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重大消息公布:40 光年外恆星周圍發現 7 顆類地行星

2020-11-27 IT之家

北京時間2月23日凌晨2點,美國宇航局在總部召開發布會,宣布在一顆近距離小質量恆星的周圍發現多達7顆大小與地球接近的系外行星,並且這幾顆行星相互之間的距離很近,基本都位於這顆恆星周圍的宜居帶範圍內,因此理論上都有可能存在大氣和海洋,從而讓人對其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充滿遐想。這項發現表明,類似俄羅斯套碗一般擠在一起的小型巖石行星系統可能是相當普遍存在的,或許這將成為在銀河系中搜尋外星生命的最佳目的地。

▲美國宇航局宣布在一顆近距離小質量恆星的周圍發現多達7顆大小與地球接近的系外行星,並且這幾顆行星相互之間的距離很近,基本都位於這顆恆星周圍的宜居帶範圍內,因此理論上都有可能存在大氣和海洋

系外行星,英文Exoplanets,是指圍繞其他恆星(而不是太陽)運行的行星。利用各種方法,人類目前已經確認3449顆系外行星,另有4696顆疑似目標等待確認。在所有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中,有348顆可能屬於擁有巖石表面的類地行星。

此次發現所涉及的恆星編號TRAPPIST-1,這是一顆距離地球大約40光年的小型恆星。在2016年5月,一個由比利時列日大學科學家米歇爾·格林(Michal Gillon)領銜的研究組宣布了他們的發現:這顆恆星周圍存在三顆距離很近,且很可能是巖石質地的行星,分別編號為TRAPPIST-1b,c和d。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系統毫無疑問將被列入搜尋地外生命的最高優先級目的地之一,但這一系統的發現的意義還遠不止於此。

每一顆行星都是在其通過恆星前方時,由於遮擋恆星光芒,造成恆星亮度短暫性下降而被發現的。隨著該研究組不斷嚴密監視這一恆星,他們逐漸意識到三顆行星是無法解釋他們所觀測到的恆星亮度變化模式的。格林表示:「到了某個階段,我們發現我們沒辦法解釋這些光變效應了。」

新發現的行星

現在,利用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對該恆星進行了長達連續3周的觀測之後,格林的研究組終於揭開了謎團:TRAPPIST-1恆星的周圍並非只存在3顆行星,而是7顆!

距離恆星最近的兩顆系外行星,也就是TRAPPIST-1b和c沒有變化,但是它們的外側發生了巨大改變:編號從d一直到h,其中行星TRAPPIST-1h的軌道位於相當外側,因此公轉的周期也比較長,因此只被觀測了1次。所有這些行星都比火星要大,大約介於地球直徑的40%~1.4倍之間。作為整體來看,這些行星的密度可能低於地球的密度,或許和木星的冰凍衛星的密度相當。

另外,所有這些行星的軌道都比水星到太陽的軌道更近,因此其公轉周期都很短,介於一天到一個半星期之間。因為TRAPPIST-1相比太陽質量要小得多,也暗弱的多,因此在這樣的近距離上,這些行星反而能夠接受到比較適宜數量的光熱,從而允許液態水在其表面存在。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構建的TRAPPIST-1周圍行星的氣候模型顯示,這些行星表面的水體很有可能在過去已經由於蒸發和恆星耀斑轟擊而全部喪失,從而使其不再具備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

但同樣的計算機模型顯示,此次新發現的e,f和g這三顆行星的情況可能要好得多,因此仍然有可能擁有原始的海洋。另外科學家們同樣認為在最內側,因此溫度也最高的三顆行星表面仍有可能存在小片的水體,而在最外側的幾顆行星上,也完全有可能存在冰雪消融而產生液態水體的情況。

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史蒂芬·凱恩(Stephen Kane)表示,這項發現對於地外生命搜尋的意義還不僅限於此。恆星TRAPPIST-1周圍的這一大批行星在很多方面都讓人想到木星的冰衛星們:它們擠在一起靠的很近,並且相互之間存在引力攝動效應。比如最內側的那顆行星每公轉8圈,第二顆行星正好公轉5圈,第三顆行星正好公轉3圈,而第四顆則公轉2圈,這是一種8:5:3:2的軌道共振關係。

這種緊密的引力鐘擺效應可能會更加有利於生命在這些不同星球上的擴散。凱恩表示:「我認為這種關係將極大地增加物質在這些星球之間發生交換的可能性。只要在一顆行星上出現生命物質,很快這些物質就會擴散到其他幾顆鄰近的行星上去。」

需要後續更多觀測

格林的團隊現在正計劃嘗試確定這些行星的質量大小。這將有助於他們判斷這一系統的成因,並評估該系統最內側的行星表面擁有火山的可能性,就像木星最內側的冰衛星——木衛一(Io)那樣。他們同時也在努力弄清楚恆星TRAPPIST-1的這種情況究竟是一種特例還是普遍情況,如果是後者,那就意味著這樣的情況在小質量恆星中是相當普遍的。格林表示:「那樣將會非常有趣。」

目前,正有另一個項目正嘗試在該系統內搜尋生命存在的跡象,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結果。利用哈勃空間望遠鏡,研究團隊已經在TRAPPIST-1b,c,d,e,f和g行星的周圍發現了模糊的大氣狀痕跡,而即將在2018年發射升空的新一代「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將有能力對這些行星的大氣化學成分開展詳細分析和研究。

但是在目前階段,對於這幾顆行星,我們很多的猜想都還僅僅是猜想而已。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行星靠的如此之近,一旦一顆行星受到隕星撞擊,物質很容易在不同行星之間發生交換。但除此之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也開玩笑的說,那上面要是有人,那麼在不同行星之間串門也會非常便捷。但是請記住,在更多的觀測數據獲取之前,很多事情都言之尚早

視頻:點此觀看

相關焦點

  • NASA又搞大新聞,40光年外發現7顆類地行星!
    至少7顆行星繞著距離地球大約40光年的一顆紅矮星旋轉,它們的大小都類似於地球。這幅藝術想像畫描繪了在其中一顆行星上空看到的整個行星系統。圖片來源:ESO/N.圖片來源:NASATRAPPIST-1是一顆個頭很小、溫度較低的恆星——這類恆星被稱為M8型紅矮星。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8%,半徑是太陽的10%(只比木星大了一點點),亮度微弱到只有太陽的1/2000。對於搜尋行星的天文學家來說,這些信息可謂好壞參半。這顆恆星相對黯淡,所以很難測量它星光之中的細微變化。所幸,它離我們不遠,只有不到40光年,所以儘管本身很暗,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看個清楚。
  • NASA:39光年外7顆類地行星繞同一恆星運轉3顆或有生命
    美國宇航局(NASA)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系外行星探索的重大發現。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的宇宙中,有7顆類地行星圍繞著一顆叫做Trappist-1的矮星運轉, 所有這7顆行星表面上都可能有維繫生命所必需的水的存在。
  • 類日恆星周圍首次發現類行星
    包括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等在內的科研團隊近日發表公報聲稱,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照片。      2008年,天文學家曾經拍攝到一個類似的天體模式,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不過該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質量遠遠超過太陽。而此次天文學家藉助美國夏威夷的8米口徑「昴宿星團」天文望遠鏡,首次拍攝到在太陽系外類日恆星GJ 758附近,有一顆圍繞該恆星運行的天體。
  • 40光年外發現三顆類地行星 或適宜生命存活
    5月2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的論文聲稱,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探測到距離地球40光年外存在著三顆類地行星,這三顆星球位於另一個星系,繞一顆名為TRAPPIST-1的低溫褐矮星(褐矮星是處於最小恆星與最大行星之間大小的天體,類似恆星,但質量不夠大,不足以在核心點燃聚變反應——觀察者網注)環行。科學家認為其中至少有一顆適宜生命存活。
  • NASA宣布發現7顆類地行星 3個或有生命存在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衍龍】美國航天局22日宣布,40光年外發現酷似太陽系的行星系。據美國航天局消息,荷蘭牽頭的科研團隊宣布發現類地行星,至少三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七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距離地球40光年的恆星運行。香港東網2月23日報導稱,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水瓶座之中,發現一個行星系中竟有7個類似地球的行星,其中3個更可能有生命存在,成為迄今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最有可能找到生命的地方。
  • NASA重大發現:七顆類地球行星可能存在生命
    美國宇航局NASA北京時間2月23日凌晨2點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一項重大發現。在距離地球40光年距離的一顆小恆星周圍有七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圍繞。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真正有機會研究太陽系以外的生命跡象。「當人類看到活的外星人,會不會太激動了?」
  • 40光年外發現三顆行星,這是地外生命探索的最佳目標!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三顆類地大小的行星坐落於宜居帶。
  •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4光年的恆星周圍發現三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04光年的恆星周圍發現三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來源:騰訊科技 • 2019-05-17 11:13:09
  • 73光年外,發現3顆類地行星,很遺憾,可能都不適宜我們居住
    但是很遺憾,在過去幾十年的深空探索中,我們雖然發現了成千上萬顆系外行星,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宜居星球。雖然如此,我們並沒有放棄,哪怕遙遠的宇宙深空中存在一顆疑似宜居星球,我們也會對它進行了解,確認是否就是我們要找的目標,為以後星際旅行、星際移民做準備。隨著我們在這方面的不斷努力,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果,也不斷傳來發現地外行星的消息。
  • 【熱點】7顆類地行星被發現,可能會有新的生命!
    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首次在一顆恆星周圍,發現了七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七顆行星都可能有液態水的存在,其中三顆確定位於宜居帶,可能有生命存在。  驚喜!尋找第二個地球指日可待!   美國航天局22日宣布,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在距地球僅40光年外發現圍繞單一恆星運行的7顆系外行星。天文學家認為,這一酷似太陽系的行星系,堪稱迄今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點。
  • 科學家發現22光年外有個7顆行星的恆星系統,有3顆位於宜居帶中
    迄今為止,我們人類仍然只知道我們所在的地球上有生命,然而地球只是太空中的一顆普通星球,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也只是銀河係數千億顆恆星系統中的一個,很難說其他地方就沒有生命存在。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進行著關於地外生命的探索,其探尋的參考對象,就是類似於我們地球這樣的星球——位於某個行星系統中的宜居帶,有了適宜的溫度,有大氣層和液態水存在等等,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們已經找到了數百顆類似地球條件的類地行星,雖然還不敢確定這些星球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但是其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 20光年內的類地行星
    因此,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預估潛在的宜居行星的數量。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很受歡迎的研究目標,這類恆星被稱為G型黃矮星。一份名為《克卜勒數據顯示,類似太陽的恆星周圍存在巖石性宜居帶行星》的研究報告近期在網上發表,描述了他們的發現,該論文也將很快發表在《天文期刊》上。這項研究是由NASA的科學家們進行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研究所、天文臺和實驗室的同事們也加入了研究。
  • NASA又發現10顆類地行星,壞消息!我們對它們還知之甚少
    顆新的候選行星,其中10顆行星大小與地球接近,位於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表面可能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態水。NASA在一份聲明中說,新發現讓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太陽系外候選行星達到4034顆,其中2335顆已被確認為真正的行星。在這些行星中,49顆被認為是類似地球大小的宜居帶候選行星,其中30多顆已獲得確認。
  • "克卜勒-22b"NASA證實發現首顆適合居住類地行星
    圖:克卜勒-22b,這是一顆運行在一顆類太陽恆星周遭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美國宇航局所屬克卜勒空間望遠鏡近日確認了首顆位於所謂「宜居帶」中,並且圍繞一顆和我們的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的系外行星。
  • 300光年外怪異類日恆星吞噬行星:或可了解行星早期進化
    這顆死星的怪異之處在於,它有時會吞噬自己的一些行星。研究人員認為,從這顆死星身上或許可以了解行星系統早期進化的過程。天文學家們的發現成果發表於《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之上。這顆死星的怪異之處在於,它有時會吞噬自己的一些行星研究項目負責人、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家雅各布-比恩介紹說,「這並不代表太陽也會隨時『吃掉』我們的地球。但是,這一發現可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提示,這種野蠻的歷史可能普遍存在於絕大多數行星系統中,包括我們所處的行星系統。」多年來,比恩研究團隊一直在參與一項搜星計劃,致力於尋找太陽孿生兄弟周圍的行星系統。
  • NASA在1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但是浩瀚無邊是否還存在著另外的類地行星?我們能否前往其居住呢?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具有2000億顆恆星,直徑達到了十萬光年。其中不乏很多位於生命生存的宜居帶。這不就在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了新的發現。
  • NASA宣布又發現一顆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300光年!
    隨著人類觀察宇宙的設備越來越先進,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在宇宙中找到第二顆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在理論上大多數恆星系都存在一個適宜生命的宜居帶,如果科學家在這些恆星的宜居範圍尋找行星,不僅能夠發現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甚至還能發現地外生命,近幾年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多顆有液態水的宜居星球,只是大多數都在數百萬光年以外的地方
  • 100光年外發現首顆流浪行星不繞恆星運轉(圖)
    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設施,該項研究的很多工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    北京時間11月16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文學家們首次發現一顆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轉,而是在宇宙中自由飄蕩的「流浪行星」。    對於這項發現,天文學家們顯得毫不意外,因為他們早就已經猜測其存在,並且已經花費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試圖找到這樣的一顆流浪行星。當然這樣的搜尋將是極為困難的,它常常會被人們形象地描述為「在幾千個柴火堆裡找一根繡花針」。天文學家們猜測這顆孤獨的行星可能是在其形成之初便被拋了出去,它現在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自由流浪於距離地球約100光年的空間之中。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恆星系統,包括三顆類地行星,兩顆超級地球
    奧維耶多大學的天文學家通過分析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衛星的K2任務收集到的數據,發現了這些遙遠的系外行星。這些行星並不是由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的,而是通過分析恆星的光譜發現的。當行星定期從恆星前方經過時,就會造成恆星的亮度發生輕微變化,這就是凌日現象,由此可以推斷出這些行星的存在。
  • 美國宇航局的望遠鏡發現了三顆隱藏在附近恆星周圍的有趣行星
    美國宇航局的過境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剛剛在附近一顆恆星發現三顆迷人的行星,取得了另一項科學成就。一個是超級地球,比我們自己的星球略大。另外兩個是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你找不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