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已知恆星比行星多萬倍,但事實並非如此

2020-12-06 科普大世界

宇宙中的星體是行星多還是恆星多?思考一下,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行星多,然而根據已有的天文觀測數據來看,恆星的數量要比行星多多了,2018年時天文學家們已經觀測到數千萬顆恆星,然而系外行星的數量卻只有4100顆,很顯然已有的數據顯示恆星是比行星數量多的,而且差別達上萬倍。

然而實際上我們又不能以已有觀測數據來衡量行星與恆星的多少,因為恆星都是發光的天體,很容易被觀測到,但是行星都是不發光的,太陽系外的行星由於距離遙遠,極難被我們觀測到,這才是已有觀測數據中,恆星比星星數量多的原因。

其實度量我們太陽系中行星與恆星的數量,就能知道行星其實比恆星多很多,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卻只有太陽的一顆恆星,通常的單恆星運行系統大都如此,而在多恆星系統中,由於多顆恆星相互繞行,行星在其中就會受到多顆恆星引力的影響,因此其運行狀態會比較不穩定,就容易被恆星引力甩出或者吸引撞擊到恆星上,所以多恆星運行系統中行星數量相對較少一些。

但是即便如此,天文學家們在距離我們最近的南門二三星系統中仍然發現了至少三顆行星,並且認為該系統中的行星數量不止於此,而在距離第2近的巴納德星系統中也有至少兩顆行星存在。

實際上恆星與行星作為宇宙中自然形成的天體,都是由於大量物質凝聚形成的,只是恆星的質量更大,達到了將內部氫元素進行核聚變從而發光發熱的程度,行星由於質量較小,達不到這種程度所以不能發光,除了這點之外其實兩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不過最小的恆星的質量也相當於我們地球質量的2500倍左右。

科學家們觀測到的行星數量少,原因也就是行星不發光,引力也較弱,很不容易被觀測到,如今科學家們觀測行星通常多採用「掩星法」,就是當行星在運行軌道上行進到恆星表面時,擋住了恆星的部分光輝,從而察覺到它的存在,但是依靠這樣的方法是不能觀測到,一顆恆星附近的所有行星的,而且如果這顆恆星的黃道盤面垂直於我們太陽系的話,那麼依靠這種方法,將會一顆行星也看不到。

另外,在宇宙空間中應該還有不少流浪行星,它們由於受到恆星等的引力影響被甩出原有的行星系統,成為宇宙空間中的黑暗流浪者,這樣的行星更難被觀察到。

其實即便在我們太陽系中,數百年前人們還只知道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發現的時間都很晚,就是因為它們的光太弱了,在地球上很難看到,而且2015年時美國通過觀察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運行軌道引力攝動現象認為存在的第九大行星,至今還沒有發現它,由此也可見觀測行星有多難。

所以從理論上來講,宇宙中的行星數量是要比恆星多得多,我們銀河系中預估有的1000~4000億顆恆星,但行星的數量估計或在這一數值的5倍左右。

相關焦點

  • 太陽系有8大行星,有的星系沒有行星,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
    太陽系有8大行星,有的星系沒有行星,宇宙中恆星多還是行星多?在古時候,人們因為一直都在對地球本身進行探索,擴展人類活動的範圍,不斷的發現新大陸新人類,然而當望遠鏡出現之後,人類發現原來地球只是滄海一粟,宇宙的寬廣讓我們呢顯得如此孤獨。
  • 已知最大的行星,個頭比最小恆星大了300倍,卻還得圍繞恆星運行
    恆星和行星都是宇宙中的常見天體,不過通常恆星的質量都比行星大得多,因此有著較強的引力,所以在一個有恆星和行星的系統中,通常都是行星圍繞恆星轉的,比如在我們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恆星,它自己就集合了整個太陽系99.86%的可見物質,因此是太陽系中的絕對統治者,所有的星體都在圍繞太陽運行
  • 比恆星大300倍的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宣稱它是宇宙中最大的行星
    在眾多的宇宙星辰之中,也只有地球是有生命的,目前為止是這樣說。可能有的行星上面也有生命,但是我們人類目前也只是知道地球,自己的家園。因為人類的科技還不足以支撐人類對宇宙之中的其他行星進行一個細緻的探究。人類目前的探知,也只是限於經過一些科學儀器對宇宙之中的行星好恆星分布進行計算和統計而已。還沒有能力運載人類去登陸那些行星或者是恆星。
  • 宇宙中的「流氓行星」,比銀河系的恆星還要多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近日刊文稱,《天文學雜誌》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將開展的一項探測任務可能會發現,飄浮在太空中、卻不繞恆星運行的「流氓行星」比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還要多。研究人員計算得出,NASA即將發射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NGRST)可能會在銀河系中發現數百顆自由行星。
  • 行星一定圍繞恆星轉嗎?科學家:這顆行星的個頭,要比恆星還大
    人類在宇宙中最熟悉的天體都有哪些?相信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行星,然後是恆星、衛星、隕石、小行星。當然,如今黑洞作為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神秘的天體,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自從今年4月份,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成功問世,現如今人們對於黑洞的討論和研究也越來越多。
  • 繞行恆星的天體叫行星?很多行星並不繞恆星運行,它們是流浪行星
    而也有一些行星,它們在沒有恆星的宇宙空間中凝聚成型,在內部引力的作用下逐步趨於球體。尋找流浪行星由於沒有足夠的物質供這些流浪行星吸附,所以它們的質量無法得到提升,也就無法引發核聚變而變為恆星,所以它們只能在空曠的宇宙中流浪。
  • 行星的表面溫度能有多高?這顆行星刷新了「記錄」,溫度接近恆星
    行星的表面溫度能有多高?這顆行星刷新了「記錄」,溫度接近恆星我們知道在宇宙當中的星體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恆星,另一類是行星。二者的區別就是恆星能夠發光放熱,向外釋放能量,而行星通常不能,而且通常恆星比行星的質量都要大上許多,行星一般也圍繞著恆星旋轉。
  • 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和最小的恆星相差多少倍?
    恆星,就是依靠星體內部的化學反應產生光和熱的星球,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在銀河系乃至宇宙中,恆星的數量多達數億顆,各個恆星的大小,質量各不相同,那麼人類已知的恆星中,最大和最小的恆星究竟有多大?盾牌座的紅超巨星盾牌座UY,它的體積將近太陽的50億倍,直徑大小足以覆蓋整個太陽系。
  • 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和最小的恆星相差多少倍?
    恆星,就是依靠星體內部的化學反應產生光和熱的星球,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在銀河系乃至宇宙中,恆星的數量多達數億顆,各個恆星的大小,質量各不相同,那麼人類已知的恆星中,最大和最小的恆星究竟有多大?太陽系人類已知的最大的恆星是位於盾牌座的紅超巨星盾牌座UY,它的體積將近太陽的50億倍,直徑大小足以覆蓋整個太陽系
  • 行星都在繞恆星運行?並非如此!銀河系中或有近萬億顆行星在流浪
    行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之一,關於行星的定義,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圍繞恆星運行的,已清空自己所在軌道空間的,內部還沒有發生核聚變反應的較大質量的球狀天體,那麼這樣的天體有沒有不恆星運行的呢?比如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多,大部分恆星系統都是多顆恆星在一起喔,互相圍繞著運行,這樣的恆星系統又被稱為多星系統,而在多星系統中,由於相互間的引力場互相影響,行星的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同時受到2到3顆恆星引力場的影響,這樣行星就有被甩出恆星系的可能,那麼當即被甩出恆星系統的時候
  • 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存在?|宇宙|行星|星系|恆星|法蘭克·德雷克
    然而,如果那可能性極小的概率就是事實的話,那麼只有生命不可能通過自然發展而形成,而是必須被獨特的創造出來才這種假設才是合理的。相反, 在整個宇宙中生命只在一個行星上自然地形成,這將概率定律推到無限的範圍。因此我認為我們只有兩個實際的選擇可以考慮。1)上帝僅在這個星球上創造了生命。2)生命在很多星球上自然地形成。
  • 褐矮星是恆星或者行星?還是兩者都不是?
    宇宙中充滿了無數個巨大的天體,從恆星到行星,從彗星到小行星。但是,當有一些天體處在這些天體分類之間的模糊條件時,我們就不能對這些天體進行明確詳細的歸類,讓他們看起來就像是沒有家族的野孩子。
  • 發現多恆星系統行星,可能存在宜居的條件,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宇宙中只有地球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嗎?還是有更多的星球存在著生命?如果有的話,這些生命會是什麼樣子?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在太陽系外空間苦苦尋找了許多年,一直在觀測驗證距離太陽系以外的其他圍繞恆星運行的遙遠行星。
  • 宇宙中最大恆星和行星分別是哪個?這些大傢伙體積和質量差別好大
    恆星和行星都是宇宙中的常見天體,恆星指的是內部有核聚變可以發光發熱的星球,行星指的是質量還沒有引起內部核聚變的球狀天體。不過兩者的主要區別還在質量上,如果行星的質量繼續增加的話,引發內部的氫核聚變,那它也就成為恆星了。
  • 誰是宇宙中最大的天體?盤點最大的黑洞、恆星、行星、空洞、氣泡
    宇宙中有無數天體,它們的質量和特質各不相同,就像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人們很難找到兩顆一模一樣的天體。天體的種類很多,除了我們比較熟悉的星系、黑洞、恆星、行星之外,還有空洞、氣泡等,它們瑰麗無比,充滿了神秘感。
  • 恆星都比行星大嗎?《自然》:小恆星比大行星小7倍的奇異星系
    #科學了不起#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莫過於恆星和行星,太陽系有一顆恆星和八顆行星。從質量來看,太陽擁有絕對優勢,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而地球只佔太陽系總質量的0.0003%,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
  • 十大已知宇宙中最奇特的行星
    在南十字座,距離地球大約有三百光年的地方,有一顆已知的宇宙中最孤獨的行星,這顆行星比木星大是十一倍,天文學家稱其為"超級木星",它環繞其母星的軌道半徑為600億英裡,比太陽與海王星之間的距離還要再大上二十倍,這個雲母星級段不尋常的距離使它成為
  • 恆星一定比行星大嗎?研究表明:有的大行星圍繞小恆星周轉
    放眼整個宇宙,最為常見的兩種天體應該是行星和恆星了。無論是在體積還是質量上,恆星一般都要比行星大。尤其是在質量方面,恆星毋庸置疑會比行星重,這樣它才能夠產生足夠的引力將周圍的行星束縛住,從而形成恆星系統。以我們的太陽係為例,太陽位於星系的中心位置,因為它自身就擁有了整個太陽系99%以上的質量。
  • 宇宙中「流氓行星」的數量或超過銀河系的恆星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近日刊文稱,《天文學雜誌》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將開展的一項探測任務可能會發現,飄浮在太空中、卻不繞恆星運行的「流氓行星」比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還要多。研究人員計算得出,NASA即將發射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NGRST)可能會在銀河系中發現數百顆自由行星。
  • 那些宇宙中怪異的恆星:最大恆星直徑是太陽1700倍!
    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些「普通恆星」掩蓋了宇宙恆星的真實命運,有的體積很大,有的體積很小,有的運行速度快得驚人,而且恆星種類繁多,從超巨星至小得像氣態行星的恆星,一些恆星運行速度非常快,甚至可能完全脫離主星系,此外,一些恆星的存在超出了科學家的認知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