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當中存在著許多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嗎?

2021-01-09 小山說社會

宇宙之大,浩瀚無垠,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也僅僅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人類若是想完全了解宇宙需要世世代代科學家們的辛苦奮鬥和努力,這樣一個科學研究甚至是沒有截止期限的。我們目前雖然在不斷探索宇宙,使用天文望遠鏡和發射火箭觀測宇宙,這也只不過了解宇宙的九牛一毛,鳳毛麟角。在宇宙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等待著我們去解決,還有許許多多的疑惑等待我們去發現。

為什麼我們要尋找類地行星

為什麼人類這麼努力的想要探索宇宙,難道只是為人類尋找一個能夠事宜居住的類地行星?我們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5億年之久,地球上面的資源差不多過個一兩百年就消耗殆盡。而且地球還會越來越老,所以我們必須要在地球自我毀滅之前找到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我們人類若是想要發展的長長久久,也就必須要找到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

類地行星
類地行星

當然我們要是想要找到一個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並非如此簡單,這種尋覓是相當困難的。截止到目前,我們人類所尋找的所有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只有區區20顆,而且距離還是非常遙遠。可能後期我們陸續還會發現新的類地行星,但是那已經是遙不可及的距離了。

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

克卜勒186f這是一顆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距離地球約為500光年,這顆類地行星跟地球一樣,在太陽的適居帶當中。克卜勒-186f的半徑較地球大約11%。其質量、密度與具體的位置目前還不得而知,如果克卜勒186f這顆星球全由鐵組成,質量預估為0.32 M⊕─3.77 M⊕全部是液體水或者是全部是冰的狀態,如果組成與地球相近,那麼質量很有可能會是1.44 M⊕,就是由三分之一是鐵,三分之二的矽組成的巖石。

地球
地球

可以確定的是克卜勒186f這顆行星它是圍繞著一顆恆星在運動,並且這顆行星還極有可能存在大氣層和液態水。而這顆星球的大氣層可能是由氫和氦組成的,這顆行星同時也會受到宇宙中其他物質的影響。就比如在這顆星球的附近有一顆紅矮星,這顆紅矮星的輻射超級強,因此在克卜勒186f的大氣層很有可能會受到極強的輻射幹擾,導致克卜勒186f的大氣層蒸發,使得大氣層中大量的氫和氦經由流體動力質量流失。

未來我們該面對的困難

科學家們發現這種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是非常困難的,畢竟宇宙是如此浩瀚無垠,我們的科學資料全部都是靠人力去觀測,這使得我們觀測這種類地行星的進展十分緩慢。即使科學家們發現了與地球一模一樣的星球,也短時間內無法突破科技的阻礙。

飛船

不過我們不要灰心,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在未來一百年裡面實現突破性飛躍,隨著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們不斷的努力,我們將實現最終的願望。

相關焦點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與地球極為相似,距離我們100光年
    在浩瀚的宇宙當中,人類略顯渺小。近400年裡,人類在科技的支撐下,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遍布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人類盡其所能的利用地球上的有限資源,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來供人類科研、發展和消遣娛樂。
  • 宇宙中存在眾多的「類地行星」,外星生命存在的機率有多大?
    他們上面會有和人類一樣的智慧生物嗎?宇宙中存在眾多的「類地行星」,外星生命存在的機率有多大?可能大家要問了,到底在宇宙中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到底有多少呢?我們可以大體來算一下,我們人類所處的銀河系,像太陽系這樣的星系大約有2000多億個,而在這2000多一個星系當中,按照1/1來算的話就至少有2000個和地球類似的行不行其實實際的數字還有可能遠超這個,畢竟宇宙太龐大了。
  • 宇宙中存在一顆與地球極為相似的星球
    地球一直以來是我們最熟悉的星球,藍色的天空,美麗的海洋。經過了約45.5億年的歷史形成的這樣一顆美麗的星球。如果我們的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了該怎麼辦?這個時候就必須要搬到其他星球了,那麼我們現在又有什麼可以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呢?如此浩瀚的宇宙當中當然有一顆適合人類居住。
  • 宇宙中最大的生物會有多大?有可能存在行星一樣大的生命體嗎?
    如果宇宙中存在生命誕生所需的基礎元素和物質,那麼地球滿足了其它的條件之外能夠誕生生命和人類,那麼浩瀚的宇宙當中,其它符合條件的星球也有可能誕生生命和智慧生命。所以,當人類走出地球之後,看到浩瀚宇宙的時候,從來都不懷疑地外生命和外星文明的存在,也不認為地球在宇宙有多麼特殊,而且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已經發現了不少和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它們有和地球一樣的內外條件,只要宇宙中形成生命的元素和物質能夠降落到這些星球上,都有可能誕生生命。
  •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地球」,科學家尋找類地行星的方向錯了嗎?
    地球,全宇宙也只有一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可能有很多「類地行星」,通常我們叫適宜生命生存的「類地行星」為「第二顆地球」!從目前科學家們的發現來看,在已經尋找到的上千顆行星中,沒有任何一顆堪稱第二顆地球,即使在某些方面與地球有些類似,但不會像地球那樣如此適合生命生存!在我們的太陽系,金星和火星都是類地行星,但我們知道無論是金星還是火星都不適合生命生存,因為生命的誕生和繁衍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
  • 地球並非獨一無二?研究顯示:宇宙中類地行星很常見
    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導美媒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見。由天體物理學家和地球化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提出了新的證據,證明地球並非獨一無二。這項研究發表在10月18日的一期《科學》周刊上。
  • 倘若宇宙中只有地球有生命,那地球滅亡了,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文/行走天涯倘若宇宙中只有地球有生命,那地球滅亡了,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在浩瀚的宇宙當中,地球不過是一葉扁舟,可實際上與這比海洋要遼闊的多,人類卻連海洋當中的一滴水都比之不上,這也是為什麼人類至今都沒有在宇宙中尋找到外星生命,但是卻堅信他們是存在的原因,不過若依照疑罪從無的道理,沒發現及代表不存在,那有沒有這種可能?
  • 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嗎?那諸多的類地行星,是否有生命的痕跡?
    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嗎?這是一個無法給出肯定回答的問題,因為無論回答「有」還是「沒有」,都無法找到確實的證據加以證明,但如果回答「沒有」,那可能沒有人會相信,原因很簡單,宇宙太大了。按照地球的生命模式,生命應該存在於行星或規模較大的衛星之上,而宇宙中的恆星數量都多得無法計數,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數量就更多了,僅太陽系就有八顆行星,其中四顆都是巖質行星,而大多數的恆星都不止有一顆行星環繞。此外,還有一些大質量行星的周圍會存在著條件優越的衛星,這些衛星同樣可以成為孕育生命的土壤。
  • 「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公開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們以新研究得出結論,地球這種尺寸的行星可以在整個宇宙範圍內尋找得到,而不用像此前理論所固守的,認為只能在金屬含量豐沛的恆星周圍發現。
  • 宇宙中有多少類地行星?你都了解嗎
    目前,我們試圖把人類帶入星際及更遠的地方,並且,我們一直在尋找可以居住的類地行星。但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有多少可以居住的類地行星呢?K2-18b行星是一顆正在崛起的行星,是一個人類有一天可能生存的地方。
  • 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有跟地球相似行星,或為2級文明
    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有跟地球相似行星,或為2級文明 對於人類而言,宇宙浩瀚無比,即使是整個太陽系,在宇宙當中,也如同一粒塵埃,當然,人類雖然敬畏宇宙,但是從未停止對於宇宙的探索,尤其是在尋找地外文明上面,人類似乎急切地想要證明,人類本不是宇宙當中孤獨的存在
  • 若是浩瀚的宇宙中僅地球有生命,那地球毀滅後,宇宙還有意義嗎?
    文/行走天涯若是浩瀚的宇宙中僅地球有生命,那地球毀滅後,宇宙還有意義嗎?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存在,也因為它的浩瀚至今人類都看不清,摸不著宇宙真實的樣子,別看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看似非常的明亮,也別看太陽的光芒能夠穿越億萬公裡走到地球身邊,要知道,像太陽一樣大的恆星在宇宙中是相當普遍的,數量甚至能夠達到幾萬億,卻還是沒有辦法照亮宇宙,就如同1萬米深度的海洋一樣,極其的恐怖,讓人感到畏懼
  • 《自然》:「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浩瀚宇宙或必定存在外星人,一旦造訪地球你將如何迎接他們?
    浩瀚宇宙中存在地外生命嗎?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有水有大氣,可能有生命存在
    人類自探索宇宙以來,一直在尋找地外生命的存在,同時也在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地球,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為什麼為尋找新地球?地球上不是生活得很好嗎。可是當你真正了解了地球的現狀及未來的情況,你就不會想了,科學家尋找新地球,是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是為了人類的未來。
  • 宇宙中類地行星可能很常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以詳細分析太陽系外行星的地球化學特徵,並藉助這一方法,分析了環繞6顆白矮星運行的巖石行星碎片中的元素,發現這些巖石與地球巖石類似。
  • 最接近地球的類地行星被發現,相似指數達0.83,距地球1400光年
    太陽系八大行星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幾十年來人類一直在搜尋類地行星,希望能夠找到一顆與地球差不多的地外行星,從而實施人類宏偉的星際移民計劃,但是想找到一顆這麼合適的星球哪有那麼容易,有些星球與地球大小合適,可是環境慘不忍睹;有些行星可能存在氧氣、液態水和大氣層,可是又比地球大很多,強大的引力根本不適合生命居住;儘管困難重重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這次宜居可能性更大,距地僅100光年
    於是在克卜勒望遠鏡的幫助下,天文學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發現了系外超過3000顆的恆星,同時還發現了這些恆星系中的行星數量也超過了4000顆。當然這只是浩瀚宇宙中的冰山一角,那麼其中會有人類的希望存在嗎?2018年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正是退役的一年,它由於耗盡了燃料而不得不提前退役。
  • 科學家證實 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    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宇宙中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為零嗎?人類的存在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很快就實現了飛天夢想,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當我們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人們都會想到同一個問題: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嗎?可能在人類剛剛走出地球的那一段歲月,很多人對於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問題還有一絲懷疑。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對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們不斷肯定外星文明是存在的,其中包括很多的宇宙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