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類的目光,早在19世紀,人們就利用望遠鏡觀測到,火星上存在著很多從暗區延生出的線條,看上去就像人類的運河一樣,於是人們紛紛猜測,火星上應該也有像我們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在繁衍生息。
自此以後,人類對火星的好奇心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發展出了足夠的航天科技之後,人類就迫不及待地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
然而人類的火星探索之路一開始並不順利,從1960年開始,人類就向火星陸續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其中包括前蘇聯發射的「火星1960A」、「火星1960B」、「火星1962A」、「火星1號」、「火星1962B」以及美國發射的「水手3號」,但均以失敗告終。
直到1964年,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才得以成功抵達火星,並為人類拍攝了火星表面的照片,遺憾的是,在「水手4號」傳回的照片中,人類並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智慧生命的痕跡。事實上,「水手4號」告訴了我們,真實的火星其實是一顆死寂的行星,在它上面甚至連一棵小草都沒有。
「水手4號」的發現無疑是讓人極為失望的,但隨著更多的探測器抵達火星,人們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因為大量的觀測數據顯示,在大約43億年前,火星上也曾經存在過非常適合生命的環境,那時的火星氣候溫暖,還擁有厚厚的大氣層以及廣袤的海洋。
(遠古火星想像圖)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至少在火星上應該存在過生命,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發現了火星生命,對人類意味著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有不少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起碼可以消除人類在宇宙中的孤獨感,然而假如我們仔細思考的話,就會發現這很可能是一個壞消息。
為什麼說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將會是一個壞消息?
某種事件只發生一次,可以說是一個特例,但發生兩次就不一樣了。在我們太陽系的八大行星裡就有兩顆存在生命,這就意味生命在宇宙中並不是我們之前想像中的那樣特殊,也就是說,只要是適合生命存在的「宜居行星」,就有很大的可能會孕育出生命。那麼宇宙中有多少「宜居行星」呢?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個數字具體是多少,但僅從目前觀測數據來分析,科學家就估計銀河系裡至少存在著上億顆「宜居行星」,而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新觀點,即紅矮星周圍也可以存在「宜居行星」,更是讓這個數字飆升到100億。
我們不難推測出,在數量如此巨大的「宜居行星」裡,必定會演化出一些像人類一樣的智慧生命,他們也會像我們一樣在自己的行星上創建出輝煌的文明。
因為宇宙誕生已經有137億年之久,所以這些文明出現的時間點應該是非常分散的,也就是說,在這些文明之中,一定會有不少比我們領先上百萬年甚至數十億年的高級智慧文明,而假如這種高級文明真的存在,那麼他們早就演化成了能夠輕鬆跨越星際的物種。
按照這樣的思路,宇宙應該非常熱鬧的,到處都存在這些高級文明的身影,就算是他們不屑到地球上來,我們也可以遠遠地觀測到這些高級文明在宇宙中留下的痕跡(比如說「戴森球」、「馮諾依曼探測器」等等),然而事實卻是,我們什麼都沒看到,什麼都沒聽到,整個宇宙一片死寂。
也就是說,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就說明宇宙中應該存在著很多高級文明,但我們偏偏沒有發現他們的痕跡,於是矛盾就產生了。那麼應該如何解釋這個問題呢?對此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下「大過濾器理論」。
簡而言之,「大過濾器理論」認為,一顆「宜居行星」上的生命從誕生開始,一直到到演化出能夠跨越星際的物種,需要邁過很多道難以邁過的「門坎」,即使一顆「宜居行星」上存在著生命,它們也總是會被某個「門坎」擋住,無法再向前發展,而一顆行星宜居的時間終究是有限的,當環境改變以後,這些生命也就從宇宙中消失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人類在宇宙中還非常脆弱,很多「天災」或者「人禍」都可能讓人類從宇宙中消失,而即便是人類非常幸運,完滿地躲開了各種威脅,在50億年以後,人類賴以為生的太陽也走向終結。
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發現太陽的亮度一直在增加,照這樣下去,在大約10億年以後,地球上的海洋就會蒸發殆盡,也就是說,人類在地球上的時間最多還有10億年。這就意味著,我們人類也有很多難以邁過的「門坎」,假如我們沒有邁過去,那麼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也將從宇宙中消失,就像宇宙中的其他文明一樣。
很顯然,如果發現了火星生命,就很大程度地證實了「大過濾器理論」,因為火星生命確實沒有邁過某個「門坎」,而在現在的火星上,就算還存在著生命,也只可能是一些生命力極強的微生物在苟延殘喘,再也不可能存在能夠演化出高級文明的條件了。
由此可見,在火星上發現了生命,將會是一個壞消息,它表明了宇宙中的生命都無法演化成跨越星際的物種,否則的話,現在的宇宙就不可能如此「冷清」。正因為如此,才有人感嘆,在探索外星生命的過程中,或許沒有消息才是最好的消息。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