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一定圍繞恆星轉嗎?科學家:這顆行星的個頭,要比恆星還大

2020-12-06 奇點先驅

人類在宇宙中最熟悉的天體都有哪些?相信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行星,然後是恆星、衛星、隕石、小行星。當然,如今黑洞作為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神秘的天體,也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自從今年4月份,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成功問世,現如今人們對於黑洞的討論和研究也越來越多。

拿太陽系舉例子,我們最熟悉的幾大天體都可以找到,比方說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包括月球在內的天然衛星,以及來自於柯伊伯帶中的彗星,和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在我們的認知中,太陽系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太陽在進行運轉,這是因為在宇宙中,恆星一般來說,都要比行星大上許多,而且一個恆星系統的形成,也是現有恆星,在之後才會逐漸形成行星、衛星等等。

所以,看起來,行星圍繞著恆星運轉,是再正常不過的知識了,而且恆星與行星相比,它們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還是拿我們最熟悉的太陽系舉例子,在我們的認知中,太陽系最大的一顆行星是木星,它可以說是太陽系中行星巨無霸了,不僅在太陽系誕生初期戰功赫赫,而且也為地球的安穩立下了汗馬功勞。

此前,曾有一些觀點認為,太陽系中,木星很可能會成為一顆新的恆星,只不過木星的質量不夠大,否則,太陽系就會變成雙星系統。可是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木星的質量和體積,不及太陽的千分之一,更加準確的數字是,木星大約是太陽的千分之0.96大小,由此可見,木星根本就沒有資格與太陽相提並論。

當然,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是充滿各種未知和新鮮事物的,在天文學家的眼中,宇宙總會為他們提供各式各樣的意外驚喜。比方說,前段時間,天文學家就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特別的行星,它違背了我們對於行星和恆星之間運轉關係的認知,這顆行星竟然要比恆星大上許多。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大約320光年,天文學家將它命名為HD100546b,它也是天文學家目前在宇宙中說能找到的最大的一顆行星。

它有多大呢?還是拿太陽系來對比,它的體積可以裝下30多萬個地球,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水星與行星HD100546b相比,只有它的1500萬分之一那麼大,可以說非常驚人了。

HD100546b對於太陽,它的直徑是太陽的百分之六十五,體積差不多是太陽的四分之一,可想而知,它對於一些小個頭的恆星來說,絕對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科學家做了一個對比數據,目前,已知最小的恆星是J0523恆星,它有多小呢?J0523恆星與HD100546b相比,只有它的300分之一大小,不過,因為質量上HD100546b還是要比J0523恆星小上許多,所以,它們仍然是圍繞同一個質心,還沒找到恆星圍繞行星運轉的情況。

相關焦點

  • 已知最大的行星,個頭比最小恆星大了300倍,卻還得圍繞恆星運行
    恆星和行星都是宇宙中的常見天體,不過通常恆星的質量都比行星大得多,因此有著較強的引力,所以在一個有恆星和行星的系統中,通常都是行星圍繞恆星轉的,比如在我們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恆星,它自己就集合了整個太陽系99.86%的可見物質,因此是太陽系中的絕對統治者,所有的星體都在圍繞太陽運行
  • 恆星一定比行星大嗎?研究表明:有的大行星圍繞小恆星周轉
    引言:經過天文學家幾百年來的研究發現,宇宙裡同樣存在著「等級森嚴」的制度,隨處都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天體,最常見的就是恆星與行星了。恆星一定比行星大嗎?不一定,有可能出現大行星圍繞小恆星轉的現象。如此大的質量所產生的引力足以將八大行星牢牢地束縛住,甚至連太陽系邊界的柯伊伯帶也被認為受到太陽的引力束縛。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著質量或者體積比恆星還要大的行星呢?根據恆星的定義,首先它的質量要達到一定的程度,這個程度是以宇宙中最大質量行星為界限的。
  • 宇宙引力是怎麼回事,行星個頭比恆星大300倍,還得繞恆星旋轉
    然而在宇宙無數個星系中,似乎所有的恆星都要比它的行星要大。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先說一個結論,就是行星一定是圍繞的恆星旋轉的。其實通過我們中學所學習的知識,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了。就拿太陽系中的地球和太陽為例子好了。牛頓經典力學告訴我們,兩個物體之間最終的受力分析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 行星比恆星還大,卻還要圍繞恆星旋轉,真的存在這種情況嗎?
    在宇宙中,恆星與行星是最為常見的兩種天體。行星圍繞著恆星作圓周運動就是最常見的恆星系統。所以在太陽系中,包括我們居住的地球在內,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內的八大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太陽單憑一己之力,它的質量就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的百分之九十九。
  • 恆星的冷知識:恆星都有行星嗎?
    恆星能夠變成行星嗎?所有的恆星都有行星嗎?由於新科技、探測器的使用,現在科學家每天都在積累太陽系和宇宙的新數據。我們已經知道,宇宙大爆炸、黑洞、其它星系。今天讓小編和小夥伴們分享一些更多的恆星冷知識。一顆星星在成為恆星的時候可能會失敗,並且開始表現得更像一顆行星,他們沒有足夠的質量可以繼續發光,並且變成矮星。
  • 比恆星大300倍的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宣稱它是宇宙中最大的行星
    因為人類的科技還不足以支撐人類對宇宙之中的其他行星進行一個細緻的探究。人類目前的探知,也只是限於經過一些科學儀器對宇宙之中的行星好恆星分布進行計算和統計而已。還沒有能力運載人類去登陸那些行星或者是恆星。大家都知道,在一個星系之中最大的肯定是恆星了。因為其他所有的行星都是要圍繞恆星來運轉的。恆星的質量必須要大,這樣才能夠有足夠的引力來吸引行星圍繞其繞行。
  • 行星能夠比恆星大嗎?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任何事都有可能存在
    浩瀚的宇宙有很多種天體,其中恆星和行星是最為常見的兩種天體。在我們的認知裡,恆星是一個能夠發出光和熱的天體,行星圍繞恆星做圓周運動。比如,我們生存的太陽系,中心位置是恆星太陽,圍繞它進行圓周運動的行星有八顆。行星之所以要圍繞恆星運動,主要是恆星的質量比它們要大得多。
  • 有比恆星大的行星嗎?論質量沒有,論體積卻不然,這倆恆星太小了
    恆星和行星是不同級別的天體,從行星通常都是圍繞恆星運行就能發現恆星的質量肯定要比行星大得多,比如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個頭和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體積和質量都只是太陽的1‰,而其他的七大行星加起來也只是木星的2/5,太陽系中的行星跟太陽相比差的太遠了。
  • 待證實「三體」星系:同時圍繞三顆恆星運行的行星
    如今,科學家第一次發現了和小說中敘述基本一致的三體星系。這就是距離地球1300億光年的獵戶座GW,它還處在前期創造環節,包含三顆恆星,其中二顆相互繞另一方轉動運作,第三顆則在外場很遠的地方圍繞前二顆恆星運作。
  • 行星的表面溫度能有多高?這顆行星刷新了「記錄」,溫度接近恆星
    行星的表面溫度能有多高?這顆行星刷新了「記錄」,溫度接近恆星我們知道在宇宙當中的星體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恆星,另一類是行星。二者的區別就是恆星能夠發光放熱,向外釋放能量,而行星通常不能,而且通常恆星比行星的質量都要大上許多,行星一般也圍繞著恆星旋轉。
  • 圍繞原恆星的奇怪環表明行星的形成比想像的要早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一顆新生恆星周圍發現的環可能暗示著行星的誕生比先前認為的要早。恆星由濃密的雲層產生,濃密的雲層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坍塌。隨著新生恆星或原恆星周圍的氣體和塵埃覆蓋層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縮小,圍繞它的盤會形成,這會引起幼小的行星或原行星。
  • 沒有恆星,行星還能獨立存在嗎
    人類總算是逐漸了解了行星和恆星的運行。行星好像總是圍繞著恆星旋轉,比如咱的地球。而行星的形成過程,也決定了行星基本都是伴隨著恆星而出現。那麼問題來了,挖……不是。行星脫離了恆星老大哥能夠生存嗎?存不存在一些漫無目的、無所事事的行星一天到晚的亂跑,不圍繞別人轉呢?答案是,肯定有啊!而這些行星存在於其他迭代的期間。
  • 研究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另闢蹊徑尋找類地行星吳慶文說,宇宙存在數千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存在數千億顆恆星,因此類地行星必然存在,黑洞行星或許也應該普遍存在。因距離遙遠,人類對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行星進行直接探測,還存在巨大困難。或許另闢蹊徑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 繞行恆星的天體叫行星?很多行星並不繞恆星運行,它們是流浪行星
    太陽系中的行星確實全都圍繞太陽運行,受到太陽這顆恆星的引力制約,而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很多並不受恆星制約的行星,它們就像流浪者一樣,游離在宇宙空間之中,我們給這樣的行星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流浪行星。這些流浪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多數的行星都是恆星的附屬品,它們通常誕生於恆星誕生之後,一出生便圍繞恆星運行,永不離去。
  • 在銀河系當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天文學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至少有十億顆的流浪行星,它們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甚至在我們銀河系之外,也會存在很多不屬於任何星系的行星。一顆恆星的引力影響範圍是有限的,比如在太陽系和半人馬座三星之間,就有著廣袤的星際空間,在這些星際空間中,就會存在流浪行星,流浪行星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
  • 公轉不一定是行星圍繞恆星轉,也可能是衛星圍繞行星轉,所以我們先...
    這顆名為2015BZ509的小行星於2014年首次由位於夏威夷的泛星計劃偶然發現,也是泛星計劃識別了奧陌陌。研究人員了解到,2015BZ509正繞著木星逆行,這讓他們覺得這顆小行星很是特殊。基本上我們太陽系中的一切,都按照同一方向在軌道上運行,但2015BZ509卻以相反的方向運轉,這引發了一些關於它起源的有趣問題。
  • 同是行星,這顆星球能裝32萬個地球,體積超很多恆星,現仍在變大
    從質量上來說,行星再大也不會有恆星大,因為行星的質量大到一定程度就會點燃內部的核聚變成為恆星,因此恆星的質量總會比行星更大的。我們的太陽是一個中等質量的恆星,它比最小的恆星又大了很多倍,所以不可能存在質量比太陽更大的行星。那麼如果從體積上來說呢?會不會存在比太陽更大的行星呢?
  • 行星都在繞恆星運行?並非如此!銀河系中或有近萬億顆行星在流浪
    行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之一,關於行星的定義,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圍繞恆星運行的,已清空自己所在軌道空間的,內部還沒有發生核聚變反應的較大質量的球狀天體,那麼這樣的天體有沒有不恆星運行的呢?比如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多,大部分恆星系統都是多顆恆星在一起喔,互相圍繞著運行,這樣的恆星系統又被稱為多星系統,而在多星系統中,由於相互間的引力場互相影響,行星的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同時受到2到3顆恆星引力場的影響,這樣行星就有被甩出恆星系的可能,那麼當即被甩出恆星系統的時候
  • 恆星都比行星大嗎?《自然》:小恆星比大行星小7倍的奇異星系
    #科學了不起#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莫過於恆星和行星,太陽系有一顆恆星和八顆行星。從質量來看,太陽擁有絕對優勢,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而地球只佔太陽系總質量的0.0003%,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
  • 行星都圍繞恆星公轉?錯!-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一顆恆星的引力影響範圍是有限的,比如在太陽系和半人馬座三星之間,就有著廣袤的星際空間,在這些星際空間中,就會存在流浪行星,流浪行星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    觀測數據表明,這顆行星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4~7倍,表面溫度430℃,年齡大約只有1000萬年,科學家分析這顆行星的自行運動,發現它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而是一顆流浪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