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人恐怖的亂紀元現象在宇宙中真實存在嗎?

2020-11-29 時空通訊

在宇宙中,像我們太陽系這樣的單恆星系統不算太多,大約佔25%左右,更多的是雙恆星系統,約佔恆星的70%左右,而三星以上的恆星系統佔有約5%。

《三體》是劉慈欣的一部科幻巨著,描述的就是地球人與一個三星系統文明爭鬥的故事,最終的結局是導致了太陽系和三體星系的毀滅。

小說中把那個三星系統文明環境描述的令人毛骨悚然,那裡的三顆恆星的運行完全沒有規律,導致那裡的行星文明會沒有預兆突然跌入極寒凍斃的境地,又突然暴露在火焰般熾熱中,毫無規律可循。

但那裡卻不可思議的孕育出了比地球更高級的文明。

那麼宇宙中的三星系統真的是無規律可循,那麼恐怖可怕嗎?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其實《三體》科幻小說三體人就是以宇宙真實存在的三合星系統為背景的,這個距離我們4光年的三體人就是來自半人馬座a星(阿爾法星)。

這個三星系統又叫「南門二」,距離我們不到4.3光年,由南門二A、B、C三顆恆星組成,其中A、B兩顆恆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相互圍繞著一個虛空的質點旋轉,也是這個三星系統中比較大的兩顆恆星。

南門二A是一顆像太陽的黃矮星,質量約為太陽的1.1倍;B星是一顆橙矮星,質量比太陽略小,約太陽的0.9倍。

南門二C星通俗名為比鄰星,是目前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約4.22光年,是這個三合星系統中很小的恆星,這是一顆紅矮星,質量約太陽的1/8。這顆星距離主雙星稍遠,約15000天文單位,它圍繞著這個雙星系統旋轉,轉一圈約需50萬年。

探測發現,這個三星系統的B星和C星都有行星相伴,即南門二Bb和比鄰星b。

C星的行星比鄰星b是一顆位於宜居帶行星,質量為地球的1.3倍,但由於紅矮星的特徵以及行星距離太近(只有700萬公裡)等原因,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小,更別說文明了。

南門二Bb離主星就更近了,只有0.04天文單位,也就是600萬公裡,質量約地球的1.13倍,公轉周期3.2個地球日。而南門二B是一個比比鄰星要大很多的恆星,距離這麼近等於在太陽的高溫日冕層裡,像一個烤焦的土豆,因此按照目前科學界認知,完全不適合生命和文明的孕育就。

如果在南門二恆星的行星上看天空,並不像《三體》描述的那樣混亂和恐怖。

科學研究證明,如果比鄰星b上看天空,只有一個太陽,就是比鄰星。白天是看不到南門二A和B星的,晚上若能看到也就是兩顆較亮的星星而已。

如果在A、B星的行星上看天空,會出現一明一暗的兩個太陽,如果這顆行星距離主星為1.25個天文單位,看到的主恆星會與太陽差不多,另一顆恆星會被比主恆星暗淡幾百到幾千倍,不過還是比月亮要亮上幾百到幾千倍。

但也不會出現《三體》中的那種恐怖現象,而且是有規律可行的。

《三體》描述的三星系統無規律運動是基於數學領域的三體問題,這個問題由大數學家希爾伯特在1900年世界是一次數學大會上提出,是23個困難的數學問題之一。

三體問題是指三個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質點的天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問題。現在已知這種三體問題是不能精確求解的,劉慈欣的《三體》三星系統描述就是建立在這樣無法求解基礎上的。

在宇宙中,三星系統一般都由一個雙星系統和一顆單星組成,三顆星各自為政隨機搭配的現象還沒有發現。事實上,在宇宙中質量完全相等的隨機質點天體幾乎是不可能存在的,而且這種狀況的系統即使有也很難穩定存在,所以就不存在。

即使初始狀態有過這種情況的三合星,但在運行中也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微調,就會改變這種狀態,漸漸成為一個有規律可循的系統,這就是宇宙規律。

在宇宙中三合星系統還有不少,下面列舉勾陳一和格利澤667星簡單說明。

勾陳一是一個距離我們約434光年的恆星系統,現在正在當值北極星。

北極星是地球自轉軸北極方向指向的恆星,由於自轉軸進動原因,地軸指向的天區會做圓周運動,25800年轉一圈,這樣地軸指向的恆星就會有變化,指向了哪一顆,哪一顆恆星就當值北極星了。

勾陳一從1200年開始當值,當到2500年就讓位給勾陳四。

勾陳一是個三和星系統,主星質量約太陽的4倍,直徑卻有太陽的37倍,所以是一顆巨星。兩顆伴星圍繞著這個主星旋轉,質量較小,距離一顆較遠,一顆較近。

目前還沒有發現勾陳一有行星存在,我想主要是由於距離較遠,根據恆星系統普遍存在行星的規律,以後會發現行星的。

格利澤667是天蠍座一個三星系統,距離我們約22.7光年。

其中的格利澤667A和B星是比太陽略小的橙矮星,它們組成了一個雙星系統,C星是一顆紅矮星,像比鄰星一樣,距離主星稍遠。但這個三星系統整體上都距離很近,都在幾十個天文單位之間,和太陽系行星距離差不多。

目前已經發現格利澤667C有兩顆行星,即格利澤667Cb和c,分別為地球質量的6倍和3.9倍,所謂超級地球是也。

研究認為格林澤667Cc與恆星的距離正好在宜居帶,有可能存在液態水和生命。在格林澤667C的行星上看天空也可以看到3顆太陽,但只有一顆真正的太陽,其餘兩顆更像一個亮一些的星星。(見上圖)

所以,真正宇宙中的三合星系統天體運行都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並沒有《三體》小說中說得那麼可怕。

如果真的像《三體》人那樣得環境,時空通訊認為是不可能孕育出類地生命的。而《三體》人不管描述得怎麼詭異,還是與地球生命相類似的,否則就不會移民地球。

科幻小說是建立在具有一定科學內核基礎上的文學藝術,含有很多預測和誇張,作為一種藝術欣賞和享受是可以的,也可以給人們一些啟示和思考,但讀者回到現實中一定要「脫戲」,不能把它等同於科學研究和科普,後者是十分嚴謹的,來不得半點臆想和誇張。

宇宙運行變化受萬有引力控制,現代發現暗物質和暗能量在星系和恆星運動中發揮著巨大甚至決定性作用,這些變化和發展都是受著自然規律的牽制,現代物理學和量子力學對這些規律的認知越來越深刻。

因此,宇宙的一切運行變化,包括三合星運行都有其固有規律。

就是這樣,歡迎點評討論。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所發文章均屬原創,請尊重作者版權,謝謝關注支持與合作。

相關焦點

  • 亂紀元大盤點
    所以三體世界中的智慧生命文明屢遭滅絕。隨著天空中三顆太陽的無規則運動,先後吞噬和毀滅了11顆星球,只剩下最後一顆行星,衍生出了三體文明。對於三體文明來說,世界上有兩種紀元,一種叫亂紀元,一種叫恆紀元。每當太陽的照耀適中,進入恆紀元,三體人可以休養生息,發展科技、社會和生產力。
  • 劉慈欣《三體》1,三體人是怎麼知道地球文明的?是誰發送了信息
    劉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幻想在宇宙間的半人馬星座上有一個三體世界,那裡生活著一群外星人,即三體人。三體世界嚴酷的亂紀元氣候使三體文明幾度毀滅,又幾度重生,他們的生存危機在步步逼近,已經迫在眉睫。
  • 三體人真的存在嗎?距地球22.7光年,出現一個巨型「三體世界」
    三體人真的存在嗎?距地球22.7光年,出現一個巨型「三體世界」看過劉慈欣《三體》這本小說的都知道,三體人是一個虛構的外星智慧文明種群。這本科幻小說,人們了解到距離地球4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知道三體世界是怎樣的。其實,除了小說中的三體世界,現實的宇宙中一樣存在三體世界,這個三體星距離地球23光年,質量更是地球的8倍,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世界呢?
  • 三體現實版或誕生,沒有恆紀元亂紀元,卻可能是宇宙中最怪異世界
    宇宙雖然很神奇,但總還有規律可循。有趣的是,原行星雲在形成中央的恆星後,剩餘物質會逐漸凝聚起來,形成行星和更小的小天體,如果GW Orionis的這些環形成行星的話,將出現行星圍繞三恆星系統旋轉的罕見現象
  • 在《三體》中,地球人為何從來都沒有碰見過「三體」人?
    他其實是用一種概念化,哲學化的描寫方式,將三體人進行立體展現。這樣,實際就讓讀者感到,即使沒看到真實的三體人,但卻從書中側面進行詳細了解了。從這些側面,我們已能通過無數細節拼接出一個三體人的全息圖形。關於他們的特徵、形態、甚至生活習性我們都可以了如指掌。
  • 流浪地球的目的地,竟然是三體人的家?
    ▲ 真實星空中的半人馬座α(照片右下角的亮星),天線上方的為β。三體人把行星受到三顆恆星共同作用的時期,稱為亂紀元。處於亂紀元的三體星,季節、晝夜都處於無法預測的混沌狀態,有一次三顆恆星直接連成了一條線,巨大的引力把三體人直接吸上了天空。
  • 現實中的「三體」世界被發現,還不止一個,三體人是否真實存在?
    小說中描述的外星人,三體系統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系統中。小說中的多星並行使三體人遭受了許多生存危機,經歷了許多次毀滅與重生。這和地球上一個太陽的穩定環境相比,算不了什麼。即使三體人的技術遠遠高於地球人類,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只好入侵地球數千英裡。頭頂上有三個太陽,沒有后羿的恐怖場面,吸引了海內外廣大讀者。
  • 世界之謎,關於三體的新發現科學家終於公布出來了,三體人有救了
    劉慈欣在他的巨著《三體》中,描述了一顆圍繞著比鄰星所在的三星系統公轉的行星——三體星。他還描述說,三體星上有三體人,可以通過脫水熬過「亂紀元」,在「恆紀元」復甦,實現生存。比鄰星有一顆行星,它的環境可能與地球類似,而且它永遠處在恆紀元中,這顆行星上,真的有大氣嗎,真的有磁場嗎,真的適合生命生存嗎,《三體》中的描述究竟是想像還是真實。
  • 三體人的處境究竟有多糟?
    更有意思的是,比鄰星是《三體》中三體星系半人馬座α星的一員,此舉無異於為三體人找到了一個美麗家園。畢竟,相較於小說中的三體行星,比鄰星b無需遭受,因三顆恆星混亂運轉而導致的,恆紀元與亂紀元無序交替的災難。於是,這一重大發現讓我們似乎隔著屏幕都能看到三體人歡呼雀躍的場面。浸泡!浸泡!然而,不少天文學家卻對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而耿耿於懷。
  • 黑洞版亂紀元!35億光年外上演離奇現象,科學家作出準確預測
    在距離地球約35億光年的星系OJ 287中心,潛伏著一個質量超過太陽180億倍的超大質量黑洞,這是人類已知的宇宙最大黑洞之一。經過深入研究分析後,天文學家揭示了這一離奇現象背後的奧秘。原來,這裡並不只有一個黑洞,其實還存在另一個小得多,質量約為太陽1.5億倍的黑洞,而且它正以12年為周期環繞大黑洞運轉。大黑洞在瘋狂吞噬周圍塵埃氣體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巨大的吸積盤。
  • 《一本好書》今晚上演《三體》,這八個細思極恐的腦洞你聽過嗎?
    ,在長期的毀滅倖存中,三體人研究出在亂紀元存活下去的秘訣,那就是集體「脫水」,在亂紀元所有人都「脫水」成了片狀,保存在倉庫裡,然後等適宜生存的恆元紀一來,大家就「浸泡」,於是乎又活了過來,三體文明得以延續。
  • 劉慈欣筆下的「三體」真的存在嗎?霍金為何會探索三體人的故鄉?
    早在這顆宜居行星出現以前,2015年出現的網紅宜居星球「克卜勒452b」,與太陽系之間的距離達到了1400光年,按照人類目前所發明的速度最快的宇宙飛行器,最少需要2580萬年的時間才能夠到達。人類的生命與宇宙的浩瀚相比,短暫如蜉蝣,曾經理想中「第二地球」,只能以新聞標題或者科幻文字的方式出現在正常人的腦海中。
  • 三體人的科技水平到底比地球文明強大多少!
    你知道宇宙黑暗法則嗎?宇宙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黑暗的宇宙中,為保全自我,誰也說不定會先開槍。居住在距離太陽系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那裡地質環境無比惡劣,三體人的文明經歷了近兩百次的毀滅與新生,經過漫長歲月的選擇進化,每次的文明都不一樣,在每一個文明中吸取優秀文明得以進化!你看過三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嗎?而且從不落下,一出現就是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紀元!白天無比炎熱,晚上無比嚴寒!這就是三體世界!
  • 科學家:或像三體人一樣,需浸水脫水才能生存
    亂紀元總是不期而至,於是人們便敲鑼打鼓,焦急地奔走相告:脫水了,脫水了!然後便迅速脫水乾燥,變成一張「二維皮」,捲起來存進倉庫裡,等待下一次恆紀元的到來,浸水復生。如果在倉庫裡保管不好,被什麼蟲蛀了就完蛋了,醒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咦,身上什麼零件沒有了呢?
  • 我們的宇宙演化分為5個紀元,最後一個紀元或許存在多個宇宙!
    自從1930年代開始,我們就知道了宇宙在膨脹,大家以前都以為宇宙膨脹的速度會慢慢降下來,因為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相互吸引的,所以,宇宙膨脹的速度應該會逐漸慢下來,而如果是這樣,導致的結果將是宇宙會逐漸收縮,這種情況被稱為「大坍塌」,這會使得時間在很突然的情況下猛然停止。
  • 《三體》中如果地球溝通三體人失敗,執劍人維德會按下毀滅按鈕嗎
    第一個問題:三體人為什麼要打破威懾,打破威懾的資本和動機是什麼?三體人之所以敢於打破威懾不在於提前預測到了人類會選一個軟弱的執劍人,而在於自身已經實現了科技爆炸,擁有了第二光速艦隊。也就是說三體人此時已經擺脫了生存危機,從一個困守行星的弱小文明開始邁入一個真正的宇宙文明,三體人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 《三體羅輯傳》:三星系統在宇宙中存在嗎?
    三體人生活的星系有三顆恆星,形成的三星系統,而三體人的行星就在這樣的三星系統中。三體中的描述指三體人所在的三星系統是無規律的,三體人也因此進化自己,可以通過"脫水""浸泡"來生存,適應恆星的無規律運動帶來的溫度變化。那這種三星系統在宇宙中存在嗎?
  • 矽基生命耐高溫抗輻射,會是宇宙生命的主流嗎?或許根本不存在
    然而,矽真的能不負眾望,成為生命的核心元素嗎?其實矽基生命在科幻片或者科幻小說中都甚少涉及,比如《變形金剛》中的汽車人,他們只有部分矽基!科幻片《異形》中的異性,因為極端耐高溫與低溫,所以被人認為是矽基生物。
  • 科學家認為宇宙存在5個紀元,我們處於哪一階段?
    等過了幾十億年後,太陽系在宇宙中誕生,隨後地球也誕生了。緊接著,人類出現在地球上。隨著人類科學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宇宙奧秘也被人類逐個解開。因此,科學家也發現了宇宙似乎並不會永恆的存在。因為隨著宇宙的膨脹,其最後可能會出現幾種毀滅的狀況,如宇宙坍縮、宇宙撕裂、宇宙熱寂等。目前,距離宇宙消失的時間還有很久,至少對人類來說可能是無限的。最重要的是,依據現在的科技水平,人類根本無法弄清楚宇宙的真實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