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它是一顆小紅矮星,距離我們4.2光年。它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的第三個成員,雖然它離我們很近,但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它的。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著比鄰星運行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這顆行星幾天前才被確認。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證實了第二顆行星比鄰星c的存在。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有三顆恆星。比鄰星是最小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
大多數系外行星都是通過凌日法被發現的。在凌日法中,靈敏的儀器可以探測到行星從其恆星前面經過時所產生的星光下降。但只有當這些行星與我們的觀測位置一致時,這種方法才有效。
半人馬座比鄰星是用徑向速度法發現的。即使恆星比它們的行星要大得多,這些行星仍然對恆星施加引力,拉著它。徑向速度法測量了恆星對引力的反應,這可以告訴天文學家很多信息。1999年,天文學家利用哈勃精密制導傳感器對比鄰星(PC)進行了天體測量研究。當時,他們確定了第一顆行星PC b的質量上限為木星質量的0.8倍。他們還確定了軌道周期上限不超過1000天。現在,徑向速度揭示了另一顆行星PC c的存在,其軌道周期為1900天,科學家們重新檢查了PC b的所有數據。有了這些數據,科學家們現在知道了PC系統的視差、運動和綜合質量。
但這項新工作背後的團隊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們還使用了VLT上的SPHERE儀器來為PC c進行更精確的質量測量。天文學家發現新行星比鄰星c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7倍。但無論如何,他們現在知道了我們最新的鄰居比鄰星c是真實存在的。這張照片是VLT上的SPHERE儀器拍攝的照片的組合,顯示出半人馬座比鄰星的位置相隔兩年。天文學家還說,PC c的大小似乎是木星的五倍。這很可能是真的,但就目前而言,我們無從得知。未來的望遠鏡可能會回答這個問題。但撇開大小差異不談,PC c看起來是真的,而且我們有了一個新的鄰居。
這張照片顯示了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系統,明亮的雙星半人馬座阿爾法AB和它遙遠而暗淡的伴星比鄰星。半人馬座c的確認實際上是由於天文學家弗裡茨·本尼迪克的堅定決心。通過結合三組不同的數據,他證明了這顆行星的存在,並限制了它的質量和軌道。本尼迪克特在一份新聞稿中說:「基本上,這是一個關於舊數據在獲得新信息時如何變得非常有用的故事。」「這也是一個關於如果你是一個天文學家,退休是多麼困難的故事,因為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可居住性的問題總是在這些公告中發揮作用。最新的行星比鄰星c可能太冷了。但我們並不確定。PC b在質量上與地球相似,似乎處於其恆星的宜居帶。但問題是,紅矮星有適宜居住的區域嗎?紅矮星會劇烈地耀斑,並會用強烈的輻射爆炸它們的行星。很懷疑有什麼東西能存活下來。像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這樣的紅矮星以其劇烈的燃燒活動而聞名。
他們的行星適合居住嗎?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確定。無論宜居與否,似乎無論何時,或者如果人類有機會進行星際旅行,比鄰星都將是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突破攝星計劃的目標是在下一代發射一艘光帆太空飛行器到比鄰星。現在說這有多現實還為時過早,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他們真的到達了那裡,我們將最終知道那個恆星系統和居住在那裡的行星的真實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