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探測生命信息

2020-12-06 觀察者網

據21世紀經濟報導7月7日報導,7月5日-7日,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在山東日照召開。在論壇現場,21世紀經濟報導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

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圖:歐陽自遠在論壇上發表《迎接第一個100年,中國的深空探測》演講。 繳翼飛 日照拍攝

論壇上,歐陽自遠介紹,中國明年將要探測火星,人類探測火星已有45次,但成功的只有18次,成功率只有40%。

「為什麼呢?火星探測不是說你想什麼時候發射就發射。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你丟了這個機會,對不起,兩年零兩個月以後才能再發射一次,否則到不了火星。」

歐陽自遠介紹,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圈是365天,而火星繞著太陽轉一圈大概是687天。「有時候地球在太陽的這邊,火星在太陽的那邊,你根本到不了火星。所以一定要趕上某一個關鍵的時候,也就是地球跟火星存在一定夾角的時候,在地球上發射探測器才可以,而飛到火星軌道上,至少要飛將近七個月左右。」

他介紹,此次中國探測火星,「將有一個火星的衛星繞著火星飛,還有一個火星的著陸器,以及一個火星車。這三件東西實現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火星車已經做好了。

在火星上做什麼呢?大家最關心的是,火星有沒有生命?歐陽自遠稱,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期望在探測火星生命活動信息上有所突破。這包括現在生命的信息,過去是否存在過生命,火星生命生存的條件和環境,生命起源和地外生命探索。

其二是為火星本體科學積累資料。包括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火星地形地貌特徵與分區;火星表面物質組成與分布,地質特徵與構造區劃;火星內部結構、成分、內稟磁場探測;火星與比較行星學,火星的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起源與演化。

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其總目標是為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服務。

「科學家擔心人類未來的命運,因為我們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脅,再加上人類自身的一些行為,未來很可能把地球破壞得不能夠宜居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太陽系裡面找一個對象,探討能否把它變成第二個地球,讓人類能夠大量的遷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個天體就是火星。」

歐陽自遠介紹,火星表面有很多古河床,證明火星以前是有河流的。火星的北部是一個大海洋。

他表示,然而,現在火星表面一滴水都沒有,火星表面的鹽湖幹了以後只剩下了鹽。中國要探明整個火星地下水的分布。

火星研究的重要問題是火星的脫水機制:火星上的水是流失了?還是凍結後埋藏於地下?他表示,以往的觀測和理論研究表明太陽風與火星大氣的相互作用只能造成其表面30%水含量流失(McKay and Stoker,1989)。

歐陽自遠稱,現在還沒有找到任何(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如今國際上開會,大家對火星最大的理想是改造火星,對人類而言,要好好保留自己的物種。科學的任務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他表示,「人類通過幾個世紀的卓越努力,會將火星這顆貧瘠的行星改造成一個擁有蔚藍色天空、綠色平原、藍色湖泊和生態環境友好的新世界,地球-火星將成為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姐妹共同體。」

(夏旭田,繳翼飛)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任務有三個
    中科院院士、原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嫦娥四號登月車此次火星之行任務有三: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 中科院院士: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 探討移民前景
    在論壇現場,21世紀經濟報導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後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 2020年,中國將首探火星!
    2020年,中國將首探火星!  好消息!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  目前,火星車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你買票上車了!  不過,在買票上車之前,火星探測這個瓜咱們得吃個明明白白。  問題一:到了火星會有「人」迎接嗎?  真不會,火星還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證據。
  • 2020年探測火星!中科院院士透露,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
    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日前,在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中國將在2020年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歐陽自遠院士透露,中國將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此前,人類探測火星共計有45次,成功的只有18次,並且火星探測並非隨時就能夠發射,歐陽自遠表示,其實每隔26個月才能有一次機會。
  • 2020年將首探火星:中國太空探索走向深空
    星羅萬象  新一輪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悄然興起,這其中怎能少了中國的身影呢?  近日,媒體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這一消息一經披露,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太空飛行器將在2021年抵達火星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太空飛行器將在2021年抵達火星。昨天,在國新辦舉行的首個「中國航天日」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透露,目前,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正式立項。  發布  一步實現繞落巡  據介紹,今年1月,國務院已經批准立項火星探測任務,要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通過長徵五號火箭擇機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計劃2021年到達。
  • 中國火星計劃來了!2020年左右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不久前,在首個「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透露,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批准立項。據人民日報8月12日報導,我國預計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中國的火星計劃終於來了!
  • 中國預計2020年自主探測火星 困難重重?
    中國的2020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得到國家批准立項,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如果一切順利,計劃於2020年7、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登陸火星。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火星在眾多天體中脫穎而出,深受人們的「愛戴」,是因為它與地球的相近與相似,給予人們了無限幻想與好奇。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更是成為人們長久以來渴望一探究竟的事情。從 1600 年,就有科學家開始使用望遠鏡對火星進行觀測;而自上個世紀 60 年代,美國和蘇聯展開了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的競賽,90 年代後更多的國家加入其中。
  • 中國將於2020年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關於取什麼名字網友吵翻了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介紹,中國將於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2021年降落在火星。資料圖:葉培建院士為什麼要選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據了解,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屆時,太陽、地球、火星位於一條直線上,在這一時間點實施火星探測,探測器飛行的路線最短,最省燃料。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火星在眾多天體中脫穎而出,深受人們的「愛戴」,是因為它與地球的相近與相似,給予人們了無限幻想與好奇。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更是成為人們長久以來渴望一探究竟的事情。 先行一步的是阿聯的希望號,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0 日凌晨 5 點 58 分,阿聯首顆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日本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日本的種子島航天中心。
  • 中國將於2020年首探火星,"火星人"即將成為現實 | 好課推薦
    7月8日,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體定義衛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
  • 百度聯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推出火星知識直播「下一站,火星」
    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在2020年7至8月執行。屆時「天問一號」將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駛向宇宙,探索未知。為了讓大眾對火星探測和相關知識有更清晰的了解,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打造「下一站,火星」科普系列直播,從6月11日開始,直到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太空,每周與大家見面。網友只需打開百度App搜索「火星」,即可進入直播。
  • 人類為什麼依舊執著於探測火星?
    2020年是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為此,僅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間,中、美、阿聯均會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其中我國將首次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率先在世界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繞、著、巡」三項任務的壯舉;美國將發射新型火星車毅力號,它攜帶有新穎的機智號火星直升機;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用日本火箭發射,它是世界上第一顆火星氣象衛星。這3個探測器的升空,將掀起全球火星探測熱潮。
  • 外媒:中國首次執行的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意味著什麼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按計劃即將發射,德國媒體7月4日刊文解析,中國首次火星任務「天問一號」,背後一些重要信息你了解多少?德國之聲7月4日指出,中國2020年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2020年7月至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中國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次任務如果能「一氣呵成」完成三大火星探測任務,將創造一個人類探火的新紀錄,證明中國航天技術已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將是中國航天發展史的一個裡程碑。看點三:中國為何要去探火星據公開數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探火成功率很低。縱觀人類航天史,目前也僅有美國和蘇聯兩國曾成功實現登陸火星,其中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還是迄今為止唯一成功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探測和著陸探測的探測器。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的四大看點
    中國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次任務如果能「一氣呵成」完成三大火星探測任務,將創造一個人類探火的新紀錄,證明中國航天技術已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將是中國航天發展史的一個裡程碑。▲看點三:中國為何要去探火星據公開數據統計,迄今為止,人類探火成功率很低。縱觀人類航天史,目前也僅有美國和蘇聯兩國曾成功實現登陸火星,其中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還是迄今為止唯一成功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探測和著陸探測的探測器。
  • 我國火星探測將創歷史
    火星車著陸設想圖明年是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將有四個國家或組織的火星探測器升空,即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美國的火星-2020漫遊車、歐俄的火星生物學-2020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目前,只有美國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現了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探測和著陸探測。歐洲曾兩次進行類似的火星探測活動,但都只完成了環繞探測,而著陸探測均告失敗。1975年8月20日和同年9月9日,美國先後發射了海盜1號和2號,任務是搜尋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
  • 深空探測:2020年開啟火星之旅
    我國也公布了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從月球、火星到小行星、木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的腳步將不斷邁向深邃的太空。  月球: 邁向深空第一站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今年12月前後,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面著陸並採集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 火星曾經有過生命?「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球探測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啟了火星探測的徵程。自古以來,人們對火星就充滿了嚮往與好奇,人類也已經進行了47次火星探測。火星有什麼特點?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裡?「天問一號」探索火星將哪些科學目標?