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發現: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新生行星 至少比太陽年輕千倍

2020-12-05 有客祁祁

以往天文學家新發現的行星通常都是「老行星」,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2月10日在美國天文學會發表論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顆新生的「巨嬰」系外行星「2MASS 1155-7919 b」,離地球只有330光年,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年輕行星。科學家期盼這項重大發現,能讓我們更了解氣態巨行星的形成過程。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IT)於美國天文學會(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發表的內文指出,「2MASS 1155-7919 b」的質量是木星的10倍,環繞蝘蜓座(Chamaeleon)的ε星(Epsilon)運行,該恆星群位於接近南極的天空,肉眼可見。新發現行星所繞行的恆星「蝘蜓座ε星」也很年輕,不過它離該恆星非常遙遠,是地日距離的600倍。

RIT利用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收集的數據進行研究,研判「蝘蜓座ε星」剛生成500萬年,太陽的歲數為49億年,約是它的1000倍。由於恆星誕生後,星系原始星雲殘留的物質才會再形成行星,因此判斷出「2MASS 1155-7919 b」的年紀略小於500萬年。

研究主要作者狄克森–凡德維爾(Annie Dickson-Vandervelde)表示:「我們發現這顆幽暗、涼爽的星體還很年輕,只有木星質量的10倍,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尋找到的是『嬰兒』,它也許還在成長。」研究它的成長,有助於我們認識氣態巨行星(gas giant,類木行星)的形成過程。

「2MASS 1155-7919 b」與「蝘蜓座ε星」距離遙遠,令RIT天文學家感到驚訝,狄克森–凡德維爾說,氣態巨行星離恆星遙遠的情形很罕見,目前只發現4到5個例子。他們想釐清,行星是如何抵抗引力,跑到距離恆星如此遙遠的地方繞行,或許這有助於解答大質量行星的「寬」軌道是如何形成的。

相關焦點

  • 新恆星河和發現新生星系
    根據加州理工大學新發布的新聞簡報,天文學家在離地球7600光年處發現了一條窄的恆星河流,它以至少45°角橫過北方天空,形成一個巨型弧跨越在銀河系的圓盤上。組成恆星流的恆星由於太暗淡還不能為人類的肉眼所看到。該恆星流從北鬥七星碗的南部開始,以近乎直線延伸到明亮的牧夫座大角星東部大約12°。它是從一個名為NGC5466的大約5萬個恆星團所發出,向NGC5466之前和向後同時延伸兩條雙螺旋星雲很有序。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_水星
    水星作為離太陽最近的類地行星,其體積和質量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差不多,自轉為五十八個地球日,相當於地球的兩個月,公轉則是八十七個地球日。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水星表面平均溫度約452K,變化範圍從90-700K,是溫差最大的行星。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體積比木星的衛星還小,但密度僅次於地球!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體積比木星的衛星還小,但密度僅次於地球!在我們人類的文明還沒有如此發達之前,我們人類對身邊事物的探索也是有限的。畢竟什麼技術都不成熟,我們人類能遊歷的範圍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人類只能在這個地球上轉悠,就連大海都不敢輕易的踏足。那個時候的人類就認為這個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天空中的太陽月球,還有這些繁星,都是在圍繞著地球在旋轉。這個說法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十八世紀,出現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人類對這個宇宙的看法才轉變過來,不過可惜這個還是錯誤的。隨著我們人類文明的大進步,各項科學技術都發達了起來。
  • 阿爾法半人馬座:離太陽最近的星系
    離太陽最接近的恆星為半人馬座阿爾法星(Alpha Centauri)系統中的三顆恆星。兩個主要的星星分別是阿爾法半人馬A和阿爾法半人馬B,形成了一個二進位對,它們距地球平均4.3光年,第三顆星是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距離地球約4.22光年,是除太陽以外最近的恆星。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超級地球」:為離太陽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我們的星球只有6光年遠,其繞著一顆離太陽最近的孤星運行。這顆依據其母星「巴納德星(Barnard's Star)」命名的系外行星命--巴納德星b(Barnard's Star b)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2倍,表面溫度達到了-170°C (-274°F),這意味著想要在上面尋找外星生命似乎是一個不大可能的任務。據悉,這項新發現背後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利用了7個安裝在全球各地望遠鏡上的尖端儀器收集到的大量數據確定了這顆系外行星的位置。
  • 最年輕「熱木星」帶來行星形成史新見解
    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基於太陽系中的八大(曾經是九大)行星的研究構建了行星形成和進化的理論。但在過去的25年中,新發現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對此形成了衝擊。「熱木星」(hot Jupiter)是這類遙遠天體中最有趣的一類行星。這些以氣體為主體的行星不僅與木星的大小相似,而且軌道非常接近它們的宿主恆星,公轉一周只需18小時。
  • 作為一顆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的真實面貌居然一直很難看到
    一個和諧的行星系統對生命的誕生是錦上添花還是必不可少,現在還很難說,但是至少可以說——生命在地球上誕生的條件是會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這些不利影響實際上已經被太陽系這個行星系統最大可能地減少了。生命就是在這裡,從雜亂無章的塵埃中誕生,可以說這些行星在最近的距離見證了生命演化的這一偉大事件的全過程,或者說間接地參與了這個過程,那麼這些45億年以來一直陪伴著地球的鄰居,當地球已經天翻地覆地發生變化之後,其餘行星們現在是怎樣的呢?
  • 金星是離地球最近行星嗎?新研究指出:我們一直被騙了很多年
    過去研究告訴我們,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地外行星,其次是火星,然後再是水星。人們普遍也是這麼認為,就連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
  • 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很遠,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是太陽
    我們知道,在宇宙中,有一部分物質,經過了很長很長時期的演變以後,逐漸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象太陽、地球、月球這樣的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星體。天體就是宇宙中所有星體的統稱。天體和宇宙的關係,就好象細胞和人體的關係一樣。人體主要是由無數的細胞構成的,而無限的字宙就是由無數個運動著的、處於不斷變化中的天體構成的。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辰星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為辰星,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 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
  • 天文新發現:光銀河系就有至少60億顆類地行星,宇宙中可能很常見
    放眼全宇宙,光一個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就夠我們探索一輩子,而在銀河系內成千上億顆行星中,應該有多少顆是類地行星呢?一篇新研究計算表明,至少有60億顆行星和地球一樣,有水有大氣。根據定義,類地行星的大小必須大約等於地球、位於母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區域內,以讓行星可維持地表液態水並具有孕育生命的潛力。然而像地球這樣的行星,通常比其他類型的行星更容易被忽略,因為它們如此之小且離恆星有點遙遠,目前我們只發現約4千多顆系外行星,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類似木星或海王星的巨型星,比如熱木星。
  • 設置屏障,保護新生行星不被恆星吞噬
    關於行星形成的新研究表明,在年輕的行星系統中也發生了非常類似的事情。行星圍繞著一顆年輕的恆星形成,這顆恆星被一片氣體和塵埃包圍著。在這個原生行星盤內,塵埃顆粒粘在一起,變得越來越大。幾百萬年後,直徑已經達到了幾公裡。在這一點上,重力足夠強大,將這些物體拉到一起形成行星,圓形物體,固體或具有固體核心,直徑為幾千公裡或更多。
  • 設置屏障,保護新生行星不被恆星吞噬!
    關於行星形成的新研究表明,在年輕的行星系統中也發生了非常類似的事情。行星圍繞著一顆年輕的恆星形成,這顆恆星被一片氣體和塵埃包圍著。在這個原生行星盤內,塵埃顆粒粘在一起,變得越來越大。幾百萬年後,直徑已經達到了幾公裡。在這一點上,重力足夠強大,將這些物體拉到一起形成行星,圓形物體,固體或具有固體核心,直徑為幾千公裡或更多。
  • 離太陽最近小行星
    ——它是預測存在的靠近太陽的小行星群中的第一個成員。科學家僅在地球軌道內發現了23顆阿提拉小行星,因為與內行星的相互作用打亂了軌道,這些小行星最終撞向其他行星或太陽。但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懷疑,在金星的軌道內存在著數量更少、壽命更短的天體,它們被非正式地稱為「瓦提拉天體」。 它們很難被發現。像金星一樣,這些小天體會在黎明和黃昏出現在地平線附近,在耀眼的陽光下幾乎看不見。
  • 硬核發現: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可能擁有第二個行星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第二顆系外行星,它是圍繞著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的。候選行星Proxima c,其質量約為海王星的一半,它繞恆星運行的距離比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1.5倍。由於這個距離以及恆星相對較涼的事實,行星可能會非常冷。
  • 誰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很多人都搞錯了,科學家的答案讓人意外!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都認為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甚至某些同行的文章,還會起這樣的標題「明明金星距離地球最近,科學家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中最神秘的成員被發現。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哪個?
    點擊播放 GIF 0.0M主播|芸莉:天津交通廣播主持人、天津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編輯|張弛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其實整個太陽系都是圍繞著太陽轉的,你知道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哪顆嗎?太陽系八大行星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從上面這個圖就能看出來啦,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這次你記住了嗎?為什麼不是九大行星?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罕見天文現象離地球最近一次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罕見天文現象離地球最近一次時間:2020-10-15 07: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罕見天文現象離地球最近一次 近日,據外媒報導稱,近日有天文學家透露,他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到一顆恆星被撕成條並被黑洞吞噬的過程。
  • 幸神星,距離太陽15000個天文單位,就要成為第九大行星?
    我們都知道,曾經的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已經被開除了,現在被降級去了矮行星的行列,因此很多天文學家都在努力尋找能當得上太陽系第九行星的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