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地球所在的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太陽系內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通過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的向外釋放太陽輻射,給太陽系內的其他天體包括地球提供能量。太陽是一顆普通的恆星,根據太陽輻射光譜來看,屬於黃矮星,目前處在恆星的主序星階段,能夠穩定的發光發熱,其壽命大約為100億年,目前太陽的年齡約為45.7億歲。
太陽的鄰居「比鄰星」
對於地球來講,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距離大約是1.5億千米,太陽光從太陽出發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鐘多,對於地球來說太陽這顆恆星就是地球生命存在的保障。不過對於宇宙來說,太陽實在是一顆再普通不過的恆星了,就在我們銀河系內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數量就有大約1000億至4000億顆,而目前已知的宇宙內,像銀河系一樣的星係數量大約有1000億個,而整個宇宙的星係數量估計有2萬億個之多。
太陽和南門二
數量如此之多的恆星分布在廣袤的宇宙空間中,它們彼此之間是不是距離很近呢?恆星之間距離的遠近,那要看我們怎麼去理解了,如果放在星系視角來看,恆星之間確實很近,但是如果放在人類視角來看,那麼恆星之間的距離是目前令我們人類絕望的距離。比如,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位於天空南方的「半人馬座α星C」(拜耳命名法)。
天空中的比鄰星
「半人馬座α星」又被稱為「南門二」,是一個由三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一般來說是由一對恆星雙星和另一顆距離較遠的恆星組成的一個雙星系統,也就是兩層雙星系統的疊套。南門二的主星是黃矮星半人馬座α星A和橙矮星半人馬座α星B組成的雙星, 而伴星是較遠的一顆紅矮星,也就是「半人馬座α星C」。
比鄰星(模擬)
半人馬座α星C距離太陽大約為4.24光年,是南門二三顆恆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所以也被稱為比鄰星。我們知道從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大約需要8分鐘多,而從比鄰星發出的光到達地球需要4.24年時間。如果以目前人類最快的宇宙飛船前往比鄰星旅行,那麼來回一趟所需要的時間將會超過15萬年以上。比鄰星是由天文學家羅伯特·因尼斯,1915年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聯合天文臺發現的。
太陽和比鄰星
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其亮度在地球上觀察是很弱的,肉眼是看不見的,比鄰星的視星等是11等,絕對星等是非常弱的15.5等。比鄰星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的七分之一,質量約為太陽的八分之一,比鄰星的年齡大約為48.5億年,比太陽大約早2.8億年形成。比鄰星作為一顆恆星,自身也會發光發熱,不過其表面溫度大約為2600至3000℃,比太陽表面約5700℃的溫度要低得多。在南門二的三顆恆星各自也都有太陽系一樣的恆星天體系統,在那裡是不是會有另一顆「地球」的存在呢?
比鄰星與太陽方位
喜歡就點下方小手贊一下吧,並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文章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瀏覽所有推文也是對我們的支持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