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銀河系裡有100億個類地行星,或有液態水,支持生命繁衍

2020-12-03 環球科學大觀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觀天下

外星人存在嗎?如果存在的話,它們最有可能出現在宇宙當中的什麼地方?近百年來,對於地外生命居住點的尋找一直是天文學家們重要的研究對象。但是經過多年的研究與探索,至今沒有證據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這讓部分研究者認為人類發現外星人的概率極低。不過日前,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表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100億個像地球一樣適宜生命繁衍的行星!

所謂類地行星,就是體積介於地球體積的0.25-1.5倍之間,且公轉周期為237-500天的的行星。科學家認為,此類行星像地球一樣,處於恆星的可居住區域內,極有可能具有適宜的大氣環境,甚至於液態水的存在。

科學家普遍認為,尋找外星生命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存在液態水。基於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研究人員對超過530,000顆恆星進行了觀測,最終發現宇宙中可見的20%-50%恆星系內存在可居住的類地行星。此外,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還發現了2,600餘顆系外行星,這一發現改變了人類對銀河系的理解,為我們提供了對行星多樣性的更新見解。

不過,僅僅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尋找類地行星並非是最佳方法,因為這樣只能探尋到靠近恆星的大行星(阻擋了更多光線),對恆星系內的大軌道行星的搜尋未必有效。此外,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尋找到的恆星偏向於體積小、暗淡的、質量約為太陽1/3的小恆星,普適性不高。為此,科學家通過龐大的計算機模擬數據估計了系外的類地行星總數量以及種類,綜合各種不確定因素,這一數字在50-100億之間!

為了更加精準地確定類地行星的數量和位置,NASA還將於2020年前後發射一架寬視場紅外探測望遠鏡(Wide Fiel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用以探尋宇宙中氧氣和水蒸氣的蹤跡。

最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建議:每2-33個類太陽系恆星系間就有可能存在一顆類地行星,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在人類未來的太空任務計劃中可以參考這一規模比例,以便更高效、更早地找到「第二個地球」。

作者/朱張航宇

信息源:Business Insider、NAS

相關焦點

  • 到底有沒有地外生命?科學家發現僅銀河系中的類地行星就有60億顆
    只可以判斷較近距離上的星球是否類地行星,也就是巖質行星,因為行星中主要包括兩類,就是內地行星和氣態行星,氣態行星是像木星土星那樣的,沒有巖質表面的星球,依照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標準,這樣的星球顯然是不適合生命存在的,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對類地行星更感興趣。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有60億顆類地行星
    6月17日,據外媒報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銀河系中可居住的類地行星潛在數量進行了新的估算,最終計算出差不多有60億顆這樣的行星。這項計算是基於銀河系中G型星(光譜型為G的恆星,光譜特徵為電離鈣的H和K線特強)的數量,這些G型星與類太陽恆星相似。
  • 銀河系有3億顆宜居行星,卻找不到外星文明?科學家是這麼解釋的
    雖然銀河系只是宇宙中中等規模的螺旋星系,但這個星系中卻有2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被人類稱為生命之源的太陽也是這數千億顆恆星中的其中一員,科學家一直在通過太空望遠鏡在銀河系裡尋找地外文明,然而在數十年的時間裡共發現了上千顆類地行星,卻沒有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痕跡,然而科學團隊從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NASA數據模型:銀河系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據最新一期《天文學雜誌》刊發的論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推算銀河系有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僅有地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為零,搜尋類地行星和外星生命因此成為一個熱點。NASA發射升空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最近退休,在過去10年中,該望遠鏡專門搜尋類地行星。UBC的科學家利用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進行推算,估計銀河系中每5個類太陽恆星可能擁有一顆類地行星。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距地球201光年,有液態水,可能存在生命
    因此,火星不是人類理想的移民行星,只是為了以防萬一做得一個暫時的備案,人類真正需要的是天然的新地球,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直接居住的行星,而這樣的類地行星只有在太陽系外尋找。為了尋找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科學家發射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它的任務就是搜尋銀河系的類地行星,然後再尋找出和地球相似度非常高的新地球。
  • NASA:銀河系中至少有3億顆宜居的類地行星
    根據近日發表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的研究論文,銀河系中大約有 3 億顆潛在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項研究是 2009 年至 2018 年期間對系外行星調查收集分析的結果,表示在這些潛在的宜居星球上存在液態水。美國宇航局發布的新聞稿中也表示,這只是保守估計,實際數量可能會更多。
  • 銀河系至少有60億顆類地行星,平均每5顆恆星就有1顆
    這些星星在我們普通人眼中似乎只有亮暗、方位差別而已,但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1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以太陽為例,恆星內的行星大多數是無生命的和貧瘠的。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 科學家發現有60億顆類地行星
    6月17日,據外媒報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銀河系中可居住的類地行星潛在數量進行了新的估算, 最終計算出差不多有60億顆這樣的行星 。這項計算是基於銀河系中G型星(光譜型為G的恆星,光譜特徵為電離鈣的H和K線特強)的數量,這些G型星與類太陽恆星相似。因為一顆行星要適合居住,它必須位於恆星的「可居住區」(溫度要適中)。研究人員預測銀河系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但其中只有7%是類太陽恆星的G型星 。
  • 科學家預測:整個銀河系有多達60億個類地行星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近日,據外媒《天文學》雜誌報導稱,在應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後,科學家認為,整個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60億個類似地球的行星,而這每個行星都有可以讓生命寄居的潛在可能性。據介紹,為了使生命能夠存在於其他行星上,這些行星就必須能夠實現維持生命。此類行星的大小必須與地球相似,繞類太陽狀的恆星運行,並且是巖石(或陸地)行星。此外,它需要將其恆星(稱為G型恆星)繞入一個宜居區域,保證溫度不會太高或太低,並且能夠容納液態水。通常,由於此類行星的大小和距恆星的距離很小,因此很難被找到。
  • 研究表明:銀河系有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外星生命的概率更高了!
    類地行星要被認為與地球相似,其行星必須是巖態的、大致與地球大小的差不多、圍繞著太陽(G型)運行的恆星。類地行星還必須在其恆星的宜居區域內運行,即與一顆恆星的距離範圍,在該距離範圍內,一顆巖態行星可以在其表面容納液態水,並可能存在生命。
  • 研究表明:銀河系有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外星生命的概率更高了!
    類地行星要被認為與地球相似,其行星必須是巖態的、大致與地球大小的差不多、圍繞著太陽(G型)運行的恆星。類地行星還必須在其恆星的宜居區域內運行,即與一顆恆星的距離範圍,在該距離範圍內,一顆巖態行星可以在其表面容納液態水,並可能存在生命。
  • 新發現,銀河系類地行星達100億顆,篩選可宜居星球,它將顯神威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氣體行星,我們也沒法登陸的,我們能夠登陸的星球,一般都是像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那麼,在宇宙中,類地行星的數量多嗎?先看我們的太陽系,在太陽系內,類地行星其實很常見,比如說,金星、水星、地球、火星等,都是屬於這個範疇,是不是意味著,在其他的恆星系,也一樣存在這樣的類地行星呢?這一點,在其他的恆星系可能會有,而且可能會比較常見。
  • 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六十億個類地行星能夠承載外星生命
    科學家估計,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多達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能夠容納外星生命。加拿大的天文學家聲稱,銀河系中每五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就可能有一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這些行星具有能夠承載水和生命的巖石地形。「g星」的質量在0.84到1.15個太陽質量之間,表面溫度在5000到6000開爾文之間。我們自身的存在證明了在我們銀河系的其他行星上幾乎肯定存在生命,因為地球「唯一性」存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 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六十億個類地行星能夠承載外星生命
    科學家估計,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多達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能夠容納外星生命。加拿大的天文學家聲稱,銀河系中每五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就可能有一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這些行星具有能夠承載水和生命的巖石地形。但是,要把那些可以維持生命的巖石行星和那些僅僅是冰凍的氣體構成的行星區分開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截至本月初,在3154個恆星系統中,有4268顆系外行星(位於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其中698顆恆星有一顆以上行星。
  • 科學家發現24個更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
    這些系外類地行星有著比地球更古老的年齡,更大的體積以及更溫暖和潮溼的環境等特點。超宜居行星更慢的公轉速度也有助於生命更加彭勃的發展。雖然系外行星是類地行星,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都有類地生命。科學家們解釋說,這些行星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們都擁有共同的條件,這些條件使得生命得以存在並得以延續。
  • 新估算稱銀河系或有60億顆類地行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6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的計算表明,銀河系約有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研究人員強調說,估計不同恆星周圍出現不同行星的機率,可以對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理論提供重要限定,並有助於優化未來將開展的旨在尋找行星的任務。
  • 每五個類太陽恆星,就會有一個類地行星,位於它的宜居帶內
    類地行星真的有這麼多嗎?每五個類太陽恆星,就會有一個位於它的宜居帶內的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地球這樣的行星有多常見呢?這是一個讓天文學家和夢想家們思考了幾十年的問題,不過現在多虧了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助力,他們找到了答案。
  • 科學家:銀河系或擁有數十億適居行星
    科學家經長期研究發現,銀河系內可能存在數十億顆恆星擁有繞其軌道運行的適居行星。經過長達6年的研究,科學家得出這一結論。根據他們的研究,適於人類生存的行星在銀河系內非常普遍。據科學家估計,銀河系內可能有多達100億顆恆星擁有處於適居區或者說「金髮姑娘區」的行星。
  • 銀河系中可能有大約60億個類地行星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儘管好萊塢已經花了數十年的時間用小綠人和皮毛修剪的雷射來描繪我們的好奇心,但科學家們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方法。為了證明生命(至少據我們所知)存在於其他行星上,而這些行星必須能夠維持生命。現在,新的研究表明,這類行星比以前想像的要多得多。
  • 科學家推測星系最多有7顆類地行星,或存在生命
    集齊七龍珠可以召喚神龍,那要是一顆恆星湊齊7顆類地行星,是否可以召喚外星人?雖然人類尋找外星人數十年一無所獲,但科學家的熱情及動力不減半分。發表於《天文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只要太陽系裡沒有氣態巨行星,那麼在宜居帶可能就會有更多的類地行星。而外星人可能生活在擁有驚人數量類地行星的星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