤581g只是給人類的幻覺 「第二地球」真的存在嗎
    而據英國《每日郵報》在線版日前消息稱,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顆最像人類家園的「第二地球」,很可能僅是主恆星磁場爆發導致的光線誤差成像,是宇宙給人類的一個「幻覺」。   照此說來,人類期冀的新地球之夢又破滅了一個,還是曾經最靠譜的一個。
  • 比鄰星是距地球最近的恆星,有行星位於它的宜居帶之上嗎?有
    在銀河系之中,如太陽一般的恆星有多達數千億顆,當然,這些恆星之間的距離以我們熟悉的尺度來看都是十分遙遠的,而距離地球最近的系外恆星就是比鄰星了,它與我們的距離大約為4.22光年。光速約為每秒30萬公裡,4.22光年就是以光速飛行4.22年所經過的距離。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年輕的恆星系統,發現的類地行星像原始地球?
    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是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望遠鏡,近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一個完整的恆星系統,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形成時間比較短暫是一個年輕版的太陽系,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有幾顆行星正位於恆星宜居帶上,天文學家通過甚大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恆星周圍幾個大型行星的影像
  •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如果你在25年前仰望天空,你只會好奇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它們一定就在那兒,」你推理著,「因為不可能在整個銀河系裡我們太陽系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證據在哪兒呢?就像事實總是存在於科學之中,證據就在你收集的數據和你做的測量和觀察中。
  • 它可能是第二個地球!大小溫度接近,還有液態水
    15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說,天文學家很有可能發現了第二個地球。天文學家新發現的這顆行星,集兩個「類地數據」於一身:大小和地球幾乎相同,它的軌道位於恆星的宜居帶,溫度接近地球,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著液態水。液態水的存在,表明這顆行星可以維持生命。
  •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如果你在25年前仰望天空,你只會好奇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它們一定就在那兒,」你推理著,「因為不可能在整個銀河系裡我們太陽系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證據在哪兒呢?就像事實總是存在於科學之中,證據就在你收集的數據和你做的測量和觀察中。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恆星最遠的孤獨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恆星系統中 恆星和行星可能同步形成
    恆星是密集的星際物質雲坍塌形成的。現在,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非常年輕原恆星的星際物質雲坍塌過程中還有行星形成的跡象。這說明恆星系統中的恆星和行星很可能是同步形成的。 果真如此,這將顛覆之前的理論認識,也就是行星是在恆星形成之後才逐漸形成的。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不簡單,歐南臺又有新發現!
    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僅4光年有餘。對於三體迷來說,這顆暗淡的紅矮星有著超越現實的意義。因為它與雙星系統半人馬座α星A-B共同構成一個三體星系,名曰半人馬座α星。沒錯,這裡正是《三體》中三體人的老巢所在。
  • 流浪行星真實存在!不依附於任何恆星或者恆星系統
    如果一顆流浪行星闖入太陽系,將導致地球進入一條不具有宜居性的致命軌道。如果它的體積足夠大,距離足夠近,甚至會把地球驅逐出太陽系,讓地球也淪為一個流浪兒。此外,闖入太陽系的流浪行星還可能與地球相撞,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滅頂之災。銀河系可能存在數十億顆尚未被發現的「流浪行星」我們往往認為恆星系統中的行星有序運行,就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
  • 哪一顆恆星距太陽最近?距離有多遠?人類何時才能夠前往?
    夜晚天上的那些星星,除了極個別行星之外,基本上都是恆星。只是由於這些恆星都在太陽系之外,距離地球比較遙遠,所以它們才看上去非常小。每一個恆星的周圍基本都有一個小星系的存在,而這樣的小星系只要機緣巧合之下,就有可能誕生一顆生命星球,甚至慢慢會成長為文明星球。
  • 還在類地行星上找生命?不妨看看氫氣「球」!
    隨著已知類地行星數量不斷增加,可能很快就能發現適合地球生命生存的大氣環境。一項發表於《自然·天文》的新研究稱,如果想要通過分析大氣找到地外生命存在的證據,那麼只關注類地行星是不夠的,最好把有氫大氣的行星也納入研究範圍之中。 當系外行星從其恆星前方經過時,就能研究其大氣組分——此時恆星光必須穿過行星大氣才能到達地球,而部分恆星光會被行星大氣吸收。按照不同波長分解恆星光得到光譜,觀察恆星光譜,發掘其中缺失的部分,就能揭示行星的大氣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