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可能是第二個地球!大小溫度接近,還有液態水

2020-12-06 新晚報

15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說,天文學家很有可能發現了第二個地球。

天文學家新發現的這顆行星,集兩個「類地數據」於一身:大小和地球幾乎相同,它的軌道位於恆星的宜居帶,溫度接近地球,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著液態水。

液態水的存在,表明這顆行星可以維持生命。美國宇航局(NASA)認為,它有成為外星生命家園的基礎條件。

NASA描述類地行星的環境示意圖

體積是地球的1.06倍

這個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克卜勒-1649c,距地球300光年,圍繞著一顆約為太陽四分之一大小的恆星運行。

NASA說,令人興奮的是,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的2000多顆系外行星中,這個行星無論是大小還是溫度,都與地球最為相似。

地球與克卜勒-1649c的大小對比圖

所謂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

華盛頓特區NASA總部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布欽說:「這個迷人的遙遠世界給了我們更大希望,讓我們看到第二個地球位於一顆恆星的軌道上,等待著被發現。」

這個新發現的行星體積是地球的1.06倍,從恆星接收到的星光量,是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量的75%,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溫度也可能和地球相似。

藝術家繪製的克卜勒-1649c表面概念圖

它繞著一顆紅矮星轉

與地球不同的是,克卜勒-1649c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這類恆星以耀斑而聞名,雖然目前在這個恆星系統中還沒有觀測到耀斑現象,但是如果耀斑真的發生,會使行星的環境對任何潛在生命構成挑戰。

克卜勒-1649c的模擬圖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院安德魯·范德堡說:「我們得到的數據越多,看到的跡象就越多,表明這類恆星周圍普遍存在著潛在的可居住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系外行星。由於紅矮星幾乎遍布於銀河系的每一個角落,所以總能發現這種大小和地球相當的、潛在的可居住行星。」

這項研究發表在周三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

這類行星大約有50個

科學家是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原有觀測數據發現這顆行星的。

隨著地球變得越來越擁擠,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地球的科學家就開始將目光瞄準太陽系外的行星。

1995年2月起,「鳳凰計劃」開始利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帕克斯64米射電望遠鏡,觀測200光年以內約1000顆鄰近的類日恆星,從而在其恆星系統中找到類地行星。

所謂類地行星,一般具有如下特徵——

以矽酸鹽石作為主要成分的行星,而不是氣體行星。類地行星的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類地行星的大氣層都是再生大氣層,有別於類木行星直接來自於太陽星雲的原生大氣層。

在太陽系中,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都是類地行星,還有一顆類地矮行星穀神星。

據NASA在2019年8月18日公布的數據,已發現系外行星4043個,其中克卜勒發現的確認行星為2345個。2014年克卜勒故障後重啟的K2任務,發現的確認行星有389個。

克卜勒探測到的近地球大小的宜居帶候選行星大約有50個,其中30多個已被證實。

它為何特別令人興奮

這次發現的克卜勒-1649c,既不是地球科學第一次發現的「第二個地球」,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看編號就能略知一二。

克卜勒-1649c是小字輩的類地行星,範德堡說它「特別令人興奮」,是因為它很獨特。

NASA說,有其他的系外行星在大小上更接近地球,比如TRAPPIST-1f和Teegarden c,大小几乎和地球一樣;還有系外行星的溫度更接近地球,如TRAPPIST-1d和TOI 700d這兩顆行星,表面溫度區間和地球相類。

但沒有一顆行星像克卜勒-1649c那樣,在這兩項數據上均接近地球,且也位於其恆星系統的宜居帶。

據NASA披露,克卜勒-1649c距離紅矮星非常近,導致公轉周期很短,一年只相當於19.5個地球日。同時,這個恆星系統有另一顆大小相同的巖質行星,但它圍繞恆星運行的距離只有克卜勒-1649c的一半,差不多相當於太陽系中金星相對於地球的地位。

星際移民,還早

發現越來越多的系外行星,甚至是宜居帶候選行星,是否意味著我們距離星際移民越來越近了呢?

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情況,還很遙遠。

據2016年NASA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的消息,新近發現的圍繞比鄰星運行的一顆位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距地球只有4.24光年。

這已經是該類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紀錄。折合成更加直觀的數據,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差不多是40萬億公裡。

以「旅行者一號」每秒17公裡的速度,飛到這顆行星大約需要15萬年。

以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在近日點每秒300公裡的速度,要飛到這顆行星大約需要12736年。

1萬年,對宇宙來說是一眨眼,對人類則是非常久遠的。

克卜勒-1649c距地球300光年,要到達這顆行星,用上面兩種飛行器,分別需要1061萬年和90萬年。

1061萬年前,人類還剛剛處於臘瑪古猿從猿類到猿人進化的過渡種類的時期。

也就是說,哪怕發現的位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再多,要想真正實現星際移民,人類在科技上還需要做出特別重大的突破。

來源:齊魯晚報 現代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

責任編輯:韓冰

審核:張雷

相關焦點

  • NASA發布系外類地行星藝術圖:有液態水、溫度大小跟地球相當
    對於不少天文學家來說,大家都在忙著尋找第二個地球,這項工作繁瑣且艱巨。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宇航局(NASA)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尋找可能適合居住的類地系外行星,現在他們公布了其中一顆這樣的系外行星是Kepler-1649c,它圍繞著紅矮星 Kepler-1649運行,其距離我們的星球約300光年。
  • NASA發布系外類地行星藝術圖,有液態水,溫度大小跟地球相當
    其他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很多科幻片裡面都會有這樣的場景,地球準備滅亡,太空人們帶著剩餘的資源去尋找第2個地球。然後太空人們很幸運地找到了第2位,地球人類從此在另外一個星球上面安居樂業。對於不少天文學家來說,尋找第2個適宜居住的星球是他們的任務。大家都在忙著尋找第二個地球,這項工作繁瑣且艱巨。古往今來這麼多的天文學家都沒有完成這一任務,並且還在尋找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沒有放棄。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宇航局(NASA)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尋找可能適合居住的類地系外行星,是一直都沒有找到類似地球的星球。
  • 美科學家稱克卜勒22b可能含液態水(圖)
    科學網(kexue.com)訊 尋找人類新的居住點一直是科學家們在探索的課題,NASA也在努力的尋找系外行星,就在科學家還在探討前不久發現的"第二地球"克卜勒22b行星時,一顆與地球更加類似的行星被發現了,目前命名為克卜勒20f。
  • 科學家發現真正的「第二地球」,和地球太相似,溫度適宜或有生命
    第2個地球」——克卜勒 -1649c,這個地球的特徵是和我們所在的地球的體積和質量大小几乎相等(體積是地球的1.06倍,質量與之相似),之前天文學家們還從來沒有發現過和地球大小這麼相似的行星。不僅如此,這顆行星的軌道也位於所在恆星的宜居帶中,科學家認為它的表面溫度接近地球,這說明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著液態水,而如果有液態水存在的話,那麼這個星球將是有大氣層的,就意味著這個星球的表面就具備了孕育和發展生命的基礎條件
  • 科學家發現液態水第二形態:屬性完全改變-水,形態,液態水,屬性...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但一個國際團隊的最新研究卻使水變成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項新發現指出,液態水或存在第二種狀態,當水被加熱到40℃—60℃之間時,它的導熱性、折射率、導電性、表面張力等屬性也會發生改變。一般認為,水有三種基本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
  • 可能有400億個地球大小系外行星,或2021年找到
    作者:文/虞子期在宇宙之中,對於外星生命或者是外星人來說,人類對於它的發現可能也是越來越接近了,首先是證明了這樣的生物可能存在,並且概率很大,其次就是尋找適合它們生存的行星,科學家們也有了重大發現。自從第一顆行星在1995年發現的之後,那時候天文學家就編織了數千個星球,並認為可居住的行星似乎也很普遍,而距離我們有6500光年遠的巨大空間,可能還並不止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並且具有生命存在,因為6500光年遠有一個恆星空間。
  • 鑽石揭示地球地幔深處可能存在液態水
    一位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個直接的證據,證明地球地幔深達500英裡(804公裡)處可能存在液態水窪。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地球科學家Oliver Tschauner和他的同事們的開創性研究發現。從地球內部挖掘出來的鑽石含有一種獨特的結晶水,稱為Ice-VII。
  • NASA發現新地球 12個小知識了解第二個地球
    水是生命之源,根據地球的經驗,生命的存在離不開水。有了水,才有可能形成生態系統,人與生物圈才能形成相互依賴、不斷進化的生態系統,否則人類單獨是難以長期生存的。實際上,現有科技手段還無法證實系外行星上是否有液態水,只能根據系外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來估算行星上的溫度,並根據溫度範圍推斷是否有液態水的存在,並非探明真的存在液態水。
  • 金星也曾有液態海洋 但卻不是水
    金星往往被描述成地球的孿生行星,因為這顆星球不論在大小、質量、距離,還是化學構成方面,都與地球最為接近,然而,地球成為了生命的天堂,金星則算得上是一個地獄,擁有能夠將物體壓遍的濃厚大氣,高空還飄浮著腐蝕性的硫酸雲層,雲層之下則是一片貧瘠的巖石荒漠,溫度熾熱到足以把鉛融化。儘管現在的金星熾熱而又乾燥,但它有可能曾像地球這樣擁有過海洋。
  • 固態水擁有十七種晶體形態,甚至很可能液態水還有兩種液態的形態
    我們通過了解的水,進步是液體的形態和固體的形態,另外一個就是氣體形態,這三種模式看起來十分的簡單,其實變化十分複雜,至今科學家在一些問題上,還有著很多的爭論,一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停止過,美女小倩給大家詳細的說明一下,這裡面的秘密十分的有趣。
  • 火星能成為我們人類生存的第二個星球嗎?火星上液態水掩埋的湖泊
    液態水「湖」在火星上顯露「這些水體過去更可能存在℃的溫度下仍可保持液態。「我們預計水將接近飽和點(不再溶解鹽的階段),因為當水在那裡停留時,它會通過巖石浸出並趨於溶解遇到的每種鹽……我們正在談論大約百分之幾十[湖泊中的鹽分]。」
  • 這顆遙遠的第二地球會成為真正的地球2.0嗎
    美國宇航局在15日宣布在其中找到了這顆非常類似於地球的系外行星 。這顆行星在最初的時候是被計算機算法給錯誤識別到的。慶幸的是,另一組科學家在回顧克卜勒數據時對其進行了審查。NASA 表示,在克卜勒發現的數千顆系外行星中,Kepler-1649c 在大小和溫度上與地球最為相似。
  • 水竟然還有第二種「身份」?!
    具有兩面性的水科學家早就在不斷探究水的奇特性質了,但始終沒有太大的收穫。直到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安德斯·尼爾森等人公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水不是一種液體,而是兩種。我們都知道,水存在三種形態:固態、液態和氣態,這取決於它所處的溫度和壓強。
  • 為何地球上這麼多液態水,而火星卻幾乎不見液態水?
    據測算,每年經由太陽風的作用產生的水大約有1.5噸。此外,還有來自隕石,彗星等星體帶來的水。對於火星來說,其星體表面所含的水來源形式也無外乎這三種。儘管火星與太陽的距離同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相差無幾,但人類如今的觀測結果卻顯示火星表面的含水量相對於地球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麼,這又是各種原因導致了這種結果呢?
  • 水知道答案——尋找液態水,就是尋找可能的外星生命
    生命的基礎是各種複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液態水是一種極佳的溶劑,能讓這些反應在其中順利進行。找到液態水,就接近於找到了生命可能的發源地,這個說法並不過分。所以水不重要,重要的是液態水。2018年,NASA又一次聲稱,在火星南極冰蓋下1.5公裡處發現液態水湖泊。但是,這些水目前只是被探測到了,離真正開採利用還遠得很。
  • 直徑只有3100千米,液態水卻比地球多,太陽系這星球可能存在生命
    1977年8月20日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美國發射了旅行者2號,追隨旅行者1號的腳步,尋找地外文明,1979年7月9日上午08時04分,旅行者2號穿過木衛二,木衛二是已知的67個木星衛星中的第四大衛星,體積稍小於月球,直徑只有3138千米,木衛二與木星之間平均距離為67萬公裡,繞木星公轉一周僅需三天半的時間。木衛二的軌道非常接近正圓,偏心率僅0.009。
  • 直徑只有3100公裡,液態水卻比地球多,這顆星球可能存在生命
    當然是水,所以如果能夠在太陽系內找到一顆擁有液態水的星球,那就有可能找到地外生命,經過科學家的苦苦搜索,終於發現了一顆很大概率存在液態水的星球,這顆星球就是木衛二,木衛二是科學家在太陽系中找到的除地球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 地球表面的液態水是從哪裡來的?
    人類自探索太陽系以來,發現地球是唯一有表面液態水存在的星球,主要原因就是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剛剛好,不遠也不近,離太陽太近,像水星完全是煉獄一樣的存在,表面溫度極高,太遠的星球是冰凍的星球,也不可能存在表面液態水。這裡為什麼說地球是太陽系唯一一顆有表面液態水存在的星球,而不是說唯一有水的星球呢?
  • 中國天眼立不世之功,第二個地球被發現,有水有植被
    早在17年的時候,中國天眼遙望宇宙的時候就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的水星了,這顆星球和地球類似,存在著大部分的水資源,而且都是液態水,不像是月球和火星上發現的固態水。而且這些豐富的液態水資源就這樣赤果果的暴露在星球表面,而且在地底下也觀測到了有液態水的存在。
  • 克卜勒數據發現迄今尺寸、溫度最接近地球的類地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NASA克卜勒任務發回的早期數據顯示,Kepler-1649c是他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之一。這顆新行星位於300光年之外,比地球略大一些,據噶算其溫度跟地球相似,其軌道位於其母恆星的宜居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