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2020-07-04 天文在線

如果你在25年前仰望天空,你只會好奇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它們一定就在那兒,」你推理著,「因為不可能在整個銀河系裡我們太陽系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證據在哪兒呢?就像事實總是存在於科學之中,證據就在你收集的數據和你做的測量和觀察中。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在過去的一代中,我們不僅成功地用多種不同方法發現了上千個行星,還能夠測量:

它們的質量(通過它們對其母星的吸引力)

它們的半徑(通過它們阻擋的光線量)

以及它們的運行周期(通過測量……它們的運行周期)

我們的局限在於,我們現在的技術只有在測量某些類型的行星才是真的有效的。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質量上更接近母星的行星引力更強,更容易被測量。如果是一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和一顆像地球一樣的行星,那我們將無法看見它。

那些在外形尺寸上與它們的母星接近的行星,以及那些與我們看恆星的視線一致的行星,它們阻擋了更大比例的光,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看它。又一次,一個環繞在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周圍的類地行星將幾乎無法看見並且就處在克卜勒工程所能找到的極限。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那些與它們的母星更接近——甚至比水星距離太陽更近——的行星更容易被發現,因為相較於那些更遠的、運行更慢的世界來說,它們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軌跡」來觀察。

2012年,科學家澤維爾·杜穆斯克和他的合作者宣布了一些令人驚嘆的內容: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即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由類太陽的半人馬座阿爾法A、質量較低的二元伴星半人馬座阿爾法B和微小的、非常遙遠的三元體半人馬座組成)中的一顆恆星周圍有一顆行星!據顯示,半人馬座阿爾法B有一個圍繞著它近距離運行的行星,每3.24天完成一次繞星運行!(和它相比,水星繞太陽運行一周要花88天。)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測量方法是所謂的徑向速度法,行星對恆星的引力使它看起來像是朝著我們移動,然後遠離我們,然後又以周期性的、明確的方式朝著我們移動。這引起了被稱為恆星擺動的現象,所以通過測量擺動的頻率和震級,我們能夠測算出那顆就在那兒的行星的質量和軌道性質。擺動意味著這顆恆星每隔3.24天以0.0005千米/秒的額外的速度來回運動。並且測量有足夠長的基線使得其他解釋——恆星的內部磁性、儀器噪聲或是其他伴星的引力——無法成為原因。他們好像真的找到了一顆行星。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那裡並不存在一顆行星,但是數據告訴我們那裡有一顆行星。硬核真相是:由於我們測量這些數據的方法,我們欺騙了自己。你知道,在一個理想世界裡,你能夠連續地觀測一顆恆星,每天24小時持續觀測它的信號。但在現實世界裡,你只有在能接觸到望遠鏡(當望遠鏡沒有在為其他目的而被使用)的時候才能進行觀測,在夜晚天空明亮並且有足夠好的大氣條件來看清你的標的物的時候。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所以你可能會想像自己飛離地球表面,向下看,測量自己到地面的距離。但是你並沒有連續測量,你只是在一些特定點進行測量。你正處在山嶺之上嗎?正處於高原之上嗎?到達山麓丘陵的頂峰了嗎?還是正在飛躍崎嶇的冰原?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如果你只知道尋找山脈,你可能會得出那個結論。但那並不一定是唯一的或者正確的解釋。在這個觀察半人馬座阿爾法、推測一顆行星是否存在的特殊情況裡,那些數據可以解釋為是一顆行星所帶來的,但存在一個行星不僅不是唯一解釋,結果證明它還不是正確的解釋。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通過減去恆星本身固有的變化,研究小組意外地放大了其他周期性信號,其中一個被誤認為屬於一顆行星。那個信號原來是恆星自己的旋轉造成的,現在才被正確解釋。有趣的是,當所有的分析都正確完成,有一個信號暗示,在更遠的地方有一個不同的行星:周期約為20天。離半人馬座阿爾法B最近的行星原來是一個錯誤的信號,實際上並不存在。但儘管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沒有我們以為有的行星,遊戲也遠沒有結束。圍繞這三重星系的第一顆真正的行星可能就在不遠處!

作者: startswithabang

F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如果你在25年前仰望天空,你只會好奇其他恆星周圍的行星。「它們一定就在那兒,」你推理著,「因為不可能在整個銀河系裡我們太陽系是獨一無二的。」但是證據在哪兒呢?就像事實總是存在於科學之中,證據就在你收集的數據和你做的測量和觀察中。
  •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它是一顆小紅矮星,距離我們4.2光年。它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第三個成員,雖然它離我們很近,但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它的。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著比鄰星運行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這顆行星幾天前才被確認。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證實了第二顆行星比鄰星c的存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有三顆恆星。比鄰星是最小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
  • 太陽系外,離我們最近的行星是什麼樣?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近的系外行星圍繞比鄰星旋轉,距離我們的地球4.2光年。這顆行星的真實外觀是未知的ESO/M. Kornmesser天文學家幾乎每天都在發現新的系外行星。但是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在哪,這個答案可能不會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兩顆行星圍繞著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 比鄰星。
  • 硬核發現: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可能擁有第二個行星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第二顆系外行星,它是圍繞著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的。候選行星Proxima c,其質量約為海王星的一半,它繞恆星運行的距離比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1.5倍。由於這個距離以及恆星相對較涼的事實,行星可能會非常冷。
  • 恆星系統中 恆星和行星可能同步形成
    恆星是密集的星際物質雲坍塌形成的。現在,科學家首次觀測到非常年輕原恆星的星際物質雲坍塌過程中還有行星形成的跡象。這說明恆星系統中的恆星和行星很可能是同步形成的。 果真如此,這將顛覆之前的理論認識,也就是行星是在恆星形成之後才逐漸形成的。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或存在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史蒂芬-霍金、尤裡-米爾納以及馬克-扎克伯格執掌的董事會提出了一項新的舉措,推出了Starshot計劃,試圖花20年的時間前往距離地球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其也稱為比鄰星。目前天文學家已經被目光投向距離我們最近的幾個恆星系統,觀測它們系統內的行星世界。
  • 除了太陽,它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了,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它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滿天的星鬥都對我們眨眼睛,那麼哪顆星星距離我們最近呢?除了月亮這個星球之外,就是金木水火土和天王星這幾大行星了,恆星之中,太陽距離我們最近,當然它不能算夜空中的星星,那麼夜空中的恆星哪個距離我們最近呢?是最亮的天狼星嗎?不是的!
  • 哪一顆恆星離太陽系最近?
    在銀河系中,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4光年。而在距離太陽差不多四光年之外,恰好就有一顆恆星,這就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位於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其距離為4.244±0.001光年。不過,由於這顆恆星是一顆暗淡的紅矮星,它無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視星等超過了10等,遠遠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極限亮度。此外,比鄰星本身是南門二三合星系統的一部分。另外兩顆離太陽系更遠一些,距離約為4.37光年,這個三合星系統是《三體》小說的創作原型。並且另外兩顆恆星的視亮度較高,可以直接通過肉眼看到,所以它們是肉眼可見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
  • 最新研究:距地球最近的恆星系統或存在類地行星
    (藝術模擬圖來源:英媒)中國日報網8月16日電(沈洋)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8月15日消息,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整個宇宙數以億計的恆星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恆星系統恰恰有可能孕育外星生命。德國《明鏡周刊》報導稱,歐洲南方天文臺(以下簡稱ESO)將在8月底公布一項發現,一顆在我們臨近星系新發現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新發現的這顆「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還未被命名,它圍繞著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屬於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的一部分,該星系距離太陽系僅有4.2光年。
  •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宜居帶內,生命仍有存在的可能!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上的宜居帶內有一顆行星,生命仍然有存在的可能!為什麼要用「仍然」兩個字呢?其實這個研究要從2016年說起。這一消息讓人興奮不已,因為這是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一顆巖石行星,距離僅4.23光年,它也在其恆星的宜居帶內運行。從那時起,人們進行了多項研究,以確定這顆行星是否真的能支持生命存在。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的大多數研究都表明,宜居性的可能性並不高。因為比鄰星的變異性,生命將很難在那裡存活。
  • 太陽系有8大行星,有的星系沒有行星,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
    太陽系有8大行星,有的星系沒有行星,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在古時候,人們因為一直都在對地球本身進行探索,擴展人類活動的範圍,不斷的發現新大陸新人類,然而當望遠鏡出現之後,人類發現原來地球只是滄海一粟,宇宙的寬廣讓我們呢顯得如此孤獨。
  • 科學家發現一個已知的離我們最近的「小黑洞」,就在1000光年外
    文:科學醬在宇宙中,存在各種天體,如我們太陽系內,就有一個巨大無比的恆星(即太陽),還有八大行星,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矮行星、小行星、彗星、隕石等。由於黑洞基本上都是由古老恆星老去以後坍塌而成,而宇宙中恆星的數量數不勝數,所以在宇宙中黑洞的數量也是非常多。有科學報告指出,即使在我們銀河系內,黑洞的數量可能達到數百萬計。這麼多黑洞,或許在我們太陽系不遠處可能就存在一些黑洞,只是我們暫時還沒發現它們而已。
  • 離太陽最近的十大恆星排名 比鄰星第一距離4.2光年
    導語:大家都知道,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在我們眼裡無比龐大的太陽系也只是銀河系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太陽系實際上在銀河系比較邊緣的位置,很多人好奇太陽系附近有哪些恆星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
    由於這些e-TNOs不尋常的集群軌道,人們引入了第九行星的概念,並認為是這顆尚未被發現的行星引力導致了e-TNOs的異常運動。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擁有「九號行星」的系統,該發現為這一假說注入了新的活力。
  • 離我們最近的黑洞
    德國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個離我們最近的黑洞。它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遠。這個黑洞是一個名為HR 6819的系統的成員。HR 6819位於南半球天空的望遠鏡星座,肉眼就可以看到。該系統還包含兩顆恆星。當時,天文學家正在天空中搜尋滿足這樣條件的恆星:它的自轉速度非常快,以至於組成其自身的等離子體物質從赤道附近拋出來,形成一條壯觀的等離子體「腰帶」。
  • 發現多恆星系統行星,可能存在宜居的條件,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雙星系統行星,沒有黑夜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找到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其中的大部分行星圍繞著像太陽這樣的單顆恆星運轉「我們對這類多恆星系統包括行星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中的行星系統運作與我們的太陽系完全不同。」為了找出更多關於這些差異的信息,Mugrauer搜索了1300多顆系外有行星的主恆星,以確定它們是否有伴星。為此,他查閱了由歐洲航天局的蓋亞空間望遠鏡的精確觀測數據。 數據顯示,在離太陽1600光年之遙的行星主恆星之間大約有200顆存在伴星。
  • 科學家稱離我們第二近的行星很可能氣候宜居 距離僅11光年
    科學家稱離我們第二近的行星很可能氣候宜居 距離僅11光年  Winnie Lee • 2018-07-11 17:04:46 來源:前瞻網
  • 離恆星越近,行星密度越大
    恆星之間的距離除了影響行星的規模以外,還影響行星的成分,離恆星越近,物質盤越熱,只有那些具有高熔點的物質,比如鐵和巖石,能夠保持固態固此,大多數微行星和行星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離太陽近的四大行星一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主要是由密度大的巖石和鐵構成的。
  • 我們的太陽從別的恆星系統偷走了第九行星?
    但如果第九行星一開始並不是我們太陽系的一份子會怎樣呢?新的研究認為,它也許是個冒名頂替者。由瑞典Lund天文臺Alexander Mustill所領導的一組科學家,正在提議第九行星可能實際上是一個系外行星(一個我們太陽系外的世界),在近距離通過另一個恆星時被我們太陽捕獲。
  • 有些恆星可能有多達7顆宜居行星
    例如,他們已經更清楚地認識到宜居行星到底有多普遍(至少以我們的標準來看是這樣)。事實證明,有相當多的行星可以維持生命的存在。這是一組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得出的結論,他們進行了基於恆星分類的宜居帶大小的研究。在意識到宜居帶內部可以有很多行星穩定運行後,他們得出了結論:那些沒有木星那般大小的氣態巨星的星系,可以有多達7顆宜居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