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探索宇宙以來,一直在尋找地外生命的存在,同時也在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地球,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為什麼為尋找新地球?地球上不是生活得很好嗎。可是當你真正了解了地球的現狀及未來的情況,你就不會想了,科學家尋找新地球,是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是為了人類的未來。人類誕生於地球已經數百萬年,從誕生到走出地球,人類創造了一個奇蹟,要知道地球誕生的46億年裡,出現過無數的生物,有的生物比人類在地球生存的時間要長久很多。比如6500萬年前的恐龍,曾經是地球的霸主,在地球生存了1.6億年,如此漫長的時間,恐龍都沒有進化成長為智慧生命,更沒有形成文明。由此可見,生物成長為智慧生命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少則幾千萬年,多則幾億年以上,而人類只用了數百萬年,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蹟。
人類文明的大發展其實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人類文明開始向著科技文明大發展,只用了200多年的時間就走出了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高,但同時也加快了地球資源的消耗,更嚴重的是環境的不斷破壞。相信朋友們都能感受到環境破壞帶來的各種自然災害,鳥語花香的自然環境水見了,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藍色的天空很少見到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南北極冰雪的不斷融化,海平面的不斷上升,颱風越來越頻繁,可見說近年來自然災害正是呈現上升趨勢,這都是人類對環境破壞的結果。地球是一顆行星,它也是有壽命的,再加上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地球生命正是加劇消耗,未來的地球必然會慢慢不適宜人類的生命,人類要想繼續發展和延續,星際移民是必然的選擇。要移民外星球,首先要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才行。
宇宙浩瀚廣闊,星球無數,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行星必然也是非常多,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走出太陽系,但天文望遠鏡等觀測設備卻可以看到幾千光年範圍內的一些恆星,行星等。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在宇宙中發現了不少的類地行星,其中一些和地球相似度非常高,可能完全適宜人類的生存,但是這些行星距離地球太遠了,少則幾十光年,多則幾百,幾千光年。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及未來科技的發展速度,我們即使能夠觀測到幾百光年外和地球完全一樣的行星,那也只是只能看而無法到達,我們必須要尋找離地球比較近的類地行星才行,這樣人類未來才有希望到達進行移民。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4月份發射的最新探測衛星「苔絲」在距離地球4.8光年處檢測到一顆類地行星,這顆類行星和地球的相似度非常高,人們戲稱它為盜版地球。通過觀測發現,這顆類地行星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65倍,引力要比地球大一些。同時科學家還發現這顆類地行星和地球一樣,有厚厚的大氣層,而且大氣的成份裡竟然有氧氣,這對於人類來說太重要了,沒有氧氣,再好的星球環境我們也無法生存。而且大氣中還檢測到了水汽的存在,這說明這顆行星上有液態水的存在,根據軌道計算,它也處於恆星系內的宜居帶,也有著四季輪替,怪不得當科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時,稱它為盜版地球,它和地球太像了。

這顆新的類地行星的發現讓科學家非常高興,它和地球如此相似,人類有可能直接就可以居住,更重要的它離地球不太遠,只有4.8光年,只要未來人類的飛船速度再獲突破,能夠達到亞光速,到達這顆類地行星完全沒有問題。不過,科學家在高興之餘,也有一個擔心:如此美好的行星,會不會已經有生命的存在?如果只是原始的生命或文明等級不高的智慧生命,人類還怕,但是如果這顆行星上的地外文明比人類的文明程度高,科技比我們還發達很多,那人類未來想移民這顆星球根本不可能。而且還有另一個擔心,就是地外文明會不會已經發現地球的存在?我們能夠在4.8光年外發現這顆類地行星的存在,如果這顆行星上面有智慧生命,而且文明等級還比地球高,也有可能會發現地球的存在,未來弄不好就會發生星際戰爭,而地球是弱勢的一方。雖然目前人類還沒有發現地外文明的存在,但科學家卻毫不懷疑如此浩瀚的宇宙,沒有外星文明的存在。宇宙中的文明數量應該不在少數,而地球可能只是一個非常弱小的文明,比人類強大無數倍的文明會有很多,有可能是太陽系的位置比較偏僻,才不會被強大的外星文明注意到,但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人類遲早有一天會走出太陽系,那時候估計和外星文明接觸上的概率會非常大。
雖然有這種擔心,但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不會倒退,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地球的步伐也不會停止,相信以人類的智慧和發展速度,我們遲早有一天會成為宇宙的高級文明,站在宇宙金字塔的頂端。小夥伴們,你們對這顆新發現的類地行星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