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第一顆同時環繞三個恆星運行的行星

2020-09-04 超弦


剛剛!宇宙中最稀有的行星被發現了!

據最新消息稱,科學家發現了可能是宇宙中第一顆同時環繞三個太陽運行的行星因此被稱為最稀有的行星,而該行星可能潛伏在獵戶座的鼻子裡!

該行星這個系統被稱為GW Orionis(或GW Ori),距離地球約1300光年,是一個罕見的三星太陽系的例子,兩個太陽在中心圍繞另一個太陽運行,第三顆恆星從數億英裡外繞著它的兄弟姐妹旋轉。科學家們先前通過它的三個明亮的行星形成塵埃環來識別這個系統,它們相互嵌套在一起。

現在,更仔細的分析表明,這些光環可能不僅僅是塵埃,根據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的最新研究,科學家猜測可能有一顆年輕的行星在環內膨脹,從而破壞了整個系統的引力平衡。研究人員說,這樣一顆行星的存在是解釋這個系統的結構失衡的重要原因,不僅如此,如果得到證實,這個遙遠的世界也將成為已知的第一個單顆行星同時圍繞三個太陽運行的例子。

宇宙中的大多數太陽系都是由雙星對組成的,這兩顆恆星圍繞著一個共同的重心圍繞著一個軌道運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地球的太陽,也可能有一個久違的孿生兄弟潛伏在海王星之外的某處)。但是像GW Orionis這樣的三星系統就不那麼常見了,因為三個太陽的綜合引力很難協調;如果第三顆星的質量和與另一對恆星的距離不合適,那顆恆星很容易就從系統中被踢出進入星際空間。

即使是三顆恆星排列在一起,它們的引力組合也會產生一些奇怪的效果。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每顆行星都位於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圓盤內,每個行星都在一個與太陽平行的相對平坦的平面上運行。在gwori中,三個不同的塵埃環圍繞太陽系的中心運行,它們中沒有一個與這三顆恆星的軌道對齊。

vandermarel和她的同事利用智利阿塔卡瑪大毫米陣列(ALMA)望遠鏡的觀測發現了這種錯位。他們還發現,距離星系中心338個天文單位的最外層環含有足夠的塵埃質量,足以建造245顆類地行星,使之成為任何已知太陽系中最大的原行星圓盤。

在這項新的科學研究中,第二組天文學家檢查了Ori的搖搖欲墜的光環,這次使用的是ALMA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這些觀察結果揭示了系統內環的陰影覆蓋在外環上,使研究人員能夠精確地測量小環的形狀和大小。研究小組還繪製了該系統三顆恆星11年來的軌道圖,涵蓋了一個完整的軌道周期。

這兩項研究一起展示了gwori恆星的未對準運動是如何通過一種稱為「圓盤撕裂效應」的過程使太陽系塵埃圓盤扭曲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恆星的引力會導致圓盤撕裂成明顯不同的環。這是第一次將未對準的圓盤與這種效應聯繫起來——然而,研究人員補充道,光靠恆星的引力並不能完全解釋系統的奇怪行為。

與其他已知的行星不同,這個世界將同時圍繞太陽系中心的三個太陽運行,這使它與其他奇怪的系外行星(如LTT1445AB)不同,後者在距離地球22光年的三星系中圍繞一顆恆星運行。研究人員說,目前還沒有什麼具體證據證明這顆行星的存在,但僅僅是它存在的跡象就表明,即使是最古怪、最畸形的太陽系,行星也可能形成。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科學家發現一顆可能環繞兩顆恆星運轉的新行星,但與《星球大戰...
    藝術概念圖,展現了現實版「塔圖因」星球克卜勒-16b  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2011年秋季,科學家發現一顆可能環繞兩顆恆星運轉的新行星但根據新的電腦模擬,克卜勒-16b可能擁有一顆適於生命居住的類地衛星。  克卜勒-16b是由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這架望遠鏡通過觀測行星在母星前方穿過時導致的母星亮度變化確定這顆行星的存在。進行此項新研究過程中,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的博士生比利-誇爾斯和同事假設克卜勒-16b擁有一顆質量與地球類似的衛星,而後進行幾次模擬,模擬這顆衛星可能的構造。
  • 人類首次發現彗星環繞一顆類太陽恆星運行
    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研究小組首次發現冰晶彗星環繞一顆類似太陽的鄰近恆星運行,通過研究環繞該恆星的殘骸物質,有助於揭曉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列(ALMA)的觀測數據研究宇宙中最寒冷天體釋放的光線,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採集到環繞HD 181327恆星周圍存在著少量一氧化碳氣體,該氣體數量等級類似於太陽系的彗星。據悉,HD 181327恆星距離地球160光年。
  • 系外新發現!一顆繞雙恆星系統運行的奇異行星
    這一發現對複雜的多恆星系統中的行星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採用了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觀測到19個雙星原行星盤,它們各自圍繞有較長周期軌道;又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12個系外行星的雙星盤,它們的形成周期不到40天。
  • 科學家發現首個年輕的三恆星系統,其中有一顆行星正在形成
    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由單一恆星構成的恆星系統是很普遍的,近些年隨著觀測設備的進步,又發現在銀河系中同樣存在大量的雙恆星系統,通過模擬運行發現由兩顆恆星相互環繞的系統是比較平衡的,但如果出現三顆恆星就會導致運行混亂,這意味著劉慈欣在《三體》小說中描述的三體星系一直沒有發現過,近日科學家宣布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陣列發現了首個
  • 1300光年外發現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苔絲發現了一顆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我們知道,大多星系,恆星的數量遠比行星的數量要少,這似乎是宇宙的一種規律配比,一顆恆星配幾顆甚至幾十顆行星。然而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的數據,發現了一顆圍繞兩顆恆星運行的行星。最初,科學家認為這個星系是一對沒有行星的食雙星。
  • 「殭屍行星」名字的由來,宇宙中一顆令人疑惑的:超大行星
    下面讓我我來告訴你什麼是」殭屍行星」吧,根據字面意思理解,」殭屍行星」屬於宇宙中眾多行星之一。「殭屍行星」的發現首先說一下它的發現,「殭屍行星」其實是北落師門b的另一個叫法,同時它又叫「索倫之眼」,是一顆巨大的外來行星,木星大家都知道吧,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而它的大小大約是三個木星的體積!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發現
    瑞士天文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因發現太陽系外第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行星歷史:1995年,Mayor和Queloz發現了一顆圍繞類日恆星51帕伽西(51 Pegasi)運行的行星,該恆星位於飛馬座,距地球50光年。他們利用分光鏡來探測主恆星發出的光中的微小擺動。
  • 天上有2個太陽?這顆系外行星環繞雙恆星運行,運行軌道「錯位」
    如果站在這些系外行星上,我們將會看到2個或者更多的「太陽」。如距離我們地球大約22.5光年遠的系外行星LTT 1445Ab,其環繞一個名為LTT 1445的三星系統運行,在這個恆星系中,有3顆紅矮星,所以在這顆系外行星LTT 1445Ab上,我們可以看到3個太陽。對於我們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來說,主要是環繞太陽運行,所以運行軌道也是相對簡單,大致是一個橢圓形的運行軌道。
  • 待證實「三體」星系:同時圍繞三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劉慈欣在《三體》中敘述的三體星系令人嚮往,其變幻莫測的運勢也是令人痴迷。如今,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了和小說中敘述基本一致的三體星系。這就是距離地球1300億光年的獵戶座GW,它還處在前期創造環節,包含三顆恆星,其中二顆相互繞另一方轉動運作,第三顆則在外場很遠的地方圍繞前二顆恆星運作。
  • 科學家發現一顆恆星在圍繞黑洞運行而不被撕碎
    科學家已知黑洞是宇宙中一切天體的終結者,由於其極其強大的引力能吞噬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在宇宙中之所以能觀測到這種神秘的天體,是因為在黑洞周圍通常會聚集一圈發光的物質環,這些物質環就是由無數被撕裂的天體碎片組成的,然而最近的觀測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情況,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地方有一顆紅巨星在一個黑洞周圍反覆遊蕩卻沒有被吞噬,這還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在黑洞引力下沒被撕碎的恆星。
  • 在一個有趣的「三體」系統中,科學家發現了第一顆類地行星
    自從1992年發現太陽系以外的第一顆行星以來,系外行星領域一直在蓬勃發展,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發現。從圍繞中子星運行的鑽石行星到圍繞處女座恆星運行的巨大粉色行星,世界各地的望遠鏡都在競相尋找最新的(雙子星寶石一般的星球),特別感興趣的是類地行星。
  • 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已知恆星比行星多萬倍,但事實並非如此
    宇宙中的星體是行星多還是恆星多?思考一下,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行星多,然而根據已有的天文觀測數據來看,恆星的數量要比行星多多了,2018年時天文學家們已經觀測到數千萬顆恆星,然而系外行星的數量卻只有4100顆,很顯然已有的數據顯示恆星是比行星數量多的,而且差別達上萬倍。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會吃行星的恆星 已經60億歲
    為了要協助這項研究,天文學家一直在研究類太陽恆星(solar twins),看起來像太陽的恆星。在這些研究當中,一個國際團隊的科學家發現一個可怕的例子:一顆吞噬行星的恆星。這顆名為HIP 68468的天體,有兩顆行星圍繞,而且已經60億歲,比太陽系年齡大20%。
  • 克卜勒探測器發現2顆行星"凌日"同一恆星/圖
    兩顆「土星」同時環繞同一恆星運行擁有三顆行星的行星系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8月26日,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宣稱,最新發現兩顆土星大小的巨型行星環繞同一顆恆星運行。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2顆行星同時「凌日」於同一顆恆星。  這兩顆系外行星是由克卜勒探測器探測到的,這項發現將為科學家理解行星如何形成和它們如何發生交互作用提供至關重要的信息。同時,克卜勒科學家發現該行星系統還可能存在第三顆更小的行星,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5倍,其運行軌道距離恆星非常近,公轉一周僅1.6天。
  •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怪的行星,運行軌道怪異,連天文學家也沒見過
    其實,在宇宙中行星本身並不發光,天文學家們在宇宙中通過望遠鏡來尋找行星,一般都是通過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來進行尋找的。
  • 在一個三恆星系統中,一顆罕見的行星繞一個奇怪的軌道運行
    天文學家已經證實存在一顆距地球1,800光年的三恆星系外行星。在多星系統中擁有行星非常罕見,而該三恆星系統中的行星軌道排列非常奇異,使得該天體顯得特別不尋常。圖註:插圖顯示KOI-5Ab行星在其恆星前通過,背景中還有另外兩個恆星伴星。
  • 三體世界可能真實存在,一顆新發現的行星有三個太陽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三體人,生活在距離太陽系4光年之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上。最近,天文學家們也剛剛發現了一顆具有三個太陽的行星,這有可能讓科幻成為現實嗎?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距離地球大約22.5光年,雖然比小說中的4光年要遠不少,但是它的確有三個太陽!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發現其他生命形態機率最大的一次!在我們深入了解這顆星球之前,先來看看它是怎麼被發現的。首先要感謝Tess,Tess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指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
  • 科學家首次在宇宙中發現繞雙星原行星盤排列錯誤!
    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格蘭特甘迺迪說,單顆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至少有三分之一會形成行星。構成行星的圓盤通常圍繞著恆星的赤道旋轉,但現在科學家們發現,這樣的圓環可能會發生劇烈的偏離,轉而環繞恆星的兩極。這項新的研究表明,世界可能存在著圍繞著成對恆星的極軌道,這可能導致季節與地球非常不同。
  • 科學家找到宇宙中最古老的行星系統之一 恆星年齡是太陽的兩倍
    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行星系統之一。該行星系統有一顆被稱為TOI-561b的巖石行星,圍繞一顆100億年的恆星運行。這顆恆星的年齡是太陽年齡的兩倍多,研究人員說,這表明行星從宇宙早期就已經形成了。TOI-561b的大小大約是地球的1.5倍,使其成為一顆「超級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