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中可能存在高達60億顆類地行星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一直致力於去發現是否有像我們地球一樣可以孕育生命的行星,隨著技術的發展,天文學家傑米·馬修斯,可以估算出銀河系中類似地球的行星的數量,這些計算返回了最多60億顆類似地球這樣的系外行星

在整個宇宙中,我們只知道一顆星球能夠承載生命,那就是地球。因此當我們在探尋系外行星是否適合生命生存的時候,我們尋找的大部分是:一顆以某一適當距離繞著恆星旋轉的巖質行星,這樣既不會過於炎熱也不會過於寒冷以至於液態水無法在留存在行星表面。

為了計算出銀河系中外星生命存在的概率,一種方法首先是對其中符合以上要求的系外行星的數量有一個合理的估計。

天文學家們在經過了數年的系外行星數據收集後,經過重新計算得出銀河系中大概有60億圍著恆星旋轉的類地行星。

「根據計算,每個G型恆星的類地行星上限為0.18個,」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家米歇爾·邦本說。(讀者或許記得在近期邦本在克卜勒數據中發現了高達17個系外行星。)

「估計出不同恆星通常都擁有哪種不同的行星能夠為行星的行成與演化理論提供重要的約束條件,並且能夠幫助優化未來尋找系外行星的任務。」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的數量在迅速增長。迄今為止,我們確認了4164顆系外行星,並且這個數字仍在增長。

但是,比起銀河系中可能存在的所有類地行星來說,這也只不過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據估計銀河系中約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其中大約有百分之七像我們星系的太陽:為G型主序星。

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發現的大部分系外行星都為大型氣態行星或是大型氣態行星,就像木星和海王星。因為通過如此遙遠的距離直接觀測這些行星存在著難以想像的困難,我們觀測的是它們對它們圍繞著的恆星產生的影響。較小的如同地球、火星一樣的巖質行星,由於它們產生的影響更小,信噪更低,所以更難以被發現。

所以銀河系中還存在著大量類地系外行星且遠超過我們至今已發現的是非常有可能的。為了給這些還未被發現的行星留出位置,團隊使用了一項名為正演模擬的技術基於模型參數模擬數據,且應用在了克卜勒行星探測太空飛行器在2009年到2018年運行期間研究過的一組20萬顆恆星中。

「首先我需要模擬出環繞著克卜勒探測到的恆星的所有行星,」邦本說。

「依據我編寫的的行星搜尋算法所能夠計算出的類地行星的結果依次在每顆行星上標註『已發現』或者『未發現』。然後我把模擬結果中的已發現行星與實際行星數據進行比對。如果模擬結果比較吻合,那麼模擬的結果可能就能夠較好地代表實際圍繞著這些恆星旋轉的行星數量。」

通過這種方式,邦本和她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同事,同為天文學家的傑米·馬修斯,或許能夠估算出銀河系中類地行星的數量。他們將質量範圍劃在了地球質量的0.倍至1.5倍,將圍繞著G型恆星公轉的距離限定在了0.99至1.7個天文單位(縮寫為AU,天文單位,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

若採用銀河系內G型恆星的上限進行估計——此數值也非常難以確定——計算結果將最多產生60億這樣的系外行星。

當然,實際數值可能會比這要小一些。並且這並不能確保這些行星上將存在生命或者適宜生命的生存。畢竟火星距離太陽1.5個天文單位,而那裡了無生氣,連枯枝敗葉都沒有。

不過這些數值能夠進行新的研究,一是本次對這一系列行星的研究,二是理解在這片古老而又遼闊的空間中我們本身的存在。

作者: MICHELLE STARR

FY: 蘋果樹下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布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估計: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
    銀河系中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如果這是真的,這將大大超出我們的認知。但是這個數字,並不是我們看起來那麼簡單。銀河系擁有超過4000億顆恆星,即使存在60億顆類地行星,他們也將廣泛分布在銀河系的各個角落,彼此相距甚遠。
  • NASA數據模型:銀河系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據最新一期《天文學雜誌》刊發的論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的科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推算銀河系有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僅有地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為零,搜尋類地行星和外星生命因此成為一個熱點。NASA發射升空的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最近退休,在過去10年中,該望遠鏡專門搜尋類地行星。UBC的科學家利用克卜勒天文望遠鏡採集的數據進行推算,估計銀河系中每5個類太陽恆星可能擁有一顆類地行星。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有60億顆類地行星
    6月17日,據外媒報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銀河系中可居住的類地行星潛在數量進行了新的估算,最終計算出差不多有60億顆這樣的行星。這項計算是基於銀河系中G型星(光譜型為G的恆星,光譜特徵為電離鈣的H和K線特強)的數量,這些G型星與類太陽恆星相似。
  • 到底有沒有地外生命?科學家發現僅銀河系中的類地行星就有60億顆
    只可以判斷較近距離上的星球是否類地行星,也就是巖質行星,因為行星中主要包括兩類,就是內地行星和氣態行星,氣態行星是像木星土星那樣的,沒有巖質表面的星球,依照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標準,這樣的星球顯然是不適合生命存在的,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地外生命的時候對類地行星更感興趣。
  • 新估算稱銀河系或有60億顆類地行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6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的計算表明,銀河系約有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研究人員強調說,估計不同恆星周圍出現不同行星的機率,可以對行星的形成和演化理論提供重要限定,並有助於優化未來將開展的旨在尋找行星的任務。
  • 銀河系中可能有大約60億個類地行星
    人類是宇宙中的一員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儘管好萊塢已經花了數十年的時間用小綠人和皮毛修剪的雷射來描繪我們的好奇心,但科學家們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方法。為了證明生命(至少據我們所知)存在於其他行星上,而這些行星必須能夠維持生命。
  • 天文新發現:光銀河系就有至少60億顆類地行星,宇宙中可能很常見
    放眼全宇宙,光一個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就夠我們探索一輩子,而在銀河系內成千上億顆行星中,應該有多少顆是類地行星呢?一篇新研究計算表明,至少有60億顆行星和地球一樣,有水有大氣。銀河系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過去認為其中7%是跟太陽一樣的G型主序星(G-type star,即黃矮星),也就是說,位於這些恆星系統內的行星或許有機會出現類地行星
  • 銀河系至少有60億顆類地行星,平均每5顆恆星就有1顆
    這些星星在我們普通人眼中似乎只有亮暗、方位差別而已,但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1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以太陽為例,恆星內的行星大多數是無生命的和貧瘠的。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 科學家發現有60億顆類地行星
    6月17日,據外媒報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銀河系中可居住的類地行星潛在數量進行了新的估算, 最終計算出差不多有60億顆這樣的行星 。這項計算是基於銀河系中G型星(光譜型為G的恆星,光譜特徵為電離鈣的H和K線特強)的數量,這些G型星與類太陽恆星相似。因為一顆行星要適合居住,它必須位於恆星的「可居住區」(溫度要適中)。研究人員預測銀河系有多達4000億顆恆星,但其中只有7%是類太陽恆星的G型星 。
  • 研究表明:銀河系有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外星生命的概率更高了!
    類地行星要被認為與地球相似,其行星必須是巖態的、大致與地球大小的差不多、圍繞著太陽(G型)運行的恆星。類地行星還必須在其恆星的宜居區域內運行,即與一顆恆星的距離範圍,在該距離範圍內,一顆巖態行星可以在其表面容納液態水,並可能存在生命。
  • 研究表明:銀河系有多達60億顆類地行星,外星生命的概率更高了!
    類地行星要被認為與地球相似,其行星必須是巖態的、大致與地球大小的差不多、圍繞著太陽(G型)運行的恆星。類地行星還必須在其恆星的宜居區域內運行,即與一顆恆星的距離範圍,在該距離範圍內,一顆巖態行星可以在其表面容納液態水,並可能存在生命。
  • 科學家預測:整個銀河系有多達60億個類地行星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近日,據外媒《天文學》雜誌報導稱,在應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後,科學家認為,整個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60億個類似地球的行星,而這每個行星都有可以讓生命寄居的潛在可能性。據介紹,為了使生命能夠存在於其他行星上,這些行星就必須能夠實現維持生命。此類行星的大小必須與地球相似,繞類太陽狀的恆星運行,並且是巖石(或陸地)行星。此外,它需要將其恆星(稱為G型恆星)繞入一個宜居區域,保證溫度不會太高或太低,並且能夠容納液態水。通常,由於此類行星的大小和距恆星的距離很小,因此很難被找到。
  • 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六十億個類地行星能夠承載外星生命
    科學家估計,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多達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能夠容納外星生命。加拿大的天文學家聲稱,銀河系中每五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就可能有一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這些行星具有能夠承載水和生命的巖石地形。我們自身的存在證明了在我們銀河系的其他行星上幾乎肯定存在生命,因為地球「唯一性」存在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要把那些可以維持生命的巖石行星和那些僅僅是冰凍的氣體構成的行星區分開來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六十億個類地行星能夠承載外星生命
    科學家估計,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多達60億顆類似地球的行星能夠容納外星生命。加拿大的天文學家聲稱,銀河系中每五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就可能有一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這些行星具有能夠承載水和生命的巖石地形。然而,根據NASA的在線資料庫,這些系外行星大多是氣態的,比如木星或海王星,而不是類地行星。要想被認為是類地行星,行星還必須在其宿主恆星的「宜居帶」內繞軌道運行,以最佳距離支持液態水和生命存在。大多數已知的系外行星都是由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克卜勒望遠鏡通過分析行星掠過主星表面時發生的微小亮度變化來識別行星。
  • 《天文學雜誌》:銀河系中大約一半的類太陽恆星可能是類地行星的家園
    《天文學雜誌》:銀河系中大約一半的類太陽恆星可能是類地行星的家園(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項新的研究結果已經公布,研究人員研究系外行星數據後表明,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至少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
  • 根據最新估計,我們銀河系中有多達60億個類地球行星
    美國宇航局克卜勒任務數據的最新估計,在銀河系中,每五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中可能有多達一個像地球一樣的行星。 要被視為類似地球的行星,行星必須是巖石,大致地球大小且繞太陽運行(G型)的恆星。
  • NASA:銀河系中至少有3億顆宜居的類地行星
    根據近日發表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上的研究論文,銀河系中大約有 3 億顆潛在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這項研究是 2009 年至 2018 年期間對系外行星調查收集分析的結果,表示在這些潛在的宜居星球上存在液態水。美國宇航局發布的新聞稿中也表示,這只是保守估計,實際數量可能會更多。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銀河系內至少存在3億顆宜居行星,人類第二家園真的存在嗎?
    在銀河系內,至少有 3 億顆宜居行星在圍繞著類日恆星公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搜尋宜居行星的思路是,按照地球和太陽的參數,在銀河系內尋找類似的恆星系統,找到那些位於宜居帶上的 「宜居行星」。
  • 銀河系至少70億顆行星上可能有生命
    克卜勒186f是首顆被發現的位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NASA Ames / SETI Institute / JPL-Caltech地外智慧搜尋研究所(SETI)的科學家最近表示,銀河系每一顆G級矮星周圍宜居行星的數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