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實 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2021-01-18 中國青年網

 

 

  【科技訊】12月25日消息,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公開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們以新研究得出結論,地球這種尺寸的行星可以在整個宇宙範圍內尋找得到,而不用像此前理論所固守的,認為只能在金屬含量豐沛的恆星周圍發現。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

  

  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因為宇宙中氫和氦的組成量佔壓倒性「勝利」,其他更重的元素在此地都被稱之為金屬,那麼所謂的「富金屬」,很可能是指該星球的碳化合物含量很多,而不是真的有很多地球上的金屬元素。

  

  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拉爾斯·班海夫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地基望遠鏡觀測了152顆恆星及它們「麾下」226顆潛在行星的光譜,隨後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進行甄別,以確定恆星的組成成分。最終他們發現,幾百顆較小的系外行星所圍繞的恆星,其金屬豐度不一而足。那些金屬含量低到只相當於太陽金屬量四分之一的恆星,卻「掌握」著一至四枚尺寸類似地球的行星。

  

  儘管判斷為類地行星還要考量其他因素,但首要的是它們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而目前的新發現被認為是人類搜尋類地行星中的一個好消息。「它們成為普遍分布的了。」班海夫指出。現在,類地行星可能會出現的星系中,並不需要一個像太陽般「特定模樣」的「母親」——它們的主恆星完全可以是顆低金屬恆星。

  

  耶魯大學長期進行行星狩獵工作的德布拉·菲舍爾表示,這一結果應在預期內。恆星的低金屬含量能使行星的增長速度放緩,更有利於行星長成「體積小、多巖石」的樣子。而像以前那樣將恆星金屬豐度和類地行星的出現掛鈎在一起,只會是「氣態巨行星(即類木行星)的好事,巖石行星(即類地行星)的壞事」。

  

  美國天文學會第220次會議上討論了這一研究。而《科學》雜誌在線版認為其也導致一個推論:擴大範圍去看,如果那些較小行星中的確有和人類近似的物種存在,那它們出現的歷史可能要早於我們非常多時間,因其生活的星球可能會在地球形成的數十億年之前就誕生出來。這宇宙漫長的過去就不知有多少文明興起又已然衰落了。

  

相關焦點

  • 「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公開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們以新研究得出結論,地球這種尺寸的行星可以在整個宇宙範圍內尋找得到,而不用像此前理論所固守的,認為只能在金屬含量豐沛的恆星周圍發現。
  • 《自然》:「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浩瀚的宇宙當中存在著許多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嗎?
    宇宙之大,浩瀚無垠,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也僅僅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人類若是想完全了解宇宙需要世世代代科學家們的辛苦奮鬥和努力,這樣一個科學研究甚至是沒有截止期限的。我們目前雖然在不斷探索宇宙,使用天文望遠鏡和發射火箭觀測宇宙,這也只不過了解宇宙的九牛一毛,鳳毛麟角。
  • 科學家發現一顆類地行星,比地球質量大16倍,非常有可能存在氧氣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節目,相信大家都知道,生命在宇宙中是非常稀少的,而據科學家目前的了解,宇宙暫時只有地球一個星球有生命存在,雖然其他的星球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生命,但是以我們現在的科技,還無法肯定,只能靠猜測。
  • 宇宙中類地行星可能很常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以詳細分析太陽系外行星的地球化學特徵,並藉助這一方法,分析了環繞6顆白矮星運行的巖石行星碎片中的元素,發現這些巖石與地球巖石類似。
  • 宇宙中存在眾多的「類地行星」,外星生命存在的機率有多大?
    宇宙中存在眾多的「類地行星」,外星生命存在的機率有多大?如果說我們的地球真的是宇宙當中獨一無二的人類,也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那麼我們目前和井底之蛙是沒有任何的區別的,我們人類其實才剛剛走出地球,甚至連太陽系都無法走出去,但是我們人類不甘心做井底之蛙,我們應該認識到宇宙的廣闊,而且地球不過是宇宙當中最為普通的一顆行星罷了,而人類也不一定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或許比人類高級的智慧生物有很多,只是我們人類沒有發現而已
  •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地球」,科學家尋找類地行星的方向錯了嗎?
    地球,全宇宙也只有一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可能有很多「類地行星」,通常我們叫適宜生命生存的「類地行星」為「第二顆地球」!從目前科學家們的發現來看,在已經尋找到的上千顆行星中,沒有任何一顆堪稱第二顆地球,即使在某些方面與地球有些類似,但不會像地球那樣如此適合生命生存!在我們的太陽系,金星和火星都是類地行星,但我們知道無論是金星還是火星都不適合生命生存,因為生命的誕生和繁衍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
  • 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嗎?那諸多的類地行星,是否有生命的痕跡?
    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嗎?這是一個無法給出肯定回答的問題,因為無論回答「有」還是「沒有」,都無法找到確實的證據加以證明,但如果回答「沒有」,那可能沒有人會相信,原因很簡單,宇宙太大了。按照地球的生命模式,生命應該存在於行星或規模較大的衛星之上,而宇宙中的恆星數量都多得無法計數,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數量就更多了,僅太陽系就有八顆行星,其中四顆都是巖質行星,而大多數的恆星都不止有一顆行星環繞。此外,還有一些大質量行星的周圍會存在著條件優越的衛星,這些衛星同樣可以成為孕育生命的土壤。
  • 科學家證實,宇宙中可能有數萬億顆主要由鑽石構成的行星
    宇宙中的「鑽石行星」可能含有豐富的物質。研究人員通過使碳化矽--一種被認為存在於富含碳的行星上的礦物--置於極端的熱和壓力下來測試這些行星的存在。 隨著水的加入,礦物被轉化為鑽石和矽,表明鑽石行星是可能的。研究人員說,宇宙可能包含數萬億顆鑽石行星,即使這樣的星球是罕見的。
  • 宇宙中有多少類地行星?你都了解嗎
    目前,我們試圖把人類帶入星際及更遠的地方,並且,我們一直在尋找可以居住的類地行星。但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有多少可以居住的類地行星呢?K2-18b行星是一顆正在崛起的行星,是一個人類有一天可能生存的地方。
  • 在宇宙中類地行星的數量是驚人的-這是個數學問題
    科學家們怎麼知道宇宙中還有幾十億個和我們一樣的太陽系呢?回答:他們不知道,並且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關於這個問題十分明確的說法。太陽 圖片來源:百度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顆恆星,宇宙中大約有多達10兆這樣的星系—這是他們基於對部分天空的監測以及外推法的運用得出的結論。這意味著有一萬億顆恆星存在。其中7.6%是像太陽那樣的G類恆星。我們從未到任何一顆恆星上去觀測過它們是否有像我們一樣的太陽系。
  • 到底有沒有地外生命?科學家發現僅銀河系中的類地行星就有60億顆
    對生命來說,地球是一顆宜居行星,那麼按照地球上的生命形成和發展的標準來看,宇宙中只要是擁有地球生態環境條件的星球上,就有可能存在生命,只要時間足夠,生命就有可能進化到高級階段。只可以判斷較近距離上的星球是否類地行星,也就是巖質行星,因為行星中主要包括兩類,就是內地行星和氣態行星,氣態行星是像木星土星那樣的,沒有巖質表面的星球,依照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標準,這樣的星球顯然是不適合生命存在的,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對類地行星更感興趣。
  • 研究顯示:宇宙中類地行星很常見
    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導美媒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見。由天體物理學家和地球化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提出了新的證據,證明地球並非獨一無二。這項研究發表在10月18日的一期《科學》周刊上。
  • 宇宙中有多少類地行星?你若知道答案,便不會再懷疑存在外星生命
    而對於太陽系外廣闊的宇宙空間而言,我們能夠準確觀測到某一顆恆星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更不要說去探索某一顆具體星球上是否存在著某種未知形式的生命了。所以,對於外星生命的討論,我們只能夠從理論出發,在理論中尋求答案。我們不知道宇宙中可能孕育出怎樣奇特形式的生命,所以我們只能以地球生命為基礎去討論地外生命。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要孕育生命就必須要有和地球相仿的環境。
  • 20光年內的類地行星
    因此,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預估潛在的宜居行星的數量。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是很受歡迎的研究目標,這類恆星被稱為G型黃矮星。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由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將現已退役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和歐洲航天局(ESA)蓋亞天文臺的數據結合在一起,這揭示了我們宇宙中一半的類太陽恆星可能擁有巖石性的、潛在的宜居行星,其中最接近的可能就在我們的不遠處!
  • 何為類地行星?
    簡單地說:類地行星(八大行星分為三類:類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及遠日行星(天王、海王).)是與地球相類似的行星.它們距離太陽近,體積和質量都較小,平均密度較大,表面溫度較高詳細地說: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相類似的行星?我們地球是宇宙獨一無二的驕子嗎?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有水有大氣,可能有生命存在
    宇宙浩瀚廣闊,星球無數,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必然也是非常多,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走出太陽系,但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卻可以看到幾千光年範圍內的一些恆星,行星等。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在宇宙中發現了不少的類地行星,其中一些和地球相似度非常高,可能完全適宜人類的生存,但是這些行星距離地球太遠了,少則幾十光年,多則幾百,幾千光年。
  • 科學家證實神秘訊號存在
    據報導,天文學家幾年前發現一顆距離地球約20光年、環境如地球般符合孕育生命條件的行星「格利澤581d」,為科學界搜索「宇宙生命」帶來鼓舞。  雖然「格利澤581d」的存在去年一度受到質疑,但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證實天文學家此前探測到的神秘訊號,確實是來自這顆近似地球的行星。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高達60億顆類地行星
    我們一直致力於去發現是否有像我們地球一樣可以孕育生命的行星,隨著技術的發展,天文學家傑米·馬修斯,可以估算出銀河系中類似地球的行星的數量,這些計算返回了最多60億顆類似地球這樣的系外行星在整個宇宙中,我們只知道一顆星球能夠承載生命,那就是地球。
  • 大氣礦塵可提高類地行星宜居性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6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9日發表的一項天文學研究,大氣礦塵對類地行星的宜居性產生重大影響——會提高系外行星的潛在宜居性。這項發現意味著未來對系外行星解讀結果將有所改變,當研究類地系外行星時,必須要考慮礦塵的潛在影響。 所謂「宜居帶」,指的是恆星周圍存在一個表面可能有液態水的類地行星的區域,因此它是搜索地外生命的重點目標。而位於「宜居帶」的行星也意味著是適宜人類生存的行星,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到這樣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