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探測火星?火星上到底存不存在生命?

2020-12-04 葛明生活Vlog

7月17日,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正式啟程。關於中國探測火星的計劃,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國家榮譽以及屈原天問代表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宇宙的好奇與嚮往。不過如果你對火星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會發現更多的有趣之處,比如:我們為什麼要去探測火星而不是其它星球?

我們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從內到外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就是說金星地球火星排在第二、三、四位。而水星離太陽太近,一切都被烤焦了。木星以及更外圈的,離太陽太遠,一切都被凍僵了。這些行星都不適合生命生存。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離太陽距離適中的金星、地球和火星。用專業術語說,這三個星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上,地球位於宜居帶的中間,當然是各方麵條件最優的。

那金星和火星相比如何呢?讓我們看一下基本指標:金星的質量是地球的百分之八十二,體積是地球的百分之八十七,重力是地球的百分之九十,各方面都跟地球十分接近。而火星跟地球的差別就很大,它的質量是地球的百分之十一,體積是地球的百分之十五,重力是地球的百分之三十八。乍一看,貌似金星將會比火星更宜居。而人類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掌握了航天技術後,確實立刻就將金星作為了探測目標。人類第一個接近其他行星的探測器是一九六二年的美國的水手二號。它的目標就是金星。然而人類探測金星的熱情很快就消退了。歷史上總共有十個探測器在金星著陸,但其中工作時間最長的只有一百二十七分鐘,最短的只有二十三分鐘。為什麼在金星上的探測器這麼短命呢?

其實金星的生存條件遠沒有一開始想的那麼好。金星有一個極其濃密的大氣,它的壓強高達地球的九十二倍,相當於一個人背著一輛五十噸重的坦克。更糟糕的是,這麼濃密的大氣中,超過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而地球大氣中只有百分之零點零四的二氧化碳,就造成了不小的溫室效應,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金星的二氧化碳濃度比地球高几十萬倍,這溫室效應得強到什麼程度?因此,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超過四百六十攝氏度,比離太陽最近的水星的向陽面還熱!除此之外,金星的火山爆發很活躍,大氣中有很多火山噴出的硫化物,下雨下的是硫酸雨。大氣太稠密,把陽光擋了個嚴嚴實實,金星表面一片昏暗,只能偶爾看到硫酸雲霧裡的閃電,雷暴和火山爆發的光亮。這些條件都十分惡劣。

現在我們調過頭來看火星。火星有一個稀薄的大氣,密度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如果一上來就看這個,可能會感覺這很糟糕。但跟金星對比,我們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如釋重負了。畢竟氣壓低,你可以穿航天服。而氣壓太高,就只有被壓死了。火星大氣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碳,佔百分之九十五點三。此外還有百分之二點七的氮氣和百分之零點一的氧氣。乍看起來火星的溫室效應應該也很嚴重。不過,由於總的氣壓太低,溫室效應其實很弱。

火星表面平均溫度是零下五十五攝氏度,而且波動範圍很大,可以上至三十攝氏度下至零下一百攝氏度以下。如果一上來就看這個,貌似感覺也很糟糕。但跟金星的四百六十攝氏度對比一下,就感覺好多了。畢竟溫度不是很極端,太空衣還是能應付下來。

其實火星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上面有水!人們最初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的時候看到很多紋路,許多人把它們理解為河道,甚至是火星人開掘大運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時候,出現了很多描述火星上有智慧生命,以至於出現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文學藝術。

火星歷史上應該有過活躍的地質運動與河流。但由於太陽風的吹拂以及小行星的撞擊等等,後來逐漸都消失了。火星是一顆正在衰亡的星球,如果按照自然趨勢發展下去,火星的現在就是地球的未來。這正是研究火星的重要性之一。然而火星現在還有大量的固態水,也就是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是近年來若干個探測器一再確認與深化的,而且火星上還有大量的固態二氧化碳,也就是乾冰。

為了跟乾冰區別,我們往往把固態水稱為水冰。在火星的南北極就有巨大的水冰和乾冰混雜的冰蓋,水冰主要停在底部。這對於我們移民火星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源。再次跟金星對比一下,火星簡直就是天堂。除此之外,在火星的地下很可能還有液態的滷水及隆起了大量鹽分的水,甚至可能有巨大的液態滷水湖。這讓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希望大增了。在地球的各種極端環境下,如火山口、深海熱泉、鹽湖等等,都有不屈不撓的微生物生存著。它們的能量來源,可以不是光合作用,而是各種因地制宜的辦法,如硫酸亞鐵氧化還原反應放出的化學能。

由此看來火星的環境遠不算最惡劣的。因此在火星上發現生命是相當有可能的。未來一段時間裡,掘地三尺,尋找生命,就是火星探測的一個重點目標。如果真的找到了,那麼這將是人類第一次發現地外生命,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什麼要探測火星?火星上到底存不存在生命?
    7月17日,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正式啟程。關於中國探測火星的計劃,我們最容易想到的可能是國家榮譽以及屈原天問代表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宇宙的好奇與嚮往。不過如果你對火星有更深入的了解,就會發現更多的有趣之處,比如:我們為什麼要去探測火星而不是其它星球?
  • 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它的出現,竟讓科學家們相信火星有生命存在
    火星上存在生命?火星人真的存在嗎?地球人最初是從火星移民過來的?關於火星的說法有太多太多了。那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呢?另外,火星的自轉軸傾斜25.19度,也是非常接近於地球,所以火星上也有像地球一樣的四季變化。所以在人類目前力所能及的宇宙範圍裡,火星是最佳選擇。為什麼人類一直覺得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呢?
  • 火星上是否真有生命存在?
    地球人要到火星上去,必須穿上密封的太空衣以抵擋由害的紫外線,因為火星上的空氣很稀薄,太陽輻射很強;同時還得帶上氧氣瓶,因為那裡的大氣主要有二氧化碳構成,而且氣壓只有地球的1%。火星上也有雲,但是比地球上的雲稀薄多了。火星上空氣乾燥,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即便在赤道,白天的氣溫也很少高過冰點;到了晚上,氣溫會驟然下降到-100度左右。火星表面一片荒蕪,塵暴頻繁且猛烈,甚至可以籠罩整個星球。
  • 火星到底存在過生命嗎?美國:火星上發現了有機分子
    隨著現在科技的發達,人們開始對外星生命開始探索,想要尋找到外星人的蛛絲馬跡,不過非常遺憾的是,以人類目前的探測手段,我們只能在太陽系裡面尋找生命的線索。在整個太陽系裡,與地球相似的就屬火星了,大家都知道,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其實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而在火星探測上面有所成就的無疑是美國航天局了。美國航天局已經先後往火星上發射了數個探測器,未來還打算開始火星載人登陸,這其實都是為了探索火星生命以及對火星進行了解。
  • 為什麼中國、美國、阿聯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為什麼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呢?我們都應該明確的一點是,火箭並不是隨便決定好一個時間就可以隨便上空發射的。有的火箭發射甚至要精確到天、時、分、秒,必須要做到分秒不差,才能確保火箭的安全升空以及探測器順利、安全地進入軌道。
  • 火星上存在生命之源「水」!火星上存在生命跡象?
    作為一個能夠向地球一樣負載這麼多人的星球一定要具備幾大要素,首先就是一定要有水源,其次要有像地球一樣的大氣層,最後還要確定該星球上已有一些生命體的存在。據相關科學探測表明火星上存在我們的生命之源「水」。經過這些年對火星的探測我們已經發現火星的兩極也存在大量的水冰,同時也證實了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流動的水源。
  • 【常識積累】人類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大氣——火星大氣密度僅為地球的1%,約相當於地球上33千米高處的大氣密度,極為稀薄,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火星與地球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火星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表面的0.38,磁場強度只有地球的1%等等。但火星最最最吸引人類的,是人們在這裡發現了明確的有水存在的證據。有水,就代表著生命存在的可能。
  • 火星曾經有過生命?「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所以,要去火星,一般情況下有一半是要失敗的,比去月球艱難多了。 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存在嗎? 我們到火星到底去幹什麼? 因為火星是最像地球的,而且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傳說。尤其是天文學家在火星上看到有很多一條一條的直線,認為那是運河。
  • 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為什麼我們要探測火星?此外,還封存有大量冷凍狀態的水(有關火星水資源的情況,下文有專門部分介紹)。因此,在未來,火星幾乎是唯一存在移民可能性的行星。另外,火星還可能存在像微生物這種低等生命的可能性。這也是世界各國熱衷探索火星的重要原因。為什麼必須要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 機遇號發現「火星蜥蜴」,如果火星不存在生命的話,這該如何解釋
    大家紛紛都在猜測被圈出來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火星蜥蜴,甚至已經有人將其稱為「火星蜥蜴」了。如果說民間對火星照片的猜測往往不具說服性,那如果有專家發論文稱在火星上發現了疑似昆蟲的生物,你是否會選擇相信呢?這個事件還真的發生過,《美國昆蟲學會》期刊曾經刊登過一篇由美國昆蟲學家威廉·羅默瑟撰寫的研究論文,威廉在該論文中指出他發現了火星昆蟲存在的證據,並且放上了NASA曾經拍攝的圖片,從中圈出疑似昆蟲的部位。
  • 火星探測,我們在探測什麼?
    本年度是一個火星探測的大年份,7月20號,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成功升空。本日(7月23日),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將發射,7月底或8月初,美國也將有一個火星探測器發射。加上這三次,我們人類往火星發射的探測器總計已經快接近50個,僅僅是飛到火星就已經歷經艱險,我們如此孜孜以求,到底在火星上探測什麼?
  • 既然火星沒有生命,人類為什麼不敢帶回火星土壤?到底害怕什麼?
    1976年9月3日,美國維京1號的登陸器在火星表面軟著陸,則在這個結論上又補了一刀:火星上可能連最基本的生命都不存在,而NASA在2000年後在火星上登陸的各種探測器在火星生命的探測上也一無所獲,僅有的也只是幾個有機分子而已!
  • 為什麼最近非要「扎堆」去火星?八大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
    人類為何要探測火星?這次去火星想幹什麼?火星探測難點在哪裡?火星上究竟是什麼樣子?多個問題帶你揭示火星探測的奧秘。為什麼最近「扎堆」去火星?最近火星檔期有點滿。阿聯的「希望」最先啟程,中國7月23日發出「天問」,美國則把「毅力」留到了7月底。要不是疫情耽擱了,歐空局和俄羅斯合作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原本也會在這個時間出徵。為什麼去火星要扎堆?
  • 火星上有水,能說明火星存在生命嗎?
    這意味著在過去火星表面很可能存在著液態水。我國國家天文臺的科學家鄭永春介紹說:科學家一直在太陽系其他星球上尋找液態水,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外星文明。火星在過去曾經存在著液態水,意味著這裡曾經適宜生命生存,而且很可能和地球一樣,因為各種原因能夠誕生生命。
  • 人們為什麼如此執著於探測火星?
    每隔大約26個月,地球與火星會運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時發射探測器將節省大量燃料,2020年正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目前,已有多個國家宣布將於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這其中也包括中國——我國已在2016年1月11日正式批覆了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向火星發射探測衛星的任務定於今年執行。登陸火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實上,這些火星探測器任務有一半都會失敗。
  •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探測生命信息
    在論壇現場,21世紀經濟報導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 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開啟,我們為什麼要太空移民火星
    今天看到「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的新聞,相信很多朋友不太理解這個計劃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我在這裡就說一下我的個人見解,歡迎各位看官指教。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我們國家都要去探測火星,就連印度之前都發射了探測衛星去火星(雖然是失敗了)。我們去了解火星的各種情況,就是為下一步的火星移民計劃做前提準備。
  • 火星存在甲烷排放,為什麼科學家會認為,這是火星存在生命的證據
    在地球上,甲烷排放是生命存在的標誌,甲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是CH₄,分子量為16.043。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氫量最大)的烴。通常一隻動物個體每天會排放250-300升的甲烷,人每天也在排放甲烷,植物和落葉都產生甲烷,而生成量隨著溫度和日照的增強而增加,其中,反芻類動物甲烷排放量非常高。
  • 火星探測失敗率極高 螢火一號火星之旅存3難關
    火星被航天界稱為「太空飛行器的墓地」,而載人火星飛行的經歷更是一次也沒有過。那麼,火星探測為什麼這麼難?人類又為何從不停止探測的腳步呢?記者昨晚對此採訪了紫金山天文臺專家。  火星為什麼被稱為「太空飛行器的墓地」?
  • 火星探測知多少:為什麼中國看不起印度的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中國發射了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問天一號」,又把世界人們的眼光聚焦到了火星上。40億年前,火星像極了現在的地球,溫暖的環境,有河流,有湖泊,甚至還有海洋。曼加裡安號傳回的火星照片在印度發射火星探測器後,有記者採訪中國航空航天工程師,中國為什麼不探測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