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洋的行星就有可能存在生命?尋找海洋行星,韋伯望遠鏡的使命

2021-01-15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幾年前,行星科學家們提出一個疑問,在已知的4000多顆系外行星中,是否有一顆類似木衛二和土衛二這樣的帶有海洋的行星?儘管這些衛星沒有大氣層,只是表面覆蓋著冰,但它們仍然是NASA尋找地外生命的首要目標之一。行星科學家們將這種星球稱之為「海洋世界」。

土衛二表面

最近,專門研究火山和海洋世界的NASA行星科學家奎克(Quick)說:「水柱從木衛二和土衛二噴發出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天體的冰層下有地下海洋,它們有驅動這些水柱的能量,這是我們所知的行星存在生命的兩個特徵——即水和能量。」因此,如果我們認為這些地方可能適合居住,那麼在其他行星系統中,它們的更大版本也可能適合居住。

木衛二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奎克,決定探索銀河系中是否存在類似於木衛二和土衛二的行星。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要探索它們的地質活動是否也足夠活躍。通過對幾十顆系外行星的數學分析,包括附近的TRAPPIST-1系統中的行星,奎克和她的同事們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東西:他們所研究的系外行星中,超過四分之一可能是海洋世界,其中大多數可能在表層冰層下藏有海洋,類似於木衛二和土衛二。此外,這些行星中的許多可能釋放出比木衛二和土衛二更多的能量。

土衛二

科學家也許有一天能夠通過測量一顆系外行星釋放出的熱量,或者通過探測一顆行星大氣中分子發射出的光波波長中的火山爆發或冷火山爆發來檢驗奎克的預測。目前,科學家們無法看到許多系外行星的任何細節,這一切可能得寄希望於新一代的太空望遠鏡——韋伯。通過考慮現有的外行星大小、質量和距離恆星的唯一信息,奎克和她的同事們可以利用數學模型和我們對太陽系的理解,試圖想像將外行星塑造成可居住或不可居住的條件。

雖然進入這些數學模型的假設是有根據的猜測,但它們可以幫助科學家縮小有希望的系外行星的範圍,以尋找有利於生命的條件,以便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或其他太空任務能夠跟進。

韋伯太空望遠鏡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Aki Roberge與奎克合作進行了這項分析,他說:「未來尋找太陽系以外生命跡象的任務集中在這樣的行星上,這些行星的全球生物圈非常豐富,正在改變整個大氣的化學成分。」

為了尋找可能的海洋世界,奎克的團隊選擇了53顆與地球大小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儘管它們的質量可能比地球大8倍。這種大小的行星比氣態行星更為「結實」,因此更有可能在其表面或其下方支撐液態水。

TRAPPIST-1星系的各大行星

奎克和她的團隊試圖確定每顆行星能產生多少能量,並釋放出多少熱量。研究小組考慮了兩種主要的熱源。第一種是放射性熱,是由行星地幔和地殼中放射性物質的緩慢衰變在數十億年內產生的。這種衰變速率取決於行星的年齡和地幔的質量。研究人員將衰變率應用到了53顆行星的名單上,假設每顆行星的年齡與其恆星相同,其地幔所佔行星體積的比例與地球地幔所佔比例相同。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算了其他物體產生的熱量:潮汐力,這是當一個物體繞另一個物體運行時,引力牽引產生的能量。在伸展或橢圓軌道上的行星,當它們繞著自己的恆星旋轉時,會改變它們與恆星之間的距離。這會導致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發生變化,導致行星伸展,從而產生熱量。最終,熱量通過地表流失到太空中。

熱量的一個出口途徑是通過火山,另一條路線是通過板塊構造運動,這是一個地質過程,負責行星或月球最外層巖石或冰層的運動。無論以何種方式釋放熱量,知道一顆行星向外釋放的熱量有多大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能決定或破壞可居住性。

在未來十年裡,NASA的木衛二探測器將探索這顆星球的表面和地下。科學家們對木衛二和太陽系其他可能適合居住的星球了解得越多,他們就越能了解其他恆星周圍的類似世界。「即將進行的任務將給我們一個機會,看看我們太陽系中的海洋衛星是否能維持生命,」奎克說,如果我們發現生命的化學特徵,我們可以嘗試在其他星系的行星中尋找類似的跡象。

當韋伯發射升空時,科學家們將嘗試在距離水瓶座39光年遠的TRAPPIST-1星系中的一些行星的大氣中探測化學特徵。2017年,天文學家宣布這個系統有七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一些人認為這些行星中的一些可能是含有水的。根據奎克的團隊計算,TRAPPIST-1e、f、g和h這幾顆行星可能是海洋世界。

研究人員通過考慮每顆系外行星的表面溫度,預測這些系外行星都有海洋。這些信息是由每顆行星反射到太空中的恆星輻射量所揭示的。奎克的研究小組還考慮了每顆行星的密度以及它與地球相比產生的內部熱量的估計值。「如果我們看到一顆類地行星的密度低於地球的密度,就表明那裡可能有更多的水,但矽元素和鐵元素可能會比地球少很多,」奎克說。

相關焦點

  • 這十顆類地行星存在液態水,是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點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火星曾經與地球極其相似,表面有海洋。我們即將發射威爾火星探測器去尋找生命的蹤跡。「因為它有足夠的空間和大量的能源。」博瓦解釋了他的生命形式理論,這些生命形式可能在木星雲層下面的空中或水中生活,為此他還創作了一系列的科幻小說。
  • 土衛二或存在生命 海洋中的"外星人"長什麼樣的?
    北京時間凌晨2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華盛頓總部的詹姆斯韋伯禮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土衛二(Encelad     原標題:土衛二或存在生命 海洋中的"外星人"長什麼樣的?
  • 韋伯望遠鏡發射推遲:將成迄今最強大探索工具
    許多科學家認為在宇宙中的某處存在另外一顆類似於地球的星球,而且對它的搜尋即將開始。發射時間推遲到2021年3月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簡稱JWST)將比它的前任更加強大,而且能夠探測到更遠的宇宙並發現遙遠星系中的星球。它甚至能為我們提供工具來尋找能夠維持生命存活的大氣痕跡。
  • 恆星死亡後還會有生命存在嗎?得等明年10月發射的韋伯望遠鏡來回答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提供了一個很有希望的機會,來確定在它的恆星死亡後是否有生命存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如何在圍繞白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上找到生命特徵。一顆圍繞小恆星運行的行星,當它從其主恆星前方經過時,會產生強烈的大氣信號。
  • NASA新發現:木衛二液態海洋再添證據,或早有海洋生命存在
    在太陽系中,最有可能產生的生命是太陽的行星,而在八大行星之中,最有利條件的是太陽的近地行星,近地行星與太陽可以保持適當的距離,很容易在行星表面有液態水的存在,但是,太陽系中的兩顆近地行星金星和火星都朝向了相反的方向發展,一個溫度太高,一個是溫度太低,都沒有產生高等生命。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矮行星上發現海洋,專家:或存在生命
    經過了2年時間分析「黎明號」傳回的照片,科學家發現,奧卡託環形山中央最大的明亮區域的中心存在水合氯鹽。由於這些鹽的脫水速度很快,作者認為這些滷水可能還在不斷湧出,所以他們推測奧卡託環形山底深處有一個很大的滷水儲層。他們認為,該儲層可能曾受到導致環形山形成的力量的作用,發生了運動,致使行星表面出現了這些明亮的鹽沉積。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矮行星上發現海洋,專家:或存在生命
    在2014年的時候,科學家利用赫歇爾望遠鏡首次確探測到穀神星(Ceres)向太空噴湧出羽狀水蒸氣,這些水蒸氣來自穀神星表面顏色較深的區域。水蒸氣的量並不大,約為每秒6千克,研究人員推測,水蒸氣冒出的具體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太陽照射使穀神星表面的冰被迅速加熱所致,二是穀神星內部仍有能量。科學家推測可能擁有液態水的海洋。
  • 恆星死亡後還會有生命存在嗎?得等明年10月發射的韋伯望遠鏡來回答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提供了一個很有希望的機會,來確定在它的恆星死亡後是否有生命存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如何在圍繞白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上找到生命特徵。
  • 尋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我們有了新線索
    原標題:尋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我們有了新線索   圖中的帶狀區域為恆星的宜居帶,只有位於宜居帶內的固態行星才擁有合適的表面溫度,使得液態水可以長期存在,並支持類地球生命的存在。海洋熱量輸送的氣候效應將使得該宜居帶變窄,也就是說,如果超級地球類的宜居行星確實是海洋世界,那麼只有當這些行星位於較狹窄的宜居帶範圍內,它們才是宜居的,因為如果它們離恆星太近,海洋熱量輸送將使得行星很容易進入溫室逃逸狀態,如果太遠,則很容易進入冰封狀態,均不適宜生命存在。換句話說,海洋的氣候效應將導致找到宜居行星的機率將比以前估計的要低一些。
  • 太陽系有一顆衛星,可能存在冰下海洋,科學家:具有較大宜居潛力
    雖然說太陽系非常渺小,但它卻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星系,因為這裡存在著一個生命世界,無數的奇蹟發生於這裡,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在人類的認知當中,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誕生離不開水源。而地球表面71%的面積是海洋,正是因為這裡有著大量的液態水,地球才得以成為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科學家認為,凡是存在液態水的星球,存在生命的概率都會非常大。
  • 一組太陽系行星生存指南,細數哪些地方可能有生命存在!
    人類從發現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開始,就在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然而讓人失望的是整個太陽系裡地球是唯一可以生存的行星,即便是同樣處於恆星宜居帶的金星和火星也根本不適合生命存在,科學家根據各星球的數據計算出在哪些地方可能存在生命,下面來看看這組有趣的行星生存指南。
  • 科學菌:它是一顆充滿冰的星球,科學家表示冰下海洋或有生命存在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它是一顆充滿冰的星球,科學家表示冰下海洋或有生命存在。地球是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最主要的是我們地球上是有液態水的,海洋便既能夠達到總面積的71%。科學家一直非常致力於尋找地外生命,所以也是先從類地行星開始探測,目前在太陽系之外有很多的類地行星上都有液態水,也就大大的增加了生命存在的概率,但是這一些類地行星距離我們地球實在是太遠了,我們目前還沒有辦法飛出太陽系。所以目前來說,人類尋找地外生命是在太陽系之內,我們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 太陽系溫度最低的行星,科學家卻認為這裡可能存在高溫液態海洋
    科學家表示,天王星其實是太陽系之中大氣層最冷的一顆行星,而且這顆行星的大氣層結構其實非常的複雜,天王星內部主要就是應該由冰和巖石構成的,這顆行星其實發現非常晚,一直到1781年才被發現。普通的肉眼雖然能夠看到,但是這顆行星由於亮度比較暗,而且繞行的速度比較緩慢,所以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因此第一次發現這顆行星其實是直接使用望遠鏡探測到的。
  • 首次發現的7顆「戀母」行星有3個宜居,或有生命存在
    儘管和地球尺寸大小差不多的行星有可能佔到了20%左右,但是根據地球相似指數判斷,只有2個(Kepler 438b和KOI-4878.01)和地球相似,所以類地行星是及其稀少的。確認行星本身的存在和數量比較容易,而確定行星的構成則相對比較困難,需要我們對行星的質量和半徑進行測量之後,才有可能做出估計。
  • 距離地球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地表之下竟是巨大海洋,或有外星生命
    根據《自然·天文學》、《自然·地理科學》和《自然通訊》等雜誌近期刊發的七篇系列論文,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究了美國宇航局(NASA)「黎明號」宇宙飛船(Dawn spacecraft)傳回的有關穀神星的資料,發現其地表之下竟然是巨大的海洋,為尋找外星生命提供了新的重大線索。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有水有大氣,可能有生命存在
    人類自探索宇宙以來,一直在尋找地外生命的存在,同時也在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地球,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為什麼為尋找新地球?地球上不是生活得很好嗎。可是當你真正了解了地球的現狀及未來的情況,你就不會想了,科學家尋找新地球,是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是為了人類的未來。
  •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嗎?大氣層有可能孕育奇特的漂浮生物
    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同時也是一顆有豐富生物的生命星球。地球的生物以陸地生物為主,還有海洋生物,天空生物等,人類雖然是智慧生物,但人類也是生活在陸地。正是人類生存的地球是巖質行星,因此人類走出地球探索尋找地外生命和文明的時候,基本都是以地球為模板來尋找,比如巖質行星,類地行星等。認為地外生命也應該生活在和地球相似的巖質行星上,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冥王星或存在生命!有冰有海洋,NASA宣布對其進行生命探索
    如果存在,行星的「宜居區域」將要比以往所認為的要大得多。如果冥王星上存在生命,那麼生命將可以存在於很多地方。這是五年前NASA的發現所帶來的成果,當時它的「新視野」號太空飛行器從32.6億英裡遠的距離發送了有史以來第一張的矮行星特寫照片。返回的數據迫使我們重新思考冥王星的一切,冥王星可能在其冰冷的表面之下有一個液態水海洋。
  •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嗎?科學家給出的猜想,讓人刮目相看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嗎?氣態行星沒有固定的表面,有非常濃厚的大氣層,密度也是比較大的,對於像地球一樣的巖質行星來說,有龐大的巖質表面,有一定的大氣層,像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你沒有辦法感受到腳踏實地的感覺,星球完全被厚厚的大氣層包圍,大氣層的環境就是整個生態環境,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氣態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是非常低的,一個沒有固態表面的行星,生命很難演化而來,不過隨著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對宇宙外星生命也是有了很多認識,
  • NASA確認:外星生命可能潛伏在木星附近!木衛二表面存在類地海洋
    2020年度以地外碳基生命搜尋為主題的Goldschmidt會議上,美國宇航局首度承認木星的天然衛星歐羅巴(Europa,木衛二)可能擁有生命,歐羅巴表面的類地海洋可能正是外星生命潛伏的場所。美國宇航局的行星科學家Mohit Melwani Daswani認為,歐羅巴是我們在太陽系內找到生命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