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由單一恆星構成的恆星系統是很普遍的,近些年隨著觀測設備的進步,又發現在銀河系中同樣存在大量的雙恆星系統,通過模擬運行發現由兩顆恆星相互環繞的系統是比較平衡的,但如果出現三顆恆星就會導致運行混亂,這意味著劉慈欣在《三體》小說中描述的三體星系一直沒有發現過,近日科學家宣布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陣列發現了首個三星系統,這個名為GW Orionis的恆星系統位於1300光年的獵戶座方向,這個三星系統的結構看起來猶如宇宙中一個奇怪的「眼睛」。
天文學家在剛發現時認為只是一個正在形成中的雙恆星系統,不過這個GW三星系統確實非常年輕,在其周圍還有多層正在孕育行星的環狀物質盤,其中最外圍的物質環足有能產生出245個地球的質量,而且這層物質環距離中心超過500億公裡屬於該恆星系統的宜居帶,科學家認為GW三星系統目前處於造星最活躍的時期,如果持續觀測很快就能看到行星誕生的整個過程。
然而通過對觀測圖像進行多方面對比後,發現該恆星系統的中心竟然是由三顆恆星相互環繞運行的,其中最靠近核心區域的環狀物質帶就是由質量最小的恆星形成的,並且這層小物質環是傾斜運行的,導致了在最初觀測到的圖像中根本體現不出來,目前看來GW系統是由兩顆大質量恆星和一顆小恆星組成的,如今讓科學家不解的是中心區域的這三顆恆星是怎麼維持引力平衡的?
科學家模擬的三恆星系統由於引力失衡的問題均告失敗,認為在GW系統中那顆最小的恆星應該是環繞另一顆恆星運行的,而這兩顆恆星的質量加起來與最大的那顆相當,於是就形成了奇妙的相互制約關係,只是目前GW恆星系統形成的時間還比較短,當行星從周圍的物質環中形成以後,或許這個場面會極其壯觀,人們會看到有數十顆甚至更多天體相互碰撞和圍繞運行的場面。
最終那些勝出的行星將逐漸清理掉軌道上的障礙穩定下來,在這片區域誕生的巖石行星上將擁有更多地球上稀缺的資源,這對於生命進化到高級生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會比地球上由原始文明發展到高級文明所需的時間更短,同時還指出在這樣的多層環狀物質層中會出現多顆有生命基礎的行星,這對於文明的發展是非常有趣的,或許這才是「三體文明」會如此先進的原因。
不過在多年前曾有人提出太陽系很久以前並不是只有地球才有生命,曾經的火星有比地球更舒適的環境,從火星隕石中發現的微生物化石也證實了火星也出現過生命,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火星在二十億年前突然沒了磁場,有科學家根據在火星北極發現的核輻射微粒猜測曾遭遇過戰爭,當然這只是一種對於火星環境為什麼突變的大膽猜測,不過也說明了文明在發展過程中對於資源的爭奪最終會延伸到其它行星上。
當然獵戶座GW三星系統的發現確實是天文觀測上的一次突破,此前科學家認為三恆星系統由於難以平衡引力只是理論中存在,目前在連續觀測了11年以後,已經在這個年輕的三星系統中發現了一個正在形成中的行星原始「胚胎」,距離中心區域比海王星到太陽的距離還要遠,人類或許有幸能觀測到這顆行星的誕生過程。
那麼在這個複雜的三體系統中會產生出小說中描述的「三體文明」嗎?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