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類地行星可能很常見

2020-12-05 百家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以詳細分析太陽系外行星的地球化學特徵,並藉助這一方法,分析了環繞6顆白矮星運行的巖石行星碎片中的元素,發現這些巖石與地球巖石類似。這些新證據表明,地球或許沒那麼獨特,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見。

UCLA團隊研究的白矮星距離地球200—665光年之間。白矮星是普通恆星稠密的燃燒殘骸。最新研究負責人、UCLA地球化學和天體化學研究生亞歷山德拉·道爾說:「通過觀察這些白矮星及其大氣中的元素,我們觀察到了繞白矮星運行的天體中的元素。因為白矮星巨大的引力將繞其運行的行星撕成碎片,而這些碎片會墜落到白矮星上。」

道爾團隊所分析的數據主要由位於夏威夷的凱克天文臺上的望遠鏡收集。他們使用數學方法和公式,研究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巖石中最常見的6種元素:鐵、氧、矽、鎂、鈣和鋁。道爾說:「我們可以用數學方法確定這些巖石的地球化學屬性,並將結果與地球和火星的巖石比較。」

研究人員解釋稱,了解巖石至關重要。巖石行星上的氧化對其大氣、內核以及在其表面形成的巖石種類具有重要意義。地球表面發生的所有化學反應最終都可以追溯到行星的氧化態。我們擁有海洋和生命所必需的所有成分,這一事實也可以追溯到行星被氧化的情況,而巖石控制著這一氧化反應。

UCLA地球化學和宇宙化學教授愛德華·楊解釋說,當鐵被氧化時,它與氧共享電子,生成氧化鐵,來自地球、火星和太陽系其他地方巖石的化學成分相似,氧化鐵的濃度很高。太陽系中的巖石為何會被如此氧化仍是未解之謎。

那麼其他恆星周圍是否同樣如此呢?他們測量了圍繞白矮星旋轉的巖石中被氧化的鐵的數量,得出了肯定答案。研究人員稱,對於在宇宙中尋找類地行星來說,這是個好兆頭。

他們表示,如果系外巖石的氧化情況與地球相似,那麼可以得出結論,這顆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和磁場潛能,而這些被廣泛認為是生命存在的關鍵要素,因此,很可能存在真正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相關焦點

  • 研究顯示:宇宙中類地行星很常見
    參考消息網10月22日報導美媒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可能很常見。由天體物理學家和地球化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提出了新的證據,證明地球並非獨一無二。這項研究發表在10月18日的一期《科學》周刊上。
  • 「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  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自然》:「類地行星」或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新結論引發了討論,人們猜測是否正是理論的誤區,使得總是又熱又大的類木行星被找到,而不是一顆真正小而溫度適宜的類地行星。天文學所描述的「金屬量」,含義與人們一般認知的不同,它是指恆星之內除了氫、氦元素之外的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 科學家證實 類地行星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因為宇宙中氫和氦的組成量佔壓倒性「勝利」,其他更重的元素在此地都被稱之為金屬,那麼所謂的「富金屬」,很可能是指該星球的碳化合物含量很多,而不是真的有很多地球上的金屬元素。    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拉爾斯·班海夫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地基望遠鏡觀測了152顆恆星及它們「麾下」226顆潛在行星的光譜,隨後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進行甄別,以確定恆星的組成成分。
  • 在宇宙中類地行星的數量是驚人的-這是個數學問題
    太陽 圖片來源:百度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顆恆星,宇宙中大約有多達10兆這樣的星系—這是他們基於對部分天空的監測以及外推法的運用得出的結論。這意味著有一萬億顆恆星存在。其中7.6%是像太陽那樣的G類恆星。我們從未到任何一顆恆星上去觀測過它們是否有像我們一樣的太陽系。
  • 天文新發現:光銀河系就有至少60億顆類地行星,宇宙中可能很常見
    放眼全宇宙,光一個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就夠我們探索一輩子,而在銀河系內成千上億顆行星中,應該有多少顆是類地行星呢?一篇新研究計算表明,至少有60億顆行星和地球一樣,有水有大氣。根據定義,類地行星的大小必須大約等於地球、位於母恆星系統的可居住區域內,以讓行星可維持地表液態水並具有孕育生命的潛力。然而像地球這樣的行星,通常比其他類型的行星更容易被忽略,因為它們如此之小且離恆星有點遙遠,目前我們只發現約4千多顆系外行星,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類似木星或海王星的巨型星,比如熱木星。
  • 銀河系中可能有大約60億個類地行星
    人類是宇宙中的一員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儘管好萊塢已經花了數十年的時間用小綠人和皮毛修剪的雷射來描繪我們的好奇心,但科學家們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方法。為了證明生命(至少據我們所知)存在於其他行星上,而這些行星必須能夠維持生命。
  • 宇宙中存在眾多的「類地行星」,外星生命存在的機率有多大?
    宇宙中存在眾多的「類地行星」,外星生命存在的機率有多大?如果說我們的地球真的是宇宙當中獨一無二的人類,也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那麼我們目前和井底之蛙是沒有任何的區別的,我們人類其實才剛剛走出地球,甚至連太陽系都無法走出去,但是我們人類不甘心做井底之蛙,我們應該認識到宇宙的廣闊,而且地球不過是宇宙當中最為普通的一顆行星罷了,而人類也不一定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或許比人類高級的智慧生物有很多,只是我們人類沒有發現而已
  • 銀河系中可能存在高達60億顆類地行星
    我們一直致力於去發現是否有像我們地球一樣可以孕育生命的行星,隨著技術的發展,天文學家傑米·馬修斯,可以估算出銀河系中類似地球的行星的數量,這些計算返回了最多60億顆類似地球這樣的系外行星在整個宇宙中,我們只知道一顆星球能夠承載生命,那就是地球。
  • 浩瀚的宇宙當中存在著許多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嗎?
    在宇宙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等待著我們去解決,還有許許多多的疑惑等待我們去發現。為什麼我們要尋找類地行星為什麼人類這麼努力的想要探索宇宙,難道只是為人類尋找一個能夠事宜居住的類地行星?我們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5億年之久,地球上面的資源差不多過個一兩百年就消耗殆盡。
  • 宇宙中有多少類地行星?你都了解嗎
    目前,我們試圖把人類帶入星際及更遠的地方,並且,我們一直在尋找可以居住的類地行星。但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有多少可以居住的類地行星呢?K2-18b行星是一顆正在崛起的行星,是一個人類有一天可能生存的地方。
  •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地球」,科學家尋找類地行星的方向錯了嗎?
    地球,全宇宙也只有一個,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可能有很多「類地行星」,通常我們叫適宜生命生存的「類地行星」為「第二顆地球」!從目前科學家們的發現來看,在已經尋找到的上千顆行星中,沒有任何一顆堪稱第二顆地球,即使在某些方面與地球有些類似,但不會像地球那樣如此適合生命生存!在我們的太陽系,金星和火星都是類地行星,但我們知道無論是金星還是火星都不適合生命生存,因為生命的誕生和繁衍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
  • 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嗎?那諸多的類地行星,是否有生命的痕跡?
    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嗎?這是一個無法給出肯定回答的問題,因為無論回答「有」還是「沒有」,都無法找到確實的證據加以證明,但如果回答「沒有」,那可能沒有人會相信,原因很簡單,宇宙太大了。按照地球的生命模式,生命應該存在於行星或規模較大的衛星之上,而宇宙中的恆星數量都多得無法計數,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數量就更多了,僅太陽系就有八顆行星,其中四顆都是巖質行星,而大多數的恆星都不止有一顆行星環繞。此外,還有一些大質量行星的周圍會存在著條件優越的衛星,這些衛星同樣可以成為孕育生命的土壤。
  • 宇宙中有多少行星?
    它的名字來自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用這座望遠鏡尋找環繞其他恆星的與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克卜勒空間望遠鏡。圖源:NASA這座望遠鏡正在24小時、365午休,夜以繼日地工作著在深空中尋找所有可能存在的類地行星。
  • 宇宙中潛在的可居住類地行星有多少?哪個才是地球的完美複製品?
    尚且不談宇宙中具體有多少個星系客觀存在,僅僅是在我們最熟悉的銀河系之中,倘若按照可居住概念來進行粗略估算: 僅我們自己所在的銀河系之中,潛在可能適合生命居住的類地行星數量,就有可能處於8個到200億個的龐大數字區間。
  • 何為類地行星?
    簡單地說:類地行星(八大行星分為三類:類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及遠日行星(天王、海王).)是與地球相類似的行星.它們距離太陽近,體積和質量都較小,平均密度較大,表面溫度較高詳細地說: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相類似的行星?我們地球是宇宙獨一無二的驕子嗎?
  • 宇宙中有多少類地行星?你若知道答案,便不會再懷疑存在外星生命
    我們不知道宇宙中可能孕育出怎樣奇特形式的生命,所以我們只能以地球生命為基礎去討論地外生命。在這樣的基礎之上,要孕育生命就必須要有和地球相仿的環境。那麼首先,它就必須是一顆類地行星。何為類地行星呢?顧名思義,就是和地球類似的行星,這樣的行星都是有固體形態的,在這些行星的中心是一個由金屬所組成的內核,而在金屬內核之上有著和地球相仿的地幔,這些地幔的主要組成物質大多是矽酸鹽。
  • 在一個有趣的「三體」系統中,科學家發現了第一顆類地行星
    自從1992年發現太陽系以外的第一顆行星以來,系外行星領域一直在蓬勃發展,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發現。從圍繞中子星運行的鑽石行星到圍繞處女座恆星運行的巨大粉色行星,世界各地的望遠鏡都在競相尋找最新的(雙子星寶石一般的星球),特別感興趣的是類地行星。
  • 《天文學雜誌》:銀河系中大約一半的類太陽恆星可能是類地行星的家園
    《天文學雜誌》:銀河系中大約一半的類太陽恆星可能是類地行星的家園(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已經公布,研究人員研究系外行星數據後表明,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至少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
  • 日本科學專家:宇宙中一半以上行星可能是地球同類
    新華網東京5月27日電據日本媒體27日報導,日本專家最近經研究發現,類地行星可能佔行星總數的一半以上。這樣,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可能不再是寂寞的「獨生子」。  太陽系的行星按質量、結構等大致分為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兩種。類地行星主要由巖石、鐵等物質組成,密度大,重力使它們規規矩矩地在離太陽較近的軌道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