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是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光學望遠鏡,近日天文學家公布了一個完整的恆星系統,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形成時間比較短暫是一個年輕版的太陽系,值得人們關注的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有幾顆行星正位於恆星宜居帶上,天文學家通過甚大望遠鏡觀測到了這顆恆星周圍幾個大型行星的影像,對於其中處於宜居帶的行星非常關注。
目前TYC 8998-760-1正處於恆星演化的早期階段,產生的亮度還沒有達到普通恆星的水平,不過在恆星周圍發現了多顆行星,其中在恆星的宜居帶上大約有四顆行星,其中兩顆最明亮的是氣態巨行星,而另兩顆較為暗淡的是巖石行星,其餘幾顆都太靠近恆星而不屬於生命宜居行星,近些年天文觀測已經發現了許多類地行星,但這些類地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還缺少相應的設備,不過理論上都屬於人類能居住的行星。
科學家是根據幾個因素來確定什麼樣的行星適合生命出現:
1、有液態水的環境
以地球上的生命來說,水是一切生命出現的源頭,如果行星上的溫度太高或太低都無法讓水保留液態形式,所以目前科學家確認宜居環境的首要條件就是有液態水,目前TYC 8998-760-1系統中的行星都比較年輕,即便是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可能更像原始時期的地球。
2、恰到好處的行星系統
目前在TYC 8998-760-1的宜居帶行星並沒有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位置,在太陽系中外圍的幾顆氣態行星很好地牽制了對地球有威脅的流浪天體,如果TYC 8998-760-1中的外圍沒有其它氣態巨行星保護的話,宜居帶上的行星會因為遭遇太多隕石撞擊而無法出現生命,這也是科學家為什麼會認為宇宙中智慧生命是非常罕見的原因,
3、大小合適的質量
科學家認為如果行星的質量過大就會出現讓生命難以適應的重力環境,比如環境最像地球的克卜勒-452b行星,雖然克卜勒-452b的大氣和溫度比地球更舒適,但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上如果有智慧生命可能會因為重力環境無法進入到太空,或許有較為先進的智慧文明以星際殖民的形式進入克卜勒-452b,像火星這種小質量行星就缺乏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能鎖定自身的大氣層而逐漸成為荒漠行星。
4、有多層自我保護能力
對於絕大多數生命來說宇宙中存在太多不友好的因素,恆星的高溫、紫外線以及帶輻射的粒子風,還有來自宇宙中充滿威脅的X射線和流浪天體,如果行星缺少有效的磁場和大氣層保護是很難讓生命繁衍下去的,如果行星質量太小一顆隕石的撞擊就可能讓行星的生態系統毀滅,這也是許多處於宜居帶的行星最難滿足的條件。
近幾年隨著對其它恆星系的了解,發現第二個太陽系只是時間問題,通過觀測TYC 8998-760-1的行星,可以了解恆星系統中的行星是怎麼進行演化的,甚至能看到宜居帶上的類地行星是如何演化出生命的過程,目前只是像早期的原始地球而已。
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