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NASA又發現10顆類地行星,壞消息!我們對它們還知之甚少

2021-02-15 科技日報

據美國《科學》雜誌官網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9日宣布,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又發現了219顆新的候選行星,其中10顆行星大小與地球接近,位於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表面可能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態水。

NASA在一份聲明中說,新發現讓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太陽系外候選行星達到4034顆,其中2335顆已被確認為真正的行星。在這些行星中,49顆被認為是類似地球大小的宜居帶候選行星,其中30多顆已獲得確認。

克卜勒於2009年3月發射升空,是全球首個專門用於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太空飛行器,最新公布的候選行星是克卜勒「上崗」頭4年對天鵝座空域進行觀測後獲得的最後一批成果。NASA克卜勒項目科學家馬裡奧·佩雷斯表示:「克卜勒提供的數據獨一無二,因為它是唯一一份囊括了這些類地行星信息的數據集,理解這些類地行星在星系中的出現頻率,有助於NASA在未來的任務中直接為另一個地球拍照。」

克卜勒項目研究員蘇珊·馬拉利說:「這10顆類地行星中,KOI-7711最引人注目,因為其大小和軌道最接近地球,但目前我們對這顆行星了解還太少。」

在克卜勒升空之前,科學家們僅知道一些木星大小的巨行星,但克卜勒讓他們見識了更多種類的系外行星。克卜勒的觀測數據表明,絕大多數系外行星可歸為兩類:一類是巖石行星,直徑不到地球的1.5倍;另一類是氣態行星,直徑是地球的2倍到3.5倍,比海王星略小一些。但在所發現的系外行星中,很少有行星的尺寸介於地球的1.5倍到2倍之間。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班傑明·富爾頓說,把系外行星分成不同的兩個類別,「就像發現哺乳動物和蜥蜴組成系譜樹上兩個不同的分支」,造成這兩個分支的原因在於,行星形成過程中所處的環境以及其抓住氫氣等揮發性氣體的能力不同。

相關焦點

  • NASA又發現10顆類地行星!下一步會是什麼?
    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9日宣布了太陽系外219顆新發現的候選行星,包括10「類地」行星,他們大小與地球姐姐,位於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表面可能存在生命必需的液態水。這些行星目前還只是「候選」行星,天文學家還將進一步確定他們的發現。 「這10顆類地行星中,KOI-7711行星最引人注目,因為其大小和軌道最接近地球,但目前我們對這顆星星了解還太少。
  • "克卜勒-22b"NASA證實發現首顆適合居住類地行星
    圖:克卜勒-22b,這是一顆運行在一顆類太陽恆星周遭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美國宇航局所屬克卜勒空間望遠鏡近日確認了首顆位於所謂「宜居帶」中,並且圍繞一顆和我們的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公轉的系外行星。
  • NASA剛剛公布10顆很像地球的類地行星
    其中10顆類地行星處在宜居帶上,這其中又有7顆很像地球。▲藝術家依據天文學家數據,描繪的克卜勒452b類地行星的可能外觀,這是一個處於宜居帶上的、最接近地球的外星世界。▲藝術家繪製的TRAPPIST-1恆星系統,7顆類地行星中,竟有三顆處在宜居帶上。
  • NASA又搞大新聞,40光年外發現7顆類地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7顆行星,繞著離我們不遠的一顆恆星旋轉!還不只是如此,所有這些行星的個頭都跟地球差不多,其中幾顆到它們的「太陽」距離剛好,可能擁有適宜的表面溫度。這顆恆星被稱為2MASS J23062928-0502285,這個名字來自於2MASS巡天項目,後面那串數字標明了它在天空中的坐標。
  • NASA 重大消息公布:40 光年外恆星周圍發現 7 顆類地行星
    在所有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中,有348顆可能屬於擁有巖石表面的類地行星。此次發現所涉及的恆星編號TRAPPIST-1,這是一顆距離地球大約40光年的小型恆星。在2016年5月,一個由比利時列日大學科學家米歇爾·格林(Michal Gillon)領銜的研究組宣布了他們的發現:這顆恆星周圍存在三顆距離很近,且很可能是巖石質地的行星,分別編號為TRAPPIST-1b,c和d。
  • 系外行星新發現!NASA宣布再發現10個類地行星(圖)
    NASA宣布再發現10個類地行星(圖) 原標題:   中新網6月20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19日宣布,再發現219顆疑似系外行星(exoplanet),其中包括10個處於它們行星系內宜居帶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的條件容許液態水存在於行星表面,可能孕育生命,這是尋找可居住星球的一個關鍵特徵
  • 和學生們聊聊NASA最新發現的7顆類地行星吧
    這是人類首次發現如此多的類地行星在一個恆星周圍繞轉,甚至比圍繞太陽轉動的類地行星還要多(太陽系中只有4個巖質的類地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自從人類在90年代初探測到第一個地外行星以來,截至2017年2月15日,天文學家們已經在2687顆恆星周圍發現了5000多顆地外行星。
  • NASA宣布發現7顆類地行星 3個或有生命存在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衍龍】美國航天局22日宣布,40光年外發現酷似太陽系的行星系。據美國航天局消息,荷蘭牽頭的科研團隊宣布發現類地行星,至少三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七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距離地球40光年的恆星運行。香港東網2月23日報導稱,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水瓶座之中,發現一個行星系中竟有7個類似地球的行星,其中3個更可能有生命存在,成為迄今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最有可能找到生命的地方。
  • 【熱點】7顆類地行星被發現,可能會有新的生命!
    這個距離地球39光年的「迷你太陽系」中,有7個地質和大小都類似地球的行星,圍繞紅矮星「Trappist-1」公轉,是天文學家首次發現有著這麼多個類地行星的行星系。    看到這裡,你大概會認為,這些行星該被烤焦了。不過別忘了,TRAPPIST-1是一顆小恆星,表面溫度只有2300℃。儘管那些行星扎堆圍聚在它身邊,但正因為這顆恆星「陽光」微弱,那些行星接受到的熱量實際上還不錯。這些行星表面上的實際溫度,目前還不可能得知,但使用計算機模型,再對這些行星的成分、大小、大氣等數據加以猜測,科學家能夠估算它們的表面溫度。
  • 系外類地行星光譜中首次發現水分子
    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系外巖石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有趣的是,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所謂的宜居帶中,讓它成為銀河系中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跡象的地方之一。由克卜勒太空天文臺發現的K2-18b行星位於110光年之外。初步掃描表明,這顆系外行星是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說,它是一顆比地球大的巖石行星,而且具有大氣層。
  • 科學家證實 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    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73光年外,發現3顆類地行星,很遺憾,可能都不適宜我們居住
    隨著航天技術的出現,我們人類已經可以飛出地球,踏上月球表面。即使我們暫時沒法到達更加遙遠的外星球上,我們還是一直在努力,尋找另一個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很遺憾,在過去幾十年的深空探索中,我們雖然發現了成千上萬顆系外行星,但是,始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宜居星球。
  • NASA:39光年外7顆類地行星繞同一恆星運轉3顆或有生命
    美國宇航局(NASA)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系外行星探索的重大發現。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只有39光年的宇宙中,有7顆類地行星圍繞著一顆叫做Trappist-1的矮星運轉, 所有這7顆行星表面上都可能有維繫生命所必需的水的存在。
  • 為什麼說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將會是一個壞消息?
    (遠古火星想像圖)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至少在火星上應該存在過生命,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發現了火星生命,對人類意味著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有不少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起碼可以消除人類在宇宙中的孤獨感,然而假如我們仔細思考的話,就會發現這很可能是一個壞消息。
  • 20光年內的類地行星
    因此,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預估潛在的宜居行星的數量。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很受歡迎的研究目標,這類恆星被稱為G型黃矮星。圖片來源:NASA Ames / SETI/ JPL-Caltech / T·Pyle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於2009年開始投入使用,至2018年由於燃料耗盡正式退役,迄今為止大多數系外行星的發現都有它的功勞。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行星數量,科學家們現在估計銀河系中的行星可能比恆星還要多(最新估計稱,其中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NASA重大發現:七顆類地球行星可能存在生命
    最新發現的七顆行星在同一恆星的宜居帶也挺重要的,而且非常接近地球。」這顆恆星名叫Trappist-1,離地球40光年,約235萬億英裡的距離。在天文學上,這已經是非常近的距離了。而且更讓天文學家振奮的是,這七顆行星軌道的外置非常適宜人類觀察它們的細節。
  • 「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  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我們並不孤單!科學家發現24個更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
    這些系外類地行星有著比地球更古老的年齡,更大的體積以及更溫暖和潮溼的環境等特點。超宜居行星更慢的公轉速度也有助於生命更加彭勃的發展。他們對望遠鏡在太陽系外發現的4500顆已知的系外行星進行了分類。雖然系外行星是類地行星,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都有類地生命。科學家們解釋說,這些行星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們都擁有共同的條件,這些條件使得生命得以存在並得以延續。
  • 鬩神星的發現,這顆類冥王星的天體,引起了科學界的「腥風血雨」
    發現   厄裡斯於2003年10月21日被M.E.布朗(Mike Brown)、C.A.特魯希略(Chad Trujillo)和D.拉比諾維茨(David Rabinowitz)在帕洛馬天文臺發現。
  • 那顆被NASA發現的「新地球」 究竟是誰的家園?
    人類致力於尋找像地球一樣或類似的,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類地行星。而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是NASA專門為尋找類地行星的克卜勒任務設計建造,並在2009年3月成功發射升空的一臺太空望遠鏡。這臺望遠鏡飛出大氣層之後,進入了一條尾隨地球的公轉軌道,圍繞太陽旋轉。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如何發現類地行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