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辰星

2020-11-26 兜兜論網紅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為辰星,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 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所以只會出現在凌晨成為辰星,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 內部構造 水星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相似的4顆類地行星之一,有著與地球一樣的巖石個體。它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在赤道的半徑是2,439.7公裡。水星甚至比一些巨大的天然衛星,比如甘尼米德(木衛三)和泰坦(土衛六)還要小 ——雖然質量較大。

水星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材料組成,水星的密度是5.427克/cm,在太陽系中是第二高的,僅次於地球的5.515克/cm。如果不考慮重力壓縮對物質密度的影響,水星物質的密度將 太陽系八大行星及冥王星 是最高的——未經重力壓縮的水星物質密度是5.3克/cm,相較之下的地球物質只有4.4克/cm。 從水星的密度可以推測其內部結構的詳細資料。地球的高密度,特別是核心的高密度是由重力壓縮所導致的。水星是如此的小,因此它的內部不會被強力的擠壓。所以它要有如此高的密度,它的核心必然很大且含有許多的鐵。 地形地貌 美國發射的「水手10號」在1974年3月、9月和1975年3月探測了水星,並向地面發回5000多張照片,為我們了解水星提供了珍貴的信息。從照片上我們看出,水星的外貌酷似月球,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環形山,還有輻射紋、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

水星的表面很像月球,滿布著環形山、大平原、盆地、輻射紋和斷崖。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開始為水星上的環形山命名。 水星表面上有著星羅棋布的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既有高山,也有平原,還有令人膽寒的懸崖峭壁。據統計,水星上的環形山有上千個,這些環形山比月亮上的環形山的坡度平緩些。 水星上的環形山和月球上的環形山一樣,也進行了命名。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已命名的310多個環形山的名稱中,其中有15個環形山是以我們中華民族的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有伯牙:傳說是春秋時代的音樂家;蔡琰:東漢末女詩人;李白: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唐代大詩人:董源:五代十國南唐畫家;李清照:南宋女詞人;姜夔:南宋音樂家;梁楷:南宋畫家;關漢卿: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元代戲曲家;趙孟:元代書畫家;王蒙:元末畫家;朱耷:清初畫家;曹沾(即曹雪芹):清代文學家;魯迅:中國現代文學家。

水星表面平均溫度約452K,變化範圍從90-700K,是溫差最大的行星。白天太陽光直射處溫度高達427℃,夜晚太陽照不到時,溫度降低到-173℃。可以比較一下地球,地球上 的度溫變化只有11K(這裡只是太陽輻射能量,不考慮「季節」,「天氣」)。 水星的表面的日照比地球強8.9 倍,總共輻照度有9126.6W/㎡。 令人驚訝地是,在1992年所進行的雷達觀察顯示,水星的北極有冰。一般相信這些冰存在於陽光永無法照射到的環形山底部,由於彗星的撞擊或行星內部的氣體冒出表面而積累的。由於沒有大氣調節,這些地方的溫度一直維持在華氏零下280度(約合-173℃)左右。 水星的表面表現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達到幾百千米長,三千米高。有些橫處於環形山的外環處,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們是受壓縮而形成的。據估計,水星表面收縮 卡路裡盆地 了大約0.1%(或在星球半徑上遞減了大約1千米)!

水星表面受到無數次的隕石撞擊,到處坑窪。當水星受到巨大的撞擊後,就會有盆地形成,周圍則由山脈圍繞。在盆地之外是撞擊噴出的物質,以及平坦的熔巖洪流平原。此外,水星在幾十億年的演變過程中,表面還形成許多褶皺、山脊和裂縫,彼此相互交錯。 水星的環形山很類似月球。水星表面最顯著的的特徵(只包括已經被拍攝過的部分)之一是一個直徑達到1360km的衝擊性環形山:卡路裡(Caloris)盆地,是水星上溫度最高的地區。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於太陽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時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對盆地處奇特的地形。水星地形被標記為多起伏的,原因是幾十億年前水星的核心冷卻收縮引起的外殼起皺。大多數的水星表面包括二個不同的年齡層;比較年輕的比較平,或許是因為溶巖浸入了較早地形的結果。除此之外,水星有「顯著性」的「周期性膨脹」。 在地面上觀測水星,幾乎看不到它的細節。1973年11月3日,美國發射了水手10號宇宙飛船,對水星進行飛近探測。它是人類第一個「訪問」水星的宇宙飛船。

在它與水星三次相會的過程中,向地面發回了5000多張照片,為我們了解水星提供了珍貴的信息。在最後一次,它距水星表面僅372千米,拍攝了非常清晰的水星電視圖像。 水星表面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星羅棋布,既有高山,也有平原,還有令人膽寒的懸崖峭壁。據統計,水星上的環形山有上千個,這些環形山比月亮上的環形山的坡度平緩些。 地質構造 水星是太陽系中密度第二高的行星,僅次於地球。據此,科學家們估計水星內部必定存在一個超大的內核,其內核質量甚至可以佔到其總質量的2/3,而相比之下,地球的內核區質量只佔地球總質量的1/3。美國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地磁學系主任,美國信使號水星探測器項目首席科學家西恩·所羅門(Sean Solomon)教授表示:科學界的觀點是認為在太陽系早期的狂暴撞擊時代,水星曾遭遇嚴重撞擊,導致其失去了密度較低的一部分外殼,因此留下了密度相對較大的部分。

而此次信使號探測器的任務中有一項便是通過對水星進行全地表化學成分分析來檢驗這個理論。 水星含鐵的百分率超過任何其他已知的星系行星。這裡有數個的理論被提出來說明水星的高金屬性。 一個理論說本來水星有一個和普通球粒狀隕石相似的金屬—矽酸鹽比率。那時它的質量是我們觀測到質量的大約2.25倍,但在早期太陽系的歷史中的某個時間,一個星子/微星體撞掉了水星的1/6。影響是水星的地殼和地幔失去了。類似的另外一個理論是一個用來解釋地球月亮的形成的,參見巨物影響理論。另一種說,水星可能在所謂太陽星雲早期的造型階段,在太陽爆發出它的能量之前已經穩定。在這個理論中水星那時大約質量是我們觀測到的兩倍;但因為原恆星收縮,水星的溫度到達了大約2500-3500K之間;甚至高達10000K。許多的水星表面的巖石在這種溫度下蒸發,形成"巖石蒸汽",隨後,"巖石蒸汽" 被星際風暴帶走。第三個理論,類似第二個 水星圖解 ,認為水星的外殼層是被太陽風長期侵蝕掉了的, 水星外貌如月,內部卻很像地球,也分為殼、幔、核三層。水星的半徑為2439公裡,是地球半徑的38.2%,18個水星合併起來才抵得上一個地球的大小。億噸,按世界鋼的年產量(約8億噸)計算,可以開採2400億年。

相關焦點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_水星
    水星作為離太陽最近的類地行星,其體積和質量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差不多,自轉為五十八個地球日,相當於地球的兩個月,公轉則是八十七個地球日。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水星表面平均溫度約452K,變化範圍從90-700K,是溫差最大的行星。
  • 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哪個?
    點擊播放 GIF 0.0M主播|芸莉:天津交通廣播主持人、天津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編輯|張弛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其實整個太陽系都是圍繞著太陽轉的,你知道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哪顆嗎?太陽系八大行星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從上面這個圖就能看出來啦,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這次你記住了嗎?為什麼不是九大行星?
  • 如何觀測太陽系最近的行星?
    水星(英語:Mercury),中國稱為辰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的一顆。它也是最小的,並且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的軌道每87.968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圈時也自轉了3圈。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
  • 水星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被太陽吞噬呢?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符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照片眾所周知,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都是非常大的,強大的引力會把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吸住;但與此同時所有的天體都以相當快的速度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 水星離太陽那麼近,為什麼還沒被太陽吞噬呢?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符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中國稱之為辰星。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照片眾所周知,太陽的體積和質量都是非常大的,強大的引力會把太陽系所有的天體都吸住;但與此同時所有的天體都以相當快的速度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體積比木星的衛星還小,但密度僅次於地球!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體積比木星的衛星還小,但密度僅次於地球!在我們人類的文明還沒有如此發達之前,我們人類對身邊事物的探索也是有限的。畢竟什麼技術都不成熟,我們人類能遊歷的範圍也是有限的。而天空中的太陽月球,還有這些繁星,都是在圍繞著地球在旋轉。這個說法一直持續了很久,直到十八世紀,出現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人類對這個宇宙的看法才轉變過來,不過可惜這個還是錯誤的。隨著我們人類文明的大進步,各項科學技術都發達了起來。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宇宙是浩瀚無垠的,根本就沒有什麼中心的存在。但是太陽是這個太陽系的中心,是沒有錯的。
  • 水星離太陽最近卻也更寒冷,金星才是最熱的行星,這是為什麼?
    太陽系擁有八個大小不一特點不同的行星,其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就有三個,分別是水星、金星、和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其中水星離太陽最近,它的公轉圈的半徑都相對於其他七大行星來說最短小
  • 為何離太陽近的是固態行星,而離太陽遠的卻是氣態行星?
    離太陽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有大量重元素高密度的存在,而這樣高密度的物質自然不多,所以也就形成了這麼四個固體行星。而我們熟知的木星、土星雖然大,奈何密度太低,基本就是被某核心聚集起來的大量的氣體形成的東西。
  • 聽過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聲音嗎?揭秘「行星之聲」是如何形成的
    聽過太陽系八大行星的聲音嗎?今天先來說說水星,金星和地球。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在我國被稱為辰星。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所以只會出現在凌晨作為辰星,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
  • 金星並不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為什麼他的表面環境如此惡劣?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金星並不是離太陽最近的星球,為什麼他的表面環境如此惡劣?離最近的水星也是一半冷一半熱,也不像金星溫度如此的高,而且水星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有4600萬公裡,而金星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約1.075億公裡,金星如此高的溫度應該不是像水星那樣太陽照射的緣故,那麼是什麼原因呢?
  • 太陽系外,離我們最近的行星是什麼樣?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近的系外行星圍繞比鄰星旋轉,距離我們的地球4.2光年。這顆行星的真實外觀是未知的ESO/M. Kornmesser天文學家幾乎每天都在發現新的系外行星。但是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在哪,這個答案可能不會改變,因為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兩顆行星圍繞著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 比鄰星。
  • 天文新發現: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新生行星 至少比太陽年輕千倍
    以往天文學家新發現的行星通常都是「老行星」,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2月10日在美國天文學會發表論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顆新生的「巨嬰」系外行星「2MASS 1155-7919 b」,離地球只有330光年,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年輕行星。
  • 硬核發現: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可能擁有第二個行星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第二顆系外行星,它是圍繞著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的。候選行星Proxima c,其質量約為海王星的一半,它繞恆星運行的距離比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大1.5倍。由於這個距離以及恆星相對較涼的事實,行星可能會非常冷。
  • 今年的今天,地球離太陽最近!
    其實行星離太陽更近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尋常的,這是一種發生在日曆年初的正常現象。地球沿橢圓形軌道運行,因此在365.25天的旅程中,它與太陽的距離會發生變化。據報導,美國東部時間周日(1月5日)凌晨2點48分,地球到達近日點,也就是離太陽最近的時刻。
  •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如果是一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和一顆像地球一樣的行星,那我們將無法看見它。 那些在外形尺寸上與它們的母星接近的行星,以及那些與我們看恆星的視線一致的行星,它們阻擋了更大比例的光,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看它。又一次,一個環繞在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周圍的類地行星將幾乎無法看見並且就處在克卜勒工程所能找到的極限。
  • 風雲氣象專題—行星—水星
    風雲氣象 1.水星的基本介紹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符號:),在太陽系八大行星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
  • 畢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可能沒有行星
    質量上更接近母星的行星引力更強,更容易被測量。如果是一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和一顆像地球一樣的行星,那我們將無法看見它。那些在外形尺寸上與它們的母星接近的行星,以及那些與我們看恆星的視線一致的行星,它們阻擋了更大比例的光,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看它。
  • 哪些行星較為常見?
    哪些行星較為常見?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那麼,現在已知的行星有哪些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水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水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符號為,中國稱為辰星,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周,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
  • 一起聊行星(1)——水星
    在中國,古代稱水星為辰星,從地球上觀測「水星」時,它一般都出現在太陽的兩側,距太陽的距離總保持在三十度內。這裡的「度」,為中國古代的單位,三十度左右約為一「辰」。所以由運動距離來定「水星」名為「辰星」。
  • 是不是離太陽越近的行星,溫度就越高呢?
    太陽給我們帶來熱量,那是不是離太陽越近的行星溫度就越高呢?明明離太陽最近,為何水星上卻是「冰火兩重天」? 太陽系行星的溫度一般取決於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但也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