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

2021-01-12 騰訊網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2008年,天文學家便宣布捕捉到一個類似的背影,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然而,類似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 質量遠遠超過大陽。

此次有關這顆最近被確認的天體的照片由夏威夷昴星望遠鏡於5月和8月拍攝,當時一個新的行星搜尋設備正在接受早期測試。研究小組成員、普林斯頓大學的麥可·麥克艾爾瓦恩表示,這顆類行星天體被稱為「GJ758B」,所繞母星質量和溫度與我們的太陽相當,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為300萬億英裡(約合489萬億公裡),大約相當於50光年。

科學家尚無法確認這顆天體到底是一顆較大行星還是一顆褐矮星。褐矮星是宇宙中的不稱職成員,也被稱為「失敗的恆星」。據他們估計,這顆天體的質量是木星的10~40倍。質量超過13顆木星的天體通常被視為褐矮星,低於這一質量便無法發生核反應。

麥克艾爾瓦思表示,不管是哪一種情況,能夠獲取這顆天體的圖像都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他在接受太空網 採訪時說:「褐矮星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現象非常罕見。能夠發現一顆溫度如此低、質量如此小的天體繞附近一顆恆星運行並構成與我們的太陽系類似的系統令人非常興奮。」

這顆類行星天體當前與所繞恆星之間的距離至少是地日距離的29倍,或者說相當於太陽與海王星之間的距離。麥克艾爾瓦恩說,類似這樣的大體積類行星天體在這一地區繞恆星運行這一事實,無疑向有關行星如何形成的傳統觀點發出了挑戰。天文學家一直認為,絕大多數大體積行星要麼距離所繞恆星更近、要麼更遠,但不會在類似GJ758B當前所在區域這樣的地方出現。

華盛頓特區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艾倫鮑說:「一個質量非常小的天體繞一顆類日恆星運行這一發現再次提醒我們,我們對繞附近恆星運行的氣態巨行星和褐矮星仍知之甚少。類似這樣的觀測將促使理論家開動腦筋,弄清楚迄今為止尚未被發現的天體如何形成和進化。」鮑斯並沒有參與此項研究。

安裝在昴星望遠鏡上的行星搜尋設備被稱為「自適應光學高對比日冕成像儀」(簡稱 HICIAO),是新一代專門用於探測繞一顆明亮恆星運行的暗天體的設備之一,它們採用遮蔽恆星強烈光線這種搜尋方式。科學家表示望遠鏡獲取的圖片也揭示了另一個繞類日恆星運行的天體,他們將其稱之為「GJ758C」。為了確認GJ758C到底是在恆星附近活動還是只是一種表象,天文學家仍需要進行更多觀測。

研究小組成員包括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夏威夷大學、多倫多大學、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以及日本東京國家天文臺的科學家。

相關焦點

  • 類日恆星周圍首次發現類行星
    包括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等在內的科研團隊近日發表公報聲稱,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照片。相關論文已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       2008年,天文學家曾經拍攝到一個類似的天體模式,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不過該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質量遠遠超過太陽。而此次天文學家藉助美國夏威夷的8米口徑「昴宿星團」天文望遠鏡,首次拍攝到在太陽系外類日恆星GJ 758附近,有一顆圍繞該恆星運行的天體。
  • 天文學家首次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兩顆行星
    ,在一顆類日恆星(左上,經過技術遮擋)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ESO天文學家首次通過直接成像法,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這個行星系統距離我們大約300光年,名為TYC 8998-760-1。它就像是我們太陽系早年的翻版。
  • 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類太陽恆星周圍多行星系統圖像
    外媒稱,當地時間周二發表於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的一篇論文說,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圍繞一顆類太陽恆星的多行星系統的圖像。據合眾國際社網站7月22日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拍攝到了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的照片。科學家通過對這顆距地球300光年的類太陽恆星的觀測,發現了兩顆巨型系外行星。
  • 歷史首次!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太陽系含有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還有從太陽系的形成方式上來看,天文學家很清楚宇宙中的行星數量必然是要遠多於恆星的。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又稱柏勒洛豐),這顆行星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50光年。
  • 科學家首次拍到類太陽系恆星系統照片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首次拍到了兩顆地外行星繞其太陽運行的照片。 這兩顆行星圍繞著一顆和太陽類似的恆星旋轉,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距離地球約三百光年,比太陽年輕很多,只有1,700萬年左右的歷史。也就是說,這個恆星系統有點像年輕的太陽系。 地外行星的照片非常罕見,這是至今拍到的第一張兩顆地外行星繞行類太陽恆星的照片,也是第三張有兩顆地外行星繞行恆星的照片。
  • 人類首次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蹤跡
    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網站日前報導,2008年11月13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保爾•卡拉斯(Paul Kalas)研究團組,向全世界發布了恆星「北落師門」有行星環繞運動的照片。這是人類首次實際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的蹤跡。
  • 人類首次發現彗星環繞一顆類太陽恆星運行
    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研究小組首次發現冰晶彗星環繞一顆類似太陽的鄰近恆星運行,通過研究環繞該恆星的殘骸物質,有助於揭曉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列(ALMA)的觀測數據研究宇宙中最寒冷天體釋放的光線,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採集到環繞HD 181327恆星周圍存在著少量一氧化碳氣體,該氣體數量等級類似於太陽系的彗星。據悉,HD 181327恆星距離地球160光年。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一顆繞雙恆星系統運行的奇異行星
    通過使用來自環繞雙星的原始行星盤的獨立的無線電觀測數據,我們現在可以確切知道有多少圍繞雙星的行星是與它們的雙星平面不一致的。克卜勒-16b的發現曾公布於2011年,這是第一顆環繞多恆星系統的系外行星。隨著發現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我們開始意識到,圍繞雙星和多星運行的複雜系統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奇幻故事。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個已知的行星繞白矮星運行
    想像一下一個昏暗的,後期階段的恆星,它大約與地球大小一樣,每34小時繞其運行一個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這將是一個奇異的景象,較小但較密的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不匹配的天體。白矮星可能適合木星的「大紅色斑點」,讓您感覺到這顆恆星系統看起來多麼奇怪。
  • 科學家發現古氣態巨行星核心 正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在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近距離軌道上運行的氣態巨行星完整暴露核心。 這一發現將給天文學家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來探測一個古老外星世界的核心,他們的發現可以讓我們了解太陽系中氣體巨行星的核心,包括木星和土星。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繞白矮星運行的系外氣態巨行星正被「蒸發」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巨大的冰冷行星,它在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的超高溫殘骸運行時正被蒸發。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是首次觀察到一顆系外氣態巨行星圍繞這種恆星運行的證據。這一發現為天文學家研究未來數十億年的太陽系命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窗口。
  • 一顆巨大的天體,其運行軌道很奇特,它為尋找第九行星提供了思路
    科學家推測有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它被稱為「第九大行星」 在太陽系的遠端,海王星之外,存在著一顆冰冷天體,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移動著,這顆巨大的系外行星在336光年外正圍繞著一顆雙星運行。
  • 雙星伴「日」!多行星類日恆星系統有了「全家福」
    科學家首次直接給類日恆星系統拍攝「全家福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  天文學家首次直接給繞類日恆星旋轉的多行星系統拍攝「全家福」。據美國太空網22日報導,一項新研究稱,位於智利的隸屬於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了兩顆氣態巨行星繞類日恆星TYC 8998-760-1旋轉的情景,鑑於TYC 8998-760-1是「小鮮肉版」的太陽,因此,最新研究有助科學家管窺太陽系年輕時的情景。
  • 雙星伴「日」!多行星類日恆星系統有了「全家福」
    科學家首次直接給類日恆星系統拍攝「全家福」。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天文學家首次直接給繞類日恆星旋轉的多行星系統拍攝「全家福」。據美國太空網22日報導,一項新研究稱,位於智利的隸屬於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了兩顆氣態巨行星繞類日恆星TYC 8998-760-1旋轉的情景,鑑於TYC 8998-760-1是「小鮮肉版」的太陽,因此,最新研究有助科學家管窺太陽系年輕時的情景。研究人員表示,此前只有兩個多行星系統被直接成像,且這兩顆恆星都不是類日恆星。此外,即便給一顆系外行星直接成像也並非易事。
  • 在一個三恆星系統中,一顆罕見的行星繞一個奇怪的軌道運行
    天文學家已經證實存在一顆距地球1,800光年的三恆星系外行星。在多星系統中擁有行星非常罕見,而該三恆星系統中的行星軌道排列非常奇異,使得該天體顯得特別不尋常。圖註:插圖顯示KOI-5Ab行星在其恆星前通過,背景中還有另外兩個恆星伴星。
  • 首次發現行星繞白矮星運行證據!天文學家:這給地球命運帶來希望
    全球範圍內13個研究所的200多名天文學家參與了這個計劃。當天文學家對7000多顆白矮星進行觀測研究的時候發現「WDJ0914+1914」呈現出不同的性質,因為從微弱變化的光線中檢測出了不同的微量化學元素,這在其它白矮星觀測中是不存在的。研究發現這些微量元素是從氣體盤中由外向內而來,這意味著還有一顆天體在環繞著白矮星運動,並且受其氣體盤的影響。
  • 天文學家發現最小的一顆「流氓」行星OGLE-2016-BLG-1928 似乎是系外類地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最小的一顆「流氓」行星OGLE-2016-BLG-1928 似乎是系外類地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我們發現的幾乎每顆行星都圍繞著某顆恆星運行
  • 科學家通過引力透鏡技術發現一顆罕見的類地行星
    紐西蘭的天文學家利用引力透鏡技術,在太空深處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行星,這顆行星被命名為"ogle -2018- blg -0677",行星和它的主恆星距離地球25000光年之外。這不僅是目前人類新發現的大小和軌道都和地球接近的類地行星,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遠的行星之一。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坎特伯雷大學的埃雷拉馬丁博士(Dr.
  • 衛星繞行星運行,行星繞恆星運行,整個銀河系都圍繞這個天體運行
    宇宙天體都是以質量為王,當小質量天體遇到大質量天體的時候,那就只能處於從屬地位。比如衛星的質量通常不如行星,所以衛星都圍繞行星運行,如月亮圍繞地球轉;而行星的質量不如恆星,因此行星都圍繞恆星運行,地球圍著太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