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觀天下
外星人存在嗎?如果存在的話,它們最有可能出現在宇宙當中的什麼地方?近百年來,對於地外生命居住點的尋找一直是天文學家們重要的研究對象。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探索,至今沒有證據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這讓部分研究者認為人類發現外星人的概率極低。不過日前,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100億個像地球一樣適宜生命繁衍的行星!
所謂類地行星,就是體積介於地球體積的0.25-1.5倍之間,且公轉周期為237-500天的的行星。科學家認為,此類行星像地球一樣,處於恆星的可居住區域內,極有可能具有適宜的大氣環境,甚至於液態水的存在。
科學家普遍認為,尋找外星生命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存在液態水。基於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對超過530,000顆恆星進行了觀測,最終發現宇宙中可見的20%-50%恆星系內存在可居住的類地行星。此外,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還發現了2,600餘顆系外行星,這一發現改變了人類對銀河系的理解,為我們提供了對行星多樣性的更新見解。
不過,僅僅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尋找類地行星並非是最佳方法,因為這樣只能探尋到靠近恆星的大行星(阻擋了更多光線),對恆星系內的大軌道行星的搜尋未必有效。此外,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尋找到的恆星偏向於體積小、暗淡的、質量約為太陽1/3的小恆星,普適性不高。為此,科學家通過龐大的計算機模擬數據估計了系外的類地行星總數量以及種類,綜合各種不確定因素,這一數字在50-100億之間!
為了更加精準地確定類地行星的數量和位置,NASA還將於2020年前後發射一架寬視場紅外探測望遠鏡(Wide Fiel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用以探尋宇宙中氧氣和水蒸氣的蹤跡。
最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建議:每2-33個類太陽系恆星系間就有可能存在一顆類地行星,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在人類未來的太空任務計劃中可以參考這一規模比例,以便更高效、更早地找到「第二個地球」。
作者/朱張航宇
信息源:Business Insider、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